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開啟農村改革新紀元——延邊州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工作走筆

重農利民, 固邊興邦。

延邊, 位於祖國邊陲, 素有“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之稱, 農業雖在全省中占比不高, 近年來, 卻在農村改革發展上創造性地走出一條“延邊路”:

“開創先河”——率先培育家庭農場, 規範土地流轉。

“開天闢地”——率先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 放活土地經營權。

“獨闢蹊徑”——率先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啟動農村三資。

……

延邊在“三農”發展難題上, 用“延邊模式”, 總結出一套“利民固本”的改革經驗。

“穀祥瑞”是延吉市朝陽川鎮勤勞村農民張國振家庭農場的名字, 同時也寄託了一個農民對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的樸實願望。

“我家就是農場, 農場就是我家。 ”從張國振家二樓陽臺遠眺, 目之所及一片黃色的稻梗。 “眼前被蘆葦蕩包圍的兩公頃地, 都是流轉來的。 ”張國振說, 今年共流轉土地50公頃左右, 貸款60萬元, 收益20萬元。

“流轉越多, 種植越多, 收益越多。 ”張國振向記者展示了他的糧倉和部分農機。

倉廩實, 農機多, 是記者參觀後的感受。 稻米倉儲庫散集了80噸普通稻米, 樓下堆放了5噸優質稻米, 玉米倉裡還儲存了總價值約9萬元的玉米。 “咱家的農機很多, 院裡根本擺不下。 ”張國振說, 土地流轉多了, 要規模化經營, 機械化程度自然就高。 家裡光四輪拖拉機就有4台, 一人開一台還有閒置的。

“要是沒有土地流轉, 我就不會回農村。 ”曾在外務工的張國振說,

土地流轉把原來一盤散沙的土地進行整合, 促成了家庭農場的誕生。 將來, 他要規範化經營, 打造自己的大米品牌, 做新型職業農民。

近年來, 延邊州通過採取土地流轉、股份合作、土地入股、土地託管等多種形式, 大力發展各類新型規模經營, 在規範土地流轉上“開創先河”, 率先培育家庭農場。 目前, 全州農業規模經營主體達到10977家, 實現規模經營土地23.2萬公頃, 占全州耕地面積的60.2%, 超出全省、全國流轉水準。

作為家庭農場的升級版, 龍井市東盛湧鎮農民王立臣的龍山農業專業農場于2011年成立。 當時, 王立臣承包了70多公頃的土地, 面對“腳下有地, 手裡沒錢”的窘況, 他說:“想去銀行貸款, 土地不可以抵押, 也沒人給你做擔保,

貸不成。 ”沒有辦法, 他只好借民間高利貸來救急。

2013年, 龍井市探索土地收益保證貸款, 新成立的龍井市物權融資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為王立臣提供擔保, 他一下子貸到了40萬元。 這幾年, 王立臣一共貸款400多萬元, 而且享受政府貼息60%的政策優惠。

龍井市還率先推出“農地收益保證貸款”“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融資模式相結合的方式, 以解決新型經營主體資金需求高的問題, 有力支援了農場規模化、機械化發展需求。 同時, 建立科學規範的風險控制機制和措施。 2016年, 即便在百年洪水“獅子山”及糧價大幅下跌的雙重夾擊下, 龍井市仍然做到了“零不良”貸款。

近幾年, 延邊州針對農業生產貸款由過去一家一戶小額貸款轉向家庭農場等大額貸款的新變化以及貸款戶抵押物不足、貸款難、融資貴等問題,

率先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 放活土地經營權。 自2014年7月以來, 全州已發放“農地貸”7011筆、14.1億元, 其中今年完成貸款5億元, 基本滿足了農村各類貸款戶需求。

成立集體股份制專業農場, 一改普通家庭農場和專業農場“單打獨鬥”式經營, 這是圖們市明月鎮水口村實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水口村朝鮮族人口占98%, 大多外出務工, 土地荒廢嚴重。 2008年, 村裡把150公頃土地承包給外來戶, 承包期限為3年。 隨著國家三農政策逐步實行, 免除農業稅的同時還有三項補貼。 2010年12月, 水口村成立全州第一家股份制農場。 農場由村集體主導, 實施股份制經營, 村集體以資金、資產入股,

村民以土地入股。 靈活運用“三年租賃法”逐漸收回村民對外承租的土地, 開創了“村黨支部(村委會)+公司+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

“農民全部同意入股, 僅用一天簽完全部合同。 今年, 我們一次性發放3年的土地流轉費, 共91萬元。 ”水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金光秀說, 收歸後的土地由村集體經營, 原來的梯田梗全部推平, 大大提高了機械化程度。

金光秀扳著手指為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全村150公頃田地, 過去需要170個勞動力耕種, 8個月農忙, 現在實行機械化, 只要8個人, 兩個半月。 ”

談到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帶來的好處, 金光秀樂呵呵地拿出一本冊子, 上面詳細記錄著:“為特困戶貧困戶發放雞雛明細”“為老年低保戶發放輪椅明細”“專業農場為低保戶邊緣戶發放幫扶資金明細”……

“這些是為貧困戶發放的物資?”記者問道。

“對嘍!所有的錢都是從集體股份制專業農場利潤裡出的。產權制度改革鞏固了村集體股份制,帶動了脫貧攻堅!”金光秀說,水口村由過去的空殼村變成了年收入20萬元的村子。

談及未來,金光秀說:“我們已經做了五年的集體股份制,可僅僅依靠土地是不夠的,今後將大力發展村裡的項目,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為農村發展和邊疆穩定作貢獻。”

在啟動“農村三資”上,延邊州獨闢蹊徑,率先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圖們市月晴鎮水口村、安圖縣明月鎮園藝村、敦化市江南鎮下石村為產權制度改革省級試點村工作。目前,3個村已完成村集體資產清查核實、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界定、村集體資產折股量化等工作。

一邊鞏固,一邊摸索。延邊州農業委員會主任魯作猛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優先發展農業和農村,促進城鄉融合。面對如此大的課題,延邊州在繼續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同時,發展產業項目,開展農產品品質提升專項行動。強化科技支撐作用,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促進產業增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閒農業,拉長農業產業鏈條,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對農業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

“這些是為貧困戶發放的物資?”記者問道。

“對嘍!所有的錢都是從集體股份制專業農場利潤裡出的。產權制度改革鞏固了村集體股份制,帶動了脫貧攻堅!”金光秀說,水口村由過去的空殼村變成了年收入20萬元的村子。

談及未來,金光秀說:“我們已經做了五年的集體股份制,可僅僅依靠土地是不夠的,今後將大力發展村裡的項目,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為農村發展和邊疆穩定作貢獻。”

在啟動“農村三資”上,延邊州獨闢蹊徑,率先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圖們市月晴鎮水口村、安圖縣明月鎮園藝村、敦化市江南鎮下石村為產權制度改革省級試點村工作。目前,3個村已完成村集體資產清查核實、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界定、村集體資產折股量化等工作。

一邊鞏固,一邊摸索。延邊州農業委員會主任魯作猛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優先發展農業和農村,促進城鄉融合。面對如此大的課題,延邊州在繼續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同時,發展產業項目,開展農產品品質提升專項行動。強化科技支撐作用,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促進產業增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閒農業,拉長農業產業鏈條,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對農業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