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燒了那麼多錢的"海綿城市"為啥只吸錢不吸水?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兩會期間, 代表委員也對海綿城市建設問題建言, 呼籲加大社會參與。

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建設海綿城市。 2015年, 國家篩選了池州、廈門、北京等30個城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據報導, 中央財政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給予專項資金補助, 直轄市每年6億元, 省會城市每年5億元, 其他城市每年4億元, 一定3年。 目前常德已完成投資80億元;池州規劃3年內總投資211.62億元。 但從2016年的情況看, 30座城市中的19座仍出現了內澇。

投入這麼大, 為啥見效慢?

“建設海綿城市是個‘燒錢’的事。

”民革遼寧省委主委施中岩委員告訴記者, 海綿城市的本質是對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 傳統城市主要依靠沉埋式管渠來排放雨水;而海綿城市則強調排蓄結合, 利用植草溝、綠地等自然手段排放雨水。 “難點在於整體規劃佈局, 現有的城市區域基本已經固定成型。 ”

防災科技學院副院長劉春平委員告訴記者, 城市內澇比較嚴重, 主因是自然排水系統被嚴重破壞, 原有的可以蓄水排水的濕地、低窪地、河流、湖泊, 被城市建設消耗。 “自然排水系統被破壞後, 想要恢復很難, ”劉春平歎了口氣, “建設海綿城市, 只能在現有基礎上改造、恢復, 短期內很難見效。 ”

劉春平建議, 在城市規劃中預留濕地、低窪地蓄水, 同時建立硬化路面與道路綠化帶等非硬化地的排水通道, 恢復和重建原有自然排水系統, 是建設海綿城市的一條有效途徑。

原標題:燒了那麼多錢的“海綿”城市為啥不吸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