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浙大直博生,還是英語大神、學生會主席……海大這個女生不簡單!

身穿運動服, 頭戴一頂湖藍色帽子, 熱情陽光, 自信大方......這大概是海洋生命學院2017級新生們對王琪昕(2014級生物技術)的第一印象。 被稱為大大的她, 在被提起時總是難以避免地帶著一大堆閃閃發光的標籤, 浙大直博生、英語大神、學生會主席、體協創立者.....大多數人對這樣優秀的人都會下意識好奇, 她是怎麼做到的。 王琪昕的回答很簡單:春華秋實, 水到渠成。

天道酬勤者

總有人喜歡抱怨生活的不公, 埋怨上天的偏私, 只是一味地幻想天上掉餡餅的幸事可以發生在自己身上, 卻不明白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如今的王琪昕, 走在路上都會收到別人歆羨與崇拜的目光, 但這背後是她三年多來勤勤懇懇的努力, 厚積薄發。

對於有些人, 大學是輕鬆愉悅的, 可是對於王琪昕來說卻並非如此。 在三年的時間裡, 王琪昕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為座右銘, 砥礪自己不停地向前奔跑。

國家生命科學基地班一等獎學金、第五屆獐子島百佳優秀學生獎學金、第六屆中國銀行自強大學生獎學金……一項項獎學金見證了王琪昕不懈的努力。 她曾組織策劃並舉辦生命學院首屆本科生實驗技能大賽, 還組織開展過首屆高中生生物主題夏令營, 作為學生會主席的她, 把壓力化作動力, 不曾停止前進的腳步。

王琪昕(中)和同學合影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扮演多樣角色的她常常如陀螺般高速旋轉。 各種角色不時交錯排列, 她很少有娛樂的時間, 熬夜成了家常便飯。 有點強迫症的她, 希望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 她會嚴格要求做好每一處細節。

大二時進入實驗室, 王琪昕作為組長帶領同學做SRDP項目。

科研經驗尚不足的王琪昕, 對實驗室的一切尚未熟悉, 她懵懂又憧憬。 同大多數人一樣, 刷論文, 練操作, 她享受著別人眼中枯燥無比的生活, 沉浸在實驗室嚴謹的氣氛中, 哪怕實驗是不斷地失敗與反復, 她也只是當做實驗過程的必然。

她還帶領課題組利用研究成果向本地民眾開展了抗生素科普宣傳, 向漁業和生物公司調查密度感應的市場應用情況。 王琪昕每每回憶那段時光, 總會想起一件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當她去公司發調查問卷時, 卻被負責人說研究成果目前離應用還有一定的距離。 也就是在那時, 她感受到科技成果轉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也愈發堅定了她繼續努力的步伐。

自稱科研小白的王琪昕覺得自己目前的科研只能是淺嘗輒止,

今後還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讓自己走的每一步成為科研路上一塊塊堅固的基石, 鋪就通向更高一階的未來。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弱者坐失良機, 強者製造時機。 當周圍人在為未來的打算而忙得焦頭爛額, 王琪昕卻已經成為浙大直博生。

與浙大的緣分來自於浙大生研院的那次宣講, 無論是活動後直接遞交簡歷時的那份果敢, 還是她前三年豐富多彩的大學經歷和她對生命科學的獨特理解, 都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選中已嶄露頭角的王琪昕收到浙大生研院的夏令營邀請函, 參加了實驗室開放日活動, 她憑藉往日實驗室經驗的積累, 表現優異。

當面試的教授問及關於她的國創項目的細節, 讓她詳細介紹蛋白純化的步驟時, 基於之前用心做科研的經歷, 她都不慌不忙、條理清晰地一一作答。

王琪昕接受採訪時, 回憶起那次面試的點滴, 笑言只是介紹了大學時期的學習經歷、國創項目、學生會經歷。 話雖雲淡風輕, 但正是一切前夕的努力, 才讓這機會的來臨顯得理所當然、水到渠成。 作為一個善於捕捉機會的人, 王琪昕在很多事情上占得先機。 而那些留在身邊的機會, 終會在不久的將來發揮它獨特的作用。

王琪昕參與“中國-東盟水產教育網路校長論壇暨海洋與水產科技研討會”志願者工作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2015年“走進神農,探秘白化”三下鄉實踐活動舉辦時,王琪昕扎實的理論知識與實驗技能為參與這次活動奠定了基礎,她正好可以借此平臺深刻領略自然,也為自己之後的科研之路指明方向;2016年王琪昕在暑假期間代表海大赴香港交流實踐,不同的教學和學習理念碰撞出了思想火花,她的科研思維得到了發散。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王琪昕還參與了今年海大主辦的“中國-東盟水產教育網路校長論壇暨海洋與水產科技研討會”志願者工作,此前學習英語表演藝術的經歷讓她充滿信心,主動擔負起志願者的英語培訓和印尼校長及教授的溝通、翻譯和行程安排工作......機遇總在不經意間來臨,悄無聲息,輕輕地跑過去,抓住它,那時你便離夢想更進一步!

做行動上的巨人

周圍的人評價王琪昕時,總愛用“雷厲風行”四個字,大一時學習英語的經歷便是對此最好的詮釋。與現在我們看到的她在講臺上揮灑自如不同,大一的王琪昕缺乏自信,自己一站在講臺上就會打哆嗦。有人尚不清楚自己的缺點,進而安於現狀;有人清楚自己的不足,意欲改變卻淪為空想;有人見不賢而內自省,並付諸於實踐。而王琪昕便屬於第三種人。

2015年,魚山校區英語表達與藝術班(以下簡稱“英表班”)如期開始招生,王琪昕果斷報名參加。在跟隨外國語學院秦玉清老師的學習中,王琪昕英語水準和演講能力都大大提高,變得自信大方。

當第二十一屆中國日報社“二十一世紀可口可樂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的消息傳來時,作為班長的王琪昕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準備演講的過程並不容易,除了對現場演講能力的鍛煉,王琪昕還要練習口語,充實自己的文史哲知識。知難而退從不是王琪昕的風格,她只會向前沖,哪怕明知不善為。

除了英表班的經歷,王琪昕的果決從她創辦體協的經歷中便能看出來。在三年的學生會任職經歷中,熱愛運動的王琪昕發現,院學生會體育部受規模限制,不能滿足同學們日常體育活動需求,於是她萌生了創辦海洋生命學院體育協會的想法。不同於其他人的空想,王琪昕想到就去做,從零開始,和老部員們一起著手創建了這個社團。

創建一個新社團,王琪昕和隊友們並沒有經驗,一系列陌生的申請流程都要自己去摸索學習,從草擬工作章程到規劃部門分工,僅憑著對於體育的熱愛,王琪昕帶領體育部的老部員一起開始創辦體協。迎新納新、策劃活動、場地申請、前期宣傳,她每個細節都不放過。期間開過多少次會、熬過多少次夜,她早已記不清,只是當時的那份決心,時至今日,仍歷歷在目。

海洋生命學院體育協會成員合影

你以為她是有百分百的把握才會如此堅定嗎?不,她沒有。“因為未知,所以恐懼”,這是王琪昕回憶起創辦體協那時的感受,不知道體協的未來怎樣,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意義,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便是義無反顧往前走。如同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隧道中,即使看不到出口,卻依舊摸索前行。“你永遠不會獨行”,因為自己的背後還有一群人在共同堅持,王琪昕越發堅定和自信。

努力最終沒有白費,體協成功舉辦了首屆“迎新杯趣味越野賽”。總有許多人是“行動上的矮子,語言上的巨人”,而王琪昕卻是行動上的巨人,超強的執行力造就了雷厲風行的她。當拖延症、缺乏行動力成為社會的一種通病,王琪昕卻宛如一股清流,有著超強的執行力,去實踐自己的那些想法,一往無前的王琪昕總是給世界留下一個背影。

浩海求索是

習總書記曾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銘記習總書記所說的,王琪昕現在目標是當個好黨員,做個好博士,腳踏實地,無愧海大人的身份。

曾先後擔任2014級生物技術二班團支部書記、海洋生命學院學生會主席、本科生黨支部書記等職務的她,有著多次參與大型會議志願者工作的經歷,擔任學院“為你掌燈”幫扶活動“掌燈人”。她也曾帶領支部獲得“雷鋒團支部”稱號、帶領學生會獲得“優秀分會”稱號。同時,作為一名學生黨員,王琪昕還積極加入了中國海洋大學大學生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究會,參加思想引領和黨建系列活動。工作勤懇踏實,認真負責的她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獲得“優秀會員”這項榮譽是對她工作的肯定。

王琪昕竭盡所能地發揮自己作用,接觸過她的人都會稱她又紅又專,在這個普遍浮躁的時代,王琪昕身上卻帶有一種正氣。熱愛科研的她一直追求著自己的信念——獻身科研,不懈求索。

空想和口號從不曾在她身邊圍繞,實際的求索才是她的正氣。她願意做領頭人,引領學弟學妹找到目標和方向;她願意做弘揚者,在社交媒體上編輯長文弘揚正能量;她願意做執行官,為實現學生會向“學術型”轉型而身體力行參與並監督活動的執行。當被問及學生社團工作忙到影響學習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放棄這個問題時,王琪昕堅定的回答:“沒有!”,事情既然已經做了就沒有理由去半途而廢,這是一種責任。現在,作為海洋生命學院本科生黨支部副書記的她,依然活躍在學院思想引領,朋輩教育的第一線。

正如《海大頌》中唱的“浩海求索是,謀海濟國功”,王琪昕實事求是,勵志做忠誠於党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拒絕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水到渠成,不必刻意追求。持之以恆不懈努力,抓緊一切機會,拒絕做行動上的矮子,一身正氣實事求是......王琪昕身體力行地為我們演繹一部精彩的青春勵志電影,名字就叫做《春華秋實,水到渠成》。

文字 / 郝文飛

圖片 / 來源於受訪者

編輯 / 文璐

王琪昕參與“中國-東盟水產教育網路校長論壇暨海洋與水產科技研討會”志願者工作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2015年“走進神農,探秘白化”三下鄉實踐活動舉辦時,王琪昕扎實的理論知識與實驗技能為參與這次活動奠定了基礎,她正好可以借此平臺深刻領略自然,也為自己之後的科研之路指明方向;2016年王琪昕在暑假期間代表海大赴香港交流實踐,不同的教學和學習理念碰撞出了思想火花,她的科研思維得到了發散。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王琪昕還參與了今年海大主辦的“中國-東盟水產教育網路校長論壇暨海洋與水產科技研討會”志願者工作,此前學習英語表演藝術的經歷讓她充滿信心,主動擔負起志願者的英語培訓和印尼校長及教授的溝通、翻譯和行程安排工作......機遇總在不經意間來臨,悄無聲息,輕輕地跑過去,抓住它,那時你便離夢想更進一步!

做行動上的巨人

周圍的人評價王琪昕時,總愛用“雷厲風行”四個字,大一時學習英語的經歷便是對此最好的詮釋。與現在我們看到的她在講臺上揮灑自如不同,大一的王琪昕缺乏自信,自己一站在講臺上就會打哆嗦。有人尚不清楚自己的缺點,進而安於現狀;有人清楚自己的不足,意欲改變卻淪為空想;有人見不賢而內自省,並付諸於實踐。而王琪昕便屬於第三種人。

2015年,魚山校區英語表達與藝術班(以下簡稱“英表班”)如期開始招生,王琪昕果斷報名參加。在跟隨外國語學院秦玉清老師的學習中,王琪昕英語水準和演講能力都大大提高,變得自信大方。

當第二十一屆中國日報社“二十一世紀可口可樂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的消息傳來時,作為班長的王琪昕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準備演講的過程並不容易,除了對現場演講能力的鍛煉,王琪昕還要練習口語,充實自己的文史哲知識。知難而退從不是王琪昕的風格,她只會向前沖,哪怕明知不善為。

除了英表班的經歷,王琪昕的果決從她創辦體協的經歷中便能看出來。在三年的學生會任職經歷中,熱愛運動的王琪昕發現,院學生會體育部受規模限制,不能滿足同學們日常體育活動需求,於是她萌生了創辦海洋生命學院體育協會的想法。不同於其他人的空想,王琪昕想到就去做,從零開始,和老部員們一起著手創建了這個社團。

創建一個新社團,王琪昕和隊友們並沒有經驗,一系列陌生的申請流程都要自己去摸索學習,從草擬工作章程到規劃部門分工,僅憑著對於體育的熱愛,王琪昕帶領體育部的老部員一起開始創辦體協。迎新納新、策劃活動、場地申請、前期宣傳,她每個細節都不放過。期間開過多少次會、熬過多少次夜,她早已記不清,只是當時的那份決心,時至今日,仍歷歷在目。

海洋生命學院體育協會成員合影

你以為她是有百分百的把握才會如此堅定嗎?不,她沒有。“因為未知,所以恐懼”,這是王琪昕回憶起創辦體協那時的感受,不知道體協的未來怎樣,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意義,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便是義無反顧往前走。如同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隧道中,即使看不到出口,卻依舊摸索前行。“你永遠不會獨行”,因為自己的背後還有一群人在共同堅持,王琪昕越發堅定和自信。

努力最終沒有白費,體協成功舉辦了首屆“迎新杯趣味越野賽”。總有許多人是“行動上的矮子,語言上的巨人”,而王琪昕卻是行動上的巨人,超強的執行力造就了雷厲風行的她。當拖延症、缺乏行動力成為社會的一種通病,王琪昕卻宛如一股清流,有著超強的執行力,去實踐自己的那些想法,一往無前的王琪昕總是給世界留下一個背影。

浩海求索是

習總書記曾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銘記習總書記所說的,王琪昕現在目標是當個好黨員,做個好博士,腳踏實地,無愧海大人的身份。

曾先後擔任2014級生物技術二班團支部書記、海洋生命學院學生會主席、本科生黨支部書記等職務的她,有著多次參與大型會議志願者工作的經歷,擔任學院“為你掌燈”幫扶活動“掌燈人”。她也曾帶領支部獲得“雷鋒團支部”稱號、帶領學生會獲得“優秀分會”稱號。同時,作為一名學生黨員,王琪昕還積極加入了中國海洋大學大學生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究會,參加思想引領和黨建系列活動。工作勤懇踏實,認真負責的她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獲得“優秀會員”這項榮譽是對她工作的肯定。

王琪昕竭盡所能地發揮自己作用,接觸過她的人都會稱她又紅又專,在這個普遍浮躁的時代,王琪昕身上卻帶有一種正氣。熱愛科研的她一直追求著自己的信念——獻身科研,不懈求索。

空想和口號從不曾在她身邊圍繞,實際的求索才是她的正氣。她願意做領頭人,引領學弟學妹找到目標和方向;她願意做弘揚者,在社交媒體上編輯長文弘揚正能量;她願意做執行官,為實現學生會向“學術型”轉型而身體力行參與並監督活動的執行。當被問及學生社團工作忙到影響學習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放棄這個問題時,王琪昕堅定的回答:“沒有!”,事情既然已經做了就沒有理由去半途而廢,這是一種責任。現在,作為海洋生命學院本科生黨支部副書記的她,依然活躍在學院思想引領,朋輩教育的第一線。

正如《海大頌》中唱的“浩海求索是,謀海濟國功”,王琪昕實事求是,勵志做忠誠於党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拒絕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水到渠成,不必刻意追求。持之以恆不懈努力,抓緊一切機會,拒絕做行動上的矮子,一身正氣實事求是......王琪昕身體力行地為我們演繹一部精彩的青春勵志電影,名字就叫做《春華秋實,水到渠成》。

文字 / 郝文飛

圖片 / 來源於受訪者

編輯 / 文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