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建設科教強國 實現民族復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科教領域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學習筆記”按:2014年6月舉行的兩院院士大會上,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 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就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 對於科技與教育領域, 習近平總書記都有哪些重要論述?如何準確理解與把握新的要求?

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科技創新】

要以重大科技創新為引領, 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加快構建產業新體系, 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 增強我國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2016年1月18日,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 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宣導科學方法, 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湧流。

——2016年5月30日, 出席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新形勢下, 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響應黨中央號召, 堅定信心, 堅韌不拔, 堅持不懈, 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繼續在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建功立業,

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6年6月3日, 在參觀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時強調。

“學習筆記”注:創新, 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 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 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 以趙忠賢、屠呦呦等為代表的世界先進科學人才與科技成果不斷湧現。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與“天宮二號”相繼成功發射, 代表著中國航太領域研究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這些都是我國科技人員尊重科學, 以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機制推動工作, 大膽探索創新的結果。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 要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牢牢把握住新的歷史機遇, 再也不能像歷史上那樣, 屢次與世界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所以“創新興則國家興, 創新強則國家強, 創新久則國家持續強盛”。

【科技體制改革】

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推進人才發展體制和政策創新, 突出“高精尖缺”導向, 實施更開放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體制改革,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 加快形成有利於知識份子幹事創業的體制機制, 放手讓廣大知識份子把才華和能量充分釋放出來。

——2016年4月26日, 在知識份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學習筆記”注:新形勢下,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最緊迫的就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一系列法規的出臺, 對企業創新主體、人才評價激勵、科研經費使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都創造了有利條件。

【人才強國】

創新人才猶如優秀種子, 很是難得, 要大力培養。

——2016年1月6日, 在重慶調研時強調

廣大航太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戰略機遇,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勇攀科技高峰, 譜寫中國航太事業新篇章, 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2016年4月24日, 在首個“中國航太日”之際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我國廣大知識份子能夠提供十分重要的人才支撐、智力支撐、創新支撐。 希望我國廣大知識份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勇於擔當、敢於創新, 服務社會、報效人民, 努力作出新的更突出的貢獻。

“功以才成, 業由才廣。 ”黨和人民事業要不斷發展, 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來,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我們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 廣開進賢之路, 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等各方面優秀人才吸引過來、凝聚起來, 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2016年7月1日,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學習筆記”注:創新歸根到底是人才創新, 創新驅動歸根到底是人才驅動。 人才強國戰略是科教興國戰略與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內容, 人才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 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改革指向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努力形成人人崇尚創新、人人渴望創新、人人皆可創新的良好環境。

二. 教育強則國家強

【教育強國】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廣大青年要自覺加強學習,不斷增強本領。人生的黃金時期在青年。青年時期學識基礎厚實不厚實,影響甚至決定自己的一生。廣大青年要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識要轉化為能力,都必須躬身實踐。要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煉、增長本領。

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注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2016年9月9日,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強調

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發展水準是一個國家發展水準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黨中央作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戰略決策,就是要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準,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

——2016年12月8日,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學習筆記”注:“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教育是國家和民族發展最根本的事業,優先發展教育是黨和國家提出並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的根本任務。“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一個國家的基礎教育怎麼樣,就基本決定了其精神風貌、文明水準乃至國家實力。基礎教育決定國民的基本素養,國民的素養決定國家的實力。

【教育公平】

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對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義。

——2016年5月20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四次會議強調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2016年9月9日,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強調

“學習筆記”注:近些年,我國基本公共教育供給水準雖然在逐年提升,城鄉之間不均等程度逐年降低,但是城鄉義務教育失衡問題仍然嚴重。我們要發揮優勢補足短板,積極推進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讓更多的人通過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

【人才教育】

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生力軍,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和教育方法,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創新人才。習近平希望當代大學生珍惜韶華,把學習成長同黨和國家的事業緊緊聯繫起來、同社會和人民的需要密切結合起來,用青春鋪路,讓理想延伸。

——2016年2月3日,在南昌大學考察時勉勵當代大學生

辦好高等教育,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我國高等教育要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源源不斷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2016年4月22日,致信祝賀清華大學建校105 周年

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我國正處於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但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更加重視教育,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能夠滿足黨、國家、人民、時代需要的人才。

——2016年9月9日,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強調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基層是高校畢業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平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務體系,暢通流動管道,加快構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長效機制。

——2016年11月1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九次會議強調

“學習筆記”注:“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和永恆主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提高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行動,是適應教育內涵發展、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於全面提高育人水準,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義。

結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源泉,而教育則是科技進步的基礎。從這個角度看,科技與教育互為補充,都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手段。能否實現教育與科技的同步發展,關係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國家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同時,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廣告時間

“學而時習”是由求是雜誌社全媒體發展中心 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改革指向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努力形成人人崇尚創新、人人渴望創新、人人皆可創新的良好環境。

二. 教育強則國家強

【教育強國】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廣大青年要自覺加強學習,不斷增強本領。人生的黃金時期在青年。青年時期學識基礎厚實不厚實,影響甚至決定自己的一生。廣大青年要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識要轉化為能力,都必須躬身實踐。要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煉、增長本領。

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注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2016年9月9日,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強調

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發展水準是一個國家發展水準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黨中央作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戰略決策,就是要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準,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

——2016年12月8日,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學習筆記”注:“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教育是國家和民族發展最根本的事業,優先發展教育是黨和國家提出並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的根本任務。“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一個國家的基礎教育怎麼樣,就基本決定了其精神風貌、文明水準乃至國家實力。基礎教育決定國民的基本素養,國民的素養決定國家的實力。

【教育公平】

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對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義。

——2016年5月20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四次會議強調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2016年9月9日,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強調

“學習筆記”注:近些年,我國基本公共教育供給水準雖然在逐年提升,城鄉之間不均等程度逐年降低,但是城鄉義務教育失衡問題仍然嚴重。我們要發揮優勢補足短板,積極推進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讓更多的人通過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

【人才教育】

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生力軍,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和教育方法,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創新人才。習近平希望當代大學生珍惜韶華,把學習成長同黨和國家的事業緊緊聯繫起來、同社會和人民的需要密切結合起來,用青春鋪路,讓理想延伸。

——2016年2月3日,在南昌大學考察時勉勵當代大學生

辦好高等教育,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我國高等教育要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源源不斷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2016年4月22日,致信祝賀清華大學建校105 周年

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我國正處於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但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更加重視教育,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能夠滿足黨、國家、人民、時代需要的人才。

——2016年9月9日,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強調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基層是高校畢業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平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務體系,暢通流動管道,加快構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長效機制。

——2016年11月1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九次會議強調

“學習筆記”注:“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和永恆主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提高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行動,是適應教育內涵發展、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於全面提高育人水準,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義。

結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源泉,而教育則是科技進步的基礎。從這個角度看,科技與教育互為補充,都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手段。能否實現教育與科技的同步發展,關係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國家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同時,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廣告時間

“學而時習”是由求是雜誌社全媒體發展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