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中國這一技術終獲極大突破,如今卻被印度偷走技術,就是有點可惜

近期, 印媒體爆料, 印度國內的幾家大工廠獲得了一份秘密協定, 協定的物件為中國的一家企業, 內容為轉讓給印度這幾家生產紅外夜視設備。 未來印度如果大量投產的話, 就具備自主生產紅外夜視的能力, 將是全球第四個擁有此技術的國家。 這一消息爆出後, 不少軍迷紛紛表示, 中國花費了十多年的功夫終於在紅外成像上獲得了突破, 如今卻被印度偷偷的給拿走, 這一點都不公平。

在夜間或者沒有光線的情況下, 使用這種裝備可以看清楚周邊的目標, 獲取到對方的資訊, 為可能實施的打擊做出最精准的判斷。 其實現在很多導彈在研發上都用到了紅外成像的作用原理, 通過這一技術可以獲取到目標物體, 然後鎖定之後再進行導彈的遠端打擊。 可以說, 這一技術是十分強大的, 因此這種技術從來都被西方國家禁止對外授權生產。

這種技術是生產紅外成像的基礎技術, 由於用途和性能的區別, 一般這種技術包括非製冷和製冷兩大塊。 製冷技術的運用, 可以快速捕捉到目標物體和周邊的溫度差異, 進而快速的尋找到目標。 在20世紀70年代的幾場戰爭中, 美國使用紅外成像生產的格鬥導彈就實現了這樣的目的, 給戰爭的勝利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可以說, 紅外熱成像使用的製冷技術性能十分優越, 而且造價也是很貴的。 在生產的過程中, 由於需要用到製冷系統, 因此體積很難被縮小, 基本上都是一次成型。 正是基於這個缺點, 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前後, 開始著手研製非製冷型系列的設備。

和製冷型相比, 非製冷型直接除去了體積大的製冷設備, 因此更加的小巧, 生產上也更加的廉價, 不過技術和性能上卻沒有絲毫的降低, 反而更為精准可靠了。 未來印度如果掌握了非製冷的整套生產技術, 就會將其用在瞄準鏡、導彈以及夜視鏡上面, 這對於一向對夜戰頭疼的印度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現在的夜視儀在全球都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而作戰雙方如果可以利用好夜間攻擊, 就會直接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起到很好的效果。 不過我們相信, 中國之所以敢將此項技術轉讓給印度, 中國肯定有更先進的新型撒手鐧, 這也是西方國家最不願看到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