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蝶變:認知是唯一的局限

by 楊學成

週末兩天, 阿彌茶(iTea)第三屆年會圓滿結束, 別問我阿彌茶是個啥東西, 因為我也不知道具體會是個啥, 只知道從時間上來看, 從2014年8月發願, 迄今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 我在年會上的總結發言要點記錄如下:

1 心向決定具象。 我們創造的世界是我們認知的世界, 無論你看到了什麼樣的世界, 無論你怎樣想像未來的世界, 這個「世界」都是你認知假設下的世界, 不同的假設體系對同樣的東西有著完全不同的具象化, 這就導致人與人的差別會超過人與豬的差別。 有什麼樣的心向就有什麼樣的具象, 你的心向把你引向了你腦子裡的那個地方。

2 連續性是個美麗的幻想。 我們對「連續性」有著過度的依賴, 連續性假設在穩態系統裡是自然的, 但在變動不居的環境下幾乎毫無連續性可言, 中斷點、碎片才是常態, 我們之所以假設連續, 源自我們依賴連續。

然鵝, 在不確定的時代, 不連續才是唯一連續的東西, 這叫「連續不連續」, 連續是非常偶然的現象, 不連續才是必然。 基於此, 我們必須放棄對連續性的美麗幻想, 時刻準備好迎接不連續, 挑戰中斷點、迎接碎片。

3 維度意識關乎存亡。 之前的文章已經討論過維度意識的問題, 在不連續的世界裡, 建立維度意識不是可選項, 而是必修課。 糾結於中斷點和碎片, 你會陷入隨機性陷阱, 但中斷點和碎片的意義在於整體秩序的「湧現」。 湧現是混沌論裡的一種現象, 部分的隨機運動會在整體上產生秩序, 這迫使我們必須從更加宏觀的視角關注湧現秩序, 而非部分的隨機運動, 也就是認知升維。 沒有維度意識, 將沒有辦法理解這個混亂的現實,

會在低維度的隨機運動中將能量耗散殆盡。

4 數據漸次打破「維度壁」。 過去30年, 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大致上是引領資料打破維度壁的過程。 互聯網的自由連結讓各個維度空間建立聯繫具備了可能, 注意是「自由」連結, 而交互技術讓連結的威力得以發揮, 重塑各個維度空間的權力體系。 更為重要的是, 交互產生資料, 資料型塑萬物, 這樣一來, 萬事萬物都具備了「資料孿生體」, 而資料孿生體將擺脫時空的限制, 維度壁被打破, 維度世界次第盛開。

5 綜觀與縱觀的維度使命。 想要駕馭維度空間, 必須同時建立綜觀和縱觀雙重視角, 前者要站在月球看地球, 後者要站在未來看現在。 綜觀要求我們擺脫碎片和中斷點, 從更高維度層次上把握湧現秩序;縱觀要求我們擺脫時間束縛,

從更遠維度箭頭上認知演化路徑。 兩者都能給事物賦予維度使命, 引領心向到達彼岸。

6 讓你的事業具備維度彈性。 升維並非應對未來的唯一途徑, 保持維度彈性才是關鍵, 只有具備維度彈性, 才能在不同的維度空間中自由穿梭, 升維生存, 降維攻擊。 一方面, 維度彈性能夠讓你具備在同維競爭中時刻具備維度躍遷的潛力;另一方面, 維度彈性也能讓你能夠躲過或經受住「二向箔」的維度攻擊。 至於二向箔是個啥, 自己度娘吧。

7 認知是唯一的局限。 組織成長的所有困擾, 歸根結底是企業家的認知局限所致。 若心力不及, 則體力不逮。 對連續性的依賴無法幫助你實現跳躍式增長,

沒有維度意識, 就會被隨機性徹底打敗。 只有主動打破維度壁, 不斷提升認知維度, 才能建立起面向未來的綜觀和縱觀視野, 尋找到獨一無二的維度使命, 既能引領升維進化, 又能經得起二向箔的降維攻擊, 在維度叢林裡遊刃有餘。

結論:世事無相, 相由心生, 可見之物, 實為非物, 可感之事, 實為非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