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新時代司法行政基層工作如何更“接地氣”?三大關鍵字解民憂!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司法部司局長訪談

在現實生活中, 基層群眾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法律問題, 需要尋求法律服務。 那麼, 如何才能做好新時代司法行政基層工作, 把公共法律服務的觸角延伸至基層“神經末梢”呢?

在本期法制網“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司法部司局長訪談”中, 司法部基層工作指導司羅厚如司長用“三大關鍵字”解民憂!

點擊觀看訪談視頻↓↓↓

關鍵字一:司法所

貼近群眾的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前沿陣地”

羅厚如司長:

“下一步, 我們將繼續抓好司法所建設, 努力加強和推進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

主要從四個方面發力哦↓↓↓

平臺建設為群眾

逐步實現公共法律服務站鄉鎮(街道)全覆蓋;設立開放式服務廳;拓展應用“互聯網+”, 對接即將上線運行的12348中國法網, 利用微信、移動用戶端等多種方式, 方便群眾諮詢辦事。

服務機制重實效

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加強工作站與法援機構、法律服務機構、人民調解組織等有效銜接;實現公共法律服務與訴訟服務和社會服務的對接;建立跟蹤評價機制。

規範化、制度化列清單

健全受理申請、解答諮詢、投訴處理等工作規範, 建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基本專案清單。

隊伍建設出硬招

關鍵字二:人民調解

化解矛盾維護和諧的“第一道防線”

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是人民調解工作的主要任務,

也是人民調解工作的價值所在。 那麼, 在新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做好相關工作, 又該如何在傳統調解工作的基礎上創新突破呢?羅厚如司長這樣說:

提要求:做好新時代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①堅持預防為主, 排查在前

發揮人民調解組織貼近群眾、網路健全的優勢, 堅持抓早、抓小, 努力把矛盾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大力推廣現代資訊技術運用, 實現矛盾糾紛預判預警預防。

②堅持依法調解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調解, 同時, 堅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 注重發揮道德教化作用。

③加強與基層法院、公安等部門聯繫溝通

定期分析法院和公安機關審理辦理相關案件的資料資料, 研判本地區矛盾糾紛發展變化趨勢和特點,

將其作為評價人民調解作用發揮的重要指標。

談創新:傳統"老娘舅式"調解要升級、更規範

①創新理念——促進公平正義

不僅要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實現案結事了, 還要依法調解, 促進公平正義, 建立科學的工作評價指標體系。

②拓展領域——強化專業調解和行業調解

順應形勢變化, 解決醫療糾紛、道路交通、勞動爭議、物業管理、互聯網等行業、專業領域矛盾, 規範行業、專業調解工作。

③創新機制——推動與司法調解、行政調解有效銜接

④創新方法——順應“互聯網+”時代趨勢

推動應用網上調解、視頻調解、微信調解、電視調解等。

關鍵字三:安置幫教

搭建刑滿釋放人員回歸社會的“橋樑”

“多年來, 各級安置幫教機構努力幫助刑滿釋放人員解決生活、就學、就業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絕大多數刑滿釋放人員順利融入了社會, 成為守法公民和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

可以說, 做好刑滿釋放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 那麼, 我們應該如何做好這項工作呢?羅厚如司長給出“三大要點”:

關鍵:落實社會救助措施

對符合條件的刑滿釋放人員, 要落實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就業救助、臨時救助等救助制度。

基礎:落實就業政策

要積極拓寬就業安置管道, 幫助刑滿釋放人員落實責任田, 支持他們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落實社會保險政策。 對符合條件的刑滿釋放人員, 要落實公共就業服務和有關就業扶持政策。

重要手段:推動安置基地建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