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法律服務新場景來了:江蘇試點“無人律所”可把律師送家門口

當你登陸系統後, 只需選擇自己的問題, 一鍵發送, 6秒時間內, 就能自動找到理想的律師, 他會和你單獨視頻對話, 接受法律諮詢。

這樣一個“無人律所”的場景, 已經出現在江蘇灌南縣。

首屆中國無錫“智慧法務”發展大會現場 法制網 圖

12月18日, 記者從首屆中國無錫“智慧法務”發展大會獲悉了上述消息。 會上, 江蘇省司法廳長柳玉祥介紹, “智慧法務”已經開啟司法行政資訊技術應用的新時代, 移動互聯網延伸服務觸角, 將群眾急需的法律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其中, 該省司法廳通過對接律兜法律服務平臺, 打造了4萬餘名互聯網律師組成的律師資源池, 讓律師服務可以線上匹配、全網共用、即時評價, 為基層群眾提供精准高效的智慧服務。

江蘇試點“無人律所”

目前, 在中國律師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 法律服務供給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依然十分突 出。 全國法院每年審結的850多萬件民商事案件中,

有律師代理的不到200萬件, 全國刑事案件律師辯護率不到15%, 律師作用的發揮還不充分。

即使在江蘇這樣的發達地區, 律師服務資源區域佈局還不合理, 蘇南蘇北之間、城鄉之間發展的差距較大。 以全省各市主城區以外的61個縣域為例, 縣域律師人數不足50人的有19個, 律師萬人占比低於萬分之一的41個, 主要集中在蘇北地區。

據江蘇省司法廳律師管理處處長曹揚文分析, 當前這種不平衡、不充分帶來的問題體現在:一方面, 律師資源匱乏地區, 群眾的基本法律服務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另一方面, 律師資源飽和地區出現競爭加劇問題。

為此, 江蘇省司法廳開始尋找破題的辦法。 曹揚文向澎湃新聞介紹,

2017年下半年以來, 該省在連雲港市贛榆區和灌南縣試點互聯網律師事務所, 通過探索“無人律所”的服務模式, 在全省範圍內實現跨區域法律服務資源的整合, 使群眾獲得更便捷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

會場展示的互聯網律師事務所 澎湃新聞記者 邱海鴻 圖

“無人律所”需要律師嗎?

“無人律所”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無人律所”需要律師嗎?

曹揚文說, 互聯網律師事務所主要是運用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 針對律師資源短缺地區, 搭建的一個整合全省乃至全國律師資源的互聯網法律服務平臺, 為使用者提供線上服務資訊展示、線上法律服務辦理、線上服務預約登記。

澎湃新聞現場採訪瞭解到, 這個平臺內置了高清觸摸終端機、固定鍵盤、身份證讀卡器、攝像頭、音響設備、檔上傳設備、列印設備等其他綜合配套設備。 雖然植入智慧的技術基因, 可還是離不開律師。 其通過互聯網平臺, 把大量線上律師集中起來, 並跟用戶對接起來, 為使用者提供訂制服務。

曹揚文稱, “無人律所”可及時接受遠端視頻法律諮詢。 使用者通過身份資訊識別或綁定手機號, 即可登錄。 登陸後把選擇好的問題一鍵發送, 系統在平均6秒時間內, 就能自動找到理想的律師, 送來一對一的視頻法律諮詢服務。 另外, 使用者在與律師視頻溝通過程中, 如需要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文書起草、審核等線上服務, 律師會在服務終端視窗向使用者發送訂單, 確認服務內容、交付時間後, 使用者就可使用終端機上傳書面資料, 而律師線上草擬的文書既可以線上看, 也可以列印出來。

用戶如果找個律師當面諮詢, “無人律所”會把訂單發出去, 符合要求的律師將在1個工作日內就會主動聯繫客戶。 在這個平臺上, 有客服全程監督服務流程,使用者如果不滿意可以給差評。

人工智慧會給律師帶來什麼?

澎湃新聞記者在會議現場獲悉,互聯網律師事務所由江蘇省司法廳聯合律兜法律服務平臺、江蘇薛濟民律師事務所聯合開發,已在連雲港灌南縣試點建立服務站。

自10月19日試運行來,已有10多家律師事務所加入,同時還有約律兜法律服務平臺的35000名網上律師接單提供服務。

曹揚文向澎湃新聞透露,在前期試點和探索的基礎上,江蘇下一步還將在其他律師資源不足的縣域,推廣“互聯網律師事務所”,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

談及人工智慧與律師的關係,江蘇省律師協會會長、江蘇薛濟民律師事務所主任薛濟民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不會替代律師,因為每一個法律事件的法律主體、情勢環境都有不同,而法律是有溫度的,人工智慧難以找到內在的規則。

“但人工智慧在風險管理、流程管控、提供可替代性法律服務等方面具有優勢。”薛濟民說,因此,法律服務行業應擁抱互聯網的發展,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解決法律服務資源不足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的需求。比如,可以發揮大資料在服務品質監測、服務產品研發、服務需求提練、風險預警、矛盾預防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推動公共法律服務發展。薛濟民稱,律師還要發揮人工智慧在資源整合和集約化發展中的作用,用人工智慧解決可複製勞動、替代性法律服務,律師的精力用於提供高品質法律服務,提高服務效率。

有客服全程監督服務流程,使用者如果不滿意可以給差評。

人工智慧會給律師帶來什麼?

澎湃新聞記者在會議現場獲悉,互聯網律師事務所由江蘇省司法廳聯合律兜法律服務平臺、江蘇薛濟民律師事務所聯合開發,已在連雲港灌南縣試點建立服務站。

自10月19日試運行來,已有10多家律師事務所加入,同時還有約律兜法律服務平臺的35000名網上律師接單提供服務。

曹揚文向澎湃新聞透露,在前期試點和探索的基礎上,江蘇下一步還將在其他律師資源不足的縣域,推廣“互聯網律師事務所”,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

談及人工智慧與律師的關係,江蘇省律師協會會長、江蘇薛濟民律師事務所主任薛濟民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不會替代律師,因為每一個法律事件的法律主體、情勢環境都有不同,而法律是有溫度的,人工智慧難以找到內在的規則。

“但人工智慧在風險管理、流程管控、提供可替代性法律服務等方面具有優勢。”薛濟民說,因此,法律服務行業應擁抱互聯網的發展,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解決法律服務資源不足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的需求。比如,可以發揮大資料在服務品質監測、服務產品研發、服務需求提練、風險預警、矛盾預防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推動公共法律服務發展。薛濟民稱,律師還要發揮人工智慧在資源整合和集約化發展中的作用,用人工智慧解決可複製勞動、替代性法律服務,律師的精力用於提供高品質法律服務,提高服務效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