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和平:返鄉創業當起“養豬郎” 生態養殖吃出記憶中的味道

養殖豬仔

四川新聞網巴中12月18日訊(程聰)身著一身藍色工作服, 正在養豬場給豬喂剛從地裡拔出的蘿蔔......,在巴中市通江縣雲曇鄉穿石樑村1社,

42歲的張和平的每天都重複做著這些事。

“豬都吃的是自己種植的青菜、蘿蔔和青草。 ”張和平說, 這樣環境裡面養殖的豬, 肉質也是靈動的, 口感自然好, 深受城裡人喜愛。 回鄉創業的張和平初中畢業, 一直在廣東、陝西、山東等地務工, 從事室內外裝修工作。 2008年回鄉發展, 看到家鄉山場寬廣, 為了節省成本, 在別人的介紹下投入8萬多元, 養起了南江黃羊, 由於缺乏技術指導和資金的不足, 一年下來全部虧損。

為了照顧家庭, 張和平在老家附近打零雜工, 維持家庭周轉。 2013年, 他開始謀劃養殖, 但不知道發展什麼產業適合他?

通江縣是有機產品示範縣, 張和平一直向發展生態養殖。 在一次超市購物中, 聽到幾位買肉的大媽談到現在市場上的豬肉越來越吃不出記憶中的味道?張和平想到,

二十年前, 農村老家大都飼養黑豬, 現在部分家庭還保留了這一傳統, 可以一試。

說幹就幹, 張和平選擇了生態養殖黑豬。 養殖前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怎麼辦?在自己一籌莫展之際, 朋友向他介紹了通江縣的返鄉創業政策。

2016年, 張和平一方面向政府申請小額貸款, 另一方面做市場調查。 拿到貸款後, 張和平再向親戚朋友周轉一些, 開始建生態養殖場, 採用訂單模式, 生態餵養當地的黑豬。

聽到這個資訊後, 準備發展養殖的他, 決定搜集資訊, 採取訂單養殖, 在老家搞起了生態養殖黑豬。 “城裡人都喜歡吃黑豬, 黑豬肉肉質細膩且營養價值豐富, 生態養殖的黑豬,

雖然週期長, 但價值很大。 ”張和平向筆者介紹到, 抓住這一喜好, 生態餵養黑豬。 今年3月份, 張和平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養豬場, 採用從仔豬餵養開始, 餵養8個月至10個月, 向城裡人推薦年豬的方式, 銷售生態養殖的黑豬。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發展, 要靠內生動力。 下一步, 張和平打算, 依託市場, 繼續採用訂單生態養殖, 動員周圍老百姓也採用生態養殖, 提供更好的豬肉品質, 贏得市場青睞。 同時, 採用“互聯網+”模式, 大力探索線上銷售, 將生態養殖的品牌打出去, 讓更多的人吃出記憶中的豬肉味。

正在喂豬蘿蔔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