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誰不是一路告別失散,一路策馬揚鞭

斟滿兩杯酒, 一杯敬朝陽, 一杯敬月光;一杯敬明天, 一杯敬過往。

01

今年冬天下第一場雪的時候, 我的外公去世了。

走得特別突然,

上午他還拎著小耙子打理家門口那一小塊菜地, 中午吃了飯後給外婆說想要午睡一會兒, 結果就再也沒有醒來。

幾個舅舅忍著悲痛照應著親友往來, 媽媽和小姨在靈堂前哭得幾度暈厥, 唯有年邁的外婆, 看不出太多悲傷的模樣。 有同輩人安慰她時, 她就輕輕拍拍對方的手, 意思是說:別擔心, 我沒事。

她越是這樣反應平淡, 我們越是不放心。

外公外婆都已年逾八十。 結婚幾十年來, 他們幾乎從未分開過。 那年外婆去城裡照顧小姨坐月子, 外公住不慣樓房, 說是不接地氣, 就一個人留在老家。

結果外婆走了不到一周, 他就扛著一個裝滿了蔬菜的化肥口袋, 步行六七十裡去了小姨家, 訕笑著說是外婆腰不好, 他來幫忙帶小寶。

小時候我一放假就住在外婆家。 外婆脾氣急, 外公性子緩, 在我的記憶裡, 他們很少像尋常鄉下夫妻那樣雞飛狗跳地罵架。 即便生氣, 似乎也有一套自己的解決方式, 過後照樣秤不離砣地成為彼此的影子。

春天的時候, 外公住了一次院。 白天外婆和我們一起在醫院守著, 晚上我們讓她回去, 她卻不肯。 大舅急了便說:媽, 你都八十多了, 這麼陪著身體怎麼受得了?

外婆看著大舅, 態度堅決地說:你爸我倆都這把年紀了, 閉上眼指不定還能不能睜開, 我在這兒好歹能送送他。

02

出院後, 外公的精神好了很多。 閒不住的他甚至在門前的小菜園裡又種上了白菜、大蔥、蒜苗之類的蔬菜。

可是, 他熬過了初春的風盛夏的雨深秋的霜, 卻沒能熬過寒冬的這場雪。

我那八十多歲的老外婆, 扛著還算俐落的身體, 整理著外公遺留下來的物什。 冬日微黃的陽光落在外公前些日子才掛在牆上那成串的紅辣椒和蒜辮子上, 也落在外婆早已雪白的頭髮上。

外公頭七那天, 近黃昏的時候, 我和外婆正在院子裡說話,

突然從大門外刮進來一股風, 吹著哨打著旋卷起院子裡的落葉, 在外婆身邊盤桓了將近一分鐘, 然後便悄無聲息地走了。

這些天一直沒當著別人面哭過的外婆, 顫顫著聲音說:你姥爺不放心, 剛才來給咱們告別來了。

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

他們這代人, 經歷了戰亂經歷了饑寒、經歷了文革和土改, 送走過父母長輩, 告別過親戚友人, 甚至在饑荒歲月不得不和患病離去的骨肉天人永隔。 他們大半生都在困苦磨難中掙扎過活, 看待生死早已有了比我們更豁達的視角。

於他們而言, 生活, 早就過成了一場又一場的送別。 他們一路含淚告別, 一路繼續前行。

03

半年前, 朋友琳琳遭遇了中年失婚。

他們的婚姻曾是身邊無數人羡慕的楷模。 結婚十多年, 丈夫能幹又體貼, 事業蒸蒸日上, 每年琳琳生日, 他都會送上特意挑選的禮物。 女兒聰明懂事, 剛剛考上了市重點初中。 一到節假日, 一家三口驅車郊遊, 其樂融融。

直到收到小三的懷孕逼宮電話, 琳琳才驚覺她的婚姻已經失守近三年。

就像親人驟然過世給家屬帶來的悲痛,要遠比纏綿病榻數年之後離去更讓人難以接受一樣,被幸福婚姻掩蓋真相的背叛,也要遠比夫妻冷漠度日中的離心離德更讓人受傷。

不堪欺騙的中年婦女自有千帆過盡的決絕勇氣。琳琳不顧丈夫的流淚懺悔,留下一紙離婚協議書交涉好財產問題,便帶著孩子住進了家裡另外的一套房子裡。

離婚後,琳琳從沒在女兒面前說過爸爸一句壞話,也從來不阻止女兒回爸爸家,只是她自己再也沒見前夫一面。

閨蜜們一起聊天,我問她:你恨他嗎?

她說:怎麼說呢?原本寧靜祥和的生活突然變了模樣,尤其是女兒住校不在家的時候,一到黃昏看著別人匆匆忙忙往家趕,過著熱氣騰騰的日子,而自己待在辦公室裡動也不想動,那種傷感幾乎是黑雲壓頂的。

可是,曾經的愛情是真實存在過的,曾經的愛人也是真實擁有過的,我們不能因為後來的背叛,就否定了之前那些擁抱那些溫暖發生的意義。

既然悲怨和責駡都無法改變現狀,只會讓生命中的婚姻十年變成千瘡百孔的笑談,那就當他是一個老朋友吧。送別曾經的婚姻,送別婚姻裡的那個人,也送別曾經的日子曾經的自己。細想來,我們送別別人的同時,別人何嘗不也在送別我們?

然後,讓我們彼此在隨後的日子裡,期待更好的人,更真的情,更溫柔克制的自己。

04

想起研究生畢業那年,宿舍四個姑娘,我最後一個走,程程是倒數第二個。

我和師弟把程程送到火車站,然後我倆一起回學校。那是6月底的昆明,花事異常燦爛。校園的圍牆上爬滿了紫紅色的三角梅,師弟說:師姐,你們這一畢業,我們可就是天南海北難相見了啊。

我故作沒心沒肺地說:是啊是啊,一代新人換舊人,你們可別把師姐們忘了呀。

回到宿舍,曾經熱鬧的四人間變得空曠寂寥,往常鋪滿了花花綠綠床單的床板裸露在空氣中,陽光穿過窗櫺照進房間,光束裡滿是微小的灰塵在浮動。

遠處傳來年輕學子們的笑聲,以及校園廣播裡的音樂,是那首傳唱了一個多世紀的《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意識到,我將徹底告別這座生活多年的城市,徹底告別綠草茵茵的校園,告別一起哭過笑過的同窗,以及永不再回來的青春歲月。

05

我們總是在離開一座城時,才懷念它的美,在歷經一件事後,才懂得它的情,在離開一個人後,才想念他的好。

前幾天,再一次聽到李叔同的這首《送別》,是樸樹在《大事發聲》的錄製現場。

一首傳世悲傷的歌曲,一個永遠純粹的少年,二者相遇的火花是,樸樹把自己唱哭了。

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歌呢?1987年,時局動亂中,李叔同遷居上海,與許幻園、張小樓等人結為“天涯五友”。後好友許幻園家道中落,在雪中同故友揮淚告別。看著友人逐漸遠去在風雪中的背影,李叔同百感交集,揮筆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等到1927年再聚首,五友只剩下四人,李叔同成為弘一法師已九年,真正已是物是人非,知交半零落。

一個世紀以來,這首歌之所以經久不衰,或許正在于李叔同大起大落後用淡而又淡的筆觸,寫出了一代又一代人關於生離關於死別關於孤獨的感悟:

生命是一場又一場的相遇和別離,也是一次又一次的遺忘和開始。

成長的代價之一,就是不得不和最親最近的人漸行漸遠。

生命是一條討不到回程票的路。我們走在這條路上,不停地告別親人,告別愛人,告別朋友,告別曾經的一段記憶,告別舊時光裡的自己。

記憶的埂上,誰沒有,兩三朵娉婷,披著情緒的花在無名地展開?沉默的心裡,誰沒有兩三行詩句,閃著記憶的光在反復地吟唱?

生而為人,誰不是一邊深夜痛哭,一邊清晨趕路,一路告別失散,一路策馬揚鞭。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請和我一起斟滿兩杯酒:

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往;一杯敬重逢,一杯敬散場;一杯敬鐵骨,一杯敬柔腸。

作者簡介:梁小妞,又懶惰又矯情的女中二,愛念舊又愛糾結的神經質,老犯錯又老找不到方向的玻璃心。

就像親人驟然過世給家屬帶來的悲痛,要遠比纏綿病榻數年之後離去更讓人難以接受一樣,被幸福婚姻掩蓋真相的背叛,也要遠比夫妻冷漠度日中的離心離德更讓人受傷。

不堪欺騙的中年婦女自有千帆過盡的決絕勇氣。琳琳不顧丈夫的流淚懺悔,留下一紙離婚協議書交涉好財產問題,便帶著孩子住進了家裡另外的一套房子裡。

離婚後,琳琳從沒在女兒面前說過爸爸一句壞話,也從來不阻止女兒回爸爸家,只是她自己再也沒見前夫一面。

閨蜜們一起聊天,我問她:你恨他嗎?

她說:怎麼說呢?原本寧靜祥和的生活突然變了模樣,尤其是女兒住校不在家的時候,一到黃昏看著別人匆匆忙忙往家趕,過著熱氣騰騰的日子,而自己待在辦公室裡動也不想動,那種傷感幾乎是黑雲壓頂的。

可是,曾經的愛情是真實存在過的,曾經的愛人也是真實擁有過的,我們不能因為後來的背叛,就否定了之前那些擁抱那些溫暖發生的意義。

既然悲怨和責駡都無法改變現狀,只會讓生命中的婚姻十年變成千瘡百孔的笑談,那就當他是一個老朋友吧。送別曾經的婚姻,送別婚姻裡的那個人,也送別曾經的日子曾經的自己。細想來,我們送別別人的同時,別人何嘗不也在送別我們?

然後,讓我們彼此在隨後的日子裡,期待更好的人,更真的情,更溫柔克制的自己。

04

想起研究生畢業那年,宿舍四個姑娘,我最後一個走,程程是倒數第二個。

我和師弟把程程送到火車站,然後我倆一起回學校。那是6月底的昆明,花事異常燦爛。校園的圍牆上爬滿了紫紅色的三角梅,師弟說:師姐,你們這一畢業,我們可就是天南海北難相見了啊。

我故作沒心沒肺地說:是啊是啊,一代新人換舊人,你們可別把師姐們忘了呀。

回到宿舍,曾經熱鬧的四人間變得空曠寂寥,往常鋪滿了花花綠綠床單的床板裸露在空氣中,陽光穿過窗櫺照進房間,光束裡滿是微小的灰塵在浮動。

遠處傳來年輕學子們的笑聲,以及校園廣播裡的音樂,是那首傳唱了一個多世紀的《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意識到,我將徹底告別這座生活多年的城市,徹底告別綠草茵茵的校園,告別一起哭過笑過的同窗,以及永不再回來的青春歲月。

05

我們總是在離開一座城時,才懷念它的美,在歷經一件事後,才懂得它的情,在離開一個人後,才想念他的好。

前幾天,再一次聽到李叔同的這首《送別》,是樸樹在《大事發聲》的錄製現場。

一首傳世悲傷的歌曲,一個永遠純粹的少年,二者相遇的火花是,樸樹把自己唱哭了。

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歌呢?1987年,時局動亂中,李叔同遷居上海,與許幻園、張小樓等人結為“天涯五友”。後好友許幻園家道中落,在雪中同故友揮淚告別。看著友人逐漸遠去在風雪中的背影,李叔同百感交集,揮筆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等到1927年再聚首,五友只剩下四人,李叔同成為弘一法師已九年,真正已是物是人非,知交半零落。

一個世紀以來,這首歌之所以經久不衰,或許正在于李叔同大起大落後用淡而又淡的筆觸,寫出了一代又一代人關於生離關於死別關於孤獨的感悟:

生命是一場又一場的相遇和別離,也是一次又一次的遺忘和開始。

成長的代價之一,就是不得不和最親最近的人漸行漸遠。

生命是一條討不到回程票的路。我們走在這條路上,不停地告別親人,告別愛人,告別朋友,告別曾經的一段記憶,告別舊時光裡的自己。

記憶的埂上,誰沒有,兩三朵娉婷,披著情緒的花在無名地展開?沉默的心裡,誰沒有兩三行詩句,閃著記憶的光在反復地吟唱?

生而為人,誰不是一邊深夜痛哭,一邊清晨趕路,一路告別失散,一路策馬揚鞭。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請和我一起斟滿兩杯酒:

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往;一杯敬重逢,一杯敬散場;一杯敬鐵骨,一杯敬柔腸。

作者簡介:梁小妞,又懶惰又矯情的女中二,愛念舊又愛糾結的神經質,老犯錯又老找不到方向的玻璃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