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哈爾濱“養老社區”首次試水 與養老院二分天下?

“養老社區”裡的老人們在一起玩牌。

林建國和老伴終於在邁進“古稀大關”前, 把自己“晚年大計”定了下來。 作為標準的空巢老人,

他們成了哈市首批“養老社區”的業主。 目前, 冰城有大大小小的養老院500多家, 但“養老社區”今年還是在冰城悄然試了水, 瞄準了這張有近200萬居家養老老人的“大單”。

從排床養老到買房養老, 從社區養老到養老社區, 專業化的為老服務也從“你要去”變成了“送上門”。 新出現的“養老社區”都有哪些服務?價格是多少?真的能與早已根基深厚的養老機構二分天下嗎?新晚報記者連日來帶著咱爸咱媽最關心的問題, 走訪了多家“養老社區”。

混居

“養老樓”與普通商品房“混居”, 但租售價格均高於市價兩三成

目前以租或售為銷售方式的冰城”養老社區”有個有意思的特點——“混居”在普通的社區內。

“這兩棟樓是出售的‘養老樓’, 和商品房一樣出售產權。

”在群力新區一片成熟的社區內, 工作人員指著不遠處的兩棟高層向新晚報記者介紹, 社區內其他高層都是普通商品房。 也就是說老人買了“養老房”, 根本就沒有離開熟悉的普通社區。

銷售人員介紹, 正式推出“養老樓”一個月來, 183套房現在已經賣出去了六七成。 戶型分為使用面積66平方米和87平方米兩種, 精裝修後價格分別大約是160萬元、200萬元。

香福路上的一家“養老社區”坐落在普通社區內, 銷售方式是出租。 一間使用面積在四五十平方米的一室一廳的公寓精裝後, 每月含三餐及水果、點心的雙人價格是9000元/月左右。 據介紹現在也有幾十位老人拎包入住。

儘管是未獨立出來的“混居”, 儘管從外表上看與社區內其他樓並無二致,

但目前無論是租還是售的價格, “養老樓”的房價都比社區內其他房子高出兩三成。

群力一家房屋仲介報出的相同戶型也是87平方米的普通商品房二手房價格毛坯是150萬元左右, 而裝修後的則是170萬元—180萬元。 差距更大的是香福路同一社區內, 使用面積是60平方米左右的新房精裝後出租價格僅為1500元/月。

賣點

家有機器人提醒吃藥, 適老裝修貼心細緻, 配套醫療照護在樓下

同一個社區、同樣的戶型、同樣的面積, 究竟“貴點”在哪兒?

為老服務機器人“維拉”(紅圈內)成老人的“小管家”。

“爺爺奶奶下午您該吃通血管的藥了, 不要忘記喲!”在“養老房”的樣板間內一個憨態可掬的為老服務機器人“維拉”, 正“噌噌”地滿地溜達, “小管家”一樣提醒老人吃藥、關煤氣;還可以接受老人口述指令, 完成拉窗簾、關閉電視機;爺爺奶奶沒意思需要解悶時, 還可以喊它來一段熱舞或一曲老歌……這樣智慧、貼心的服務, 只是養老社區智慧化的一小部分。

在裝修設計上, 新晚報記者看到, 室內先進的適老化、無高差、去障礙裝修設計,

無一不體現著為老服務的理念。 傢俱均採用無棱角設計;室內不同角落安裝了24小時監測系統、一鍵呼叫系統和照護機器人等;沒有門檻, 都是推拉門;櫥櫃頂部是可升降的, 底部的凹槽設計更方便坐輪椅的老人拿取東西。 如果是失能老人的照護房間, 還有可以自動翻身的病床。

衛生間的扶手設計挺貼心。

除了室內設計,服務上也體現著照護、醫療服務。新晚報記者瞭解到,目前哈市現有新建的“養老社區”內,都在樓下配有營養膳食食堂、老年學堂、健康管理中心等十幾個板塊。

當然除了吃、住、玩等,更受老年人及家屬關心的是“醫”。有業內人士曾說,養生和急救兩張牌是“養老社區”的兩張王牌。養生中心通過針對不同體質的老人適配專屬藥膳,輔以按摩、刮痧、薰蒸等,進行溫和調養。而急救就是要與大醫院“抱團”,或與大醫院毗鄰,一道之隔,5分鐘即可徒步抵達,或與大醫院開通了綠色通道,一旦有疑難急症不會耽誤時間。

幾家離主城區稍遠些的“養老社區”還設有每週的主題日,去超市購物或是外出去公園景區,配有專車專人照護。

外賣

打破“大鍋飯”,周圍居住的老人也可根據需要點“養老外賣服務”

群力某社區81歲的鄒大娘前幾天就嘗試著點了一次“養老外賣”。

“我們這幾個老夥伴,天暖和時還能到樓下扭秧歌、打打牌。可是一入冬,一場雪過後,我們這些‘80後’基本就全窩在家了。孩子們白天上班,我們在家的午飯基本是‘對付’。”鄒大娘告訴新晚報記者,好在社區附近有個“日托”中心,一天80元,從早到晚棋牌、書報可勁兒玩、可勁兒看,還有午睡房,此外午飯還有“九宮格”特色餐。

對於家門口這份方便,鄒大娘很形象地稱之為“外賣”,“現在就和打電話讓飯店送菜一樣,自己喜歡啥就點啥,自主性更大。”

建設“養老社區”不是把門鎖起來,而是打開門將為老服務輻射給周邊更多的老人。新晚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養老社區”可為半徑在1公里內的周邊10余萬居民提供醫療、健康管理、居家照護、心理慰藉、膳食配餐和娛樂休閒等社區服務。而且每項服務的標準、費用都有服務表。此外,“養老社區”還提供日間照料、臨時托養、喘息服務等照料服務。

對局

養老床安進“自個兒家”,要與養老院二分天下?

“我們這代人的兒女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無論孩子在不在身邊,做父母都不想把養老負擔再讓本來壓力很大的他們承擔。”林建國坦言,自己和老伴都有退休金,可覺得老了老了到養老院生活,總感覺那不是“家”,有一種寄宿的感覺。

而“養老社區”裡的“養老房”不同,“關上門就是自己家,房子是自己的,所有的服務都是上門服務。”樂活醫養家園的負責人告訴新晚報記者,正是明白了居家養老老人選擇心理,他們也已計畫建設養老地產,並與呼蘭區人民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推出居家式養老模式,出售產權,完善配套服務。此外,他們還將與省內知名幼兒機構聯合建幼稚園,定期組織老人和孩子們一起交流。

目前哈市60歲以上的老人達到190多萬人,其中九成左右的老人依然選擇居家養老。哈市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新晚報記者,從“養老社區”的銷售情況來看,“試水”很受歡迎,其實這與我市一直努力完善社區養老工作計畫一致,新的社區在投入使用時就已經將為老服務硬體一步到位,這也為今後我市其他計畫籌建的社區打造宜居社區做了“樣板”。

連結

對於“對手來了”這事兒,養老機構又是怎麼看?作為公辦養老機構的代表,道裡區敬老服務中心陳院長表示“不擔心”,今年歷時8個月提檔升級後,床位“搶手”火爆,300張床位全部滿員。與“對手”相比,他們在硬體、護理專業服務上、價格上更自信。公辦養老機構老兩口入住4000元就夠用。

黑龍江大學社會學教授曲文勇表示,“養老社區”組團式崛起,打破了以往“貓家”養老、住養老院兩種方式,讓哈市養老市場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將養老床安進“自個兒家”,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與養老機構形成競爭的態勢。但新出現的一種養老方式,肯定有一些讓人不放心的方面:花高價買了“養老房”,若干年後,會不會服務不好,甚至“撤梯”,那怎麼辦?當然他相信,假以時日“養老社區”在市場上經過打磨,必然會更加成熟完善。

衛生間的扶手設計挺貼心。

除了室內設計,服務上也體現著照護、醫療服務。新晚報記者瞭解到,目前哈市現有新建的“養老社區”內,都在樓下配有營養膳食食堂、老年學堂、健康管理中心等十幾個板塊。

當然除了吃、住、玩等,更受老年人及家屬關心的是“醫”。有業內人士曾說,養生和急救兩張牌是“養老社區”的兩張王牌。養生中心通過針對不同體質的老人適配專屬藥膳,輔以按摩、刮痧、薰蒸等,進行溫和調養。而急救就是要與大醫院“抱團”,或與大醫院毗鄰,一道之隔,5分鐘即可徒步抵達,或與大醫院開通了綠色通道,一旦有疑難急症不會耽誤時間。

幾家離主城區稍遠些的“養老社區”還設有每週的主題日,去超市購物或是外出去公園景區,配有專車專人照護。

外賣

打破“大鍋飯”,周圍居住的老人也可根據需要點“養老外賣服務”

群力某社區81歲的鄒大娘前幾天就嘗試著點了一次“養老外賣”。

“我們這幾個老夥伴,天暖和時還能到樓下扭秧歌、打打牌。可是一入冬,一場雪過後,我們這些‘80後’基本就全窩在家了。孩子們白天上班,我們在家的午飯基本是‘對付’。”鄒大娘告訴新晚報記者,好在社區附近有個“日托”中心,一天80元,從早到晚棋牌、書報可勁兒玩、可勁兒看,還有午睡房,此外午飯還有“九宮格”特色餐。

對於家門口這份方便,鄒大娘很形象地稱之為“外賣”,“現在就和打電話讓飯店送菜一樣,自己喜歡啥就點啥,自主性更大。”

建設“養老社區”不是把門鎖起來,而是打開門將為老服務輻射給周邊更多的老人。新晚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養老社區”可為半徑在1公里內的周邊10余萬居民提供醫療、健康管理、居家照護、心理慰藉、膳食配餐和娛樂休閒等社區服務。而且每項服務的標準、費用都有服務表。此外,“養老社區”還提供日間照料、臨時托養、喘息服務等照料服務。

對局

養老床安進“自個兒家”,要與養老院二分天下?

“我們這代人的兒女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無論孩子在不在身邊,做父母都不想把養老負擔再讓本來壓力很大的他們承擔。”林建國坦言,自己和老伴都有退休金,可覺得老了老了到養老院生活,總感覺那不是“家”,有一種寄宿的感覺。

而“養老社區”裡的“養老房”不同,“關上門就是自己家,房子是自己的,所有的服務都是上門服務。”樂活醫養家園的負責人告訴新晚報記者,正是明白了居家養老老人選擇心理,他們也已計畫建設養老地產,並與呼蘭區人民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推出居家式養老模式,出售產權,完善配套服務。此外,他們還將與省內知名幼兒機構聯合建幼稚園,定期組織老人和孩子們一起交流。

目前哈市60歲以上的老人達到190多萬人,其中九成左右的老人依然選擇居家養老。哈市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新晚報記者,從“養老社區”的銷售情況來看,“試水”很受歡迎,其實這與我市一直努力完善社區養老工作計畫一致,新的社區在投入使用時就已經將為老服務硬體一步到位,這也為今後我市其他計畫籌建的社區打造宜居社區做了“樣板”。

連結

對於“對手來了”這事兒,養老機構又是怎麼看?作為公辦養老機構的代表,道裡區敬老服務中心陳院長表示“不擔心”,今年歷時8個月提檔升級後,床位“搶手”火爆,300張床位全部滿員。與“對手”相比,他們在硬體、護理專業服務上、價格上更自信。公辦養老機構老兩口入住4000元就夠用。

黑龍江大學社會學教授曲文勇表示,“養老社區”組團式崛起,打破了以往“貓家”養老、住養老院兩種方式,讓哈市養老市場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將養老床安進“自個兒家”,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與養老機構形成競爭的態勢。但新出現的一種養老方式,肯定有一些讓人不放心的方面:花高價買了“養老房”,若干年後,會不會服務不好,甚至“撤梯”,那怎麼辦?當然他相信,假以時日“養老社區”在市場上經過打磨,必然會更加成熟完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