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大學生每月1500元的生活費,夠嗎?

-1-

雙十二剛過, 朋友圈裡便又刮起一陣“哭窮”的大風。

曾看過一則新聞, 一位來自浙江義烏的媽媽發帖說每月給女兒1200元生活費,

被女兒質問自己是否是親生的。

上圖是一張流傳很廣的大學生月消費支出表, 加起來一共是1562元, 遠超過1200元, 甚至1500元都還處在入不敷出的階段。

大學期間, 1500元的生活費到底夠嗎?

-2-

在那條新聞下面有這樣一條跟帖:剛開始我媽也只是給我1500, 跟我媽鬧到了2000元, 但還是覺得不夠。

一個“鬧”字讓人心寒。 1200元也罷, 1500元也罷, 只要你的家庭條件可以負擔得起, 你每月花3000、5000都無可厚非。

但, 作為大學生, 已經成年的你, 拿著父母的辛苦錢過得再瀟灑也並不值得炫耀。

欲望很難滿足, 無論每月你有多少生活費都會覺得不夠。 學會分清必要消費與不必要消費是我們大學生活中的第一課。

而什麼是必要消費?簡單說就是那些能讓人先活下來的支出,

吃飯、日常生活用品, 包括固定的電話費網費都屬於這一類。

當你連吃飯都成問題時, 社交、旅遊專案都會自動靠邊站, 而如果你想要更舒服的生活, 便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打工、兼職, 這遠比啃老更加光榮。

有一個同學喜歡旅遊, 每年暑假都抽出一半時間去打工, 然後出去瀟灑地玩上一兩周, 還報名參加過義工旅行。 雖然累, 但正如他所言, 這樣的錢花的踏實, 花的開心。

-3-

有人愛花錢, 有些人就熱衷於省錢, 知乎上對此的討論並不少見。

對一個姑娘的回答記憶猶新, 她說自己每個月只花500元, 除了三餐外可以一分錢不花。 不參加同學聚會, 基本不買衣服, 不買任何化妝品, 總之只要自己餓不死, 其他消費能省就省。

佩服姑娘超強的省錢大法, 但也清楚地明白:我做不到。

會花錢, 敢花錢也是一項能力。 當你每個月只有600元生活費時, 你可以做到500元的支出我會佩服, 而當你每個月擁有1500元收入時還只是500元的支出, 便會覺得你有點浪費資源了。

同時也想跟各位父母說一句, 如果家裡條件允許,

能給孩子多一點錢就稍微多給點, 很多時候看似“浪費”的花費實則大有裨益。

-4-

而作為學生, 無論你的生活費是1500元也好, 1200塊也罷, 你都會處在一種“不夠”的尷尬境地。

但真正厲害的人就在於, 無論在什麼狀態下, 他都能攢下一筆錢, 做到心中有數。

在網上也報名參加過一些理財的課程, 收穫最大覺得最實用的不是那些拗口的理論, 而是一個公式。

通常, 我們會認為儲蓄=收入-支出。

但其實, 正確的觀念應該是支出=收入-固定存款。

現在想來, 我特別感謝我父母的教育, 從小學開始, 每天媽媽都會給我一定金額的零花錢, 就一個要求:可以花, 但每天不可以花完。

就這樣, 直到現在我拿到一筆錢都習慣性的會先攢下一部分, 而這個習慣也讓我在上次補牙時不至於陷入窘境再伸手向父母要錢。

-5-

最後, 既然說生活費, 有一樣東西不得不說, 那就是花唄。

跟以前的大學生不同, 我們這一代的大學生應該是第一批使用花唄的用戶, 身邊也有不少同學生活費不夠時便會用花唄買買買。

作者陳毛毛就寫了一篇文章叫做《被花唄毀掉的中國年輕人》,她說根據“螞蟻花唄”官方報告,有近4成的90後把花唄設為支付首選方式。

他們年輕,樂意接受新鮮事物,但他們擁有自己的收入匹配不上的消費欲望。貸款消費成為他們所熱衷的,而這種超前消費會毀了這一代。

我倒是覺得沒有那麼誇張。收入匹配不上消費欲望,這跟年齡關係不大,或許只有我們到了七、八十歲的時候,在徹底看淡物質消費之前,絕大部分人的收入都很難匹配上自己的消費欲望。

不妨看看作者所提到的官方報告裡提供的另外幾張圖。

這樣的資料足以說明90後一代的理財觀並沒有那麼糟糕,他們還是懂的什麼叫做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愛美的女生,為了買一支口紅放棄一頓大餐並不能說明她敗家;喜歡cosplay 的同學,為了買一套時裝,擠了一個月的地鐵也不代表他就是亂花錢。

年輕的時候能有點欲望,有點夢想,還願意為喜歡的事情去付出金錢、付出時間,其實是一件挺值得慶賀的事情。

只要這些消費在他們自己的承受範圍內,又有什麼可批判的,只是別忘了,這錢咱得自己掙。

無論你每個月的生活費有多少,無論你選擇哪種支付方式,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這條紅線不能逾越,支出=收入-固定存款的公式要記牢。

以上,共勉。

作者陳毛毛就寫了一篇文章叫做《被花唄毀掉的中國年輕人》,她說根據“螞蟻花唄”官方報告,有近4成的90後把花唄設為支付首選方式。

他們年輕,樂意接受新鮮事物,但他們擁有自己的收入匹配不上的消費欲望。貸款消費成為他們所熱衷的,而這種超前消費會毀了這一代。

我倒是覺得沒有那麼誇張。收入匹配不上消費欲望,這跟年齡關係不大,或許只有我們到了七、八十歲的時候,在徹底看淡物質消費之前,絕大部分人的收入都很難匹配上自己的消費欲望。

不妨看看作者所提到的官方報告裡提供的另外幾張圖。

這樣的資料足以說明90後一代的理財觀並沒有那麼糟糕,他們還是懂的什麼叫做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愛美的女生,為了買一支口紅放棄一頓大餐並不能說明她敗家;喜歡cosplay 的同學,為了買一套時裝,擠了一個月的地鐵也不代表他就是亂花錢。

年輕的時候能有點欲望,有點夢想,還願意為喜歡的事情去付出金錢、付出時間,其實是一件挺值得慶賀的事情。

只要這些消費在他們自己的承受範圍內,又有什麼可批判的,只是別忘了,這錢咱得自己掙。

無論你每個月的生活費有多少,無論你選擇哪種支付方式,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這條紅線不能逾越,支出=收入-固定存款的公式要記牢。

以上,共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