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決定了孩子成功與否

以前看過一個有趣的小實驗:

幼稚園老師教班上的孩子學折紙, 才開始很簡單, 就折些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孩子們都興致勃勃的, 折的很開心。

隨著老師慢慢加大難度, 折飛機、折樹木、折小魚、折船、折千紙鶴......

越到後面越難, 很多孩子折著折著, 就開始出現排斥的情緒, 把紙扔了, 不折了;

而也有一部分孩子, 儘管折得七扭八歪的, 不像樣子, 但他們還在積極的嘗試著, 而且很開心, 沉浸在努力嘗試所帶來的驚喜中......

我們可以預料到:那些遇到困難努力嘗試、保持積極思想的孩子, 比那些規避困難、畏縮不前的孩子成功的幾率更大一些。

為什麼孩子們面對困難時會選擇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呢?

與智商無關, 與遺傳無關, 與孩子們的思維模式有關。 思維模式是人們看待問題的角度、方式, 同樣的事情, 不同的思模模式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比如:一個貧困家庭中的兩個孩子,

生活在同一種環境中, 學習、生活條件都非常艱苦。

老大認為:家裡已經成這樣了, 我要努力改變這個家庭的狀況, 讓這個家裡變的越來越好, 並且付出行動為之努力;

老二認為:家裡就是這個樣子, 我的起點都比別人低, 我再努力又能怎麼樣, 還不是這個樣子?破罐子破摔。

可以想像, 這兩個孩子以後的人生必定有很大的差別。

上面例子中, 老大具備了成長型的思維模式, 這種思維模式的特點是:

不懼挑戰、擁抱變化, 樂於尋找機會, 相信凡事皆有可能, 喜歡用積極的模式思考, 比較自信。

老二的是固定型思維模式, 這種思維模式的特點是:

沒有自信, 害怕失敗, 一旦失敗就無法接受現實, 痛恨變化, 總覺得自己無能為力, 卻又不樂意接受批評, 常以消極的心態看問題。

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 決定了兩種不同的人生。

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 塑造孩子成長型思維模式並不難, 需要家長在這兩點上多注意:

一、表揚孩子努力的過程, 而不是表揚孩子的智力或者能力

比如:我看你寫字的時候, 很用心, 寫出來的字也很好看。 而不是說:你太厲害了, 能寫這麼好看的字。

你這積木搭的好有創意, 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吧。 而不是說:你太聰明了, 積木搭的這麼好。

二、讓孩子明白失敗是只過程, 可能因為努力還不夠

孩子說:這個太難了,

我根本就做不到, 我不做了。

你可以說:沒關係, 你可以努力一下試試, 下次肯定會比這次要好。

讓孩子重視過程, 把過程做好, 結果還能不好嗎?

真正決定孩子成功與否的是他們的思維習慣。 聰明的孩子, 也可能在思維模式影響下, 一事無成;不聰明的孩子, 只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也可以百折不撓,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裡有一番大作為。

用積極向上的態度,走心的把自己的專業做到極致,那麼這個人不成功都難,大家同意嗎?

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只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也可以百折不撓,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裡有一番大作為。

用積極向上的態度,走心的把自己的專業做到極致,那麼這個人不成功都難,大家同意嗎?

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