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大便常常帶血只是簡單的痔瘡嗎?年輕人更兇險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 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 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

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結腸)發展的趨勢。 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係密切。 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 年齡低於40歲的人群中發病率正逐漸增加。

一、臨床表現

(一)結腸癌

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的改變:常為首先出現的症狀, 多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不成形或稀便。

後期還可出現血性、膿性或粘液性糞便。

腹痛:也是常見的早期症狀, 持續性隱痛或僅為腹部不適、腹脹感。 當癌腫併發感染, 甚至出現陣發性絞痛。

腹部腫塊:若癌腫穿透腸壁, 可表現為固定壓痛的腫塊。

腸梗阻:多為晚期症狀。

全身症狀: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全身性表現。

(二) 直腸癌

直腸刺激症狀:肛門下墜、裡急後重、排便不盡感

黏液血便:最常見的臨床症狀

糞便變細和排便困難

轉移症狀

二、高危因素

曾患大腸息肉者或是父母、兄弟姐妹被發現有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病, 息肉數在100個以上。

家庭人員曾患有腺癌, 如肺癌、腸癌、胃癌、甲狀腺癌或乳腺癌者。

大腸息肉經腸鏡下電灼術後的人群。

久治不愈的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結腸多發息肉等人群。

盆腔接受過放射治療的人群, 尤其女性生殖器官腫瘤接受放療後, 直腸癌發病率明顯增高。

膽囊切除術後的人群及血吸蟲病患者。

工作壓力大、生活無規律者並伴有長期便秘或大便習慣改變者。

因大腸癌早期多數無明顯症狀, 發現上述高危因素及時進行篩查就尤為重要了。

三、怎麼篩查?

結直腸癌自我篩查主要是指留意平素大便情況, 有無大便習慣改變(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 有無粘液血便, 有無裡急後重、消瘦、乏力等不適, 切勿忽視, 應自我提高警惕意識,

及時就醫。

四、年輕人患病更兇險

“醫學研究顯示, 大腸癌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 是誘發腸癌的主要因素。 再加上都市人運動量減少, 機體抵抗力下降, 無形增加了患癌幾率。 ”長時間的夜生活, 三餐飲食沒有規律, 暴飲暴食, 飲酒無度等, 也會直接或間接地誘發腸癌的發生。 而這些生活方式, 一般都出現在年輕人身上, 這就導致了此類疾病的年輕化趨勢。

“許多年輕人自以為身體不會有大問題, 就拖著不看病, 或對便血、腹痛等大腸癌信號不加以重視, 隨便用藥, 這是年輕人容易被耽誤診斷、治療的主要原因, 也使得年輕人的大腸癌患者更加兇險。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