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花果山”下有座寺!如果你錯了它的春夏秋,就不要再錯過它禪意的冬

點擊標題下「沂源旅遊」可快速關注

【沂源縣旅遊局官方微信, 您值得關注】

一座千年古刹,

一棵千年銀杏,

一處千年打坐,

在歲月中靜靜佇立。

普安禪寺, 就靜靜的立在那裡,

當你見到它, 佛便在你的心裡。

12月的北風一吹, 氣溫就如同跳水般地降了下來, 這個冬天的第一場雪也悄然而至。 乘著冬意, 或許, 你應該來普安禪寺看看。

古刹靜穆, 禪意幽幽

普安禪寺, 又稱荊山寺, 三面環山, 重巒疊嶂,

出幽谷俯瞰螳螂沂河, 遠山雲煙一覽無餘, 南望永興水庫, 碧波一頃。 寺背靠有“沂源花果山”之稱的荊山, 寺因山得名, 山依寺而增望。

明正德年間, 上饒進士沂水知縣汪淵賦詩一首:

聞說荊山勝, 荊山此日遊。

靈泉同地脈, 怪石出林頭。 老衲和雲臥, 曇花入夜浮。

誰能解心思, 我亦學藏修。

荊山寺始建于大隋十年(西元509年), 名為"無相寺", 于金大定三年(西元1163年)重修, 改名"普安禪院"。 荊山寺建廟歷史久遠, 廣于唐、宋, 極盛於元、明, 延於清, 多次重修擴建, 至清朝中葉, 荊山寺漸衰。 民國時, 古建築因年久失修, 大部圮毀。 1952年辟為國營荊山園藝場, 古建築全部拆除。 現在的普安禪寺是後來重修的, 以清靜安逸待客, 為佘民延續著香火。

千年銀杏, 千年守護

寺前有一千年古銀杏樹, 樹齡已達1400多年, 如今依然生機盎然。 尤為奇者, 在樹的主柯間生有藤科植物一株, 粗如雞卵, 攀援而上, 枝葉繁茂, 為一時奇觀。

冬日裡,銀杏樹歷盡繁華終歸自然,靜靜的佇立在寺前,伸展著強壯的臂膀信守著千年的約定。

摩崖石刻,佛心自在

普安禪寺背靠的荊山南側懸崖上的摩崖造像,是荊山有名的文化遺存之一,為隋唐時代的作品。造像一字並排坐立,姿勢不同,形態各異,但因長期日曬雨淋及人為的損壞,面部殘損嚴重。

不管有意無意,荊山寺總能帶給你許多的感覺,就像你站在山上看荊山寺,總帶著奇秀的生態之光,而摩崖石刻,卻有深深的智慧禪意。

來一座寺院,萬籟俱寂間,香火繚繞間,或閉目沉思,或放空自我,一念之間,即使悟不了高深的佛語禪意,至少可以拂去心靈的塵埃。

END

沂路風光源來很美

歡迎投稿

郵箱:3241176@163.com

冬日裡,銀杏樹歷盡繁華終歸自然,靜靜的佇立在寺前,伸展著強壯的臂膀信守著千年的約定。

摩崖石刻,佛心自在

普安禪寺背靠的荊山南側懸崖上的摩崖造像,是荊山有名的文化遺存之一,為隋唐時代的作品。造像一字並排坐立,姿勢不同,形態各異,但因長期日曬雨淋及人為的損壞,面部殘損嚴重。

不管有意無意,荊山寺總能帶給你許多的感覺,就像你站在山上看荊山寺,總帶著奇秀的生態之光,而摩崖石刻,卻有深深的智慧禪意。

來一座寺院,萬籟俱寂間,香火繚繞間,或閉目沉思,或放空自我,一念之間,即使悟不了高深的佛語禪意,至少可以拂去心靈的塵埃。

END

沂路風光源來很美

歡迎投稿

郵箱:3241176@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