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全力修復水生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汀泗橋再起航

香城都市報報訊

清淩的汀泗水潺潺流過, 一葉葉扁舟蕩漾河中;青幽的塔堖山英姿依舊, 一首首壯歌響徹山空;斑駁的汀泗橋訴說歷史, 一條條青街流淌古韻;仿古的景觀園沿河而建, 一座座亭樓立于岸邊……青山成畫卷, 碧水淌詩文。 咸安區汀泗橋古鎮將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每一位賓客, 觀景、賞園, 泛舟、聽書, 讀史、品文。 這裡是行走的天堂, 這裡是心靈的歸處。

近日, 天高雲淡。 在冬日暖陽裡, 記者走進汀泗橋古鎮, 穿過東西古街, 踏上風雨橋, 奔走在河岸邊, 不時傳來機械轟鳴, 不時可見施工場面, 處處跳躍著發展的脈動。

“全力修復水生態, 讓一河清水再現, 讓一灣鄉愁重生, 將汀泗橋古鎮還原成江南水鄉最美的樣子, 這是我們的決心!”汀泗橋鎮黨委書記張緒華、鎮長雷玲道出發展主張, 並對古鎮的未來充滿信心。

“靜水”變“活水”, 汀泗的“都江堰”讓靈動重現

朝辭洞庭水, 晚泊汀泗橋。 過去, 汀泗橋鎮因水路發達、直通長江、商賈雲集、貿易繁忙,而享有“小漢口”美譽。

這座千年古橋, 建於南宋淳祐年間, 傳說因丁四老人窮其一生積蓄造橋的善德而流傳千古。 東西古街, 108 個百年老字型大小, 曾紅極一時, 呈現“橋上寶馬香車,

橋下琵琶弄弦”的醉美景觀。

之前無數次, 記者漫步于汀泗河邊, 古建築、青石板、古橋給人一種靜謐、安逸之感。 可美中不足的是, 汀泗河污染嚴重, 浮萍叢生, 垃圾觸目可及, 古鎮的那份靜謐之美因此大打折扣。

“汀泗河的污染不是化工污染, 而是居民生活污水和農藥化肥所污染。 ”鎮黨委書記張緒華介紹,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 居民將排糞、排汙管道全部接通到河裡。 從那時起, 居民家的所有糞便、污水都排到了河裡。 另外, 村民種田、種水果、養魚都要投肥料。 用剩的肥料, 或肥料塑膠袋, 都隨手丟到了河裡。 這樣, 河底的淤泥越來越富營養化, 導致水質嚴重下降。

如何讓河水清澈起來?在汀泗橋鎮發展大計徵求意見會上, 代表們一語道破。

原來汀泗河呈C字型繞道鎮區, 大水一來十有九淹。 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 進行了裁彎取直工程。 水患雖然解決了, 繞汀泗鎮區的老河道卻因沒有活水補充成為一灣“靜水”, 毫無生機活力。

打造汀泗的“都江堰”, 成為搶救汀泗河的關鍵舉措。 張緒華介紹, 經過考察, 汀泗河流經鎮區河道成弓形, 酷似都江堰, 治水理念也可借來一用。 說幹就幹, 今年以來, 治水施工隊開進了汀泗河, 進行著熱火朝天的整治和建設:上游進行“深淘灘”, 河灘挖去灘泥, 加寬加深河體, 讓水流更為順暢;同時進行“遇彎截角”工程, 讓原本呈 90°轉角的河灣進行裁角成 60°, 圓弧河道便於洪水來臨時快速分流。 而中游的“逢正抽心”工程, 就是河中間進行清理水草和淤積物。

而下游的幸福堰改造也如火如荼進行, 圍堰由原來 6 米加寬至 18 米, 且由兩個小時手動開閘提速至 2 分鐘機械快速開閘, 確保洪水來臨時快速分洪, 改變附近村民“十年九災”的困境。 幸福堰工程完工後, 汀泗河水位將抬高 30 釐米以上, 河面更加寬闊, 水景更加美麗。 同時在下游投資數百萬修建汙水處理廠, 老百姓的生活和生產污水不再直接排入河中, 而是進行集中處理, 還汀泗一河清水。

“深淘灘, 低著堰, 逢正抽心, 遇彎截角”的汀泗“都江堰”工程將於年底完工。 屆時, 既可在汛期不影響行洪, 又可在枯水期擋水流過老河道, 讓汀泗水真正清起來和活起來……

“鄉野”變“鄉愁”,河畔景觀建設讓古韻長存

“僅僅是汀泗橋河岸的護欄形狀、圖案、材質,我們就走訪了多地進行對比甄別後,選擇如今仿古石材復古圖案的護欄,而且目前也只修建 270 余米。得到一致好評之後,再將剩下兩岸共計 2300 余米的長度進行整體改建,就是想讓河岸修舊如舊,恢復歷史滄桑的古韻。”張緒華帶領記者沿河一路講解,不僅讓人深深感受到古鎮正在進行著改變,也感受到汀泗橋鎮黨委政府為了古鎮的發展想盡了各種辦法。

進鎮的王惠橋也早已精修,橋頭獅子迎客,左右兩側大理石欄杆煥然一新。古廊橋下游的荒草灘也修成河邊公園和仿古文化長廊,重現長虹臥波,水繞亭台之秀色,一抹鄉愁襲上心來……站在仿古景觀園裡往前看,便是一大片水域寬闊的河道,當年這裡曾是汀泗橋最大的碼頭,每日成百上千的船隻在此處停靠,因此景觀園的“望帆亭”由此而得名。而在景觀園,聚賢廊、蘑菇亭、遊廊都如望帆亭,擁有著不一般的文化故事。

“嶺上桃花吹細細,河中月色動悠悠”、“柳頭鶼鶼新抽碧,古道漫漫夕陽斜”、“朝辭洞庭水,晚泊汀泗橋”……河岸仿古景觀園內,一首首深含歷史背景和人文意蘊的楹聯雕刻在望帆亭、聚賢廊、蘑菇亭、遊廊等古亭台樓榭的樑柱之上,數百幅根據當地文化和傳說故事而描作的壁畫懸于古亭台樓榭的上頂之間,處處透著古韻和詩意。而巨大石雕“雁陣驚寒”、“長虹臥波”景觀在大片的桂花、櫻花、紫荊花、茶花、垂柳樹等 10 餘個品種觀賞樹掩映下,讓河岸面貌煥然一新,成為百姓和遊客遊玩休憩、休閒聚會的理想之所。

“這裡之前都是荒草之地,春來秋去只有野草肆意瘋漲。如今進行修建之後,四季花兒遍地開,各種景觀景點讓人留戀忘返。”張緒華介紹,夢裡水鄉,枕河人家,清波在小河蕩漾,這一幅畫中美景必然在汀泗橋鎮重現。加之汀泗橋鎮講不完的歷史故事,肯定能吸引不少人。

在河岸景觀園的對岸,京廣線上一列列火車跨河疾馳而過。在鐵路旁,有一棟斑駁的老建築,據說這是當年抗戰時間為保護鐵路而修建。“未來,我們計畫在河中投放船隻,遊客可乘船到對岸去看看曾擔負重要使命的‘老文物’。”說著,張緒華疾步帶著記者繞道趕往對岸。鐵窗風蝕成細針,牆頭傲立的枯木,牆體滋長的綠草……所見的一幕幕讓記者不僅僅感受到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風雲,也深深體會到生命的堅強和時光的飛逝。

相信,不久的將來,在汀泗河中有魚有蝦,河岸上有樹有花,人頭攢動的汀泗橋又將重現昔日的景致,青山綠水間的汀泗橋鎮又將喚醒遊人的鄉愁……

“台下”變“臺上”,大力對外推宣讓文化留客

文化積澱,歷久彌香。一個鄉鎮有2個博物館

“鄉野”變“鄉愁”,河畔景觀建設讓古韻長存

“僅僅是汀泗橋河岸的護欄形狀、圖案、材質,我們就走訪了多地進行對比甄別後,選擇如今仿古石材復古圖案的護欄,而且目前也只修建 270 余米。得到一致好評之後,再將剩下兩岸共計 2300 余米的長度進行整體改建,就是想讓河岸修舊如舊,恢復歷史滄桑的古韻。”張緒華帶領記者沿河一路講解,不僅讓人深深感受到古鎮正在進行著改變,也感受到汀泗橋鎮黨委政府為了古鎮的發展想盡了各種辦法。

進鎮的王惠橋也早已精修,橋頭獅子迎客,左右兩側大理石欄杆煥然一新。古廊橋下游的荒草灘也修成河邊公園和仿古文化長廊,重現長虹臥波,水繞亭台之秀色,一抹鄉愁襲上心來……站在仿古景觀園裡往前看,便是一大片水域寬闊的河道,當年這裡曾是汀泗橋最大的碼頭,每日成百上千的船隻在此處停靠,因此景觀園的“望帆亭”由此而得名。而在景觀園,聚賢廊、蘑菇亭、遊廊都如望帆亭,擁有著不一般的文化故事。

“嶺上桃花吹細細,河中月色動悠悠”、“柳頭鶼鶼新抽碧,古道漫漫夕陽斜”、“朝辭洞庭水,晚泊汀泗橋”……河岸仿古景觀園內,一首首深含歷史背景和人文意蘊的楹聯雕刻在望帆亭、聚賢廊、蘑菇亭、遊廊等古亭台樓榭的樑柱之上,數百幅根據當地文化和傳說故事而描作的壁畫懸于古亭台樓榭的上頂之間,處處透著古韻和詩意。而巨大石雕“雁陣驚寒”、“長虹臥波”景觀在大片的桂花、櫻花、紫荊花、茶花、垂柳樹等 10 餘個品種觀賞樹掩映下,讓河岸面貌煥然一新,成為百姓和遊客遊玩休憩、休閒聚會的理想之所。

“這裡之前都是荒草之地,春來秋去只有野草肆意瘋漲。如今進行修建之後,四季花兒遍地開,各種景觀景點讓人留戀忘返。”張緒華介紹,夢裡水鄉,枕河人家,清波在小河蕩漾,這一幅畫中美景必然在汀泗橋鎮重現。加之汀泗橋鎮講不完的歷史故事,肯定能吸引不少人。

在河岸景觀園的對岸,京廣線上一列列火車跨河疾馳而過。在鐵路旁,有一棟斑駁的老建築,據說這是當年抗戰時間為保護鐵路而修建。“未來,我們計畫在河中投放船隻,遊客可乘船到對岸去看看曾擔負重要使命的‘老文物’。”說著,張緒華疾步帶著記者繞道趕往對岸。鐵窗風蝕成細針,牆頭傲立的枯木,牆體滋長的綠草……所見的一幕幕讓記者不僅僅感受到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風雲,也深深體會到生命的堅強和時光的飛逝。

相信,不久的將來,在汀泗河中有魚有蝦,河岸上有樹有花,人頭攢動的汀泗橋又將重現昔日的景致,青山綠水間的汀泗橋鎮又將喚醒遊人的鄉愁……

“台下”變“臺上”,大力對外推宣讓文化留客

文化積澱,歷久彌香。一個鄉鎮有2個博物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