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探尋養豬業創新之路——第三屆(2017)中國豬業高峰論壇會議之海外專家集錦!

中國養豬網訊 “青山碧海市中園, 四季花香鳥語喧”, 2017年12月14日, 第三屆(2017)中國豬業(珠海)高峰論壇會議在百島之市、浪漫之城的珠海繼續, 各行業領導、技術專家、合作夥伴、媒體代表等人仍齊聚一堂, 會議目的旨在與各界人士進行交流與合作, 促進優勢互補, 共同把握機遇, 合作共贏。 中國養豬網跟蹤報導“海外專家”的重要主題報告演講。

本次大會由中國豬業高層交流論壇組委主辦, 東方之珠(珠海)畜牧發展有限公司承辦, 舉辦會議以冀創新豬業發展最佳路徑, 推動中國豬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中國的養豬業一直在學習歐美,

部分前沿的管理理念和飼養技術已經我國養豬業得到運用, 促進了養豬業的發展, 但和歐美等國家相比, 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這中間原因有很多, 除了技術和豬場設施之外, 更多的是執行和堅持。 中國養豬網現場記錄“海外專家”的重要主題報告演講, 現報導如下:

英國PIC博士、全球育種總監David分享

《全球豬育種和種豬市場現狀與發展變化》 , 報告主要從豬育種的結構、基因選擇、基因傳遞、育種新技術等方向進行。 PIC注重遺傳改良, 用最好的豬作為種豬, 並且不斷致力於純系遺傳改良。

PIC遺傳評估性狀母系專有指標:總產仔數、死胎數、斷奶前死亡率、初生重、斷奶重、斷奶-發情間隔、乳頭數。 所有品系關注的指標:陰囊疝、臍疝、隱睾、斷奶-育肥死亡率、精液活力、精子形態、生長速度、背膘厚、眼肌深度、腿部評分、採食量、初分割價值、酸鹼度、乳酸、肌內脂肪。

基因編輯(GE)是一種精確的對基因組編輯的技術, 在基因編輯技術中, 核苷酸可以被增加、刪除以及替換, 以藍耳病為例而言,

通過基因編輯改變藍耳病毒的DNA序列, 就能控制藍耳病病毒, 通過做對比試驗, 研究表明通過基因編輯能夠得到抗藍耳豬, 但是安全性後續需要大量的試驗論證。

丹麥DLG教授、集團研發總監漢斯

《丹麥養豬業現狀與發展新趨勢》, 漢斯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初步介紹了DLG集團,

分享了關於丹麥的關鍵字。 丹麥養豬業的現狀, 從毛豬價格、仔豬價格論述丹麥的豬價很低;蛋白原料和維生素的漲價, 飼料成本;

漢斯現場分享了2016年母豬基礎資料、2016年仔豬基礎資料、2016年生長育肥豬基礎資料。 確保良好的經濟回報:良好的基因遺傳、優質飼料、嚴格生物安全措施、科學合理的豬場管理體系。 在環境保護方面, 降低環境污染(氮和磷、鋅和銅、氣味二氧化碳);減少抗生素使用;減少鋅的使用, 不允許斷奶前後兩周使用高劑量的鋅, 亦減少生長和育肥上的使用。

對於未來的養豬生產, 我們需要供給更多的人更多的肉、需要面對環境限制、需要面對動物福利、需要控制更多的疾病和持續減少耐藥細菌以及需要減少藥物和微量元素的使用。

美國卡美生產技術總監萬雅

現場分享《外籍廠長在中國大型豬場的生產實踐》, 中國豬場與國外豬場有很大的差異性。

(1)豬場選址, 中國的選址都不太好;

(2)豬舍存欄量, 但是豬場的容量都很大;

(3)豬場佈局, 基本都是獨棟的單元;

(4)生物安全,中國豬場沒有生物安全可言,不止是要有護欄,更多的是需要管理,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5)員工宿舍,比較簡單,不利於吸引年輕的員工,應該儘快改善;

(6)後備母豬的供應,還是比較重要的,應予以改變;

(7)健康控制,中國豬掛吊瓶,使用抗生素或者中藥,我們不能在養豬中使用這麼多的藥物;

(8)生態環境,美國豬場是需要環境評估的,才能開始養豬。

針對這些不同必須控制生產和管理生產的差別,養豬生產管理的黃金法則是懂得未雨綢繆,讓員工接受培訓,不斷提高,要培養出擁有正確理念的場長,著眼長遠。

法國歐密斯博士、技術總監蜜雪兒

分享了《如何最有效的提高窩仔數與PSY》。PSY:每頭母豬每年所能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母豬平均數展開來說是指平均每頭已配種母豬每年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而且是指平均斷奶日齡在21日齡左右(周群體)。但是母豬平均數也應該包括那些配過種但沒有分娩(返情、流產、死亡、淘汰、空胎甚至中間轉走的),不單純是平均數。PSY它是衡量豬場效益和母豬繁殖績效的重要指標。

他詳細分析了影響繁殖力和死亡率的因素,現在的母豬都不適於在高溫度下飼養,高溫會促使血液流到皮下,不利於乳腺和子宮的營養供應,導致繁殖力下降,理想的溫度23℃,理想濕度是70%~75%。

後備豬的配種時,母豬體重要達到140~160公斤,這才是最佳配種狀態。而後備母豬更大的應激是員工,馴化後備母豬也是為了減少應激。如何分析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就要測量背膘,大家要注意的是,仔豬初生的營養不是在初生時開始,是從上一次斷奶就開始了。維生素對子宮液及分泌物影響是很大的,可以提高PGE2的分泌,有助於宮內的營養需求,母豬懷孕前後期精氨酸的添加是非常重要的,會影響母豬體內排毒的功能、一氧化碳迴圈和鈣的吸收,我們一般只重視賴氨酸的量,但是賴氨酸過高就會導致精氨酸缺乏。

美國亞衛畜牧創始人David Hollier

現代集約化養豬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同時提高人員和豬只的生產效益。美國通過使用人工授精技術生產出來的豬只數量迅速增長,他說這是西方養豬史上引進和發展最快的一項現代養豬技術,當然這項現代技術在中國也能得到同樣發展速度和應用效果。

人工授精的優點:(1)增加母豬懷孕幾率;(2)是減少更新豬只的有效健康控制方案;(3)能夠利用較少較高品種的公豬對應較多母豬;(4)提高種豬群效益。

豬場可以對疾病、生產和污染提供更好的控制方案,養豬生產系統的設計以及設施也必須和管理相配套。豬場需要落實的措施:(1)全進全出;(2)分階段飼養;(3)保持豬群的一致性。

在人工授精技術引進的同時,我們也引進了三點式養豬技術,三點式的過程是,第一個場地種群每週生產2400頭斷奶豬,第二場地6-8個隔離區域(1公里以外)通過全進全出方式飼養2400頭保育豬,第三場地 16-18個隔離區域(1公里以外)通過全進全出方式飼養2400頭育肥豬,隨著三點式技術的引進,種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向保育區域每週提供高品質、正確數量、體型一致的豬只,而且可以阻隔各個生產階段的疾病傳播。

美國穀瑞設計與技術總監——傑瑞-埃索

現代化控制聯網系統已經成為流行趨勢,豬只的高要求通風系統也促進我們尋找更為優質的控制系統。在存欄升高、價格降低的背景下也必須要提高生產效率,這些都需要更好的管理手段。借鑒一句話 “如果無法度量,就無管理”,也正是我們今天的主題,必須要有良好的測量手段。新的勞動力,更多的員工,密集的養殖數量,也為豬場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手動通風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更加豐富的需求!這就迫使我們必須改變——規模化養豬需要智慧化通風及控制系統來實現自動化管理。

互聯網可即時性回傳控制系統資料,更加清晰明瞭的瞭解豬場運行狀況。這對於集團化、規模化養豬而言,意義重大!

氨氣探頭:較之前成本下降。

濕度探頭:檢測舍內相對濕度,與二氧化碳探頭一樣,最小通風量的時候較為關鍵,提示我們及時增加通風量,為舍內輸送乾燥新鮮的空氣。

進壓探頭:該探頭主要就用於舍內進壓的監測。當下規模化豬場度採用負壓通風模式,舍內外有較大壓力差。風機運行在特定負壓下,運行效率更高。但是負壓較低,運行效率則降低。負壓高,則提示舍內通風系統或出現問題。

溫度探頭:即時監測舍內溫度;

水壓探頭:水壓有問題的時候會及時回饋;

風速感測器:炎熱環境下效果突出,而利用該裝置在豬舍內測定風速,但截至目前,其還未攻克技術缺陷(價格較高,穩定性較差);

稱重感測器:檢測豬群到底採食多少飼料;對飼料品質進行校準;

水錶:監測用水量,建議在每棟舍內安裝一個水錶,需要注意的是必須考慮安裝位置;

基本都是獨棟的單元;

(4)生物安全,中國豬場沒有生物安全可言,不止是要有護欄,更多的是需要管理,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5)員工宿舍,比較簡單,不利於吸引年輕的員工,應該儘快改善;

(6)後備母豬的供應,還是比較重要的,應予以改變;

(7)健康控制,中國豬掛吊瓶,使用抗生素或者中藥,我們不能在養豬中使用這麼多的藥物;

(8)生態環境,美國豬場是需要環境評估的,才能開始養豬。

針對這些不同必須控制生產和管理生產的差別,養豬生產管理的黃金法則是懂得未雨綢繆,讓員工接受培訓,不斷提高,要培養出擁有正確理念的場長,著眼長遠。

法國歐密斯博士、技術總監蜜雪兒

分享了《如何最有效的提高窩仔數與PSY》。PSY:每頭母豬每年所能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母豬平均數展開來說是指平均每頭已配種母豬每年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而且是指平均斷奶日齡在21日齡左右(周群體)。但是母豬平均數也應該包括那些配過種但沒有分娩(返情、流產、死亡、淘汰、空胎甚至中間轉走的),不單純是平均數。PSY它是衡量豬場效益和母豬繁殖績效的重要指標。

他詳細分析了影響繁殖力和死亡率的因素,現在的母豬都不適於在高溫度下飼養,高溫會促使血液流到皮下,不利於乳腺和子宮的營養供應,導致繁殖力下降,理想的溫度23℃,理想濕度是70%~75%。

後備豬的配種時,母豬體重要達到140~160公斤,這才是最佳配種狀態。而後備母豬更大的應激是員工,馴化後備母豬也是為了減少應激。如何分析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就要測量背膘,大家要注意的是,仔豬初生的營養不是在初生時開始,是從上一次斷奶就開始了。維生素對子宮液及分泌物影響是很大的,可以提高PGE2的分泌,有助於宮內的營養需求,母豬懷孕前後期精氨酸的添加是非常重要的,會影響母豬體內排毒的功能、一氧化碳迴圈和鈣的吸收,我們一般只重視賴氨酸的量,但是賴氨酸過高就會導致精氨酸缺乏。

美國亞衛畜牧創始人David Hollier

現代集約化養豬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同時提高人員和豬只的生產效益。美國通過使用人工授精技術生產出來的豬只數量迅速增長,他說這是西方養豬史上引進和發展最快的一項現代養豬技術,當然這項現代技術在中國也能得到同樣發展速度和應用效果。

人工授精的優點:(1)增加母豬懷孕幾率;(2)是減少更新豬只的有效健康控制方案;(3)能夠利用較少較高品種的公豬對應較多母豬;(4)提高種豬群效益。

豬場可以對疾病、生產和污染提供更好的控制方案,養豬生產系統的設計以及設施也必須和管理相配套。豬場需要落實的措施:(1)全進全出;(2)分階段飼養;(3)保持豬群的一致性。

在人工授精技術引進的同時,我們也引進了三點式養豬技術,三點式的過程是,第一個場地種群每週生產2400頭斷奶豬,第二場地6-8個隔離區域(1公里以外)通過全進全出方式飼養2400頭保育豬,第三場地 16-18個隔離區域(1公里以外)通過全進全出方式飼養2400頭育肥豬,隨著三點式技術的引進,種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向保育區域每週提供高品質、正確數量、體型一致的豬只,而且可以阻隔各個生產階段的疾病傳播。

美國穀瑞設計與技術總監——傑瑞-埃索

現代化控制聯網系統已經成為流行趨勢,豬只的高要求通風系統也促進我們尋找更為優質的控制系統。在存欄升高、價格降低的背景下也必須要提高生產效率,這些都需要更好的管理手段。借鑒一句話 “如果無法度量,就無管理”,也正是我們今天的主題,必須要有良好的測量手段。新的勞動力,更多的員工,密集的養殖數量,也為豬場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手動通風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更加豐富的需求!這就迫使我們必須改變——規模化養豬需要智慧化通風及控制系統來實現自動化管理。

互聯網可即時性回傳控制系統資料,更加清晰明瞭的瞭解豬場運行狀況。這對於集團化、規模化養豬而言,意義重大!

氨氣探頭:較之前成本下降。

濕度探頭:檢測舍內相對濕度,與二氧化碳探頭一樣,最小通風量的時候較為關鍵,提示我們及時增加通風量,為舍內輸送乾燥新鮮的空氣。

進壓探頭:該探頭主要就用於舍內進壓的監測。當下規模化豬場度採用負壓通風模式,舍內外有較大壓力差。風機運行在特定負壓下,運行效率更高。但是負壓較低,運行效率則降低。負壓高,則提示舍內通風系統或出現問題。

溫度探頭:即時監測舍內溫度;

水壓探頭:水壓有問題的時候會及時回饋;

風速感測器:炎熱環境下效果突出,而利用該裝置在豬舍內測定風速,但截至目前,其還未攻克技術缺陷(價格較高,穩定性較差);

稱重感測器:檢測豬群到底採食多少飼料;對飼料品質進行校準;

水錶:監測用水量,建議在每棟舍內安裝一個水錶,需要注意的是必須考慮安裝位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