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如何養豬,眾位大咖給你支招(上篇:專家類)——第三屆 中國豬業高峰論壇在珠海召開

年尾歲末, 一場重量級的豬業大會登場。 2017年12月13日, 由中國豬業高層交流論壇組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豬業高峰論壇在浪漫的萬島之都珠海隆重召開, 會議以抓住機遇、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做強做大為大會主題, 彙集國內外眾多養豬產業專家大咖, 探尋養豬業的新視野、新思路、新觀念、新技術、新方案、新模式, 説明養豬企業找到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最佳實現路徑, 推動行業的穩定發展。

開幕式上, 全國畜牧總站副司級研究員喬玉鋒、福州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張淵魁、上海海利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巨宏、中國豬業高層交流論壇會長李俊柱在致辭。

以下是各位大咖給我們帶來的精彩!

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

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給我們帶來了預防豬腹瀉的新策略, 對斷奶後腹瀉(PWD)的致病機理和控制策略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他指出, 要建立動物福利和環境友好的養殖體系, 開發新型的抗菌藥物替代品, 改善動物的免疫和健康狀況, 減少抗菌藥物在動物養殖中的使用及其在動物產品和環境中的殘留, 這是我們預防豬腹瀉的總體思路。 另外, 要注意飼養環境和管理設備的改善, 飼料加工的精准營養和日糧配方的優化。 而飼料中日糧植物蛋白源及CP水準、大豆蛋白抗原可引起過敏性腹瀉, 而日糧配方中不可溶性非澱粉多糖(膳食纖維)含量過低(2%~10%), 降低可溶性非澱粉多糖, 乳糖的添加量及耐受性都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提到我國畜牧業轉型升級面臨的3大瓶頸問題:

1、飼糧、飼草資源日益緊缺成為制約現代畜牧業發展的第一大瓶頸。

2、抗生素殘留等導致動物性產品安全問題, 以及產品品質下降, 成為我國畜牧業國際化的又一瓶頸。

3、畜牧養殖業的排泄物、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問題日益突出, 已成為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問題。

最後提倡使用綠色、優質、生態、環保、可持續的現代化種養模式, 種養結合, 建立生態、環保、迴圈的可持續發展農牧業, 形成人與作物、家畜、土壤的良好合作協調關係。

全國畜牧總站副司級研究員喬玉鋒

全國畜牧總站副司級研究員喬玉鋒解讀的我國畜牧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這條路應該怎麼走, 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這裡面, 包括幾個熱點問題:國內品種和國外品種如何利用?養豬產業鏈如何構建?環保設施導致成本上升, 競爭力在哪兒?養豬業6元成本, 智能化畜牧業的道路如何走?豬肉消費的新動態和新群體何在?其中, 成本難題是最大也是最實際的問題, 因為面臨環保壓力、微量元素成本上漲, 導致養豬成本控制困難, 在此基礎上, 我們還要減少飼料和獸藥的使用量、減少死亡,

促進機械化水準的提高。

中國豬業高層交流論壇執行會長尉明

中國豬業高層交流論壇執行會長尉明與大家討論了中國規模養豬業存在的問題, 他舉例講到, 丹麥2015年養豬平均PSY達到32頭, 而中國只有20頭, 繁殖效率高於我們60%, 主要影響因素是活產仔數, 未使用或使用不好高產的種豬,缺乏專業的制種實踐,未能保持高健康水準,未提供高產母豬營養需要,未能提供專業的飼養管理,這些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活產仔數少的重要原因。丹麥高PSY的原因也在於,高遺傳性能的使用,保持豬場的健康水準穩定,擁有專業高效的種群管理,因此,我們要引進和使用高遺傳性能的種豬,注重頂級種公豬應用和人工授精站的利用,建立國家的育種體系。

中國養豬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不專業、不規範、不標準、不工匠、不資訊。這些特色都是中國養豬業傳統意識和實踐的遺產。面對未來,中國養豬業的出路一方面就是實現向現代化的轉型,另一方面,就是建設現代化養豬生產體系。一個與時俱進的養豬生產的基礎必須是建設一個現代養豬生產體系,將遺傳、營養、健康、生產、管理發揮到極致。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保明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保明對不同環保模式的利弊進行了分析,環保模式在不同的地區的適用情況不同,對豬場的糞肥和病死豬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要實現資源化利用,異位發酵床,兩廣、福建利用較好,乾燥和氣味問題都可以解決,但是墊料中必須要有鋸末原料占40%,所以有鋸末的豬場可以採用此模式,否則會增加成本。沼氣處理模式的利用好的還不多,利用程度不高,如果能實現電氣連供的模式,就會很好。液體淨化模式要是豬場利用好效果還是很好的,但是處理成本還是很高,這也是國家推行種養結合,來降低環保的成本。固體堆肥模式,技術本身比較成熟,日本在地面安裝管道,再進行堆肥,讓氣體流通上行,但是要注意輔料的來源。種養結合還田模式,田地零碎化機械化施肥難,主要要解決封閉貯存和施肥入地問題。在環保成本不斷提高,我們要破解種養結合難題,不同的地域選擇模式應該是不同的,且不同規模豬場採用模式也應該不同。

瀋陽農業大學教授邊連全

瀋陽農業大學教授邊連全介紹了北方健康養豬模式及其技術發展趨勢,他開場為大家糾正了錯誤,用最短時間、最低成本、獲得更多豬肉,錯誤!應該是生產健康的豬肉。我們豬場應該以豬為本,要滿足豬的生產健康,就是所說的福利養豬。規模養豬帶來了問題,高密度密閉飼養導致慢性應激、免疫力下降,機體易發病,北方養豬的核心是環境控制,是溫度、濕度、有害氣體之間的平衡,而美國現在的通風系統都改善,舍內氣味很小,密閉舍裡更重要的是空氣的新鮮度,NH3達到100-150ppm時肥豬增重降低32%,仔豬死亡率會達到30%。豬場控制的核心還有豬的活動區域,北美豬舍都是從地面圍舍或者窗離地面很近。高溫會導致母豬死亡,哪怕只有3天時間,死亡率可達全年的10%。減少80%的粉塵,會減少30%的氨和硫化氫,如果豬場飼喂粉料就會增加粉塵,豬病控制比較困難,實例證實,如果用濕料飼喂,料肉比可以下降0.2%。

對於疫病防控,他認為,無病吃藥,破壞自身免疫力。他提倡提高豬自身免疫力的陽光養豬模式:減少應激,太陽光直射豬欄內,利用陽光增溫,去濕殺菌消毒;儘量減少藥物消毒和疫苗注射,減少消毒藥污染和注射應激;促進營養吸收,節省飼料和能源,減少豬肉藥殘,改善肉質。讓陽光直射豬臥區和陽光豬臥地面,頂部有通風帶。與普通養豬模式相比:哺乳期仔豬成活率98.6%,保育豬日增重420g,料重比1.6,育肥豬日增重891g,料重比2.45,讓豬回歸本位,生產健康好吃的豬肉是目標。

種豬品質監督測試中心博士、研究員樊福好

種豬品質監督測試中心博士、研究員樊福好用獨特的角度分析了養豬生產中的生命管理。生命體征的資料就是生命與健康管理,養豬行業中大多數人都知道溫度,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寒度,也可以用半定量的方法檢測活度和寒度。他重點講解了寒度,通過半定量方法進行寒度檢測。他讓大家注意,飼料營養配方也是有寒涼溫熱的,在配方管理中要注意能量與蛋白的比值,冬天豬群腹瀉就要減少豆粕的用量,因為豆粕是最寒的,美國使用大麥、燕麥、玉米這些溫熱的原料,所以使得窩產仔豬數增加,纖維素是溫的,因此配方應該應用越來越多,而礦物質的寒涼的,維生素的寒熱不能一概而論,VB、VC是寒的,VA、VD、VE、VK是溫補的,抗生素的寒的,所以在腹瀉後添加是雪上加霜。中草藥配方前必須瞭解豬的體質狀態,黃連對寒性體質的豬會減少窩產仔數,是寒性而不是炎症的話要使用溫補的,炎症可以用寒性的藥物。要注意飼料的寒涼,體質寒涼的豬不能用寒涼飼料。微生態製劑代謝產物多是寒的,而活菌較多的微生態是溫補的,減少寒度就是降低代謝過程對機體的影響,否則豬體容易發病。最後,他提出,不管從政策管理和生產管理上,要多點溫度,少點寒度。

未使用或使用不好高產的種豬,缺乏專業的制種實踐,未能保持高健康水準,未提供高產母豬營養需要,未能提供專業的飼養管理,這些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活產仔數少的重要原因。丹麥高PSY的原因也在於,高遺傳性能的使用,保持豬場的健康水準穩定,擁有專業高效的種群管理,因此,我們要引進和使用高遺傳性能的種豬,注重頂級種公豬應用和人工授精站的利用,建立國家的育種體系。

中國養豬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不專業、不規範、不標準、不工匠、不資訊。這些特色都是中國養豬業傳統意識和實踐的遺產。面對未來,中國養豬業的出路一方面就是實現向現代化的轉型,另一方面,就是建設現代化養豬生產體系。一個與時俱進的養豬生產的基礎必須是建設一個現代養豬生產體系,將遺傳、營養、健康、生產、管理發揮到極致。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保明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保明對不同環保模式的利弊進行了分析,環保模式在不同的地區的適用情況不同,對豬場的糞肥和病死豬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要實現資源化利用,異位發酵床,兩廣、福建利用較好,乾燥和氣味問題都可以解決,但是墊料中必須要有鋸末原料占40%,所以有鋸末的豬場可以採用此模式,否則會增加成本。沼氣處理模式的利用好的還不多,利用程度不高,如果能實現電氣連供的模式,就會很好。液體淨化模式要是豬場利用好效果還是很好的,但是處理成本還是很高,這也是國家推行種養結合,來降低環保的成本。固體堆肥模式,技術本身比較成熟,日本在地面安裝管道,再進行堆肥,讓氣體流通上行,但是要注意輔料的來源。種養結合還田模式,田地零碎化機械化施肥難,主要要解決封閉貯存和施肥入地問題。在環保成本不斷提高,我們要破解種養結合難題,不同的地域選擇模式應該是不同的,且不同規模豬場採用模式也應該不同。

瀋陽農業大學教授邊連全

瀋陽農業大學教授邊連全介紹了北方健康養豬模式及其技術發展趨勢,他開場為大家糾正了錯誤,用最短時間、最低成本、獲得更多豬肉,錯誤!應該是生產健康的豬肉。我們豬場應該以豬為本,要滿足豬的生產健康,就是所說的福利養豬。規模養豬帶來了問題,高密度密閉飼養導致慢性應激、免疫力下降,機體易發病,北方養豬的核心是環境控制,是溫度、濕度、有害氣體之間的平衡,而美國現在的通風系統都改善,舍內氣味很小,密閉舍裡更重要的是空氣的新鮮度,NH3達到100-150ppm時肥豬增重降低32%,仔豬死亡率會達到30%。豬場控制的核心還有豬的活動區域,北美豬舍都是從地面圍舍或者窗離地面很近。高溫會導致母豬死亡,哪怕只有3天時間,死亡率可達全年的10%。減少80%的粉塵,會減少30%的氨和硫化氫,如果豬場飼喂粉料就會增加粉塵,豬病控制比較困難,實例證實,如果用濕料飼喂,料肉比可以下降0.2%。

對於疫病防控,他認為,無病吃藥,破壞自身免疫力。他提倡提高豬自身免疫力的陽光養豬模式:減少應激,太陽光直射豬欄內,利用陽光增溫,去濕殺菌消毒;儘量減少藥物消毒和疫苗注射,減少消毒藥污染和注射應激;促進營養吸收,節省飼料和能源,減少豬肉藥殘,改善肉質。讓陽光直射豬臥區和陽光豬臥地面,頂部有通風帶。與普通養豬模式相比:哺乳期仔豬成活率98.6%,保育豬日增重420g,料重比1.6,育肥豬日增重891g,料重比2.45,讓豬回歸本位,生產健康好吃的豬肉是目標。

種豬品質監督測試中心博士、研究員樊福好

種豬品質監督測試中心博士、研究員樊福好用獨特的角度分析了養豬生產中的生命管理。生命體征的資料就是生命與健康管理,養豬行業中大多數人都知道溫度,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寒度,也可以用半定量的方法檢測活度和寒度。他重點講解了寒度,通過半定量方法進行寒度檢測。他讓大家注意,飼料營養配方也是有寒涼溫熱的,在配方管理中要注意能量與蛋白的比值,冬天豬群腹瀉就要減少豆粕的用量,因為豆粕是最寒的,美國使用大麥、燕麥、玉米這些溫熱的原料,所以使得窩產仔豬數增加,纖維素是溫的,因此配方應該應用越來越多,而礦物質的寒涼的,維生素的寒熱不能一概而論,VB、VC是寒的,VA、VD、VE、VK是溫補的,抗生素的寒的,所以在腹瀉後添加是雪上加霜。中草藥配方前必須瞭解豬的體質狀態,黃連對寒性體質的豬會減少窩產仔數,是寒性而不是炎症的話要使用溫補的,炎症可以用寒性的藥物。要注意飼料的寒涼,體質寒涼的豬不能用寒涼飼料。微生態製劑代謝產物多是寒的,而活菌較多的微生態是溫補的,減少寒度就是降低代謝過程對機體的影響,否則豬體容易發病。最後,他提出,不管從政策管理和生產管理上,要多點溫度,少點寒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