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黃山旅遊“下山問道”

依託黃山勝景發展壯大起來的黃山旅遊 (600054)正觸及門票經濟“天花板”, 推進轉型升級, 尋找新的發展空間迫在眉睫。

12月6日, 黃山旅遊聯發兩則公告, 一則是與藍城房產建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城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在黃山市打造若干醫療康養小鎮、特色農業小鎮、主題旅遊小鎮等綜合體;另一則是與黃山市黃山區政府簽訂合作協定, 將太平湖風景區開發成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康健療養、體育探險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目的地。

據瞭解, 黃山旅遊“上山”經營黃山近20年, 主要收入來自於門票、索道等。

財報顯示, 黃山旅遊近5年營收最高峰為2012年的18.4億元, 此後一直在16億元左右徘徊, 其中黃山旅遊2016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與2015年相比增速明顯下滑。

危機感愈演愈烈, 黃山旅遊開始“下山問道”。 “新時代下, 黃山旅遊將通過‘旅遊+’佈局全域旅遊產業鏈, ‘走下山、走出去’, 實現‘二次創業’。 ”黃山旅遊總裁章德輝表示。

作為山嶽型旅遊企業的典型代表, “占山為王”的黃山旅遊在這次轉型中又將如何破局?就上述相關問題, 記者致函黃山旅遊, 但截至發稿前未獲回復。

“走下山、走出去”

“山中方七日, 世間已千年, 遠離都市圈, 遠離時代前沿, 讓我們有種很強烈的危機感, 必須擴大自己的朋友圈, 今年也把總部從山裡搬到城市。 ”日前,

在黃山舉辦的第二屆旅遊投資發展高峰論壇上, 黃山旅遊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

事實上, 黃山旅遊已於2016年公開提出“走出去”戰略, 試圖下山謀求發展空間。 章德輝在今年12月7日再次表示, 新時代下, 黃山旅遊將“走下山、走出去”, 實現“二次創業”。

聯姻藍城集團打造特色小鎮, 開發太平湖風景區正是黃山旅遊實施“走下山、走出去”戰略的具體體現。

公告顯示, 黃山旅遊將與藍城集團共同出資組建混合所有制平臺, 公司暫定名為“黃山旅遊藍城小鎮建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最終以工商註冊為准)。 作為雙方在黃山市境內的小鎮投資開發主體, 該公司將力爭5-10年內打造若干醫療康養小鎮、特色農業小鎮、主題旅遊小鎮等綜合體,

全面落實“生態+旅遊+農業+頤養”開發新模式, 推動黃山旅遊升級。

而根據黃山旅遊與黃山市黃山區簽訂的合作協定, 黃山旅遊將努力把太平湖風景區開發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 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康健療養、體育探險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目的地。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張淩雲表示, 在政策帶動下, “單一景區型”旅遊業向“複合型”延伸勢態顯現, 可以通過附加專案帶動多次消費。

“轉型邏輯被看好, 但有意識培育專業運營團隊, 是其需要考慮的長遠問題。 ”在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楊彥峰看來, 儘管綜合型旅遊產業受追捧, 開發投建者的資金鏈、後期運營等綜合能力也遭到考驗。 據楊彥峰觀察,

專案落成後, 缺乏運營、維護, 淪為“空城”的案例已初露端倪。

門票經濟“天花板”

38年前, 國家領導人一句“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 拉開了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大幕, 黃山也名聲遠揚。

資料顯示, 黃山旅遊成立於1996年11月, 次年4月就實現A股上市。 進入資本市場初期, 黃山旅遊運用募集資金很快確立了以門票、索道、酒店服務三大業務為主營收來源的盈利模式, 成為典型的山嶽型景區公司。

2012年是黃山旅遊的一個節點, 這一年營收達到高峰值18.4億元, 也由此進入下滑通道, 公司近幾年營收均徘徊在16億元左右。

其中, 2016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幅明顯下滑。 財報顯示, 2016年黃山旅遊營業收入16.69億元, 同比僅增長0.28%, 淨利潤3.52億元, 同比增長19.04%;2015年上述兩個指標的同比增長幅度分別為11.73%、41.36%。

記者查閱財報注意到, 2016年黃山旅遊接待進山遊客 330 萬人, 距首次突破300萬大關已有四年, 但客流量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對此, 章德輝並不否認:“黃山風景區進山人數突破300萬以後, 每年都是小幅增長, 而且這種增幅是不斷下降的。 ”

在章德輝看來, 單純山嶽型景區短板太明顯。 據其總結, 山嶽型景區主要存在五大短板:“一是靠山吃山、千山一面;二是門票經濟, 天花板太低;三是淡旺季明顯, 旺季吃不完, 淡季吃不飽;四是產品供給單一, 客單價不高;五是產品創新不足, 重遊率低。 ”

公開信息顯示, 國務院公佈的9批次244處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 山嶽型景區占100處, 達到45.2%。

“黃山旅遊已經‘上山’20年了, 主要是圍繞黃山來做經營, 利潤和營收來自于黃山。”黃山旅遊總裁助理丁維表示,“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對度假產品和休閒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而黃山靠門票索道的收入已經進入瓶頸期,我們需要通過資本力量,通過並購等方式,來打造新黃山。”

此外,黃山旅遊面臨的競爭正日益加劇。黃山旅遊表示,全國四縱四橫高鐵網的建立極大縮短了核心景區間的時空距離,遊客出遊選擇增多,區域性景區競爭不斷加劇;一批大型企業集團紛紛轉型切入旅遊行業進行投資運營,產業資本的迅速湧入提高了景區估值,加劇了優質旅遊資源的競爭態勢,提升了外延擴張的成本和難度;順應散客化、個性化、休閒化旅遊需求的新型旅遊企業大量湧現,給依託目的地經營、以傳統觀光遊產品為主的旅遊企業帶來新的挑戰。

而與黃山旅遊相比,複合型景區正在加速崛起。以烏鎮為例,2016年接待遊客906萬人次,遊客量同比增長13.97%。

在張淩雲看來,旅遊業態正在發生變化,當下消費升級,個人遊、自駕游逐漸成為旅遊主力,傳統的景點旅遊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旅遊發展的需求。

“黃山面臨的問題只是所有山嶽型景區的一個縮影。”楊彥峰表示。

利潤和營收來自于黃山。”黃山旅遊總裁助理丁維表示,“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對度假產品和休閒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而黃山靠門票索道的收入已經進入瓶頸期,我們需要通過資本力量,通過並購等方式,來打造新黃山。”

此外,黃山旅遊面臨的競爭正日益加劇。黃山旅遊表示,全國四縱四橫高鐵網的建立極大縮短了核心景區間的時空距離,遊客出遊選擇增多,區域性景區競爭不斷加劇;一批大型企業集團紛紛轉型切入旅遊行業進行投資運營,產業資本的迅速湧入提高了景區估值,加劇了優質旅遊資源的競爭態勢,提升了外延擴張的成本和難度;順應散客化、個性化、休閒化旅遊需求的新型旅遊企業大量湧現,給依託目的地經營、以傳統觀光遊產品為主的旅遊企業帶來新的挑戰。

而與黃山旅遊相比,複合型景區正在加速崛起。以烏鎮為例,2016年接待遊客906萬人次,遊客量同比增長13.97%。

在張淩雲看來,旅遊業態正在發生變化,當下消費升級,個人遊、自駕游逐漸成為旅遊主力,傳統的景點旅遊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旅遊發展的需求。

“黃山面臨的問題只是所有山嶽型景區的一個縮影。”楊彥峰表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