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佛系少年”孫悟空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最近網上很流行一個詞——佛系。

並進而衍生出一大批:道系、法系、儒系……等等等等。

其實小編也並不是很明白佛系究竟是怎麼定義的?似乎是指“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吧?

不通, 在看到這個詞的時候, 小編腦子裡第一個跳出的形象就是《西遊記》中西天取經的師徒四人!

畢竟, 人家是如此虔誠地追求佛法真諦。

而大師兄孫悟空, 又是那麼一個追求自由、隨心所欲的“佛系少年”。

可是, 看《西遊記》, 一直有個疑惑——為什麼豬八戒、沙和尚在被取經團隊收編之前, 都可以“單挑”孫悟空, 而一旦做了唐僧的徒弟之後,

便立馬陷入了屢戰屢敗的怪圈。

究竟是什麼原因, 讓豬八戒和沙和尚的戰鬥力直線下降?

有人說是“大鍋飯”的惡果, 體制內的妖精能力普遍要比出來單打獨鬥的“野妖精”差很多——人也一樣。

這似乎是一種解釋, 但取經團隊按說還出於創業階段, 雖然有各種外掛,

不過即使“溫水煮青蛙”, 也不可能腐化蛻變得那麼迅速。

另一種可能也許更有說服力——孫悟空的戰鬥力一直以來都是被我們高估的。

從小我們眼中的孫悟空, 就是:

身披金甲戰衣,腳踏五彩祥雲, 手擎如意金箍棒, 身後一面杏黃旗迎風招展.上書“齊天大聖”四個大字。

妥妥的蓋世英雄。

不過, 真相可能並沒有那麼美好!

如意金箍棒和鎧甲都是從龍宮靠打砸搶搞來的。 而一向息事寧人的老龍王根本沒有和孫悟空交過手。 龍族可能是中國神話中最悲慘的家族了, 在《西遊記》裡被孫悟空勒索;《封神演義》裡被哪吒抽筋剝皮;最慘的涇河龍王甚至被一個凡人魏征給斬了。 也可能是以上這些原因, 東海龍王看似威風凜凜, 事實上看見誰都唯唯諾諾。

小說中, 孫悟空大鬧天宮也並沒有像電視劇裡寫得那樣生猛, 直接把玉帝嚇得鑽到龍書案下。

情況其實是:孫悟空在外面大戰群雄, 玉帝照樣在淩霄殿喝酒吃肉, 派出去的武將也並不是頂級的。 等到來一個楊戩, 孫悟空已經招架不住了。

那麼, 在取經路上呢?細數一下, 孫悟空與妖精作戰的勝率其實非常低。 而且多半用的是“變成蟲子鑽人肚子”這種擺不上檯面的手段。 大部分妖精都是靠外援搞定的。

如果是真槍真刀地打。 孫悟空對付黑熊精這種占山為王的就已經很吃力了, 白骨精這種混得極慘的妖怪, 他也要打三次才能打死, 應該說是很丟人的了。

讓我們一直覺得孫悟空很“酷”很“能打”的原因之一, 可能是他那兩亮相名字非常“拉風”的絕技——七十二變和筋斗雲。

之前已經說過, 《西遊記》裡但凡是個妖怪, 即使是像白骨精這樣不爭氣的也能變, 只不過一般沒有妖精會拿這個來說事。可能他們覺得,妖精會變化就和人會吃飯一樣很自然,說出來會被人笑話。唯一不同的是,孫悟空到處宣揚——我一頓能吃10碗飯。(我似乎看到了妖精們撇撇嘴笑:這個飯桶。)

還有就是筋斗雲,這個應該是蠻酷了。不過獅駝國的大鵬金翅鳥一翅膀可以飛九千里(這個資料顯然來自于《逍遙遊》),人家一起飛也就趕上孫悟空了。黃風嶺上的黃鼠狼吹點金砂,就把孫大聖卷得連親娘都找不到了。

所以,筋斗雲大概也就這樣了……

說到底,孫悟空的武功,都是防禦性(說得更直白一點——用來逃跑的)而非攻擊性的。

放到金庸武俠中,基本上也就是韋爵爺的水準了。

韋小寶的武功叫做——神行百變。我不知道金老爺子是不是故意的。這四個字裡其實已經把筋斗雲和七十二變都包括了。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菩提祖師不是很喜歡孫悟空的嗎?

為什麼不教孫悟空一些乾貨?

這可能就牽涉到菩提祖師究竟是什麼人的問題了?

我始終很懷疑,菩提就是觀音菩薩。

玄奘取經帶回來的最重要的一本譯作就是《心經》,開篇便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般若”是智慧的意思,“菩提”也是覺悟、智慧。

菩提祖師的洞府叫做“斜月三星洞,靈台方寸山”,就是一個“心”字,而孫悟空在小說中一再被稱為“心猿”。一切線索都指向了菩提就是觀音。

在此情況下,菩提當然不能教給孫悟空太多攻擊性強的功夫。她深知未來的取經道路上,妖怪們多半是“角色扮演”,萬一孫悟空真的搞死了幾個,就很難向滿天神佛交代了。它只要能保證逃命,有命去搬救兵就可以了。

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孫悟空下山前,菩提嚴厲警告它不准說自己的來歷,不准提他的名字。——一切都是因為觀音的特殊身份。從某種程度上說,觀音其實是培養了一個臥底。

只不過一般沒有妖精會拿這個來說事。可能他們覺得,妖精會變化就和人會吃飯一樣很自然,說出來會被人笑話。唯一不同的是,孫悟空到處宣揚——我一頓能吃10碗飯。(我似乎看到了妖精們撇撇嘴笑:這個飯桶。)

還有就是筋斗雲,這個應該是蠻酷了。不過獅駝國的大鵬金翅鳥一翅膀可以飛九千里(這個資料顯然來自于《逍遙遊》),人家一起飛也就趕上孫悟空了。黃風嶺上的黃鼠狼吹點金砂,就把孫大聖卷得連親娘都找不到了。

所以,筋斗雲大概也就這樣了……

說到底,孫悟空的武功,都是防禦性(說得更直白一點——用來逃跑的)而非攻擊性的。

放到金庸武俠中,基本上也就是韋爵爺的水準了。

韋小寶的武功叫做——神行百變。我不知道金老爺子是不是故意的。這四個字裡其實已經把筋斗雲和七十二變都包括了。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菩提祖師不是很喜歡孫悟空的嗎?

為什麼不教孫悟空一些乾貨?

這可能就牽涉到菩提祖師究竟是什麼人的問題了?

我始終很懷疑,菩提就是觀音菩薩。

玄奘取經帶回來的最重要的一本譯作就是《心經》,開篇便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般若”是智慧的意思,“菩提”也是覺悟、智慧。

菩提祖師的洞府叫做“斜月三星洞,靈台方寸山”,就是一個“心”字,而孫悟空在小說中一再被稱為“心猿”。一切線索都指向了菩提就是觀音。

在此情況下,菩提當然不能教給孫悟空太多攻擊性強的功夫。她深知未來的取經道路上,妖怪們多半是“角色扮演”,萬一孫悟空真的搞死了幾個,就很難向滿天神佛交代了。它只要能保證逃命,有命去搬救兵就可以了。

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孫悟空下山前,菩提嚴厲警告它不准說自己的來歷,不准提他的名字。——一切都是因為觀音的特殊身份。從某種程度上說,觀音其實是培養了一個臥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