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河南的吳丹想找親生父母續:將寄頭髮做DNA親子鑒定

吳丹(左一)從童年起就有了尋找親身父母的心願。 (圖片由吳丹本人提供)

中國江蘇網3月14日訊 本報3月10日A11版刊登了河南開封的吳丹想通過鹽城晚報幫你找平台尋找親生父母的報導。

消息見報後, 多位元市民與鹽城晚報記者聯繫, 表示吳丹可能就是自己要找的親人。 記者將吳丹的聯繫方式一一告知了這些想認親的市民。 吳丹在仔細核對了雙方互相提供的線索後, 表示有一位陳姓男子的描述跟自己的情況很相近, 她與陳姓男子的小女兒約定, 將自己的頭髮寄去做DNA親子鑒定。

20多年前, 吳丹剛剛出生10個月便被抱給河南一戶人家收養。 “我的養父母家住河南省開封市通許縣玉皇廟鎮, 他們都是普通的農民, 婚後多年一直沒有生育, 聽說東台社會福利院有孩子可抱養, 就委託我的叔叔和姑姑趕到東台, 並在1992年11月17日領養了我。 ”吳丹說, 她的養父是個莊稼漢、養母是個聾啞人,

他們對她視如己出, 供她讀書, 對她十分疼愛和關心。

“我從小就知道自己是領養的, 從記事起就想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 為了完成這個心願, 我已堅持尋找了10多年。 不管需要多久, 也不管有多艱難, 我會一直找下去, 直到找到他們的那一天為止。 ”吳丹說, 她是A型血, 脖子後面有顆痣, 1992年11月17日被領養於東台社會福利院, 出生地可能在鹽城新興鎮。 “我所知道的有關自己身世的線索很少, 但找不到自己的親生父母, 是一種人生遺憾。 ”

“我看到晚報上關於吳丹尋找親生父母的消息, 我覺得她很像我多年前送人的女兒, 我的女兒出生幾個月後送人抱養, 脖子後面也有顆痣。 ”家住亭湖區便倉鎮的陳先生給記者打來電話稱,

吳丹很像是自己當年的棄女。 “我的女兒出生後, 家裡老人重男輕女, 非要讓我們送人, 再生二胎。 ”陳先生說, 那時計劃生育抓得緊, 他與愛人被迫將幾個月大的女兒送人抱養。 但被幾家收養人幾次轉手後, 女兒最終被送到了東台社會福利院, 以後再也沒有女兒的消息。 “我們後來也後悔把孩子送人, 心裡非常牽掛, 就想去找孩子, 但一直沒有找到。 血濃於水, 相信閨女早晚會原諒我們, 我們全家也希望早日找到她。 ”

老家在亭湖區新興鎮的蔣先生來電稱, 他在1992年10月份前後短暫收養過一個小女孩, 後被鄉里送到了東台社會福利院。 “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淩晨三四點左右, 我家門口傳來了孩子的啼哭聲, 我和愛人打開家門,

發現了一個包裹著被子放在籃子裡的嬰兒。 ”蔣先生介紹, 那時他已經育有一個兒子。 “可能是別人家看我們有一個男孩, 家庭條件不錯, 就想將女孩送給我們撫養。 ”蔣先生說, 他和愛人都十分喜歡這個小女嬰, 當時就想領養。 “由於孩子的啼哭聲引起了周圍鄰居的注意, 大家都跑到我家打聽孩子的情況。 我撿到孩子的消息從村裡傳到了鄉里, 幾天後, 鄉里來人將小女嬰帶走並送到了鹽城社會福利院。 ”蔣先生說, 幾天後, 他聯繫了鹽城社會福利院的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告訴他, 孩子被送到了東台社會福利院。 “吳丹可能就是我當時收養過幾天的小女孩, 她的老家在原來的永豐鎮。 因為小女孩被送走幾天後,
永豐鎮曾有人到我家打聽過小女孩的下落, 並親口對我說, 那個被送走的小女嬰就是他們的孩子。 ”

隨後, 記者將吳丹的聯繫方式告知了這些想認親的市民, 大家表示會儘快與吳丹聯繫並核對相關資訊。

昨天上午, 記者聯繫了吳丹, 吳丹表示, 她覺得陳先生的描述與自己的情況很相似。 “陳先生的小女兒將自己的照片發給了我, 我比對了一下, 也不能確定是否有血緣關係。 我們已經約定好, 近期會將我的頭髮寄給陳先生, 儘快進行DNA親子鑒定。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