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品心經》讀後感|如何從0到1打造一款產品

文/學員-ufUvTV發佈于1天前閱讀2861評論0喜歡2

閱讀2861

標籤:

產品經理產品心經

學習產品經理和看了產品心經以後, 才覺察到其實我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從0到1的一個產品, 從我們誕生以來, 一步一步在反覆運算自己。

第1章:產品經理的核心素養

第1件事:產品經理工作的8個核心步驟

概述了一款優秀的產品從0到1是如何走向成功的的流程, 思路很清晰, 這讓我們明白產品經理主要是做哪些工作才能創建一款產品走向成功的全過程。 每一個步驟都影響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 啟示我們要特別重視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

第2件事: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對“產品低智商”說不

講述了產品經理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在給產品添加新功能時, 不能一味的模仿或照搬其他的產品, 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在模仿前一定要先獨立思考, 有自己的見解和依據, 避免盲目跟風,

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產品經理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換位思考。 想想自己如果負責某個產品, 多問問這個產品功能為什麼是這樣的?這邏輯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該如何去優化它, 使用戶的體驗進一步的提升, 堅持這樣的思維訓練, 產品智商會逐步的提升。

第3件事:創立獨特的產品哲學

產品哲學是做產品的最高境界, 每個人的產品哲學可能還不一樣, 這跟我們很多人看待一件事物會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一樣, 老K在產品這個行當摸爬滾打了8年, 也嘗試這闡述了一下他自己的產品哲學:產品魔力(M)=科技(T)×藝術(A)×情感(E),講述其中以情感最重要的因素, 滿足甚至超出用戶情感述求預期, 衡量使用者與產品之間的感情深度,

不在於使用者使用產品後登到頂峰時的高度, 而在於當使用者跌倒低谷時使用產品後得到的巨大反彈力。 給產品賦予了一種精神和內涵, 做出來的產品能達到這種境界, 可堪稱是史上最偉大的產品, 會變成引領潮流的產品, 成為眾人都需要的產品。 老K的這種產品哲學特別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加以運用, 我們要培養自己的產品哲學。

第4件事:產品經理必須“入戲”, 與用戶交朋友

從體驗生活, 貼近用戶, 跟用戶移形換位, 跟用戶交朋友、打成一片, 跟用戶一起喜怒哀樂, 捕捉用戶心理和洞悉用戶需求, 甚至感受使用者情感, 講述了產品經理“入戲”, 通過講述一些演員為了演好一部電影的角色而參與基層體驗生活,

為的就是找到創作靈感, 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大眾喜愛的作品。 來說明產品經理要想做出使用者想要的產品是有跡可循。 從知道“入戲”的重要性到如何更好更快地“入戲”, 答案就是制定體驗使用者生活的規則和制度。 這讓我們創作出使用者喜愛的產品提供了思路。

第5件事:做一個有taste的產品人

講述了產品經理應該是一個有品位的產品人。 往往優秀的產品經理, 經常會將自己獨特的氣質賦予產品, 使得產品也有了內在的獨特氣質, 就像我們常說的看字識人一樣, 產品如人, 人如產品, 產品經理是產品最好的形象代言人。 這讓我們意識到個人的品位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品位, 要成為有品位的產品人,

實際就是要培養自己獨特的內在氣質, 學會分辨和簽賞, 其途徑有:提升人文修養、提高審美能力、修養獨特魅力。 沒想到作為一名產品人, 做出來的產品還和自身的品位相關, 讓我們不能忽略自身品位的重要性。

第6件事:洞悉出題者背後的動機

文中講述老K點評應聘產品助理參加筆試的主要題目, 老K的點評洞悉出題者背後動機。 通過筆試題目來考察面試產品助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而不是知識和技能, 包括:用一句話表達清楚產品定位的能力、對用戶核心需求的把控能力、溝通能力和優先順序排序能力、根據產品定位確定功能以及評估一個功能是否該做的能力, 評估的標準是產品定位、KANO模型以及產品的價值三個方面、有沒有產品運營的思維、有沒有理解移動互聯網的本質。 這是我們作為產品人所要具備的各項能力,要獨立思考,看待問題時不能只看問題的表面來行事;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要理解這個問題的本質,找准方法才能夠真正的解決問題。

第2章:深刻認知產品

第7件事:產品的5個要素

生活中看到和使用的產品有很多,但是我們未必有深刻的去理解一個產品,深刻理解產品,必須要理解產品的5個要素——內涵、形式、外延、理念和終端。深刻理解產品的5個要素有助於分析產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這是對產品經理的一個基本要求。文中還講述了理解這5個要素是不夠的,因為這僅算是對產品有個基本的認識。當對產品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後會發現:產品如人,產品是有生命力的,是有靈魂的。產品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東西,而是一個有溫度、有感情的有機體。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除了考慮產品的5個要素外,賦予產品溫度、情感和靈魂才是產品產生魔力的根本原因所在。原來我們所看到的那些成功的產品,之所以會去經常使用它,是因為它具備以上的某些因素,這讓我們在產品的設計過程中也應當這樣去做,做出一個產品讓使用者能夠感覺到它是有生命有情感和靈魂的,不是冷冰冰的存在。

第8件事:3步打造產品的獨特氣質

產品氣質如同一個人的氣質一樣,有獨特的魅力,吸引別人的注意,使看到的人過目不忘,並且讓別人不可救藥地、瘋狂地愛上,有這樣的一個產品,它能讓你一見鍾情,它的某些特質引發你內心的共鳴,但你也說不清楚這種感覺究竟從何而來。你豪不吝惜地對它進行讚美,這種感情之強烈,如同你厭惡某些產品時不知疲倦和吐槽一樣。打造產品的獨特氣質主要有三步:超出預期=跨越需求鴻溝、人性設計=約伯斯設計思想、情感共鳴=知音知己。通過這3步打造產品的獨特氣質,讓我們做出一個成功的產品有了方向感,感歎道其實任何一款成功的產品都是有著這麼一段冥思苦想的過程。

第9件事:產品定位要解決的6個問題

產品定位是產品經理的必修課,來不得半點馬虎。產品定位一旦出現問題,很有可能連產品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產品定位指的是產品在使用者心智模型中的第一反應,產品定位主要應明確:1.什麼行業,什麼類型的產品?2.目標使用者群是誰?3.解決用戶什麼問題?給用戶帶來什麼價值?跟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在哪?如何匹配和強化產品與使用者心智模型中的連結?明白什麼是產品定位和如何進行產品定位之後,有必要瞭解產品定位的價值,體現在:一句話表達清楚產品、評估需求是否該做的一個重要標準、預測產品能否存活下去的一個標準。通過瞭解產品定位之後,在體驗某個產品的時候應不時的想起產品定位要解決的6個問題,去思考分析,這對我們設計產品和做產品反覆運算時有一個大致的框架,以不至於我們盲目的去創作產品和偏離了產品定位。

第10件事:向優秀產品學習的學問

產品的借簽,借簽的是產品的本質和精髓,是被借簽物件對使用者核心需求和人性的把控精准度及其對應的產品解決方案,切忌什麼火什麼就做什麼,盲目跟風和抄襲,產品的借簽,可以從戰略規劃、產品功能、產品內容、使用者體驗、產品運營、盈利模式等方面進行借簽。介紹了最值得借簽的8種產品模式。這是我們要向優秀產品學習的學問,我們要擴大自己的產品視野,多分析、簽賞和品味多個APP,去思考和質疑,多做對比分析,需要遵循“拉遠”原則。這樣我們在借簽產品時才能真正的為自己所用。

第3章產品戰略與規劃

第11件事:產品戰略規劃十步法

戰略與規劃的本質是選擇,選擇做什麼,選擇不做什麼,戰略等同於方向,方向錯了,再怎麼努力也是白搭,由此可見戰略與規劃的重要性。戰略的本質選擇,到達哪裡?怎麼實現?通過什麼路徑?差異點在哪?產品戰略規劃經常用到的方法是十步法,其內容主要包括:有沒有機會?機會大不大?機會好不好?如果是個好機會,憑什麼能抓住這個機會?抓住機會的願景是什麼?有什麼樣的目標?達成目標的必要條件是什麼?怎麼樣才能達到設定的目標?實現目標,投入和產出分別是什麼?實現目標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風險?採取什麼樣的對策?需要什麼樣的資源支援?具體的行動計畫如何制定?瞭解了產品戰略規劃的十步法,這使得我們在做產品戰略規劃時,指明了方向,能夠更加清晰的去制定戰略規劃,提高產品成功的概率。

第12件事:戰略規劃常用的9種工具

我們知道了是什麼是戰略規劃,以及它的重要性,但是要推導出產品戰略規劃,要借用工具來推導,有9中常用的戰略與規劃的工具:1.戰略地圖(有六大步驟:第一步確定股東價值差距指財務方面、第二步調整客戶價值主張指客戶層面、第三步確定價值提升時間表、第四步確定戰略主題指內部流程層面、第五步提升戰略準備度指學習和成長層面、第六步形成行動方案)2.差距分析:產品線差距、分銷差距、變化差距、競爭差距、3.SWOT分析、4.PEST分析、5發展驅動力分析、6.波特五力分析:競爭者結構分析、與上游談判能力的分析、與下游談判能力的分析、進入者分析、替代品分析、7.BCG矩陣分析和麥肯錫三層面法、8.價值鏈分析:資訊流、資金流、物流、9.基本競爭戰略:成本領先、差異化、細分市場戰略。瞭解了產品戰略規劃的9種工具後,需要我們實際的去運用才能加深我們的理解能力,這是特別實用的工具方法,讓我們的產品戰略規劃的更詳細,方法對了,產品成功的概率就大。

第13件事:使用者和市場需求分析的方法

產品戰略規劃十步法的第一步是用戶與市場分析,就是有沒有機會,這一步主要闡述目標使用者群是誰;有什麼特徵;他們使用產品的場景有哪些;需求痛點是什麼;需求頻次怎麼樣;這樣的目標使用者群聚合起來的市場容量或規模到底有多大。從目標使用者群分析、使用者需求痛點分析、使用者場景分析、市場容量估算。十步法的第一步最重要的第一步,若第一步的分析出現偏差,那後面的九步基本上都廢了。為此我們在做產品時,要找准目標使用者群,去做好目標使用者群的分析,為接下來的9步法提供依據和決策,明確要做的事項。我們見到和使用的那些成功的產品目標使用者定位都很準確,能夠為用戶提供想要的東西,解決用戶的問題,這樣的產品才會得到使用者的喜愛,才會持續的使用該產品。

第14件事:分析競爭對手的方法

十步法的第二步是競爭對手分析,說到底其實就是“機會大不大”從誰是競爭對手、競爭對手分析的維度、SWOT分析。知道了分析競爭對手的方法,以後分析競爭對手時就有了方向,知道從哪個點入手,深入的瞭解競爭對手做的好的原因是什麼,有哪些可借簽的地方。而不是膚淺的依據自己的想法沒有依據的去分析競爭對手。

第15件事:遠離模糊的戰略方向和產品定位

十步法的第三步是戰略方向與產品定位,就是怎麼抓住機會,要想抓著機會,需要做些什麼,怎麼做。從戰略方向的推導過程:SWOT分析、價值鏈分析、基本競爭戰略分析、PEST分析,再到產品定位:什麼行業,什麼類型的產品?面向哪類目標使用者群?解決用戶什麼問題?給用戶帶來什麼價值?與價值對手的差異化在哪?如何匹配和強化產品與使用者心智模型的連接?通過戰略方向的推導為產品定位提供依據,結合產品定位的方法,我們就會更加清晰的知道要做哪些事情。對於沒有經驗的產品新人這是一個很好的規避犯錯的風險。

第16件事:願景和目標要接地氣

十步法的第四步是確定願景和目標,制定願景需要回答三個問題:我們要到哪裡去?我們未來是什麼的?目標是什麼?制定目標SMART原則、制定目標的方法、確定目標的層次。有了這些方法,我們去制定願景和目標就更加容易的多,其實這個方法也可以運用到我們個人規劃當中來,這讓我們不會很迷茫,依照目標去採取相應的行動去達成我們的願景。

第17件事:成功要素分析

十步法的第五步是關鍵成功要素分析,就是把一件事做成功,必須分清關鍵成功要素和主要阻礙要素分別是什麼。瞭解了這些之後對於產品要解決的問題就更加明確,能更好的推動產品良性發展,回到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可以想像的出那些往往失敗的產品大多數定位不清晰,沒有滿足達成目標的條件,沒有去解決關鍵問題,當具備達成目標的必要條件,就能更好的實現目標,對於我們為自己設定的目標的也是一樣,要分析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才有可能促使目標達成。

第18件事:實現目標需要謀略和智慧

十步法的第六步是選擇和制定策略,選擇和制定策略可以圍繞:讓對手看不見、讓對手看不起、讓對手看不懂、讓對手學不會、讓對手攔不住、讓對手趕不上等策略,提煉產品內功,避免巨頭的惡性競爭和抄襲。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很多產品實現彎道超車,顛覆式的創新,讓人琢磨不定,等成功之後才反應過來,原來實現目標需要謀略和智慧就跟打仗一樣。作為產品人需要去翻看那些成功的產品發展史,整理出他們運用了哪些謀略,得以使產品走向成功,這需要我們用心去學習一些謀略,為以後的產品規劃打基礎,開拓我們的視野。

第19件事:財務分析

十步法的第七步是進行財務分析,主要是確定產品的盈利模式是什麼,怎麼賺錢,需要投入的成本分析,達到盈虧平衡大約要多長時間。互聯網產品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廣告模式、會員模式、遊戲模式、收入分成、增值服務等。以及產品收入評估和成本預算。財務分析是產品的重中之重,是我們做這件事情的依據。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也是一樣,做好財務分析,可以評估做某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

第20件事:風險分析

十步法第八步風險分析,主要闡述風險的種類(政策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決策風險、資本風險)、風險的等級以及其應對之策(規避、轉移、緩解、接受)。任何產品或專案都存在風險,風險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為此我們要做好風險分析,以便於風險來臨時能更好的處理,將風險降到最低。同時這也可以運用於我們生活和工作當中,回過頭來發現其實身邊很多不幸的事情我們沒有去更好的應對,以至於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從我們選行業選工作和做某件事所面臨的風險,我們要提前做好風險應對計畫,當選的行業或者工作不理想時,我們要及時的去調整,不能一味的堅持。

第21件事:資源支持離不開RACI表

十步法第九步需要什麼樣的資源支援?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根據產品或專案目標,資源估算時要考慮需要什麼樣的資源、需要多少資源、什麼時候需要、誰有權決策。可以使用RACI表進行資源支撐規劃,讓資源提供部門提前計畫和協調資源以配合工作。要讓產品達到某個目標,需要配備相關的資源才能使工作更好的開展。知道了如何做資源規劃,在後續的工作中就能更好的向上級申請資源。

第22件事:產品規劃和運營規劃

十步法的第十步制定產品和運營規劃,指的是具體的可執行的產品和運營規劃。產品規劃包括:核心功能點、產品架構圖、主要功能規劃、產品路線圖、產品原型;運營規劃包括產品運營分幾個階段走;每個階段的目標是什麼、為實現每個階段的目標採取什麼樣的運營策略和方法;每一種方法的預算大約投入多少、能夠達到什麼樣的預期效果、以及每項預算是多少。通過以上的這些方法,做產品規劃和運營規劃就更加的清晰明瞭,這是一份詳細完整的規劃,在做某件事情或看到某些產品出現問題的原因大部分就是前提沒有做好完整的規劃,導致產品的功能點不足、上線的時間延遲,沒有達到預期的運營目標。瞭解了前人給的方法,我們可以更好的避免以後的工作出現問題。

第四章:精益方法與產品開發

第23件事:評估產品或專案是否靠譜的7個標準

評估一個產品或專案是否靠譜,可以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進行,定性主要包括:原因、團隊、撒手鐧、剛需和市場容量、順勢而為、風險、增長動力引擎。評估產品或專案是否靠譜可以依照這7條標準來降低失敗率,這可以大大的節省成本減少浪費,完善產品的不足點。我們在做某件事情也是一樣,可以提前預測去評估目標達成的可能性,其中會存在哪些問題,這樣我們能更好的進行下一步,達成的目標可能性大一些。

第24件事:精益創業要知道的3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精益創業簡介:提倡企業進行“驗證性學習”,先向市場推出極簡的原型產品,然後再不斷地試驗和學習中,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驗證產品是否符合使用者需求,並反覆運算優化產品,靈活調整方向。適用於問題未知,解決方案未知的情境。

第二個方面、精益創業的整體流程主要包括創建畫布、識別風險和系統測試三大階段,其中系統測試包括捕捉使用者需求痛點、提出解決方案、定性核對總和定量驗證四個階段。

第三個方面、精益創業立項流程分為新產品孵化立項與產品立項,新產品孵化立項階段需要採用公司產品戰略規劃十步法的精簡版;產品立項支已通過產品孵化階段的產品,做下一階段的規劃、開發與運營,該階段需採用公司產品戰略規劃十步法的完整版,通過產品委員會評審與審批完成立項過程

瞭解精益創業這種新的產品開發模式,對於創業來說有更好的指導作用,從中可以學習更多知識,快速的調整工作,是一個幫助提高成功效率的框架。可以考驗和培養我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讓我們對於產品的開發模式有更深的理解。

第25件事:創建精益創業畫布的9個格

精益畫布其實就是一張紙,上面有9個空格需要填寫,分別是目標使用者細分、需求痛點、解決方案、價值主張、市場管道、收入來源、成本結構、關鍵指標和競爭壁壘。商業模式指的是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和獲取價值的基本原理。精益創業畫布的9個格是產品戰略規劃的框架,是十步法的精簡版,要做產品戰略規劃我們可以往這9個格去完善,這是一套很好的方法,規劃的很到位,沒有做過產品的戰略規劃的產品新人不知從何入手,瞭解過後,我們可以聯想到其他的產品也是按照這樣的一個思路去做的,有了這套方法,不斷的去優化9個格的內容,可以輸出一份優秀產品戰略規劃方案,可以提升產品的成功率

第26件事:精益創業的3個訪談

創建畫布是一個假設,是沒有得到檢驗的假設,要使用3個訪談去定性檢驗畫布中的假設,分別為:痛點訪談、解決方案訪談、MVP訪談。通過用戶的這三個訪談,我們可以驗證精益創業畫布的假設是否可行,有哪些需求需要調整,產品是否是使用者想要的,發現那些不知道的事情,可以讓使用者參與到產品設計中來,圍繞用戶的需求來研發產品,做出來的產品才有更大的可能性成功,才能得到用戶的認可,更好的在市場上推廣。我們在工作中也是一樣,多去跟別人去探討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有哪些點需要調整優化,這樣可以得到別人更多的建議,發現自己思維之外的東西,可以提升我們工作目標的達成率。

總結:閱讀完產品心經的前四章,讓我們對產品經理的能力和產品的總體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書中提供了很多方法,舉了很多現實中的產品案例,作為一個產品新人,書中的方法論是很有指導作用,可以避免我們少走彎路,開拓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產品思維。在以後的工作當中我們自己要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產品哲學,打好基礎方能在產品路上遊刃有餘,創造一款成功的產品。

本文由 @學員-ufUvTV 原創發佈於產品壹佰,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這是我們作為產品人所要具備的各項能力,要獨立思考,看待問題時不能只看問題的表面來行事;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要理解這個問題的本質,找准方法才能夠真正的解決問題。

第2章:深刻認知產品

第7件事:產品的5個要素

生活中看到和使用的產品有很多,但是我們未必有深刻的去理解一個產品,深刻理解產品,必須要理解產品的5個要素——內涵、形式、外延、理念和終端。深刻理解產品的5個要素有助於分析產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這是對產品經理的一個基本要求。文中還講述了理解這5個要素是不夠的,因為這僅算是對產品有個基本的認識。當對產品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後會發現:產品如人,產品是有生命力的,是有靈魂的。產品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東西,而是一個有溫度、有感情的有機體。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除了考慮產品的5個要素外,賦予產品溫度、情感和靈魂才是產品產生魔力的根本原因所在。原來我們所看到的那些成功的產品,之所以會去經常使用它,是因為它具備以上的某些因素,這讓我們在產品的設計過程中也應當這樣去做,做出一個產品讓使用者能夠感覺到它是有生命有情感和靈魂的,不是冷冰冰的存在。

第8件事:3步打造產品的獨特氣質

產品氣質如同一個人的氣質一樣,有獨特的魅力,吸引別人的注意,使看到的人過目不忘,並且讓別人不可救藥地、瘋狂地愛上,有這樣的一個產品,它能讓你一見鍾情,它的某些特質引發你內心的共鳴,但你也說不清楚這種感覺究竟從何而來。你豪不吝惜地對它進行讚美,這種感情之強烈,如同你厭惡某些產品時不知疲倦和吐槽一樣。打造產品的獨特氣質主要有三步:超出預期=跨越需求鴻溝、人性設計=約伯斯設計思想、情感共鳴=知音知己。通過這3步打造產品的獨特氣質,讓我們做出一個成功的產品有了方向感,感歎道其實任何一款成功的產品都是有著這麼一段冥思苦想的過程。

第9件事:產品定位要解決的6個問題

產品定位是產品經理的必修課,來不得半點馬虎。產品定位一旦出現問題,很有可能連產品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產品定位指的是產品在使用者心智模型中的第一反應,產品定位主要應明確:1.什麼行業,什麼類型的產品?2.目標使用者群是誰?3.解決用戶什麼問題?給用戶帶來什麼價值?跟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在哪?如何匹配和強化產品與使用者心智模型中的連結?明白什麼是產品定位和如何進行產品定位之後,有必要瞭解產品定位的價值,體現在:一句話表達清楚產品、評估需求是否該做的一個重要標準、預測產品能否存活下去的一個標準。通過瞭解產品定位之後,在體驗某個產品的時候應不時的想起產品定位要解決的6個問題,去思考分析,這對我們設計產品和做產品反覆運算時有一個大致的框架,以不至於我們盲目的去創作產品和偏離了產品定位。

第10件事:向優秀產品學習的學問

產品的借簽,借簽的是產品的本質和精髓,是被借簽物件對使用者核心需求和人性的把控精准度及其對應的產品解決方案,切忌什麼火什麼就做什麼,盲目跟風和抄襲,產品的借簽,可以從戰略規劃、產品功能、產品內容、使用者體驗、產品運營、盈利模式等方面進行借簽。介紹了最值得借簽的8種產品模式。這是我們要向優秀產品學習的學問,我們要擴大自己的產品視野,多分析、簽賞和品味多個APP,去思考和質疑,多做對比分析,需要遵循“拉遠”原則。這樣我們在借簽產品時才能真正的為自己所用。

第3章產品戰略與規劃

第11件事:產品戰略規劃十步法

戰略與規劃的本質是選擇,選擇做什麼,選擇不做什麼,戰略等同於方向,方向錯了,再怎麼努力也是白搭,由此可見戰略與規劃的重要性。戰略的本質選擇,到達哪裡?怎麼實現?通過什麼路徑?差異點在哪?產品戰略規劃經常用到的方法是十步法,其內容主要包括:有沒有機會?機會大不大?機會好不好?如果是個好機會,憑什麼能抓住這個機會?抓住機會的願景是什麼?有什麼樣的目標?達成目標的必要條件是什麼?怎麼樣才能達到設定的目標?實現目標,投入和產出分別是什麼?實現目標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風險?採取什麼樣的對策?需要什麼樣的資源支援?具體的行動計畫如何制定?瞭解了產品戰略規劃的十步法,這使得我們在做產品戰略規劃時,指明了方向,能夠更加清晰的去制定戰略規劃,提高產品成功的概率。

第12件事:戰略規劃常用的9種工具

我們知道了是什麼是戰略規劃,以及它的重要性,但是要推導出產品戰略規劃,要借用工具來推導,有9中常用的戰略與規劃的工具:1.戰略地圖(有六大步驟:第一步確定股東價值差距指財務方面、第二步調整客戶價值主張指客戶層面、第三步確定價值提升時間表、第四步確定戰略主題指內部流程層面、第五步提升戰略準備度指學習和成長層面、第六步形成行動方案)2.差距分析:產品線差距、分銷差距、變化差距、競爭差距、3.SWOT分析、4.PEST分析、5發展驅動力分析、6.波特五力分析:競爭者結構分析、與上游談判能力的分析、與下游談判能力的分析、進入者分析、替代品分析、7.BCG矩陣分析和麥肯錫三層面法、8.價值鏈分析:資訊流、資金流、物流、9.基本競爭戰略:成本領先、差異化、細分市場戰略。瞭解了產品戰略規劃的9種工具後,需要我們實際的去運用才能加深我們的理解能力,這是特別實用的工具方法,讓我們的產品戰略規劃的更詳細,方法對了,產品成功的概率就大。

第13件事:使用者和市場需求分析的方法

產品戰略規劃十步法的第一步是用戶與市場分析,就是有沒有機會,這一步主要闡述目標使用者群是誰;有什麼特徵;他們使用產品的場景有哪些;需求痛點是什麼;需求頻次怎麼樣;這樣的目標使用者群聚合起來的市場容量或規模到底有多大。從目標使用者群分析、使用者需求痛點分析、使用者場景分析、市場容量估算。十步法的第一步最重要的第一步,若第一步的分析出現偏差,那後面的九步基本上都廢了。為此我們在做產品時,要找准目標使用者群,去做好目標使用者群的分析,為接下來的9步法提供依據和決策,明確要做的事項。我們見到和使用的那些成功的產品目標使用者定位都很準確,能夠為用戶提供想要的東西,解決用戶的問題,這樣的產品才會得到使用者的喜愛,才會持續的使用該產品。

第14件事:分析競爭對手的方法

十步法的第二步是競爭對手分析,說到底其實就是“機會大不大”從誰是競爭對手、競爭對手分析的維度、SWOT分析。知道了分析競爭對手的方法,以後分析競爭對手時就有了方向,知道從哪個點入手,深入的瞭解競爭對手做的好的原因是什麼,有哪些可借簽的地方。而不是膚淺的依據自己的想法沒有依據的去分析競爭對手。

第15件事:遠離模糊的戰略方向和產品定位

十步法的第三步是戰略方向與產品定位,就是怎麼抓住機會,要想抓著機會,需要做些什麼,怎麼做。從戰略方向的推導過程:SWOT分析、價值鏈分析、基本競爭戰略分析、PEST分析,再到產品定位:什麼行業,什麼類型的產品?面向哪類目標使用者群?解決用戶什麼問題?給用戶帶來什麼價值?與價值對手的差異化在哪?如何匹配和強化產品與使用者心智模型的連接?通過戰略方向的推導為產品定位提供依據,結合產品定位的方法,我們就會更加清晰的知道要做哪些事情。對於沒有經驗的產品新人這是一個很好的規避犯錯的風險。

第16件事:願景和目標要接地氣

十步法的第四步是確定願景和目標,制定願景需要回答三個問題:我們要到哪裡去?我們未來是什麼的?目標是什麼?制定目標SMART原則、制定目標的方法、確定目標的層次。有了這些方法,我們去制定願景和目標就更加容易的多,其實這個方法也可以運用到我們個人規劃當中來,這讓我們不會很迷茫,依照目標去採取相應的行動去達成我們的願景。

第17件事:成功要素分析

十步法的第五步是關鍵成功要素分析,就是把一件事做成功,必須分清關鍵成功要素和主要阻礙要素分別是什麼。瞭解了這些之後對於產品要解決的問題就更加明確,能更好的推動產品良性發展,回到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可以想像的出那些往往失敗的產品大多數定位不清晰,沒有滿足達成目標的條件,沒有去解決關鍵問題,當具備達成目標的必要條件,就能更好的實現目標,對於我們為自己設定的目標的也是一樣,要分析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才有可能促使目標達成。

第18件事:實現目標需要謀略和智慧

十步法的第六步是選擇和制定策略,選擇和制定策略可以圍繞:讓對手看不見、讓對手看不起、讓對手看不懂、讓對手學不會、讓對手攔不住、讓對手趕不上等策略,提煉產品內功,避免巨頭的惡性競爭和抄襲。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很多產品實現彎道超車,顛覆式的創新,讓人琢磨不定,等成功之後才反應過來,原來實現目標需要謀略和智慧就跟打仗一樣。作為產品人需要去翻看那些成功的產品發展史,整理出他們運用了哪些謀略,得以使產品走向成功,這需要我們用心去學習一些謀略,為以後的產品規劃打基礎,開拓我們的視野。

第19件事:財務分析

十步法的第七步是進行財務分析,主要是確定產品的盈利模式是什麼,怎麼賺錢,需要投入的成本分析,達到盈虧平衡大約要多長時間。互聯網產品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廣告模式、會員模式、遊戲模式、收入分成、增值服務等。以及產品收入評估和成本預算。財務分析是產品的重中之重,是我們做這件事情的依據。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也是一樣,做好財務分析,可以評估做某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

第20件事:風險分析

十步法第八步風險分析,主要闡述風險的種類(政策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決策風險、資本風險)、風險的等級以及其應對之策(規避、轉移、緩解、接受)。任何產品或專案都存在風險,風險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為此我們要做好風險分析,以便於風險來臨時能更好的處理,將風險降到最低。同時這也可以運用於我們生活和工作當中,回過頭來發現其實身邊很多不幸的事情我們沒有去更好的應對,以至於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從我們選行業選工作和做某件事所面臨的風險,我們要提前做好風險應對計畫,當選的行業或者工作不理想時,我們要及時的去調整,不能一味的堅持。

第21件事:資源支持離不開RACI表

十步法第九步需要什麼樣的資源支援?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根據產品或專案目標,資源估算時要考慮需要什麼樣的資源、需要多少資源、什麼時候需要、誰有權決策。可以使用RACI表進行資源支撐規劃,讓資源提供部門提前計畫和協調資源以配合工作。要讓產品達到某個目標,需要配備相關的資源才能使工作更好的開展。知道了如何做資源規劃,在後續的工作中就能更好的向上級申請資源。

第22件事:產品規劃和運營規劃

十步法的第十步制定產品和運營規劃,指的是具體的可執行的產品和運營規劃。產品規劃包括:核心功能點、產品架構圖、主要功能規劃、產品路線圖、產品原型;運營規劃包括產品運營分幾個階段走;每個階段的目標是什麼、為實現每個階段的目標採取什麼樣的運營策略和方法;每一種方法的預算大約投入多少、能夠達到什麼樣的預期效果、以及每項預算是多少。通過以上的這些方法,做產品規劃和運營規劃就更加的清晰明瞭,這是一份詳細完整的規劃,在做某件事情或看到某些產品出現問題的原因大部分就是前提沒有做好完整的規劃,導致產品的功能點不足、上線的時間延遲,沒有達到預期的運營目標。瞭解了前人給的方法,我們可以更好的避免以後的工作出現問題。

第四章:精益方法與產品開發

第23件事:評估產品或專案是否靠譜的7個標準

評估一個產品或專案是否靠譜,可以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進行,定性主要包括:原因、團隊、撒手鐧、剛需和市場容量、順勢而為、風險、增長動力引擎。評估產品或專案是否靠譜可以依照這7條標準來降低失敗率,這可以大大的節省成本減少浪費,完善產品的不足點。我們在做某件事情也是一樣,可以提前預測去評估目標達成的可能性,其中會存在哪些問題,這樣我們能更好的進行下一步,達成的目標可能性大一些。

第24件事:精益創業要知道的3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精益創業簡介:提倡企業進行“驗證性學習”,先向市場推出極簡的原型產品,然後再不斷地試驗和學習中,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驗證產品是否符合使用者需求,並反覆運算優化產品,靈活調整方向。適用於問題未知,解決方案未知的情境。

第二個方面、精益創業的整體流程主要包括創建畫布、識別風險和系統測試三大階段,其中系統測試包括捕捉使用者需求痛點、提出解決方案、定性核對總和定量驗證四個階段。

第三個方面、精益創業立項流程分為新產品孵化立項與產品立項,新產品孵化立項階段需要採用公司產品戰略規劃十步法的精簡版;產品立項支已通過產品孵化階段的產品,做下一階段的規劃、開發與運營,該階段需採用公司產品戰略規劃十步法的完整版,通過產品委員會評審與審批完成立項過程

瞭解精益創業這種新的產品開發模式,對於創業來說有更好的指導作用,從中可以學習更多知識,快速的調整工作,是一個幫助提高成功效率的框架。可以考驗和培養我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讓我們對於產品的開發模式有更深的理解。

第25件事:創建精益創業畫布的9個格

精益畫布其實就是一張紙,上面有9個空格需要填寫,分別是目標使用者細分、需求痛點、解決方案、價值主張、市場管道、收入來源、成本結構、關鍵指標和競爭壁壘。商業模式指的是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和獲取價值的基本原理。精益創業畫布的9個格是產品戰略規劃的框架,是十步法的精簡版,要做產品戰略規劃我們可以往這9個格去完善,這是一套很好的方法,規劃的很到位,沒有做過產品的戰略規劃的產品新人不知從何入手,瞭解過後,我們可以聯想到其他的產品也是按照這樣的一個思路去做的,有了這套方法,不斷的去優化9個格的內容,可以輸出一份優秀產品戰略規劃方案,可以提升產品的成功率

第26件事:精益創業的3個訪談

創建畫布是一個假設,是沒有得到檢驗的假設,要使用3個訪談去定性檢驗畫布中的假設,分別為:痛點訪談、解決方案訪談、MVP訪談。通過用戶的這三個訪談,我們可以驗證精益創業畫布的假設是否可行,有哪些需求需要調整,產品是否是使用者想要的,發現那些不知道的事情,可以讓使用者參與到產品設計中來,圍繞用戶的需求來研發產品,做出來的產品才有更大的可能性成功,才能得到用戶的認可,更好的在市場上推廣。我們在工作中也是一樣,多去跟別人去探討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有哪些點需要調整優化,這樣可以得到別人更多的建議,發現自己思維之外的東西,可以提升我們工作目標的達成率。

總結:閱讀完產品心經的前四章,讓我們對產品經理的能力和產品的總體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書中提供了很多方法,舉了很多現實中的產品案例,作為一個產品新人,書中的方法論是很有指導作用,可以避免我們少走彎路,開拓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產品思維。在以後的工作當中我們自己要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產品哲學,打好基礎方能在產品路上遊刃有餘,創造一款成功的產品。

本文由 @學員-ufUvTV 原創發佈於產品壹佰,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