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批新型研發機構落戶棲霞區

南京南郵通信網路產業研究院、南京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總院和光聲超構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等5家新型研發機構, 近日陸續落戶棲霞區, “兩落地一融合”工作高速推進, 碩果累累的背後, 少不了“紅娘”的牽線搭橋。 棲霞區人才辦負責人本月22日接受採訪時介紹, 該區“科技鎮長團”成員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和資源、多方聯繫接洽, 促成了一批校地融合項目的落地。

上月28日, 我市“兩落地一融合”第一批項目新型研發機構集中簽約, 31個集中簽約的項目中, 棲霞的兩個專案都是科技鎮長引進的。 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王磊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

任職南郵信號處理與傳輸研究院副院長, 目前掛職區人才辦副主任兼棲霞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此次簽約的南京南郵通信網路產業研究院專案, 就凝聚了王磊的大量心血。

王磊長期從事移動通信、智慧信號與資訊處理方面的研究。 在學校期間, 他就發現, 通信網路領域的產業化值得深入研究分析。 “我一直有個遺憾。 前些年, 南郵一個國家級的科研平臺, 因為外市給予的條件優厚, 整個團隊都被挖走了, 這樣的情況不應再出現。 ”王磊說, “今年8月, 我作為科技鎮長來到棲霞。 街道副書記不能白當, 得實實在在利用自身優勢為地方做貢獻。 ”王磊介紹, 報到後他就開始對接學校和地方部門,

而在我市提出“兩落地一融合”的工作部署後, 他的跑動也“提速”了, 先後9次修改合作方案, 終於在11月28日, 將南京南郵通信網路產業研究院落戶在了棲霞。 “鎮長”穿針引線、校地一拍即合, 短短3個月, 促成了這一註冊資本3000萬元的新型研發機構正式簽約。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講師鄧澤燕也是科技鎮長之一, 她目前掛職仙林軟體園管委會副主任。 來自南大的她人頭熟、資源多、懂實情, 因此, 棲霞首批簽約的南大專案, 對接和聯繫都靠她的跑動和督促。

全省統一實施的“科技鎮長團”專案落戶棲霞區已有5年多時間, 先後有6批共78人次的高校專家下沉街道、園區等當起鎮長、主任。 他們既是高校海歸博士、教授,

同時也是基層分管領導, “一手托兩家”的職責, 讓他們在助力校地合作上具備“天然優勢”。

南理工法律顧問施君副教授掛職棲霞區副區長已近兩年, 是今年的“科技鎮長團”團長。 他說:“今年的14個鎮長到崗後, 主動出擊, 多方尋找專案和人才。 ”北京科技大學副教授郭金掛職堯化街道副主任, 他把“尋訪範圍”鎖定在北京區域他熟悉的高校;上海交大的李璨現任金港科創園副主任, 把目標從上海高校一直延展到他在美國留學時的“海外資源”;掛職龍潭街道的王慧是中科院合肥所副研究員, 她找到西南林大的荷花研究專家, 為“水一方”引進新品荷花;掛職八卦洲街道的滕年軍, 則想把母校南京農業大學的優勢引進江中麗島……

科技鎮長的足跡遍佈北京、上海、重慶、杭州、成都等地, 打著“飛的”尋找校地合作的機會。 5年來, 他們累計赴全國13個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