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一不小心,孝感就入冬了,小時候這些保暖神器你還在用嗎?

她在南方的豔陽裡露著腿

你在北方的暖房裡望飛雪

我在不南不北的孝感凍成鬼

短短三行, 是不是字字都戳中孝感人民的心坎裡去了?

最近孝感的天氣越來越冷了

你看

槐蔭公園的垂柳也悄悄褪去了它綠色外衣

曾以為

這是個蕭瑟的季節

只有白色的雪

灰色的瓦

直到昨天早上坐公交

回眸望見

孝感廣場的色彩在這個季節跳躍

遠處的那一抹紅和一點綠

為孝感這座城市更添了冬日的色彩

晚霞把天空染成了暖黃色

遠處的高樓和孝感城鐵

披上晚霞的彩衣

讓這個城市多了一份浪漫與夢幻

不禁感歎孝感的日新月異

城市發展的步伐也越來越快了

一不小心孝感就這樣入冬了

你現在都是在怎麼取暖的?

我猜你現在是這樣的

暖寶寶

暖手小太陽

...

小時候

還沒有這些取暖神器

那孝感的小夥伴都是怎麼過冬的呢?

下面就隨小編一起盤點盤點

那些年我們用過的“取暖神器”

暴露小編年齡的時候到了

所以字要小點

嘻嘻~

烤火堆

還記得小時候爺爺奶奶

舅舅姨媽姑姑表哥圍坐在火爐旁

熱熱鬧鬧一起話家常嗎?

用火鉗撥撥炭火

偶爾烤烤紅薯和香腸

香香甜甜,

照得小臉紅通通~

冬天用木墩或者石墩

圍成一個四方或者圓形的火堆

想烤哪兒烤哪!

缺點是只有烤哪才能暖哪

受熱面積還是很有限滴~

蜂窩煤爐子

通常家家戶戶都有蜂窩煤爐子

有時候爐火滅了

就有人拿著火鉗夾著一塊蜂窩煤借火

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先鬥煤爐子

在點好的爐子上面燒上一壺水

,過一會兒屋子暖了水也熱了

早起的時候用剛燒好的溫水洗個臉

感覺和現在熱水器裡的水完全不一樣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

取暖、做飯、燒水

一大屋子全靠煤爐子燒水供暖

爐子的用處可多了

不僅可以加熱橘子、花生

凡是你愛吃的,覺得冰的都可以放在爐子周邊加熱

那個時候

小編最喜歡的就是在爐子上放著火鉗

烤饅頭和糍粑了

饅頭吃起來又脆又香~

糍粑烤的軟軟的

再蘸一點白糖

超級好吃!

當年的火爐子四大件

你玩過哪個?

火棍子、火鉤子、火鉗子、火鏟子

熱水袋

絕對是國民熱水袋!

睡覺前燒一壺開水灌8分滿

塞進棉被後都變得暖烘烘的

現在有了空調和電熱毯

這種熱水袋都很少見了

輸液瓶

沒有暖水袋的話輸液瓶也是極好的

洗乾淨灌熱水

拿衣服或者毛巾包著就很暖和

而且這種耐熱性很好

基本沒有爆裂的

火壇

火壇兒是小時候冬天必備的

不僅可以捂手還可以捂腳

冬天幹不了的襪子也在上面烤

雖然說有一股子煙味

但是在那個時候也只有用這個來取暖了

炭火盆

沒有空調的日子

只能用炭火盆來取暖了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

磕磕瓜子

聊聊天

炭火的溫度把人的臉烤得燙燙的

不一會就困意大發了

厚棉被

那個時候沒有空調被

更沒有蠶絲被

我們蓋的都是自家彈的棉被

天氣好的時候把杯子拿出去曬一曬

晚上蓋的時候既蓬鬆有暖和

你家有這種花色的被子嗎?

自己家彈的棉被特別實在

蓋上一點兒風都不透

比起現在膨得老高的被子

還是這種壓得緊實的被子實在

條絨棉鞋

這種老棉鞋家裡基本上人腳一雙

高幫帶棉既暖和又舒適

話說,現在網上還能買到這些老棉鞋!

媽媽牌毛衣

冬天穿著媽媽親手織的毛衣心裡倍兒美!

感覺是世界上最暖的衣服了

以前媽媽都很心靈手巧

她們總是會積攢很多毛線

一到冬天就會給孩子織毛衣

那些媽媽親手織的毛衣又厚又暖和

上面還有很多花紋

軍大衣

沒有暖氣的時代,就只能靠多穿點了嘍

當年軍大衣,那也是標配啊

感覺穿上老帥了~

大棉襖

小時候孝感的冬天

都是穿著媽媽或者奶奶親手做的大棉襖過冬

甭提有多暖了

每到冬天都裹成一個大熊一般

試新棉襖的時候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

棉手套

那時候的手套實打實的厚

兩隻手套中間必定要帶個繩兒

要不然

孩子在外邊野瘋了

手套就不一定哪兒去了!

雷鋒帽

戴上它

把帽幫子向下一拉

就把耳朵、脖子都護住了

冬天就再也不怕凍耳朵啦~

泡澡堂

小時候家裡沒法洗澡

都去澡堂

記得澡票是兩塊錢一張

去澡堂子泡一泡,渾身都熱乎乎的

當然除了這些取暖“神器”

咱們冬天皮膚還需要更加滋潤

來抵抗這刺骨的寒風啊!

以免“蹭”了

吹成“紅屁股”啦

滋潤霜

每年冬天一到

細心的媽媽就會給娃們臉上抹上各種防凍抗裂的香香

一塊錢一袋

可以塗一個月!

就算外面的風再凜冽

臉上塗著鬱美淨才不怕呢~

大寶天天見

以前最喜歡念的廣告詞了~

又抹臉又抹手

細緻的保養全靠它了!

現在超市都還看到他們這些老牌子

真是一代人的記憶

十幾年前的我們都是這麼過冬的

一片熱火朝天的樣子

又厚重又溫暖

現在很多東西我們都不用了

被輕羽絨,空調,電暖器這些“高大上”的東西代替了

冬天好像變得無懼寒冷了

可是童年那種一大家子人圍著火爐烤火

嗑瓜子的熱鬧也沒有了

時間改變了很多

又好像什麼都沒有

偶爾想起來這些記憶裡

曾經溫暖過我們的東西

希望也能在這個寒冬溫暖你!

孝感的小夥伴們

你還記得小時候是怎麼過冬的嗎?

還有哪些難忘的取暖方式?

歡迎大家踴躍留言

說出在你心中記憶深刻的

“小時候的冬天”!

編輯:劉華

大家都在看

烤火堆

還記得小時候爺爺奶奶

舅舅姨媽姑姑表哥圍坐在火爐旁

熱熱鬧鬧一起話家常嗎?

用火鉗撥撥炭火

偶爾烤烤紅薯和香腸

香香甜甜,

照得小臉紅通通~

冬天用木墩或者石墩

圍成一個四方或者圓形的火堆

想烤哪兒烤哪!

缺點是只有烤哪才能暖哪

受熱面積還是很有限滴~

蜂窩煤爐子

通常家家戶戶都有蜂窩煤爐子

有時候爐火滅了

就有人拿著火鉗夾著一塊蜂窩煤借火

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先鬥煤爐子

在點好的爐子上面燒上一壺水

,過一會兒屋子暖了水也熱了

早起的時候用剛燒好的溫水洗個臉

感覺和現在熱水器裡的水完全不一樣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

取暖、做飯、燒水

一大屋子全靠煤爐子燒水供暖

爐子的用處可多了

不僅可以加熱橘子、花生

凡是你愛吃的,覺得冰的都可以放在爐子周邊加熱

那個時候

小編最喜歡的就是在爐子上放著火鉗

烤饅頭和糍粑了

饅頭吃起來又脆又香~

糍粑烤的軟軟的

再蘸一點白糖

超級好吃!

當年的火爐子四大件

你玩過哪個?

火棍子、火鉤子、火鉗子、火鏟子

熱水袋

絕對是國民熱水袋!

睡覺前燒一壺開水灌8分滿

塞進棉被後都變得暖烘烘的

現在有了空調和電熱毯

這種熱水袋都很少見了

輸液瓶

沒有暖水袋的話輸液瓶也是極好的

洗乾淨灌熱水

拿衣服或者毛巾包著就很暖和

而且這種耐熱性很好

基本沒有爆裂的

火壇

火壇兒是小時候冬天必備的

不僅可以捂手還可以捂腳

冬天幹不了的襪子也在上面烤

雖然說有一股子煙味

但是在那個時候也只有用這個來取暖了

炭火盆

沒有空調的日子

只能用炭火盆來取暖了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

磕磕瓜子

聊聊天

炭火的溫度把人的臉烤得燙燙的

不一會就困意大發了

厚棉被

那個時候沒有空調被

更沒有蠶絲被

我們蓋的都是自家彈的棉被

天氣好的時候把杯子拿出去曬一曬

晚上蓋的時候既蓬鬆有暖和

你家有這種花色的被子嗎?

自己家彈的棉被特別實在

蓋上一點兒風都不透

比起現在膨得老高的被子

還是這種壓得緊實的被子實在

條絨棉鞋

這種老棉鞋家裡基本上人腳一雙

高幫帶棉既暖和又舒適

話說,現在網上還能買到這些老棉鞋!

媽媽牌毛衣

冬天穿著媽媽親手織的毛衣心裡倍兒美!

感覺是世界上最暖的衣服了

以前媽媽都很心靈手巧

她們總是會積攢很多毛線

一到冬天就會給孩子織毛衣

那些媽媽親手織的毛衣又厚又暖和

上面還有很多花紋

軍大衣

沒有暖氣的時代,就只能靠多穿點了嘍

當年軍大衣,那也是標配啊

感覺穿上老帥了~

大棉襖

小時候孝感的冬天

都是穿著媽媽或者奶奶親手做的大棉襖過冬

甭提有多暖了

每到冬天都裹成一個大熊一般

試新棉襖的時候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

棉手套

那時候的手套實打實的厚

兩隻手套中間必定要帶個繩兒

要不然

孩子在外邊野瘋了

手套就不一定哪兒去了!

雷鋒帽

戴上它

把帽幫子向下一拉

就把耳朵、脖子都護住了

冬天就再也不怕凍耳朵啦~

泡澡堂

小時候家裡沒法洗澡

都去澡堂

記得澡票是兩塊錢一張

去澡堂子泡一泡,渾身都熱乎乎的

當然除了這些取暖“神器”

咱們冬天皮膚還需要更加滋潤

來抵抗這刺骨的寒風啊!

以免“蹭”了

吹成“紅屁股”啦

滋潤霜

每年冬天一到

細心的媽媽就會給娃們臉上抹上各種防凍抗裂的香香

一塊錢一袋

可以塗一個月!

就算外面的風再凜冽

臉上塗著鬱美淨才不怕呢~

大寶天天見

以前最喜歡念的廣告詞了~

又抹臉又抹手

細緻的保養全靠它了!

現在超市都還看到他們這些老牌子

真是一代人的記憶

十幾年前的我們都是這麼過冬的

一片熱火朝天的樣子

又厚重又溫暖

現在很多東西我們都不用了

被輕羽絨,空調,電暖器這些“高大上”的東西代替了

冬天好像變得無懼寒冷了

可是童年那種一大家子人圍著火爐烤火

嗑瓜子的熱鬧也沒有了

時間改變了很多

又好像什麼都沒有

偶爾想起來這些記憶裡

曾經溫暖過我們的東西

希望也能在這個寒冬溫暖你!

孝感的小夥伴們

你還記得小時候是怎麼過冬的嗎?

還有哪些難忘的取暖方式?

歡迎大家踴躍留言

說出在你心中記憶深刻的

“小時候的冬天”!

編輯:劉華

大家都在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