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氣荒”來襲 解決之道在加快體制改革

歲末將至,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能源週刊》評選出2017年能源十大新聞。 這是本刊自2004年以來連續第14年推出年度能源新聞。 新聞以時間為序,輔以記者點評以饗讀者。

山西電協及20餘家火電企業受罰

新聞事件:

2017年4月,山西省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對山西省電力行業協會及25家火電企業下發《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擬罰款共計逾1.3億元。 在6月的案件聽證會上,山西電協及電力企業以《反壟斷法》不適用電力市場為由提出異議。 8月3日,國家發改委認定,涉案當事人違反了法律規定,理應實施行政處罰。

記者點評:

反壟斷法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經濟憲法,該法對各行業各所有制經營者的市場行為一視同仁。 首例直供電壟斷案被開罰單,是我國執法機構將反壟斷基本原則和具體規則適用于電力國企的新實踐,也釋放了改革深入推進的有力信號: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政府監管決不缺位。 不過,長達一年多的曲折調查過程,也反映了個別行業協會和相關企業法律意識的淡薄。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

新聞事件:

5月18日上午10時,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藍鯨1號鑽井平臺正式宣佈——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 由國土資源部、廣東省政府和中石油集團公司等組織實施的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實現連續穩產60天,累計產氣30.9萬立方米,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同一天,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來賀電稱其是“中國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標誌性成就”。

記者點評: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是資源量豐富的高效清潔能源,是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在南海神狐海域試采成功,打破了我國在能源勘查開發領域長期跟跑的局面,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綠色發展、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同時,也正如黨中央、國務院在賀電中所說“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後續任務依然艱巨繁重。 ”

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若干意見出臺

新聞事件:

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

《意見》強調指出,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和市場化方向,體現能源商品屬性;堅持底線思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記者點評:

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意見》,表明我國最高決策者開始下決心地啟動油氣領域的改革進程。 油氣體制改革,將成為繼煤炭、電力等之後,能源行業一大看點。 但鑒於我國油氣體制改革具有難以描述的複雜性和艱巨性,《意見》明確了既堅持市場化方向,又堅持底線思維的穩步推進的改革原則,最終目標是要實現油氣行業市場配置和有序競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通過

新聞事件:

9月1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2018年1月1日開始施行。 作為我國首部專門針對核安全的法律法規,《核安全法》強化了核設施營運單位的責任,明確了因核事故造成他人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或者環境損害的,核設施營運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核損害責任制度承擔賠償責任。

記者點評:

我國現階段是世界核能、核技術利用的大國,核安全任務非常繁重。 根據我國經濟發展規劃和能源發展戰略,核電發展速度將持續加快。 在新形勢下,必須有一個核安全領域的根本法,來落實中央要求的“依法治核”,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

《核安全法》作為核安全領域的頂層法律,是國家安全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充分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全面總結30多年來核安全監管良好實踐的成果。

北方地區冬季清潔供暖強力推進

新聞事件:

9月6日,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北方採暖地區城鎮清潔供暖的指導意見》,提出霧霾較為嚴重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 26”城市重點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及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減少散煤供暖,加快推進“禁煤區”建設。

記者點評:

針對霧霾嚴重的北方地區,強力推進冬季清潔供暖,以氣代煤、以電代煤、集中供熱,這是中央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對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改善大氣環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截至11月下旬,“2 26”城市完成電代煤、氣代煤300多萬戶,替代散煤1000多萬噸,提前完成全年任務。但“氣荒”問題隨即出現……由此看來,清潔供暖改造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科學規劃尤顯重要。

煤電與煤炭兩大行業去產能年度目標完成

新聞事件:

10月31日,國家能源局發佈消息,前三季度煤炭去產能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行業利潤同比增長7.2倍,達2262億元;同時全國淘汰關停落後煤電機組240萬千瓦,加上停緩建產能,也提前完成全年去產能目標,但煤電企業卻三分之二陷入虧損,其中山西虧損面已達88%。

記者點評:

煤炭與煤電既是一對博弈多年的“冤家”,也是上下游緊密相連、唇齒相依的“兄弟”。在國家強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勢之下,煤炭和煤電兩大行業雖然同時提前完成去產能年度任務,卻在經營效益上出現“冰火兩重天”的不同結局。由此分析,在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年,煤電去產能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在可再生清潔能力快速發展的今天。

中俄原油管道二線貫通

新聞事件:

11月12日,中石油對外宣佈,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全線貫通,具備了進油條件,預計2018年1月1日正式投產,屆時中國進口俄羅斯原油將由現在每年1500萬噸增加到3000萬噸。由中石油全力構築旨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四大油氣戰略通道進一步鞏固和完善。

記者點評:

為保障中國能源安全而規劃的中國四大油氣能源戰略通道,包括一條海上通道和三條陸上通道:東北(中-俄)通道、西北(中國-中亞)通道、西南(中-緬)通道。伴隨著東北地區自產原油量遞減,原油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大。建設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將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國家東北油氣戰略通道,優化國內油品供需格局。

國家能源集團重組成立

新聞事件:

11月28日,神華集團和中國國電集團重組成立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組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作為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央企重組,國家能源集團在世界能源領域創造四個“全球之最”——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最大的火力發電公司、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公司和最大的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記者點評:

過去五年來,國務院國資委先後完成18組34家中央企業重組,此次組建國家能源集團不只是中央企業規模最大的一次重組,而且是被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描述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推進中央能源企業優化佈局結構的必然要求。”特別是其創造的能源領域的四個“全球之最”,對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意義重大。

“氣荒”來襲 多部委啟動應急預案

新聞事件:

11月28日零時,河北首次拉響全省天然氣供應橙色預警。一場嚴重的“氣荒”在中國北方蔓延。進入12月,國家發改委、環保部、住建部、國家能源局等多個部委密集下發緊急檔,要求確保群眾溫暖過冬。12月7日,華能北京熱電廠恢復應急備用燃煤機組應急運行,北方重啟燃煤取暖。

記者點評:

“氣荒”來襲,直接原因自然被解讀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供暖用力過猛。為減少霧霾,推動北方地區清潔供暖沒有錯。按中國現有的條件,天然氣急劇增長的需求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充足供應。只有加快體制改革,把競爭性環節放給市場,才是促進天然氣普及利用的根本之道。

中國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新聞事件:

12月19日,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啟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家發改委宣佈,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正式啟動。隨後,國家發改委與北京、天津、上海、江蘇、福建、湖北、廣東、重慶、深圳等9個省市人民政府共同簽署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和運維工作的合作原則協定。

記者點評:

來自外媒的評論稱,此舉為“氣候政策中的珠穆朗瑪峰”,表明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美國出現“向後退”的時候,顯示了中國的“全球領導作用”。事實上,面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一人類面臨的共同威脅,中國正在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承諾,穩步推進,彰顯了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擔當。

截至11月下旬,“2 26”城市完成電代煤、氣代煤300多萬戶,替代散煤1000多萬噸,提前完成全年任務。但“氣荒”問題隨即出現……由此看來,清潔供暖改造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科學規劃尤顯重要。

煤電與煤炭兩大行業去產能年度目標完成

新聞事件:

10月31日,國家能源局發佈消息,前三季度煤炭去產能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行業利潤同比增長7.2倍,達2262億元;同時全國淘汰關停落後煤電機組240萬千瓦,加上停緩建產能,也提前完成全年去產能目標,但煤電企業卻三分之二陷入虧損,其中山西虧損面已達88%。

記者點評:

煤炭與煤電既是一對博弈多年的“冤家”,也是上下游緊密相連、唇齒相依的“兄弟”。在國家強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勢之下,煤炭和煤電兩大行業雖然同時提前完成去產能年度任務,卻在經營效益上出現“冰火兩重天”的不同結局。由此分析,在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年,煤電去產能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在可再生清潔能力快速發展的今天。

中俄原油管道二線貫通

新聞事件:

11月12日,中石油對外宣佈,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全線貫通,具備了進油條件,預計2018年1月1日正式投產,屆時中國進口俄羅斯原油將由現在每年1500萬噸增加到3000萬噸。由中石油全力構築旨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四大油氣戰略通道進一步鞏固和完善。

記者點評:

為保障中國能源安全而規劃的中國四大油氣能源戰略通道,包括一條海上通道和三條陸上通道:東北(中-俄)通道、西北(中國-中亞)通道、西南(中-緬)通道。伴隨著東北地區自產原油量遞減,原油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大。建設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將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國家東北油氣戰略通道,優化國內油品供需格局。

國家能源集團重組成立

新聞事件:

11月28日,神華集團和中國國電集團重組成立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組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作為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央企重組,國家能源集團在世界能源領域創造四個“全球之最”——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最大的火力發電公司、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公司和最大的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記者點評:

過去五年來,國務院國資委先後完成18組34家中央企業重組,此次組建國家能源集團不只是中央企業規模最大的一次重組,而且是被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描述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推進中央能源企業優化佈局結構的必然要求。”特別是其創造的能源領域的四個“全球之最”,對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意義重大。

“氣荒”來襲 多部委啟動應急預案

新聞事件:

11月28日零時,河北首次拉響全省天然氣供應橙色預警。一場嚴重的“氣荒”在中國北方蔓延。進入12月,國家發改委、環保部、住建部、國家能源局等多個部委密集下發緊急檔,要求確保群眾溫暖過冬。12月7日,華能北京熱電廠恢復應急備用燃煤機組應急運行,北方重啟燃煤取暖。

記者點評:

“氣荒”來襲,直接原因自然被解讀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供暖用力過猛。為減少霧霾,推動北方地區清潔供暖沒有錯。按中國現有的條件,天然氣急劇增長的需求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充足供應。只有加快體制改革,把競爭性環節放給市場,才是促進天然氣普及利用的根本之道。

中國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新聞事件:

12月19日,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啟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家發改委宣佈,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正式啟動。隨後,國家發改委與北京、天津、上海、江蘇、福建、湖北、廣東、重慶、深圳等9個省市人民政府共同簽署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和運維工作的合作原則協定。

記者點評:

來自外媒的評論稱,此舉為“氣候政策中的珠穆朗瑪峰”,表明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美國出現“向後退”的時候,顯示了中國的“全球領導作用”。事實上,面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一人類面臨的共同威脅,中國正在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承諾,穩步推進,彰顯了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擔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