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藏在成都邊上,1個多小時就能到莫高窟,刷新人文旅行新天地!

最近“佛性”似乎很火

其實在小編看來

不就是給自己的懶換個好聽的名頭嗎

和人家佛有啥關係

說到這個佛

小編就想起了曾經去過的夾江千佛岩

雖也是在樂山境內

但是和樂山大佛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風景

千年古佛

千佛岩, 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城西3公里處, 2006年, 千佛岩石窟作為唐代文物, 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夾江于隋朝開皇年間(西元593年)建縣,

因城西北有“兩山對峙, 一水中流”的自然形勝而得名。

而夾江千佛岩景區正是位於夾江縣城西3公里“兩山對峙, 一水中流”的青衣江畔, 可謂是依山傍水。

摩崖造像

所謂千佛岩的千佛, 就密集分佈在鐵石關下棧道右邊臨江陡峭的崖壁上。 據瞭解, 這裡的162窟石刻造像共2470多尊, 所以稱作“千佛岩”。

這些摩崖造像略早於樂山大佛, 千佛岩的這些摩崖造像基本上是由民間自發鐫造的,

因而內容更加豐富多樣, 藝術形象也更加多姿多彩。

佛像造像排列錯落有致, 少則獨佔一窟, 多則上百尊集於一窟, 大可逾丈, 小不及尺, 造型優美, 技藝精湛, 姿態各異, 絢麗多彩, 顯示了中國古代高超的石刻藝術水準。

其中的彌勒坐佛、淨土變(指展現彌勒淨土相狀之圖畫或雕刻)龕、天王龕及多窟觀音像龕,都是盛唐造像的精品。

佛景周邊

聚賢街

穿過夾江千佛岩牌坊,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街道——聚賢街。據說,歷史上的聚賢街是哲人賢士聚會之所,它北靠青山,南瀕綠水,幾十戶人家多為明清風格的傳統民居。

聚賢街往前,是一座千佛勝景坊。過千佛勝景坊,就到了“青衣絕佳處”。右邊山壁上,就有一些摩崖造像。

大成殿

再往前,走到西城樓,往上,是大成殿,也叫千佛寺。大成殿始建于隋朝,明末被毀,清乾隆十一年重建。

(海南儋州的《題儋耳山》)

大成殿上,是丹崖坪,丹崖之上,有許多題刻。題刻中有蘇東坡的《題儋耳山》,在海南儋州,這首詩是蘇軾被貶到儋州時寫的,夾江人把蘇軾的這首詩鐫刻在這裡,大概此山給人的觀感跟儋耳山相似吧。

龍腦心

沿江前行,有望龍坪,臨江下望,但見急流江水之中,一座龍腦奇石兀自巍然不動。

明代嘉定知州郭衛宸有詩贊曰:江頭一塊石,獨立不能移。相彼波流者,誰將砥柱之。而漁綱競急,以濟舟難遲。

望龍坪前,是一座“鐵石關隘”坊,牌坊南臨百尺深淵,北依千仞絕壁,所在位置是古代的鐵石關遺址。

鐵石關古棧道不僅是陸路要塞,且憑仗其險要地形,與江對岸的陡峭岩壁隔河對峙,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扼守著一江青流。《三國志》和《華陽國志》上記敘的南安峽口伐黃元之戰,就發生在這裡。

棧道遺址

經關口往下走,是秦漢古棧道遺址。石級直接開鑿在岩基上,從關口到城下共108步,它歷經千年風雨依然保存著原有的風貌。

古涇口

萬象亭傍山一側的石壁上,鐫刻著“古涇口”三個大字,字體蒼勁有力,莊重古樸,這是明代張庭的題刻。

“古涇口”就是“涇口”,源自遷入夾江境內的“秦民”常常思念家鄉“涇水”,並視青衣江水如涇河之水,因而以“涇口”之名來稱其新居之地,只是後人加了個“古”字。

萬詠崖

在佛廊西端的“萬詠崖”上,有琳琅滿目的歷史題刻,或贊山水並秀,或抒攬勝情懷,不乏辭美意雅、雄渾秀麗之作。

夾江美食

蔥辣魚腩,是川菜百味中的一味,它是泡辣椒的香辣味與濃郁的京蔥香味溶為一體,用此味燒魚鮮嫩可口。

夾江甜皮鴨:夾江人稱甜皮鴨為鹵鴨子,沿用清朝禦膳工藝,具有色澤棕紅、皮酥略甜、肉質細嫩、香氣誘人的特點。

馬村魚頭:魚頭以馬村水庫特有的深水花鏈魚頭為主料,用霍香和農家土罐醃制酸菜為佐料烹製而成。

夾江麻辣燙:麻辣燙不是一道菜,屬於小吃類,但不是很純粹的小吃。牛雜、雞雜、各種肉丸子,豆腐乾好幾種食用菌等等,它不在有名的食肆出現,街頭的小攤卻很常見,又麻又辣,色香味俱全。

鮮椒嫩仔雞:雞肉鮮嫩,香辣回甜,將童子雞浸煮至熟;茨粉拌成酸辣口墊入盤底,將童子雞斬件入盤,用黃瓜切片圍邊;花椒、米椒、杭椒撒在雞上面,用熱油淋在上面即可。

門票及其他資訊

用時參考:2-3小時。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夾江千佛岩景區位於樂山市夾江縣城西3公里處,距離成都約120公里。

汽車:在成都新南門車站每天均有多個車次前往夾江縣,票價約33元/人。到夾江縣後,再乘1路公車或打車前往景區。

自駕:從成都沿成都-樂山高速公路到夾江下高速公路後可直達夾江縣城,再沿著指示牌到景區,全程約120公里,路況非常好。

開車一個多小時就能到萬佛崖

天氣晴朗的時候風景會更好哦

看完佛像還能去品嘗一下夾江美食

真是完美的週末一日游去處

來源 / 大成都

編輯 / 三點水

背著背包的路上

看過許多人,聽過許多故事,見過旅行風景

就這樣,慢慢學會了長大

流轉的時光,都成為命途中美麗的點綴

看天,看雪,安安靜靜,不言不語都是好風景

商務合作/ 閒聊的 /想我的

請加QQ群:432500742

其中的彌勒坐佛、淨土變(指展現彌勒淨土相狀之圖畫或雕刻)龕、天王龕及多窟觀音像龕,都是盛唐造像的精品。

佛景周邊

聚賢街

穿過夾江千佛岩牌坊,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街道——聚賢街。據說,歷史上的聚賢街是哲人賢士聚會之所,它北靠青山,南瀕綠水,幾十戶人家多為明清風格的傳統民居。

聚賢街往前,是一座千佛勝景坊。過千佛勝景坊,就到了“青衣絕佳處”。右邊山壁上,就有一些摩崖造像。

大成殿

再往前,走到西城樓,往上,是大成殿,也叫千佛寺。大成殿始建于隋朝,明末被毀,清乾隆十一年重建。

(海南儋州的《題儋耳山》)

大成殿上,是丹崖坪,丹崖之上,有許多題刻。題刻中有蘇東坡的《題儋耳山》,在海南儋州,這首詩是蘇軾被貶到儋州時寫的,夾江人把蘇軾的這首詩鐫刻在這裡,大概此山給人的觀感跟儋耳山相似吧。

龍腦心

沿江前行,有望龍坪,臨江下望,但見急流江水之中,一座龍腦奇石兀自巍然不動。

明代嘉定知州郭衛宸有詩贊曰:江頭一塊石,獨立不能移。相彼波流者,誰將砥柱之。而漁綱競急,以濟舟難遲。

望龍坪前,是一座“鐵石關隘”坊,牌坊南臨百尺深淵,北依千仞絕壁,所在位置是古代的鐵石關遺址。

鐵石關古棧道不僅是陸路要塞,且憑仗其險要地形,與江對岸的陡峭岩壁隔河對峙,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扼守著一江青流。《三國志》和《華陽國志》上記敘的南安峽口伐黃元之戰,就發生在這裡。

棧道遺址

經關口往下走,是秦漢古棧道遺址。石級直接開鑿在岩基上,從關口到城下共108步,它歷經千年風雨依然保存著原有的風貌。

古涇口

萬象亭傍山一側的石壁上,鐫刻著“古涇口”三個大字,字體蒼勁有力,莊重古樸,這是明代張庭的題刻。

“古涇口”就是“涇口”,源自遷入夾江境內的“秦民”常常思念家鄉“涇水”,並視青衣江水如涇河之水,因而以“涇口”之名來稱其新居之地,只是後人加了個“古”字。

萬詠崖

在佛廊西端的“萬詠崖”上,有琳琅滿目的歷史題刻,或贊山水並秀,或抒攬勝情懷,不乏辭美意雅、雄渾秀麗之作。

夾江美食

蔥辣魚腩,是川菜百味中的一味,它是泡辣椒的香辣味與濃郁的京蔥香味溶為一體,用此味燒魚鮮嫩可口。

夾江甜皮鴨:夾江人稱甜皮鴨為鹵鴨子,沿用清朝禦膳工藝,具有色澤棕紅、皮酥略甜、肉質細嫩、香氣誘人的特點。

馬村魚頭:魚頭以馬村水庫特有的深水花鏈魚頭為主料,用霍香和農家土罐醃制酸菜為佐料烹製而成。

夾江麻辣燙:麻辣燙不是一道菜,屬於小吃類,但不是很純粹的小吃。牛雜、雞雜、各種肉丸子,豆腐乾好幾種食用菌等等,它不在有名的食肆出現,街頭的小攤卻很常見,又麻又辣,色香味俱全。

鮮椒嫩仔雞:雞肉鮮嫩,香辣回甜,將童子雞浸煮至熟;茨粉拌成酸辣口墊入盤底,將童子雞斬件入盤,用黃瓜切片圍邊;花椒、米椒、杭椒撒在雞上面,用熱油淋在上面即可。

門票及其他資訊

用時參考:2-3小時。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夾江千佛岩景區位於樂山市夾江縣城西3公里處,距離成都約120公里。

汽車:在成都新南門車站每天均有多個車次前往夾江縣,票價約33元/人。到夾江縣後,再乘1路公車或打車前往景區。

自駕:從成都沿成都-樂山高速公路到夾江下高速公路後可直達夾江縣城,再沿著指示牌到景區,全程約120公里,路況非常好。

開車一個多小時就能到萬佛崖

天氣晴朗的時候風景會更好哦

看完佛像還能去品嘗一下夾江美食

真是完美的週末一日游去處

來源 / 大成都

編輯 / 三點水

背著背包的路上

看過許多人,聽過許多故事,見過旅行風景

就這樣,慢慢學會了長大

流轉的時光,都成為命途中美麗的點綴

看天,看雪,安安靜靜,不言不語都是好風景

商務合作/ 閒聊的 /想我的

請加QQ群:43250074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