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羊樓洞:一座老人用一生來守候的千年古鎮

推薦 | 赤壁市旅遊局 肖琦

亮點 | 品茶 古鎮

古鎮串起一條繁華了兩個世紀的中俄茶葉之路, 一條老街隱藏著一部寫滿興衰沉浮的歷史。 千年古鎮, 磚茶之鄉。 曾經, 絡繹不絕的馬幫, 熙熙攘攘的行人, 鱗次櫛比的樓市繁華一時。 這烙下的印, 任憑歲月沖刷也推不掉痕跡。

古鎮幽情

漫步在羊樓洞的青石板小路上, 環顧四周的明清建築, 在這個被群山環繞的小鎮上, 時間仿佛停滯在了百年前的某個瞬間。

萬嶂入羊樓, 雙溪繞鳳丘。

開天珠洞曉, 月旁石潭秋。

翠入梧桐秀, 香來蕙若幽,

登臨長一嘯, 月夕紫煙浮。

明代詩人廖道南曾用這樣的詩句描繪偏隅於赤壁以西二十七公里處的這個鎖在深山中的千年古鎮。 不少人因“千年”二字慕名來此, 例如我們。

石板路、古街、茶莊、寺廟, 這些遺世的風景一起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 群山圍繞的羊樓洞, 因茶而聞名天下。

自唐朝太和年間皇昭普種山茶起, 羊角洞就開始培植、加工茶葉。 宋代一度以磚茶作為通貨與內蒙經行茶馬交易。 明嘉靖年初, 羊角洞的制茶業已經相當發達, 集鎮隨之而興。 極盛時期“洞茶”遠銷海外, 甚至連接起繁榮了近兩個世紀的中俄茶葉之路, 成為“磚茶之鄉”。

碾著歲月的痕跡,據說腳下的青石板路上是明清年間的老路,穿越百年時光。鎮上的老奶奶告訴我們,從那個時候開始,臨近省份的鄉鎮上就有人推車來到羊角洞,將茶葉運到鎮外,凹槽是多少年來運茶的獨輪“雞公車”為這個因茶而盛的古鎮留下的見證。

鄉道,故牆,舊屋,行人稀少,古老的青石板路蜿蜒穿過一排排青磚黑瓦的小木樓,孤獨的老人們坐在低矮的房檐下守候著流水般的光陰。當昔日的輝煌沉澱成一排排滄桑的老屋,它們因時光流逝而破損,房前柱廊已所剩無幾,只有那些殘剩的雕刻花紋和散落的柱礎石上,但依舊能想像到當年古鎮的繁華。

在羊樓洞的古街上,隨處可以聽到流水聲嘩嘩作響,這是松峰港和觀音泉的泉水穿街而過。在變化莫測的當下,幸而還有這穿鎮而過的泉聲,可以拂去心頭的浮躁,亙古不變。

內陸的茶馬古道

湖北產茶,近年來尤以五峰毛尖、恩施玉露、英山雲霧知名。然而鮮有人知的是,羊角洞鎮曾是萬里古磚茶之路的源頭,名滿天下的松峰茶、青磚茶都產自於此。

既然來到羊樓.洞鎮,品茶才是正經事。

攝影|譚澤榮

雖然錯過了明前茶,但是穀雨前的茶也不賴。我們找附近的農家借來了簍子,開始採摘起來。採茶是有訣竅的,原則是“一葉一芽”,只採茶樹最頂端的一片葉子和一個小芽,製作出來的茶葉也最漂亮。

攝影|譚澤榮

鎮上的雷阿姨煮茶的手法嫺熟。只見她先將茶磚敲碎放入同心壺中,澆入開水醒茶洗茶,將頭道水倒掉之後再次沖入開水,茶湯顏色漸漸變深,第一泡呈棗紅色時即可倒出品嘗,茶湯濃香可口,香氣獨特,回甘雋永。

攝影|譚澤榮

雷阿姨告訴我們,磚茶能化膩健胃、禦寒提神。在羊樓洞,如果哪家的孩子不舒服出現“熱脹”,大人就會泡一杯磚茶給孩子喝,非常有效。

磚茶的藥用功效,是有據可查的。古時的磚茶主要是供給邊疆民族飲用,清咸豐年間漢口開埠以前,湖北的磚茶由山西幫茶商經營,每年穀雨前後來羊樓洞鎮收茶製造,直至秋後收場,所制磚茶全是運到蒙古、新疆及俄國西伯利亞等地銷售的。

早在《唐史》就有記載,“嗜食乳酪,不得茶以病”。由於邊疆高寒地區的人吃肉和奶食比較多,蔬菜較少,而喝茶既能消食解膩,又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磚茶成為了邊疆名族生活中的必須品。據傳,元代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鐵騎出征時,視磚茶如糧草,人喝奶茶能耐饑寒,馬吃茶渣拌的草料力氣倍增。因此,產自湖北腹地羊樓洞的青磚茶,又被稱為“蒙古茶”,影響力和重要性可見一斑。

攝影|譚澤榮

羊樓洞磚茶前身“帽盒茶”形如帽子,後為了方便儲存和運輸,羊樓洞人將帽盒茶改為長方形,故稱“磚茶”。在所有磚茶種類中,“川字型大小”磚茶是羊樓洞的專利,因為羊樓洞是用觀音泉和三條小溪的水制茶,所以得名“川”字型大小。“川”字型大小的青磚茶,是我國獨特的傳統產品,按傳統工藝加工,選用鄂南山區優質老青茶原料,分為灑面、二面、裡茶,通過發酵、篩撿、精製、殺菌、緊壓、烘乾而成。

雷阿姨說,羊樓洞地處額南丘陵地帶,土地肥沃,泉水密佈,雨水充足,日照時間長、最適宜茶樹的生長,羊樓洞茶因為這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一直興盛不衰。

極盛時期,青磚茶遠銷海外,羊樓洞鎮上有200余家茶莊,每個茶莊都豎起一根制磚茶的煙囪,那情景是“羊樓洞一條街,家家都把茶行開”。在五條主要街道上,開著百餘家商旅店鋪,這個被譽為“中國大茶市”的古鎮人稱“小漢口”,可以想像其繁華程度。

自駕路線:京珠高速G4赤壁(或新店)出口—107國道—趙李橋鎮—羊樓洞古鎮。

品質美食推薦:羊樓洞鎮上五星級農莊——洞天福地山莊,就坐落在古街出口處,鄉野土菜十分地道。圓通寺內可品味齋飯,齋飯雖是素食,味道卻還尚可,尤其米飯口感極佳。

品質住宿推薦:人少的話可借住寺廟或民居,寺廟是五人一間房,可聽晨鐘暮鼓。如果對住宿要求較高,可選擇洞天福地山莊入住,享受鄉村的寧靜。

特產:茶、楠竹、野芹菜、香椿、土雞、蒲圻魚糕等。

周邊景點:赤壁市的三國赤壁古戰場、玄素洞風景區、三峽試驗壩主題景區、陸水湖風景區、滄湖農業旅遊區、餘家橋百果採摘,咸寧市的隱水洞、劉家橋、九宮山。

閱讀是種品味 分享是種美德

成為“磚茶之鄉”。

碾著歲月的痕跡,據說腳下的青石板路上是明清年間的老路,穿越百年時光。鎮上的老奶奶告訴我們,從那個時候開始,臨近省份的鄉鎮上就有人推車來到羊角洞,將茶葉運到鎮外,凹槽是多少年來運茶的獨輪“雞公車”為這個因茶而盛的古鎮留下的見證。

鄉道,故牆,舊屋,行人稀少,古老的青石板路蜿蜒穿過一排排青磚黑瓦的小木樓,孤獨的老人們坐在低矮的房檐下守候著流水般的光陰。當昔日的輝煌沉澱成一排排滄桑的老屋,它們因時光流逝而破損,房前柱廊已所剩無幾,只有那些殘剩的雕刻花紋和散落的柱礎石上,但依舊能想像到當年古鎮的繁華。

在羊樓洞的古街上,隨處可以聽到流水聲嘩嘩作響,這是松峰港和觀音泉的泉水穿街而過。在變化莫測的當下,幸而還有這穿鎮而過的泉聲,可以拂去心頭的浮躁,亙古不變。

內陸的茶馬古道

湖北產茶,近年來尤以五峰毛尖、恩施玉露、英山雲霧知名。然而鮮有人知的是,羊角洞鎮曾是萬里古磚茶之路的源頭,名滿天下的松峰茶、青磚茶都產自於此。

既然來到羊樓.洞鎮,品茶才是正經事。

攝影|譚澤榮

雖然錯過了明前茶,但是穀雨前的茶也不賴。我們找附近的農家借來了簍子,開始採摘起來。採茶是有訣竅的,原則是“一葉一芽”,只採茶樹最頂端的一片葉子和一個小芽,製作出來的茶葉也最漂亮。

攝影|譚澤榮

鎮上的雷阿姨煮茶的手法嫺熟。只見她先將茶磚敲碎放入同心壺中,澆入開水醒茶洗茶,將頭道水倒掉之後再次沖入開水,茶湯顏色漸漸變深,第一泡呈棗紅色時即可倒出品嘗,茶湯濃香可口,香氣獨特,回甘雋永。

攝影|譚澤榮

雷阿姨告訴我們,磚茶能化膩健胃、禦寒提神。在羊樓洞,如果哪家的孩子不舒服出現“熱脹”,大人就會泡一杯磚茶給孩子喝,非常有效。

磚茶的藥用功效,是有據可查的。古時的磚茶主要是供給邊疆民族飲用,清咸豐年間漢口開埠以前,湖北的磚茶由山西幫茶商經營,每年穀雨前後來羊樓洞鎮收茶製造,直至秋後收場,所制磚茶全是運到蒙古、新疆及俄國西伯利亞等地銷售的。

早在《唐史》就有記載,“嗜食乳酪,不得茶以病”。由於邊疆高寒地區的人吃肉和奶食比較多,蔬菜較少,而喝茶既能消食解膩,又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磚茶成為了邊疆名族生活中的必須品。據傳,元代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鐵騎出征時,視磚茶如糧草,人喝奶茶能耐饑寒,馬吃茶渣拌的草料力氣倍增。因此,產自湖北腹地羊樓洞的青磚茶,又被稱為“蒙古茶”,影響力和重要性可見一斑。

攝影|譚澤榮

羊樓洞磚茶前身“帽盒茶”形如帽子,後為了方便儲存和運輸,羊樓洞人將帽盒茶改為長方形,故稱“磚茶”。在所有磚茶種類中,“川字型大小”磚茶是羊樓洞的專利,因為羊樓洞是用觀音泉和三條小溪的水制茶,所以得名“川”字型大小。“川”字型大小的青磚茶,是我國獨特的傳統產品,按傳統工藝加工,選用鄂南山區優質老青茶原料,分為灑面、二面、裡茶,通過發酵、篩撿、精製、殺菌、緊壓、烘乾而成。

雷阿姨說,羊樓洞地處額南丘陵地帶,土地肥沃,泉水密佈,雨水充足,日照時間長、最適宜茶樹的生長,羊樓洞茶因為這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一直興盛不衰。

極盛時期,青磚茶遠銷海外,羊樓洞鎮上有200余家茶莊,每個茶莊都豎起一根制磚茶的煙囪,那情景是“羊樓洞一條街,家家都把茶行開”。在五條主要街道上,開著百餘家商旅店鋪,這個被譽為“中國大茶市”的古鎮人稱“小漢口”,可以想像其繁華程度。

自駕路線:京珠高速G4赤壁(或新店)出口—107國道—趙李橋鎮—羊樓洞古鎮。

品質美食推薦:羊樓洞鎮上五星級農莊——洞天福地山莊,就坐落在古街出口處,鄉野土菜十分地道。圓通寺內可品味齋飯,齋飯雖是素食,味道卻還尚可,尤其米飯口感極佳。

品質住宿推薦:人少的話可借住寺廟或民居,寺廟是五人一間房,可聽晨鐘暮鼓。如果對住宿要求較高,可選擇洞天福地山莊入住,享受鄉村的寧靜。

特產:茶、楠竹、野芹菜、香椿、土雞、蒲圻魚糕等。

周邊景點:赤壁市的三國赤壁古戰場、玄素洞風景區、三峽試驗壩主題景區、陸水湖風景區、滄湖農業旅遊區、餘家橋百果採摘,咸寧市的隱水洞、劉家橋、九宮山。

閱讀是種品味 分享是種美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