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姜昆相聲靠梁左作品走向巔峰,戴志誠的出現令他加速衰落

相聲界的姜昆和郭德綱之爭由來已久, 且網上炒的也是沸沸揚揚, 兩派的粉絲擁簇也是勢不兩立, 每每在輿論中互相討伐,

更有甚者媒體也喜歡以此為題來博得流量爆棚, 畢竟話題熱度和媒體的收益還是正相關的。 可用心追究發現, 姜昆先生的相聲其實曾經也是很有特點和水準, 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不過, 隨著時代變化和互聯網的興起, 以及薑昆的搭檔等問題讓他的相聲之路滿滿走向衰落。

先來看姜昆先生早期的作品諸如和師勝傑合作的《林海紅英》反映的是特定時代下的知青群體的生活, 這種作品是貼近人民群眾, 是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所以當時引起很大的好評和反響。 當然, 那個年代的特殊性註定了相聲的內容也不能天馬行空, 而是反映時代特色。 再到後來, 薑昆的諷刺型相聲開始慢慢有了起色, 其作品有《如此照相》,

《特大新聞》等, 能夠將天安門廣場改編為農貿市場, 在80年代的相聲作品中已經算是比較大尺度的內容。

而讓薑昆最為出名莫過於1987年春晚上的《虎口遐想》, 而這部相聲的原型其實是北大中文系高材生梁左的作品, 原名《虎口餘生》, 薑昆當時看了這作品覺得真是太好了,

自己也覺得遇到了梁左就是又遇到了自己的貴人, 於是將其改編成了《虎口遐想》。 這部作品其實也是能反映薑昆當時相聲作品實力的, 從題材構思、人物塑造、語言組合、表達方式、包袱結構上都有新的表現, 可以說是衝破傳統手法的創新觀念, 這也讓薑昆徹底在全國火了起來, 走向了自己的藝術巔峰。

可惜天妒英才, 梁左英年早逝, 薑昆的相聲劇本也就沒有了這種高水準的作品出現。 而還有一個原因則是薑昆的搭檔頻繁更換, 比如和最不會說相聲的唐傑忠合作, 以及和前輩李文華合作, 都將薑昆相聲的急躁心態流露了出來。 而最讓薑昆相聲技藝水準嚴重下滑則是找了戴志誠。 讓戴志誠扮演姜昆的長者, 可是姜昆年紀也大了, 嘴裡便有了小戴, 小戴。 可戴志誠演長者, 那姜昆則需要演毛躁小夥, 所以隨著時間的增長這種表演便顯得有點畸形。 而這位戴志誠的相聲功力堪稱平庸, 用一個詞更好形容就是乏善可陳。 而姜昆和戴志誠的作品依然沿用新舊時代對比的手法,

此時的聽眾已經越來越沒了興趣, 特別是網路時代的到來新的段子內容的出現, 讓薑昆這種相聲也極具衰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