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美的在海外花300億收購的產品,這個科學家做出了國產貨

機器人可以沖咖啡嗎?機器人為什麼不能沖咖啡?

1959年, 美國的美國的英格伯格和德沃爾設計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 在那之後, 人類便開始想像, 既然機器人可以替人做些事情, 那麼有一天也可以和人一起工作, 甚至走進我們的生活裡, 在咖啡店裡沖咖啡, 在家裡做家務。 但實際情況是,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 工業機器人的工作範圍被圈定在流水線上, 一個人類免進的區域內, 原因是這些擁有強壯的機械手臂、鋒利的操作單元的機器人, 它們無法在人類靠近時作出及時反應, 也就是說,

它們還沒有學會和人類友好相處的技巧。

但是, 隨著協作機器人的普及, 機器人真實的融入到人類的工作和生活中, 正在成為現實。 所謂協作機器人, 即可以實現人和機器的協同工作, 當人觸碰到機器人, 機器人會立刻作出反應, 停止工作, 也就不會傷害到人。 同時這種機器人, 具有低部署成本、模組化、柔性等特點, 可以實現靈活作業, 和人工非常相似。

“凡是體力勞動, 協作機器人都可以做, 包括在星巴克沖咖啡。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告訴記者。 倪光南是聯想集團的首任總工程師, 聯想中文卡的主持開發人。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著名事件柳倪之爭爆發後, 倪光南出走聯想, 但一直奔走在資訊技術革新的前沿。

在採訪中,

記者與倪光南談起了二十年前的那場爭論, 中國企業究竟應該走“技工貿”路線, 還是“貿工技”路線, 他的答案是, 這是不同企業自己的選擇, “但是最後事實證明, 華為之所以成為華為, 就是因為任正非堅持了技工貿, 高技術企業當然要堅持科技創新, 但可以不搞房地產、不炒股票。 ”

倪光南是技術的信徒, 11月, 他出任遨博智慧的首席科學家, 這家協作機器人廠商實現了核心部件全部國產化。 在全球範圍內, 協作機器人都還是很新的領域, 中外企業幾乎在同一起跑線上, 78歲的倪光南看到了中國產品彎道超車的機會。

百億美金市場機遇

整個2016年, 《中國企業家》一直在關注中國實業企業的生存狀況, 採訪了多家傳統製造業企業,

記者在用工方面看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個是勞動力成本正在攀升, 一個是勞動力年齡結構正出現斷代, 90後的年輕勞動力很難在流水線上堅持下來。

人力逐漸成為昂貴的資源, 如果企業要保持生產成本的穩定, 保持生產節奏的有序, 則需要考慮儘量多的採用機器人, 很多企業已經開始從製造向智造轉型。 遨博智慧董事長告訴記者, 雖然工業機器人有一次性投入成本, 但一般也就是一個工人兩三年的工資, 而機器的使用壽命一定不止這幾年, 並且和人工相比, 機器人可以不休息, 一天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 “製造業老闆都特別會算帳, 所以越來越接受採買機器人。 ”魏洪興表示。

作為遨博智慧的A輪投資方,

複星創富總裁張良森認為, 機器代人的好處, 不僅在於成本優勢, 通過儘量多的採用機器人, 生產產品可以實現更高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正因如此, 工業機器人在最近幾年成為炙手可熱的行業, 美的以近300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德國庫卡, 而格力也推出了自己的工業機器人。 作為複星旗下的核心投資平臺, 複星創富一直在智慧製造領域有著專業和系統化的佈局, 智造複星的C2M生態系統, 機器人領域也是其重點投資領域之一, 設立了專門的團隊來持續加碼這個市場。 儘管此次對遨博智慧的投資金額不大, 但張良森幾乎跟進了全部過程。 “我們投資的理念是從社會的角度來看, 產品的應用場景和服務與原來的競爭對手所能提供的有一個顯著性的替代,

只要他的產品有社會價值, 這個市場就一定能做起來。 ”張良森表示。

遨博智慧所體現的顯著性替代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 第一是工業機器人取代了傳統人工, 但這種替代是絕對意義的, 即生產線上只留機器人;第二則是該公司的產品為協作機器人, 可以部分替代流水線上的人工, 最終的作業需要人機協作。 這種機器人具有更多的應用場景。

當然, 無論是魏洪興還是張良森都認可, 協作機器人的市場仍然在教育和開發的階段, 來自巴克萊的資料, 2015年全球協作機器人的銷售額僅為1.16億美元, 但預計到2025年, 這個市場將增長到114億美金。

事實上, 很多傳統工業機器人生產商也都將目光投向了協作機器人領域。 在剛剛結束的2017工業博覽會上,除了遨博智慧外,新松、格力等廠商都亮出了自己的產品。遨博智慧成立於2014年,這樣一個年輕的品牌,如何與格力這樣的大品牌進行競爭?與此同時,國際上也有一些已有聲勢的協作機器人品牌,例如RethinkRebotics、ABB等,它們一定不會忽視中國這個巨大的製造業市場,一個尚不知名的中國品牌,又如何與國際品牌競爭?

遨博智慧採取的策略是非常簡單直接的,同一精度下,自己的價格比別人便宜,同一價格下,自己的精度又比別人高。

科學家創業的幾道坎

作為一個僅有3年歷史的品牌創始人,魏洪興向記者介紹,計畫在未來3—5年的市場佔有率達到30%,複合增長率達到100%以上,量產人機協作機器人達到年產3萬台,並計畫在2020年上市。

記者對上述規劃提出質疑,是否過於激進?複星創富總裁張良森認為,實際上遨博智慧的技術與產品已經被打磨的幾近成熟。而協作機器人在未來是個增長點,遨博作為國內領先的協作機器人企業,具備先發優勢。另外,投資就是看清楚趨勢,包括行業的趨勢、企業的趨勢、產品類別的趨勢。如果大的趨勢看清楚了,投資機構不一定要非常在乎100%增長和60%的差異化。100%增長3年,60%增長5年,目標終究能實現。2015年,遨博智慧的第一款負載5公斤協作機器人已經實現了量產。

魏洪興出身於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因為工作關係,倪光南和魏洪興已經認識了十幾年。在倪看來,北航的控制系統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具有很強的領先型,這套技術脫胎於對航空航天器的控制技術,後來被延展運用到了無人機、平衡車、工業機器人等領域,也算是降維打擊了。

讓倪光南最為興奮的是,遨博智慧是全國唯一實現核心部件和軟體全部國產化的廠商。多年來,倪光南一直在為中國技術的自主可控鼓與呼,核心部件和軟體的全部國產化,意味著在硬體生產方面不受制於國外供應體系,在軟體上不給國外留後門的機會。在倪光南看來,機器人就是通過資訊技術控制的機械產品,而人機協作機器人由於具有非常多的應用場景,因此連結到開放網路的可能性很大,如有機器有後門,就會一直處於潛在的危險當中。

倪光南擔心的風險是什麼?我們可以從很多電影裡找到具象的場景,機器人不再受主人的控制,甚至倒戈相向。

當然,核心部件的全國產化,也給遨博智慧降低生產成本提供了空間,這也是魏洪興制定性價比戰略的基礎。“賣的非常好,最近每個月都能賣幾百台。”張良森對該公司的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遨博智慧是一個典型的科學家創業專案,除魏洪興之外,公司的初創團隊大部分來自於北航的專業學科。令人感到擔心的是,這群象牙塔里下來的科學家,能否適應複雜的商業環境?畢竟經營一家企業比研究項目多了很多維度,例如市場拓展、財務管理、團隊建設等。“科學家創業總要邁過這幾道坎,當然作為投資機構,我們也會幫助他們在管理上進行反覆運算。”張良森回答記者。遨博智慧並非複星投資的第一個科學家創業項目,過往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例如如科大訊飛、四川中光等。

和很多企業家相比,魏洪興看起來還是更像一個科學家,他話不多,對於一些時髦的金融產品不甚瞭解,例如我們曾談起過現金貸,顯然他知道的只是皮毛。但是當他提到一些和機器人市場有關的話題時,明顯話語體系豐富起來:“江浙的製造業企業多,但是你知道嗎,其實浙江和江蘇有很大區別,浙江企業採購機器人,不太關心品牌,就看性價比。江蘇嘛,情況就不太一樣。”魏洪興告訴記者,看來他已經經過了一番市場歷練,嘗過被拒絕的滋味,最終將市場的切入點選擇了中小型民營企業居多的浙江省。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在剛剛結束的2017工業博覽會上,除了遨博智慧外,新松、格力等廠商都亮出了自己的產品。遨博智慧成立於2014年,這樣一個年輕的品牌,如何與格力這樣的大品牌進行競爭?與此同時,國際上也有一些已有聲勢的協作機器人品牌,例如RethinkRebotics、ABB等,它們一定不會忽視中國這個巨大的製造業市場,一個尚不知名的中國品牌,又如何與國際品牌競爭?

遨博智慧採取的策略是非常簡單直接的,同一精度下,自己的價格比別人便宜,同一價格下,自己的精度又比別人高。

科學家創業的幾道坎

作為一個僅有3年歷史的品牌創始人,魏洪興向記者介紹,計畫在未來3—5年的市場佔有率達到30%,複合增長率達到100%以上,量產人機協作機器人達到年產3萬台,並計畫在2020年上市。

記者對上述規劃提出質疑,是否過於激進?複星創富總裁張良森認為,實際上遨博智慧的技術與產品已經被打磨的幾近成熟。而協作機器人在未來是個增長點,遨博作為國內領先的協作機器人企業,具備先發優勢。另外,投資就是看清楚趨勢,包括行業的趨勢、企業的趨勢、產品類別的趨勢。如果大的趨勢看清楚了,投資機構不一定要非常在乎100%增長和60%的差異化。100%增長3年,60%增長5年,目標終究能實現。2015年,遨博智慧的第一款負載5公斤協作機器人已經實現了量產。

魏洪興出身於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因為工作關係,倪光南和魏洪興已經認識了十幾年。在倪看來,北航的控制系統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具有很強的領先型,這套技術脫胎於對航空航天器的控制技術,後來被延展運用到了無人機、平衡車、工業機器人等領域,也算是降維打擊了。

讓倪光南最為興奮的是,遨博智慧是全國唯一實現核心部件和軟體全部國產化的廠商。多年來,倪光南一直在為中國技術的自主可控鼓與呼,核心部件和軟體的全部國產化,意味著在硬體生產方面不受制於國外供應體系,在軟體上不給國外留後門的機會。在倪光南看來,機器人就是通過資訊技術控制的機械產品,而人機協作機器人由於具有非常多的應用場景,因此連結到開放網路的可能性很大,如有機器有後門,就會一直處於潛在的危險當中。

倪光南擔心的風險是什麼?我們可以從很多電影裡找到具象的場景,機器人不再受主人的控制,甚至倒戈相向。

當然,核心部件的全國產化,也給遨博智慧降低生產成本提供了空間,這也是魏洪興制定性價比戰略的基礎。“賣的非常好,最近每個月都能賣幾百台。”張良森對該公司的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遨博智慧是一個典型的科學家創業專案,除魏洪興之外,公司的初創團隊大部分來自於北航的專業學科。令人感到擔心的是,這群象牙塔里下來的科學家,能否適應複雜的商業環境?畢竟經營一家企業比研究項目多了很多維度,例如市場拓展、財務管理、團隊建設等。“科學家創業總要邁過這幾道坎,當然作為投資機構,我們也會幫助他們在管理上進行反覆運算。”張良森回答記者。遨博智慧並非複星投資的第一個科學家創業項目,過往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例如如科大訊飛、四川中光等。

和很多企業家相比,魏洪興看起來還是更像一個科學家,他話不多,對於一些時髦的金融產品不甚瞭解,例如我們曾談起過現金貸,顯然他知道的只是皮毛。但是當他提到一些和機器人市場有關的話題時,明顯話語體系豐富起來:“江浙的製造業企業多,但是你知道嗎,其實浙江和江蘇有很大區別,浙江企業採購機器人,不太關心品牌,就看性價比。江蘇嘛,情況就不太一樣。”魏洪興告訴記者,看來他已經經過了一番市場歷練,嘗過被拒絕的滋味,最終將市場的切入點選擇了中小型民營企業居多的浙江省。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