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醫生”放衛星背後 是中國醫改的再次淪陷

作者:有病要讀書

今天的“家庭醫生”又刷屏了。 要不是口袋裡還揣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 有病君有時候真的深深懷疑自己, 其實不配做中國人, 天天給祖國拖了後腿。


每十個中國人都配一個全心全意為主人服務的公僕, 這種幸福已經讓有病君飄飄然了, 每三個中國人再配一個家庭醫生, 這種幸福想都不敢想啊。 以前不懂什麼叫做大躍進, 為什麼會產生大躍進的, 現在再去看看“家庭醫生”放衛星, 大概就全知道了。


上層好大喜功, 下層曲意逢迎, 某些領導拍了腦袋給了要求, 可是現實是人手不夠, 資金不足。 那麼正確做法是什麼呢?政府給錢, 然後招多些人。


可政府不給, 於是就只能資料造假然後上報了。 緊跟著媒體報導宣傳一下,

領導有了業績, 政府有了面子, 醫務人員負擔也沒有增加, 媒體呢也有了料。

實際上呢, 啥都沒有。 作為政策的直接實施對象的基層民眾, 理應更瞭解情況更有發言權, 卻沒有發聲管道。 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都是如此, 可想當年了。


你們以為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的大躍進時期真的結束了嗎?不, 不過換個花樣而已。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他們總是出臺一些你壓根摸不著頭腦的政策了麼?因為他們的智庫面對的資料全是假的, 出臺的政策能符合國情嗎?

崇禎皇帝在看著黃冊納悶, 我的帝國一萬萬人口, 為什麼就搜刮不到一千萬兩白銀當軍餉呢?崇禎皇帝只是沒想到, 其實他能收到稅的人口, 可能只有一千萬。 兩年脫貧, 五億簽約, 又想馬兒跑, 又想馬兒不吃草, 還想馬兒不睡覺, 可能麼?

就是可惜了那些作為“迎檢材料”的廢紙, 都是用老百姓的血汗錢換來的。

經濟學上有個非常經典的理論, 叫“蒙代爾不可能三角”:資本自由流動、貨幣政策獨立、幣值(匯率)穩定三項目標中,

一個經濟體最多只能同時實現兩項。

其實中國的醫保現狀, 說起來也很簡單, 也是一個醫學不可能三角:政府低投入, 醫保廣覆蓋, 公立醫療高品質, 同樣也只能實現兩項。

在2007年之前, 犧牲的是第二項, 醫保廣覆蓋。

中國13億人口中只有2億人有醫保, 在這種情況下, 因為大病傾家蕩產的不計其數。


在2007年,中國完成了一個在我看來非常偉大的醫保推廣,尤其是新農村合作醫療,將醫保覆蓋人口提升到了95%以上,基本讓絕大多數人口告別了因病返貧。

但是很快,醫保資金就兜不住了,都有醫保的情況下,三甲醫院人滿為患,一二級醫院只能靠大量套取醫保為生,而老百姓也想盡辦法套取福利。

至此,根據不可能三角,只能繼續調整政策。按照國情,又是“困難群眾”搶先為祖國做奉獻,於是,開始想辦法降低醫療品質。

國家對此的第一個方案叫分級診療。簡單說,越是鄉鎮醫院報銷比例越高,越是大醫院報銷比例越低,以希望老百姓留在縣級醫院。

但是依然並沒有用,鑒於醫院之間的價格差距遠遠小於醫療水準差距,所以自然還是會湧向大醫院。

於是立刻提出了第二個方案,叫做控制費用。最早針對的是藥品,近一年來,這些內容包括:取消藥品加價,藥品兩票制,強制降低藥占比。

但是依然無法挽回醫保跌穿

我只能說,同學們不要目光這麼短淺,我們還要造航母,還要造戰鬥機,還要登月,還要一帶一路,.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比起這個來,醫療算啥?

死幾個沒錢看病的困難群眾還能掀起什麼風浪不成?

所以說,從減少政府預算和開支方面來看,中國醫改無疑是獲得了巨大成功。從帶來的社會效應來看呢,中國醫改其實是非常失敗的!

每年有關部門都說醫改取得了巨大成功,老百姓得到了多少實惠,藥品價格降了多少等等。可老百姓並不認可,因為他們說得天花亂墜的作用比起醫院從老百姓口袋裡掏錢的逐年增多的感受及效應,可能要少幾個幾何數量級。

事實上,老百姓看病花的錢逐年增多的幅度大過了其收入增長的幅度;即便是參加了城鎮醫保,也只能說少花了些不該花的錢,真正要花的錢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逐年增多。

這是因為老百姓在醫院多做了很多不該做的高端檢查或重複檢查,多拿回了一些高價藥品,多花了非醫保報銷的檢查、服務和藥品。

現在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都在想方設法地鑽醫保政策空子,儘量多地從醫保套錢。

其實醫保的錢還是來自老百姓的口袋。醫保是不可能虧空的,醫保只要吃緊了,政府就會提高醫保投保比例或採取其它行政手段干預(如縮小報銷範圍、提高自費比例等),最終還是要老百姓多交錢。

不明就裡且帶有強烈不滿情緒的老百姓,不知醫改屢屢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政府職能的錯位或少投入,只能把怨氣發洩在醫院和醫護人員的頭上,因為他們每一次的花錢都是在醫院發生的,都是醫生開的檢查單和藥物處方累積起來的。

有關部門的誤導、官員的開脫、和媒體的刻意渲染無一不是引導老百姓向醫院的醫生尋釁發洩,以致“醫鬧”這一中外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新生事物”在中國愈演愈烈。

古今中外都職業高尚且受人尊敬的醫生,如今幾乎成了千夫所指,無論是有意或是無奈,選中醫生當醫改的犧牲品,這是醫改最不人道的地方。

若不以“社會公正”為本,針對制度面的缺失通盤檢討並加以改進,人們看病恐怕更難、醫患關係恐怕更差,而“醫鬧”也將一直存在,無法改變。 ​

在2007年,中國完成了一個在我看來非常偉大的醫保推廣,尤其是新農村合作醫療,將醫保覆蓋人口提升到了95%以上,基本讓絕大多數人口告別了因病返貧。

但是很快,醫保資金就兜不住了,都有醫保的情況下,三甲醫院人滿為患,一二級醫院只能靠大量套取醫保為生,而老百姓也想盡辦法套取福利。

至此,根據不可能三角,只能繼續調整政策。按照國情,又是“困難群眾”搶先為祖國做奉獻,於是,開始想辦法降低醫療品質。

國家對此的第一個方案叫分級診療。簡單說,越是鄉鎮醫院報銷比例越高,越是大醫院報銷比例越低,以希望老百姓留在縣級醫院。

但是依然並沒有用,鑒於醫院之間的價格差距遠遠小於醫療水準差距,所以自然還是會湧向大醫院。

於是立刻提出了第二個方案,叫做控制費用。最早針對的是藥品,近一年來,這些內容包括:取消藥品加價,藥品兩票制,強制降低藥占比。

但是依然無法挽回醫保跌穿

我只能說,同學們不要目光這麼短淺,我們還要造航母,還要造戰鬥機,還要登月,還要一帶一路,.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比起這個來,醫療算啥?

死幾個沒錢看病的困難群眾還能掀起什麼風浪不成?

所以說,從減少政府預算和開支方面來看,中國醫改無疑是獲得了巨大成功。從帶來的社會效應來看呢,中國醫改其實是非常失敗的!

每年有關部門都說醫改取得了巨大成功,老百姓得到了多少實惠,藥品價格降了多少等等。可老百姓並不認可,因為他們說得天花亂墜的作用比起醫院從老百姓口袋裡掏錢的逐年增多的感受及效應,可能要少幾個幾何數量級。

事實上,老百姓看病花的錢逐年增多的幅度大過了其收入增長的幅度;即便是參加了城鎮醫保,也只能說少花了些不該花的錢,真正要花的錢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逐年增多。

這是因為老百姓在醫院多做了很多不該做的高端檢查或重複檢查,多拿回了一些高價藥品,多花了非醫保報銷的檢查、服務和藥品。

現在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都在想方設法地鑽醫保政策空子,儘量多地從醫保套錢。

其實醫保的錢還是來自老百姓的口袋。醫保是不可能虧空的,醫保只要吃緊了,政府就會提高醫保投保比例或採取其它行政手段干預(如縮小報銷範圍、提高自費比例等),最終還是要老百姓多交錢。

不明就裡且帶有強烈不滿情緒的老百姓,不知醫改屢屢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政府職能的錯位或少投入,只能把怨氣發洩在醫院和醫護人員的頭上,因為他們每一次的花錢都是在醫院發生的,都是醫生開的檢查單和藥物處方累積起來的。

有關部門的誤導、官員的開脫、和媒體的刻意渲染無一不是引導老百姓向醫院的醫生尋釁發洩,以致“醫鬧”這一中外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新生事物”在中國愈演愈烈。

古今中外都職業高尚且受人尊敬的醫生,如今幾乎成了千夫所指,無論是有意或是無奈,選中醫生當醫改的犧牲品,這是醫改最不人道的地方。

若不以“社會公正”為本,針對制度面的缺失通盤檢討並加以改進,人們看病恐怕更難、醫患關係恐怕更差,而“醫鬧”也將一直存在,無法改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