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顛覆認知!NEJM:立體定向放療竟能緩解頑固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很頑固

室性心動過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是指發生在希氏束分叉以下的束支、心肌傳導纖維、心室肌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據統計, 這一疾病在美國每年會造成30萬人死亡,

是心臟猝死的主要原因。

目前, 室性心動過速的標準治療包括藥物和介入治療。 其中, 介入治療則涉及心導管射頻消融術。 然而這種手術對於許多患者來說風險太大, 且易復發。

放射腫瘤學副教授Clifford G. Robinson博士, 作為一名專治肺癌的放射腫瘤學家, 一直在探索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新用途。 此外, 文章第一作者、心臟病專家Phillip S. Cuculich副教授也正在尋找治療室性心動過速的新方法。 於是他們開始嘗試用立體定向放療來治療室性心動過速。

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這項研究中的5位室性心動過速患者, 已對標準療法無響應, 而且在接受新療法前3個月內累計發作超6500次。

新療法太神奇

研究人員首先對患者心臟進行精確成像(MRI、CT、PET掃描),

這可以精確定位患者心率失常的情況。 然後患者接受定向放療, 與早期肺癌患者的劑量一致。

傳統的心導管射頻消融術可能需要6個小時或更長時間, 需要全身麻醉, 而新的治療過程是完全無創的。 研究人員介紹說, 成像和心電圖比較耗時, 但治療本身只需要10-15分鐘。 Cuculich覺得很不可思議, “看到一個室性心動過速患者接受治療幾分鐘, 然後站起來走出門外, 這真是太神奇了。 ”

這些患者在接受定位放療6周後, 每人累計發作僅為680次。 在此後1年的隨訪時間裡, 研究人員繼續跟進患者的情況, 兩名患者沒有任何發作。 研究人員還在監測放療的長期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 患者在接受定位放療後不會立即生效。

在治療後的6周內, 患者心律失常發作次數減少了, 但沒有完全消失, 研究人員認為這有一個恢復期。 然後6周後, 患者心律失常發作次數幾乎為0, 甚至可以慢慢減少用於控制心律失常的藥物。 5名患者中, 有一位82歲的患者, 在接受治療後一個月內死亡, 研究人員表示死亡原因不太可能與治療有關。

目前, 研究人員正在招募患者進行臨床試驗以進一步評估這種療法。 迄今為止, 已經治療了23名患者。 我們期待有一天這種療法可以作為標準治療造福更多患者, 當然這中間還需進行更多的研究。

參考資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