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明年農民還能不能種玉米?怎麼種?從農業結構調整裡找答案

關注農業、農村、農民, 從關注「農人內參」開始。

2016年, 國家調整了玉米臨時收儲政策, 採用市場化收購、玉米生產者補貼相結合機制, 從此玉米收購沒有了保護價, 農民賣玉米隨行就市, 辛苦一年能掙多少取決於售糧時機。

從政府角度來說, 取消在東北四省區實行了九年的臨儲政策, 是應對「國內外玉米價格倒掛」的必要措施。 近幾年, 國際市場玉米供給寬鬆, 價格下跌, 而國內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 玉米價格持續上漲, 導致玉米、玉米替代品進口量連年增長, 國內玉米進了國家糧庫, 導致庫存量嚴重「庫滿為患」,

國家財政支出的玉米庫存成本費用高達幾百億元。

對玉米種植農民而言, 一下子被拋向市場有點難以適應, 賣早了會錯過後期上漲行情, 賣晚了又怕價格持續走低。 還有, 農民與糧販子打交道時處於弱勢地位, 糧販子會在價格、水分、重量上壓制農民。

2018年, 玉米價格走勢如何, 不得而知。 農民也在猶豫到底要不要繼續種玉米?怎麼種?如果不種玉米種什麼作物好?

小編繼續發揚「紙上談兵」精神, 給出以下建議:

1、如果你還想種玉米, 建議調整玉米種植品種, 可以種青貯玉米、鮮食玉米、高油玉米。 這樣既是響應政府調減玉米種植面積、調整玉米結構號召,

也能規避籽粒玉米市場價格波動風險。

2、如果你想改種其他作物, 可以種植高蛋白或油用大豆、馬鈴薯、雜糧雜豆、經濟作物, 或者玉米大豆輪作。

當然, 玉米種植結構調整是個系統工程, 除了政府引導、農民參與, 也離不開玉米加工企業、收購商、貿易商發揮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