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河北農業大學“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繼續前行

“到了年底, 就可以品嘗到我們的柿子果酒了”, 12月13日, 河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敖常偉告訴記者。 作為河北農大“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的成員, 今年9月份, 他將研發的技術成果帶到了保定市順平縣台魚鄉北康關村, 期望鄉親們每年不再為柿子的銷路發愁, 提高柿子的附加值, 讓這個偏遠而又荒涼的山村富起來。 2016年5月4日, 河北農大在全省首家發起成立了“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 至今直接參與師生近兩萬人。 他們奔赴全省各地, 對接農民需求, 暢通幫扶最後一公里, 開展多種形式下鄉幫扶工作。


順平窮山村來了高科技

敖常偉來到北康關村進行技術指導。

“康關村, 窮山根, 有女不嫁康關人”“車兒跳, 康關到”, 這是當地流傳多年的順口溜。 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 多年來順平縣台魚鄉北康關是個經濟條件較為落後的山村, 每年柿子漫山遍野長勢喜人,

但每年都賣不了, 鄉親們只能發愁。

2017年9月底, 幾個金屬大罐子卸在了北康關村村民趙愛民家的院子裡, “大傢伙”的出現引來村民好奇的目光, 人們紛紛上前詢問這是幹啥的。 “以後大家都得沾這罐子的光”, 趙愛民回答著鄉親們的問題。 “這又不是印鈔機, 俺們沾啥光?”“不是印鈔機勝似印鈔機”。 一問一答中, 笑聲充滿了農家院。

趙愛民告訴記者, 以前他做蒸餾酒, 在當地市場有限。 後來, 河北農業大學的敖常偉教授來到了村裡, 敖教授是研究柿子食品的專家。 交流後, 敖教授決定將他這兒做個試點, 將柿子加工成柿子果酒, 讓那些漫山遍野的柿子增值。 “這要是成了, 鄉親們可不都能跟著掙錢啦, 這不就是俺們的印鈔機嗎”,

趙愛民笑著說。

趙愛民在車間滿是期待。

敖常偉是河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的一名教授, 也是該校“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的成員, 他常年研究太行山區柿子利用問題。 “太行山區是柿子主產區, 村民大都比較貧困, 如果將柿子利用多樣化搞好了,

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提升當地村民的經濟水準。 ”敖常偉告訴記者, 到了年底, 就可以品嘗到綠色健康的柿子果酒了。

“柿子可以釀酒、釀醋, 剩下的渣可以做飼料等等。 因為酒精和醋本身就是保鮮防止滋生細菌的, 所以柿子酒和醋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劑等添加劑, 純正的綠色健康食品, 市場前景應該會不錯。 ”敖常偉說。

踏著李保國的足跡繼續前行

像敖常偉這樣作為河北農大“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隊員, 參與為貧困地區幫扶的師生, 在2017年有將近兩萬名。

2016年4月10日, 被譽為“太行新愚公”的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 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年僅58歲。 他紮根山區35年, “種”出了富崗蘋果、綠嶺核桃等享譽全國的品牌農產品, “建”起了前南峪、葫蘆峪等山區綜合開發治理的樣板,

累計帶動貧困山區增收58.5億元、10萬貧困群眾擺脫貧困。

李保國逝世後, 習近平總書記對他的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 在神州大地引起熱烈反響, 河北乃至全國範圍內掀起學習李保國精神的熱潮。

為繼承弘揚李保國精神, 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 2016年5月4日, 河北農大在全省首家發起成立了“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 當年, 河北農大共組建“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分隊26支、小隊122支, 對接幫扶河北省貧困村105個, 涵蓋動物養殖、經濟林栽培、區域規劃、山區治理、產業經濟發展等88項幫扶專案。

2017年, 河北農大“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隊員奔赴全省各地, 對接農民需求, 暢通幫扶最後一公里, 開展多種形式下鄉幫扶工作。 2017年,完成調研報告140多篇,入戶走訪3000多人次,發放農業技術推廣、民生調研等各類問卷25000餘份,舉辦專家講座、現場指導400多場,培訓農民25000多人次,現場諮詢3000多人次。

2017年,完成調研報告140多篇,入戶走訪3000多人次,發放農業技術推廣、民生調研等各類問卷25000餘份,舉辦專家講座、現場指導400多場,培訓農民25000多人次,現場諮詢3000多人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