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當年在北侖工作時最深刻的體會……

編者按:由北侖區委牽頭編印、區委黨史辦編撰整理的《在鮮紅的黨旗下》彙編了曾在北侖建區初期工作過的老領導、老同志的口述資料。 他們敘述在這塊土地上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情景, 可歌可泣卻又催人奮進, 談及的許多人物都栩栩如生, 在言語的表達中充滿了對北侖發展遠景的憧憬和希望。 今天, 北侖發佈刊登曾經擔任原濱海區(後改北侖區)區委副書記鄭瑞法同志口述《求真務實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寶》。

求真務實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寶

鄭瑞法/口述 熊尚品等/整理

2015年6月9日, 我們來到位於寧波市孝聞街的市政府有關部門工作駐地,

採訪了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任上退下來的原濱海區(後改北侖區)區委副書記鄭瑞法同志。 他已近70歲了, 但依然發揮餘熱, 現任寧波市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每天工作繁忙, 盡到一個老幹部的職責。 當我們說明來意, 勾起了他對許多往事的回想, 現根據他口述的錄音整理如下:

改革開放之初設立的濱海區, 就是把俞範、煉化、到城關, 再包括小港、新碶的港口沿海一帶的精華地段全部劃歸濱海區, 這就是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濱海區。 當時濱海區的行政區域決定了濱海在開展各項工作過程中, 都離不開鎮海縣, 工作過程中出現的矛盾比較多。 後來市里決定劃江而治, 並經國務院批准, 以甬江為界, 甬江之北為鎮海區, 甬江之南為濱海區。 記得1985年撤縣建區時, 市委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 進駐到鎮海, 工作持續了四、五個月, 一直到9月28日在鎮海電影院召開撤縣建區大會, 從那天起, 兩個區從黨務、政府、經濟、行政、文化、事業都一分為二,

各自按照行政區域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

當時經濟的中心是在城關, 一過江, 經濟就顯得十分薄弱。 我們被分到濱海區去的幹部, 沒有辦公的地方, 用的房子是鎮海區的, 原來縣各部門的辦公室一分為二, 一半是鎮海區, 一半是北侖區, 關係好的時候還好, 關係不好的時候會出現一些矛盾, 比如付電費、水費, 都是因為那時候條件差, 苦於沒有錢。 小濱海開始建設的時候, 在紅聯先建了一個招待所, 作為小濱海區的辦公室, 濱海區四套班子是在1986年搬到那裡辦公的, 其他區級機關單位還是在原來的地方。

我從濱海區委設立開始, 一直到1991年9月調離北侖, 擔任區委党群書記工作達六年。 現在回想起來,

當年在北侖工作時最深刻的體會就是:求真務實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寶。

扎扎實實開展整黨工作

在濱海區委, 我作為黨群書記, 從党的建設角度, 當時是做了幾件大事, 最難忘的是開展整黨工作。

1986年上半年, 撤縣建區以後, 恰逢全國開展整黨工作, 當時胡耀邦同志任總書記, 他提出的十六字整黨方針:統一思想、整頓作風、純潔組織、加強紀律。 這次整黨是全黨全國的一件大事, 黨中央自上而下、層層組織親自抓, 這也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的、大規模的整黨。 根據黨中央確定的步驟, 這次整黨將分三批進行:縣市區機關是第一批, 區鄉鎮幹部是第二批, 農村、工礦企事業單位的黨員是第三批。

我們撤縣建區以後, 恰好碰到第二批整黨, 對象是區鄉鎮幹部。

面對濱海這樣艱苦的條件, 我們怎麼搞整黨。 當時鄭裕明同志任書記, 宋錫康同志任區長, 我是党群書記, 也是區委整黨領導小組組長, 紀委書記是副組長。 我們區委開會時, 一致認為儘管條件是十分艱苦, 但一定要把本次整黨工作做好、做實。

記得這次整黨, 我們扎扎實實做好相關工作, 的確是有成效的。 根據黨中央關於整黨工作的要求, 首先我們區委領導認真地備好四堂課:理想課、宗旨課、紀律課、濱海發展的前景課。 我負責講理想, 組織部長講組織建設, 紀委書記是講紀律的, 書記、區長講統一思想。 我們在武警船艇學校召開全區整黨工作動員大會。 那時候濱海區下設四個區, 有二十個鄉鎮,參加會議的鄉鎮幹部、還有各區級機關的很多幹部,都自帶鋪蓋,來參加整黨工作的相關學習培訓。六大部門住在紅聯的供銷學校,還有些睡在村裡的倉庫間,吃飯在供銷學校臨時搭起來的大食堂。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區裡領導、包括下面參加整黨活動的全體黨員,都沒有怨言和牢騷,態度十分認真,得到了市里的充分肯定。1986年1月3日,記得我所作的《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的報告,後來經市委領導推薦,成為全大市整黨工作中上理想課的範本。這都是我親自寫的,內容採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四堂課上完後,再組織全體學員討論談感想,對學員中有好的典型,請他們在大會上再發言,這樣集中起來用了一個禮拜的時間,學員們都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

接下去就是第三批了,第三批整黨物件是農村和所在地的鄉鎮企業黨員,我們區委四個講課的同志,就到各區所在地上課,郭巨區、柴橋區、大碶區、長山區,以區為單位把區下面的黨員集中在一起,也基本上首先是上好這四堂課,那時候區裡只有書記有一輛車,公共汽車都沒有通,我們都是乘長途汽車下去的。去鄉鎮上課,吃喝睡都在那裡。記得那年八月份,區委召開整黨階段性的工作會議,地點在大碶供銷社招待所。那晚恰遇停電,整黨辦工作的同志為準備好材料,忍受悶熱天氣,汗流浹背,任憑蚊子飛舞,渾身撓癢,在跳躍的燭光下,伏案而書至第二天淩晨二點多。等到材料交給我匯總完,已經是早晨五、六點鐘天亮了。吃完早飯,七點半就開會,一夜沒睡。在這樣艱苦條件下,我們區委這些同志分工合作,挑燈夜戰,工作很緊張、很勞累卻很愉快。後來,濱海的同志們能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積極開展黨的各項工作,大力推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應該說這與我們濱海當時二期、三期的整黨工作的成效是分不開的,我的體會是:扎扎實實肯定能抓出成果、抓出成效。

踏踏實實抓好党的基層組織建設

濱海區委從建區開始就十分重視党的基層組織建設,特別是抓好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當時的說法是,共產黨的執政基礎在於最基層。那時候剛剛開始搞政社分設,撤人民公社變鄉鎮政府,鄉鎮黨委的建設,我們一直牢牢掌握在手裡。當時我們全區有二十個鄉鎮,每次換屆都是區委常委、區領導聯繫一個鄉鎮,要親自參加換屆會議,加強對換屆工作的直接領導和指揮。每一次農村黨的基層組織換屆以後,我們對全區的基層黨支部書記都要進行全面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各方面素質。

記得當時培訓學校就設在柴橋區區委,每次培訓都是用三到五天的時間,全體支部書記住在柴橋供銷社等各個地方。由我負責上課,圍繞怎樣當好一個村支部書記為主題,分三大塊內容,第一個,你為什麼要入黨,黨支部書記應該是怎樣一個人,強調宗旨理想信念;第二個,怎樣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強調民主意識和作風;第三個,怎樣保證自己做到清正廉潔,強調黨的紀律。其他區領導也各有上課任務和相應內容。

對鄉鎮黨委建設主要是抓班子的建設,班子的建設關鍵是要團結。要讓鄉鎮黨委領導班子能為當地的老百姓謀福利,關鍵是要發展經濟,那時候主要還是發展集體經濟。當我們瞭解到什麼地方的班子有矛盾,鬧不團結,我作為黨群書記就到什麼地方去做思想工作,常常工作到深夜,及時溝通,說服教育,並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當時我們的區委書記和區長都是外地調來的,有的鄉鎮幹部不太敢跟他們說真話,我是從當時鎮海縣共青團工作開始做起的,後來又擔任過鄉鎮、區的主要領導,這批人很多我都是熟悉的,再加上我做過農村、農業、農民這“三農”工作,本人又是農民出身,共同語言比較多,話就好說了。那時,農民老百姓來反映情況,鄉鎮幹部都會認真聽取,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會拍拍他們的肩膀,叫他們耐心等待,很親切。可以說,對鄉鎮幹部培訓教育抓得緊,抓得牢,鄉鎮幹部的工作作風也就好。

從區到鄉鎮再到村這樣三級組織建設,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我認為我們區委對三個層次党的組織建設工作做得還是比較好的,好多村都被評為省、市級的文明村或先進單位,如柴橋的穿山、後所,三山的慈東,白峰的小門等。

切切實實搞好機關幹部作風建設

如何發揮好區級機關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問題,我們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因為撤縣建區之後,相比之下,濱海的條件實在是太差了,連個辦公室都沒有。當時國務院批准的區址是在大碶,不是在新碶,後來我們四套班子成立以後,就想在紅聯過渡。當時老書記找我談話,問我有什麼想法。因為我是副書記,我就提出可否把區址設在紅聯,我提出幾個理由:第一,從長遠的城市發展規劃來看像武漢三鎮一樣,紅聯的對面就是鎮海,紅聯向江東發展,鎮海向江北發展,那時候寧波還有輪船,沿著三江,輪船開進來能看到兩岸城市。第二,有利於幹部安心工作,擺個渡就到家了。另外幹部房子的建設,辦公用房的建設壓力也可以稍微減輕一點,因為鎮海縣分過來六百名幹部,這六百名幹部都住在城關鎮,這樣,幹部住房的壓力也不會很大,暫時借用辦公用房過江就是。第三,能與小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相互帶動,加快開發建設。第四,沿江沿水築城,可以大量節約基礎公共設施和建房的成本。就這樣我們四套班子就想在紅聯過渡。誰知規劃還沒開始落實,這件事被葛洪升書記知道了,他帶了市里的一批人過來,經過比較決定區址選擇新碶。現在看起來葛書記功不可沒,但這個決策是絕對不可能再複製的。

就這樣,我們區委、區政府都搬到了新碶。那時候新碶的條件也相當差,都是石子路。幹部每天上下班也很辛苦,記得那時候我們的幹部用當時的電影名字來形容上下班的情形,如《半夜雞叫》要起床了,《霧都濛濛》出門天還沒亮,《渡江偵察記》就是過渡,再是《車輪滾滾》,從碼頭乘大客車到新碶也要三刻鐘,到了晚上《歸心似箭》,回家已是《萬家燈火》。當時從鎮海分過來的幹部有些家庭確實有困難,他們有思想,該如何發揮區級機關幹部的整體作用,齊心協力,這對北侖的社會經濟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如何調動廣大幹部特別是黨員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凝聚我們北侖區幹部的精神力量,當時是擺在我們區委面前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經過區委研究,我們決定首先從抓思想建設開始,那時候我們就提出了機關幹部的“十字作風”建設。

1987年,隨著區級機關絕大部分已搬到新碶,幹部隊伍不穩,很多人要求調離北侖,思想問題十分突出。針對這一實際,我們在港埠公司的會場召開幹部大會。提出了十字作風建設,就是“誠信、務實、開拓、創新、進取”,我在大會上作了專題報告,即什麼是十字作風、為什麼要提出十字作風、怎樣實踐十字作風等。動員大會之後,還要求區級機關組織幹部進行討論,每個黨組織要聯繫自己單位工作的實際談體會,每個黨員要按照十字作風要求,提出自己應該怎麼做。幹部大會上,號召全區全體黨員幹部,為了北侖港的建設,為了北侖臨港大工業的發展,為了加快北侖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為了美好的明天,我們一定要按照這十個字去做。

因為十字作風建設的提出是針對北侖的,所以學習貫徹比較容易結合實際,效果也較為顯著。例如,當時區級機關全體幹部在“雙夏”期間要用三天時間去幫助種糧大戶割稻插秧。幹部下鄉,在食堂用餐,要交二角錢、四兩糧票。在壓縮文山會海上,也出了不少的規定和探索。

我作為黨群書記,記得每年過年的時候會議要安排半個月,組紀宣、工青婦、僑辦、僑聯,幾條線工作會議,這樣,我要作近十個報告,作為黨群書記是必須要作報告的。本來組紀宣每年都要各自安排開會,一年要辦好幾次學習班,到了1987、1988年以後,我把組紀宣的會議合併了,進行力量整合,為的是提高品質,提高效率,節約成本。我要求組紀宣三家把當年培訓的次數、參加的人數等資料統統提供給我,那時候紀委書記是陳旭,組織部長是江強國,宣傳部長是勵慧芳(後來是吳亞能)。三個部門把討論好的會議內容上報給我,我看了以後把他們三位同志叫到一起,跟他們共同商量,儘管對各塊工作,大家積極性都非常高,考慮到我上課的內容有重複,要進行力量整合。就這樣,由我牽頭召開全區黨建工作會議,組紀宣全部參加,鄉鎮機關書記、副書記都要參加,來了之後上午我作一個主報告,就是怎樣加強党的建設,包括組織、思想、作風三個方面建設。下午討論這個主報告。第二天上午,各部門部長、書記講話。組紀宣本來要開三個會議,現在合併成一個會議。工青婦原來也是三個會議,後來也合併成一個會議,開群團工作會議,開完就好了,不需要討論。我統籌安排,三個會議並成了一個會議,早上來下午回去,就吃一餐中飯,縮減了會議經費,各種矛盾也少了,這種做法也得到了市里領導的肯定,現在回想起來也是黨群工作中的一項創新吧。

最後說說我自己

我是農民出身,1964年考入杭州商業學校,當時我志願報考農業學校,響應毛主席的號召,立志要做一個第一代有知識的農民。我初中的時候還掛著紅領巾就入團了。初中畢業時,一顆紅心,兩手準備,考進就讀書,沒考進就做農民,走董加耕和邢燕子的道路。

因為當時家裡窮,讀高中成本高,就選擇讀中專,報考農業學校,準備為農業生產服務。但是卻被杭州商業學校錄取了,放榜那天,我跟老師說我不想讀書了,第二天就去生產隊參加勞動,學校的領導和班主任給我做了兩天兩夜的工作,因為商業學校要求是在8月30日前報到,超過日期就算自動放棄,我是9月1日才去,又通過學校與教育局和商業學校聯繫,講了我的有關情況後也接收我入學讀書,還被選為班級勞動委員。

這期間,老師帶我們去西湖邊參觀學習。杭州是很好,老師教育我們的目的就是在新的學校就要有新的打算。可是我就認為學校是好的,但是我不愛,杭州是美的,但是我也不愛。入學的第二個禮拜我就打了一份退學報告,同時,我給家裡寫信,告訴家裡我不想讀書想回家。學校老師再三給我做工作,因為家裡困難,學校還給我二等助學金,飯錢基本能用助學金解決。學校不同意我退學,拖著沒給我處理。我一個月沒給家裡寫信,我母親讓我哥哥來學校看我,老師就讓我哥哥做我的工作,我卻讓我哥哥做老師的工作,最終我於10月28日退學回家,29日,我就去生產隊參加勞動了。

我那時候是共青團員,團員關係轉到了村裡,村裡就我一人在解放後考上中專,又是團員,相對來說文化程度比較高,能說會道。所以,一回到村裡我就當了大隊團支部支委,1965年當了大隊團支部書記,那時候還要掃盲,辦了掃盲班、初小班、高小班,我就成為老師。1966年在八個樣板戲的年代,我不會京劇,就用紹興高調、五更調、紫竹調等唱腔,扮演郭建光、李玉和,楊子榮等,每夜去各大隊演出,獲得好評。

1966年我寫了入黨申請書,大隊、工作隊馬上通過了,上報到公社。不久,公社的工作組長找我談話,因為我姐夫是莊市大佃農,要入黨就要我和姐姐斷絕關係。我在莊市讀書的時候正是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我就住在姐姐家,每天吃青菜蘿蔔羹念完書,我怎能與我姐姐斷絕關係。工作組副組長後來又找我談話,我還是堅持不變,於是黨組織就不讓我入黨,那公社的團委書記也不讓我當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來讓我去駱駝鎮當了團委副書記。大隊革委會成立後擔任革委會的副主任,抓生產。這期間我又寫了入黨申請書,大隊馬上通過,公社黨委又開始討論。1972年,找我談的話題還是讓我與姐姐斷絕關係,我仍然不同意,最後黨委的一些老同志說話,這次就讓我通過了。入黨之後第二年就讓我當了大隊副書記,第三年當了大隊書記。1966年到1978年,時隔十二年,我當了駱駝鎮團委書記,第二年就當了鎮黨委副書記,這時候組織推薦我去省委黨校幹部培訓班學習。回來後不久任團縣委書記;建立濱海區就來到濱海區委工作。

現在回想一個農民的兒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深有感觸啊!

有二十個鄉鎮,參加會議的鄉鎮幹部、還有各區級機關的很多幹部,都自帶鋪蓋,來參加整黨工作的相關學習培訓。六大部門住在紅聯的供銷學校,還有些睡在村裡的倉庫間,吃飯在供銷學校臨時搭起來的大食堂。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區裡領導、包括下面參加整黨活動的全體黨員,都沒有怨言和牢騷,態度十分認真,得到了市里的充分肯定。1986年1月3日,記得我所作的《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的報告,後來經市委領導推薦,成為全大市整黨工作中上理想課的範本。這都是我親自寫的,內容採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四堂課上完後,再組織全體學員討論談感想,對學員中有好的典型,請他們在大會上再發言,這樣集中起來用了一個禮拜的時間,學員們都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

接下去就是第三批了,第三批整黨物件是農村和所在地的鄉鎮企業黨員,我們區委四個講課的同志,就到各區所在地上課,郭巨區、柴橋區、大碶區、長山區,以區為單位把區下面的黨員集中在一起,也基本上首先是上好這四堂課,那時候區裡只有書記有一輛車,公共汽車都沒有通,我們都是乘長途汽車下去的。去鄉鎮上課,吃喝睡都在那裡。記得那年八月份,區委召開整黨階段性的工作會議,地點在大碶供銷社招待所。那晚恰遇停電,整黨辦工作的同志為準備好材料,忍受悶熱天氣,汗流浹背,任憑蚊子飛舞,渾身撓癢,在跳躍的燭光下,伏案而書至第二天淩晨二點多。等到材料交給我匯總完,已經是早晨五、六點鐘天亮了。吃完早飯,七點半就開會,一夜沒睡。在這樣艱苦條件下,我們區委這些同志分工合作,挑燈夜戰,工作很緊張、很勞累卻很愉快。後來,濱海的同志們能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積極開展黨的各項工作,大力推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應該說這與我們濱海當時二期、三期的整黨工作的成效是分不開的,我的體會是:扎扎實實肯定能抓出成果、抓出成效。

踏踏實實抓好党的基層組織建設

濱海區委從建區開始就十分重視党的基層組織建設,特別是抓好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當時的說法是,共產黨的執政基礎在於最基層。那時候剛剛開始搞政社分設,撤人民公社變鄉鎮政府,鄉鎮黨委的建設,我們一直牢牢掌握在手裡。當時我們全區有二十個鄉鎮,每次換屆都是區委常委、區領導聯繫一個鄉鎮,要親自參加換屆會議,加強對換屆工作的直接領導和指揮。每一次農村黨的基層組織換屆以後,我們對全區的基層黨支部書記都要進行全面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各方面素質。

記得當時培訓學校就設在柴橋區區委,每次培訓都是用三到五天的時間,全體支部書記住在柴橋供銷社等各個地方。由我負責上課,圍繞怎樣當好一個村支部書記為主題,分三大塊內容,第一個,你為什麼要入黨,黨支部書記應該是怎樣一個人,強調宗旨理想信念;第二個,怎樣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強調民主意識和作風;第三個,怎樣保證自己做到清正廉潔,強調黨的紀律。其他區領導也各有上課任務和相應內容。

對鄉鎮黨委建設主要是抓班子的建設,班子的建設關鍵是要團結。要讓鄉鎮黨委領導班子能為當地的老百姓謀福利,關鍵是要發展經濟,那時候主要還是發展集體經濟。當我們瞭解到什麼地方的班子有矛盾,鬧不團結,我作為黨群書記就到什麼地方去做思想工作,常常工作到深夜,及時溝通,說服教育,並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當時我們的區委書記和區長都是外地調來的,有的鄉鎮幹部不太敢跟他們說真話,我是從當時鎮海縣共青團工作開始做起的,後來又擔任過鄉鎮、區的主要領導,這批人很多我都是熟悉的,再加上我做過農村、農業、農民這“三農”工作,本人又是農民出身,共同語言比較多,話就好說了。那時,農民老百姓來反映情況,鄉鎮幹部都會認真聽取,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會拍拍他們的肩膀,叫他們耐心等待,很親切。可以說,對鄉鎮幹部培訓教育抓得緊,抓得牢,鄉鎮幹部的工作作風也就好。

從區到鄉鎮再到村這樣三級組織建設,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我認為我們區委對三個層次党的組織建設工作做得還是比較好的,好多村都被評為省、市級的文明村或先進單位,如柴橋的穿山、後所,三山的慈東,白峰的小門等。

切切實實搞好機關幹部作風建設

如何發揮好區級機關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問題,我們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因為撤縣建區之後,相比之下,濱海的條件實在是太差了,連個辦公室都沒有。當時國務院批准的區址是在大碶,不是在新碶,後來我們四套班子成立以後,就想在紅聯過渡。當時老書記找我談話,問我有什麼想法。因為我是副書記,我就提出可否把區址設在紅聯,我提出幾個理由:第一,從長遠的城市發展規劃來看像武漢三鎮一樣,紅聯的對面就是鎮海,紅聯向江東發展,鎮海向江北發展,那時候寧波還有輪船,沿著三江,輪船開進來能看到兩岸城市。第二,有利於幹部安心工作,擺個渡就到家了。另外幹部房子的建設,辦公用房的建設壓力也可以稍微減輕一點,因為鎮海縣分過來六百名幹部,這六百名幹部都住在城關鎮,這樣,幹部住房的壓力也不會很大,暫時借用辦公用房過江就是。第三,能與小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相互帶動,加快開發建設。第四,沿江沿水築城,可以大量節約基礎公共設施和建房的成本。就這樣我們四套班子就想在紅聯過渡。誰知規劃還沒開始落實,這件事被葛洪升書記知道了,他帶了市里的一批人過來,經過比較決定區址選擇新碶。現在看起來葛書記功不可沒,但這個決策是絕對不可能再複製的。

就這樣,我們區委、區政府都搬到了新碶。那時候新碶的條件也相當差,都是石子路。幹部每天上下班也很辛苦,記得那時候我們的幹部用當時的電影名字來形容上下班的情形,如《半夜雞叫》要起床了,《霧都濛濛》出門天還沒亮,《渡江偵察記》就是過渡,再是《車輪滾滾》,從碼頭乘大客車到新碶也要三刻鐘,到了晚上《歸心似箭》,回家已是《萬家燈火》。當時從鎮海分過來的幹部有些家庭確實有困難,他們有思想,該如何發揮區級機關幹部的整體作用,齊心協力,這對北侖的社會經濟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如何調動廣大幹部特別是黨員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凝聚我們北侖區幹部的精神力量,當時是擺在我們區委面前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經過區委研究,我們決定首先從抓思想建設開始,那時候我們就提出了機關幹部的“十字作風”建設。

1987年,隨著區級機關絕大部分已搬到新碶,幹部隊伍不穩,很多人要求調離北侖,思想問題十分突出。針對這一實際,我們在港埠公司的會場召開幹部大會。提出了十字作風建設,就是“誠信、務實、開拓、創新、進取”,我在大會上作了專題報告,即什麼是十字作風、為什麼要提出十字作風、怎樣實踐十字作風等。動員大會之後,還要求區級機關組織幹部進行討論,每個黨組織要聯繫自己單位工作的實際談體會,每個黨員要按照十字作風要求,提出自己應該怎麼做。幹部大會上,號召全區全體黨員幹部,為了北侖港的建設,為了北侖臨港大工業的發展,為了加快北侖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為了美好的明天,我們一定要按照這十個字去做。

因為十字作風建設的提出是針對北侖的,所以學習貫徹比較容易結合實際,效果也較為顯著。例如,當時區級機關全體幹部在“雙夏”期間要用三天時間去幫助種糧大戶割稻插秧。幹部下鄉,在食堂用餐,要交二角錢、四兩糧票。在壓縮文山會海上,也出了不少的規定和探索。

我作為黨群書記,記得每年過年的時候會議要安排半個月,組紀宣、工青婦、僑辦、僑聯,幾條線工作會議,這樣,我要作近十個報告,作為黨群書記是必須要作報告的。本來組紀宣每年都要各自安排開會,一年要辦好幾次學習班,到了1987、1988年以後,我把組紀宣的會議合併了,進行力量整合,為的是提高品質,提高效率,節約成本。我要求組紀宣三家把當年培訓的次數、參加的人數等資料統統提供給我,那時候紀委書記是陳旭,組織部長是江強國,宣傳部長是勵慧芳(後來是吳亞能)。三個部門把討論好的會議內容上報給我,我看了以後把他們三位同志叫到一起,跟他們共同商量,儘管對各塊工作,大家積極性都非常高,考慮到我上課的內容有重複,要進行力量整合。就這樣,由我牽頭召開全區黨建工作會議,組紀宣全部參加,鄉鎮機關書記、副書記都要參加,來了之後上午我作一個主報告,就是怎樣加強党的建設,包括組織、思想、作風三個方面建設。下午討論這個主報告。第二天上午,各部門部長、書記講話。組紀宣本來要開三個會議,現在合併成一個會議。工青婦原來也是三個會議,後來也合併成一個會議,開群團工作會議,開完就好了,不需要討論。我統籌安排,三個會議並成了一個會議,早上來下午回去,就吃一餐中飯,縮減了會議經費,各種矛盾也少了,這種做法也得到了市里領導的肯定,現在回想起來也是黨群工作中的一項創新吧。

最後說說我自己

我是農民出身,1964年考入杭州商業學校,當時我志願報考農業學校,響應毛主席的號召,立志要做一個第一代有知識的農民。我初中的時候還掛著紅領巾就入團了。初中畢業時,一顆紅心,兩手準備,考進就讀書,沒考進就做農民,走董加耕和邢燕子的道路。

因為當時家裡窮,讀高中成本高,就選擇讀中專,報考農業學校,準備為農業生產服務。但是卻被杭州商業學校錄取了,放榜那天,我跟老師說我不想讀書了,第二天就去生產隊參加勞動,學校的領導和班主任給我做了兩天兩夜的工作,因為商業學校要求是在8月30日前報到,超過日期就算自動放棄,我是9月1日才去,又通過學校與教育局和商業學校聯繫,講了我的有關情況後也接收我入學讀書,還被選為班級勞動委員。

這期間,老師帶我們去西湖邊參觀學習。杭州是很好,老師教育我們的目的就是在新的學校就要有新的打算。可是我就認為學校是好的,但是我不愛,杭州是美的,但是我也不愛。入學的第二個禮拜我就打了一份退學報告,同時,我給家裡寫信,告訴家裡我不想讀書想回家。學校老師再三給我做工作,因為家裡困難,學校還給我二等助學金,飯錢基本能用助學金解決。學校不同意我退學,拖著沒給我處理。我一個月沒給家裡寫信,我母親讓我哥哥來學校看我,老師就讓我哥哥做我的工作,我卻讓我哥哥做老師的工作,最終我於10月28日退學回家,29日,我就去生產隊參加勞動了。

我那時候是共青團員,團員關係轉到了村裡,村裡就我一人在解放後考上中專,又是團員,相對來說文化程度比較高,能說會道。所以,一回到村裡我就當了大隊團支部支委,1965年當了大隊團支部書記,那時候還要掃盲,辦了掃盲班、初小班、高小班,我就成為老師。1966年在八個樣板戲的年代,我不會京劇,就用紹興高調、五更調、紫竹調等唱腔,扮演郭建光、李玉和,楊子榮等,每夜去各大隊演出,獲得好評。

1966年我寫了入黨申請書,大隊、工作隊馬上通過了,上報到公社。不久,公社的工作組長找我談話,因為我姐夫是莊市大佃農,要入黨就要我和姐姐斷絕關係。我在莊市讀書的時候正是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我就住在姐姐家,每天吃青菜蘿蔔羹念完書,我怎能與我姐姐斷絕關係。工作組副組長後來又找我談話,我還是堅持不變,於是黨組織就不讓我入黨,那公社的團委書記也不讓我當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來讓我去駱駝鎮當了團委副書記。大隊革委會成立後擔任革委會的副主任,抓生產。這期間我又寫了入黨申請書,大隊馬上通過,公社黨委又開始討論。1972年,找我談的話題還是讓我與姐姐斷絕關係,我仍然不同意,最後黨委的一些老同志說話,這次就讓我通過了。入黨之後第二年就讓我當了大隊副書記,第三年當了大隊書記。1966年到1978年,時隔十二年,我當了駱駝鎮團委書記,第二年就當了鎮黨委副書記,這時候組織推薦我去省委黨校幹部培訓班學習。回來後不久任團縣委書記;建立濱海區就來到濱海區委工作。

現在回想一個農民的兒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深有感觸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