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3歲孩子的叛逆期,除了打,我能怎麼辦?

最近寶寶的反常舉動引起了媽媽的很大困惑, 明明開始讓她睡覺前不要吃零食, 卻偏偏硬是拿起糖果往嘴裡塞。 明明喊著快點躺下睡覺, 卻直接坐著說, 我就不躺下。 讓她好好珍惜玩具, 卻直接啪的一聲, 把玩具扔到地上。

為什麼原來很乖巧的寶寶在進入2歲到3歲以後會變得這麼叛逆?這就要提到一個著名的兒童第一反抗期了。

眾所周知, 一個人最叛逆的時期除了在少年轉向青年的那段時間外, 2、3歲也是人生一大轉捩點, 美國心理學家盧文格將其稱之為幼兒的“衝動階段”。 他認為這一階段寶寶的衝動表明了寶寶想要證實他的獨立的一面。

因此, 處於這個階段的寶寶經常會說 “不”、我要自己來做”等, 通過對大人們觀點的否定, 以向大人獲取尊重, 展示自己具備足夠的能力, 而當寶寶進入下一階段後, 這種“逆反心理”的表現就會相對減少。 這一時期寶寶主要有如下特點:

自作聰明, 十分自負, 例如喜歡和別的孩子比較誰的個子高, 特別計較輸贏, 處處要占上風。

情緒容易波動。 脾氣時好時壞, 因為一點小事而生氣, 例如和同伴之間因為爭奪玩具而哭鬧。 值得注意的是, 這一時期的哭和嬰兒期的哭已大有不同, 它更多表現為社會性而非嬰兒期的生理性哭泣。

喜歡自作主張, 獨立性增強。 最典型的是吃飯夾菜時, 過去習慣了由家長給寶寶夾菜的寶寶突然一口也不想吃, 而強烈要求自己來夾菜, 如果自己夾不到, 就氣得直跺腳。

自製力較差。 2~3歲寶寶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還不成熟, 難以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

當寶寶處於第一反抗期時, 家長們一方面不能隨波逐流, 任其自然, 否則會令其放縱自己, 不利於形成社會化人格。 另一方面也別過分嚴厲, 否則又容易傷害到寶寶的自我意識和自信。

一般來說, 有以下幾個小竅門來應對:

多項選擇法

寶寶和你爭執時不一定要順從寶寶的想法, 也不必執著於自己的觀點。

可以多提供幾個方法給寶寶選擇, 從而留下一絲餘地。 例如寶寶不肯馬上去睡覺時, 可以和ta說, 你是要先聽媽媽講一個故事還是再玩10分鐘遊戲呢?這樣一來, 通過給予寶寶足夠多的選擇, 避免父母的意志強加于寶寶之上, 讓寶寶覺得這個決定是自己做出來的, 令彼此比較容易接受。

轉移注意

對寶寶一些無理取鬧的要求, 家長們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具體來說, 當寶寶突然大鬧脾氣的時候, 馬上做一些“關電燈、關電視、突然離開”等方法打個寶寶措手不及, 打亂掉寶寶的節奏, 令ta暫時忘卻掉自己的要求。 或者給ta安排一些有趣的遊戲玩具來轉移注意。

約法三章

這一時期的寶寶正處於規則的敏感期, 家長們最好以一個協商者的身份和寶寶共同制定某些規矩,

讓寶寶體會到遵守自己制定規則的成就感當中, 同時在原則性問題堅決不讓步, 讓寶寶明白自己的底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