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研瑤族婆王文化 繁榮瑤族文化事業助推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2017年12月23日, 北國已是冰天雪地, 南國依然鮮花盛開。 精美豔麗的傳統瑤繡服飾, 喜慶歡快的瑤族蘆笙迎賓舞曲。 人們載歌載舞, 慶祝在美麗邕城相思湖畔的廣西民族大學勝利舉行《2017年瑤族婆王歷史文化遺產高峰論壇》。

這次高峰論壇, 由廣西社科聯、廣西瑤學學會和灌陽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中國社會科學院、自治區民委、自治區文化廳、廣西瑤族文化研究中心、武漢大學、廣西民大、廣西大學、浙江師大、廣西藝術學院、廣西師大、桂林市黨史辦、桂林市政策研究室、桂林市史志辦和桂林市民委、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等部門和單位積極參與協辦。

與會專家對提交論壇的42篇38萬字的關於婆王、婆王文化、瑤族文化自信和婆王休閒文化園林等課題撰寫的學術論文進行認真研討, 達成了《會議共識》。

這次論壇取得了豐碩成果, 主要體現在:會議集中討論了婆王殿的歷史文化價值、婆王文化的淵源、本質、影響以及如何科學合理利用瑤族婆王文化,

打造有利於民族和諧團結, 能造福瑤族人民, 造福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文化旅遊勝地的休閒度假園等重大議題, 開創了瑤族文化研究的新視野、新課題、新方向, 取得了婆王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在論壇上,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原副主席, 全國人大九、十屆常委, 《瑤族通史》主編, 廣西瑤學學會名譽會長、顧問奉恒高作了《如何看待瑤族婆王和瑤族婆王文化》的演講。

奉恒高指出:瑤族婆王, 是瑤族之母, 瑤族之源。 我們研究盤王已經很多年了。 但是作為我們瑤族之母的婆王, 我們才剛剛開啟新的征程。 感謝灌陽瑤族作家和瑤學專家對觀音閣婆王殿和婆王文化做的詳實的田野調查。

他讓我們瑤族文化研究打開了另一扇新的窗戶。 瑤族婆王文化, 就是指教育瑤族子孫的 “儉約自守, 以和為貴, 團結互助, 行善積德, 造福人間”的文化。 表現的是團結和諧的民族精神。 婆王是我們的始祖母, 值不值得研究呢?當然而且很有必要去研究她!我們既要知道瑤族之父盤王, 也要知道瑤族之母婆王。 盤王文化和婆王文化都是瑤族文化之中的重要內容。 因為婆王文化研究是新課題, 今後的研究一定遇到不少困難, 但是我們的研究也一定會更加深入、更有成果。

原自治區民委副主任、廣西瑤學會顧問盤朝月是灌陽泡江瑤族人, 已經85歲高齡的盤老是拄著拐杖回到他的母校廣西民大參加會議的。

盤老深情地回憶了在灌陽觀閣、恭城、江永、賀州等地多次參加婆王節對推進地名文化遺產保護, 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 保護傳承瑤族優秀傳統文化, 開展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工作, 加強民族經典文化的保護和傳播及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有實實在在的意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