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解決困惑」懷孕後得了陰☆禁☆道炎,怎麼辦?

育齡期婦女最容易患的陰道炎, 是細菌性陰道病。 雖然名字叫“病”, 實際上是發生在陰道的一種炎症。 這個病在學術界爭論了多年, 直到1984年, 大家才取得比較一致的看法。 在此之前, 所謂的非特異性陰道炎、棒狀桿菌陰道炎和嗜血桿菌陰道炎等等, 都是指的這個病。 它是由多種細菌感染引起的陰道炎症, 大約占所有陰道炎症的50%甚至以上。

平時女性陰道內隱藏有大量的不同細菌, 如革蘭陽性、陰性需氧菌與厭氧菌, 種類繁多, 但各種細菌的數量不大, 以共生菌為主, 乳酸桿菌占明顯優勢。 由於乳酸桿菌的存在,

使得陰道內的微環境呈酸性(正常的陰道pH值為3.8~4.5), 這樣的環境很不適宜致病菌的生長。 當患者使用一些不適宜乳酸桿菌生長的措施, 導致乳酸桿菌的生長受到抑制時, 其它細菌尤其是一些厭氧菌就瘋狂生長, 使患者陰道排液增加, 有時伴有臭味, 或伴有外陰瘙癢和燒灼感, 引起外陰陰道不適, 這就是細菌性陰道炎患者的症狀。 但也有少數人沒有任何不適感。

臨床上, 醫生對細菌性陰道病的診斷主要依據三個方面, 一是測陰道分泌物的pH值。 細菌性陰道病患者的陰道分泌物pH值大於4.5, 說明陰道內乳酸桿菌少, 有異常菌群生長。 二是在顯微鏡下發現有線索細胞。 所謂線索細胞, 實際上是陰道內的脫落細胞邊緣黏附了大量的顆粒狀物,

使細胞的邊緣看不清楚。 這些顆粒狀物實際上是陰道內的加德納氏菌, 是陰道內厭氧菌感染的表現;三是所謂的氨臭味試驗。 這個試驗是將1~2滴10%氫氧化鉀(KOH)液加到陰道分泌物上, 聞到魚腥臭味(氨), 表明氨臭味試驗陽性, 說明陰道內有異常菌群存在。 還有人根據厭氧菌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唾液酸酶這個原理, 檢測唾液酸酶。 如果陰道內分泌物的唾液酸濃度高, 使檢測的顏色呈藍色, 提示為細菌性陰道病。

細菌性陰道病一旦確診, 就應該進行治療。 首選藥物為甲硝唑栓塞陰, 每天1粒(0.5克), 連續7天。 也有人建議口服甲硝唑0.4g, 每日3次, 連續一周。 甲硝唑對厭氧菌感染非常有效, 服用後在消化道完全吸收(達98%),

幾乎接近靜脈給藥的血藥濃度。 但口服和靜脈給藥的副作用都特別明顯, 如噁心、口腔有異味等。 因此, 我比較推薦陰道給藥。 不過, 現在甲硝唑栓劑由於特別便宜(一盒才10元), 招標時經常落標。 在沒有甲硝唑的情況下, 可以選用替硝唑栓, 是甲硝唑的同類藥, 但價格比甲硝唑栓要高很多。

對以上這些藥物過敏的患者, 建議使用克林黴素口服。 口服劑量為300mg , 每天2次, 連續7天。 國外有人使用2%克林黴素陰道乳劑, 每晚1次, 連續7天。 有效率可以達到94%。

對沒有症狀和體征的細菌性陰道病患者, 可以不用治療。 但如果患者需要做經陰道的手術, 如人流、輸卵管通液或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 或者做子宮切除, 就必須先將細菌性陰道病治癒,

否則, 手術中的操作容易導致陰道內的細菌產生上行性感染, 引起盆腔炎性疾病。

對於妊娠期婦女, 細菌性陰道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細菌性陰道病會引起胎膜早破, 從而發動分娩, 或直接引起早產發作, 導致早產, 嚴重的可以引起胎兒感染甚至胎兒宮內死亡。 有報導發現, 早產病例中, 近乎一半(45%)的患者, 會合並細菌性陰道病。 早產不僅降低了圍生兒的存活率, 而且增加了腦癱的發生率。 以前國內學術界對這個問題不重視, 現在看來, 應該予以更多的重視。

擺在產科醫生面前的疑問是, 是否應該對每例孕婦進行陰道菌群的普查。 由於國內外專家對這個問題都沒有進行深入的大規模研究, 實在是難以回答。 但如果既往有過高危新生兒的病史,

最好在首診時進行一次普查。 有條件的在中孕期也應該再查一次, 以預防胎膜早破。

對於早孕期婦女, 不推薦使用口服甲硝唑。 建議局部(陰道)使用甲硝唑栓或2%克林黴素陰道乳劑, 每天兩次, 連續5~7天。 儘管如此, 還是難以徹底消除炎症。 而且局部使用克林黴素的病人, 陰道用藥並不減少早產的發生率。 對於這些病人, 推薦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 該藥對革蘭氏陽性需氧菌、革蘭氏兼性和專性厭氧菌都具有廣泛的抗菌性。 而且, 它對胎兒不產生任何毒副作用。

在預防細菌性陰道病方面, 應該儘量減少對陰道的沖洗。 不要在沒有弄清楚陰道炎類型的情況下, 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藥物, 也不宜使用療效不明的廣譜抗陰道炎的藥物。

也不宜使用療效不明的廣譜抗陰道炎的藥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