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訪丨IP之王:王笑東 書山有路能者登

王笑東, 新華先鋒傳媒總裁。 浙江人。 1995-1999 年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國際政治專業。

新華先鋒是一家專業從事圖書策劃、代理出版和行銷推廣的現代化綜合性文化產業機構。

旗下擁有梁曉聲、紀連海、嚴歌苓、周國平、南懷瑾、劉心武、艾米、王立群、袁騰飛、蔡駿、天下霸唱、安意如、茅于軾、王躍文、許開禎、季羨林、盧勤、金正昆、洪昭光、桃莉絲·萊辛、約翰·伯恩、山岡莊八、金河仁等一大批文化學者、著名作家和學界精英。 同時, 新華先鋒每年都成功打造一大批年輕作家, 並以發掘新作者而聞名于出版業界。

2016年6月6日, 上市公司中南文化宣佈, 以4.5億元全現金收購了天下霸唱、嚴歌苓等多位知名作家背後的IP推手——北京新華先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這筆交易, 創下了民營出版業迄今為止最高額的收購紀錄。 並且, 由於使用了少見的全現金收購, 而非通行的注資收購,

新華先鋒創始人王笑東與他的股東們直接兌現到了真金白銀, 一躍成為億萬富翁。 這場資本盛宴, 不只屬於王笑東一個人。 整個出版行業歷經了多年沒落, 終於等到了春暖花開的這一天。

“我希望做的每一部影片都是乾乾淨淨的。 只要把產品做好, 這個回報遠遠多於在這個過程中做得不規範產生的利益。 我的興趣愛好就是看書看電影, 我的工作其實就是做書做電影, 我一直還是比較幸福的, 興趣愛好就是我的工作, 特別好。 ”

“我堅信讀書改變命運”

1995年, 王笑東如願考入中國人民大學。 輕鬆而自在的學習氛圍, 是人大帶給王笑東的第一印象。 尤其是讀書:高中時候想看閒書只能偷偷看, 而大學則意味著自由支配的時間和豐富優質的圖書館。 對於從小就酷愛讀書的他來說, 每天都能在圖書館隨心所欲地博覽群書, 實在是最美好的事情了。

於是, “書”成了王笑東大學生活的主題。 泡圖書館是一等一的大事。 後來, 甚至學校圖書館的藏書量已經不能滿足王笑東的需求, 他又改泡國家圖書館。 超于常人的龐大閱讀量, 以及閱讀內容的同時也鑽研結構的用心, 為王笑東日後在出版行業做得風聲水起埋下了伏筆。

除了讀書, 王笑東的“做書”生涯也在大學拉開了帷幕。 他常常想念那個髮型很帥、經常提問的陳志良老師。 陳老師幫他打開了兩扇門:哲學課上, 那扇門通向玄妙的哲學世界;在課下, 那扇門背後則是多彩的出版行業。 那時候陳老師經常給出版社寫書, 王笑東這個想法挺多的學生則是得力助手。 有一次, 書的大綱已經完成, 陳老師試著鍛煉王笑東, 便問:你要不要試著自己嘗試根據提綱也寫寫看。就這樣,試著從一兩章起步訓練起,不僅要有高品質的保證,還要學會逐漸加碼和統籌。到後來,經過不斷地訓練和老師的指正,王笑東跟著陳老師學會了根據大綱如何來編撰整本書。不斷地讀書,不斷地訓練自己寫書編書……一點一滴的積累,化成了王笑東日後縱橫出版行業的堅實基礎。

大學時的積累,有時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回憶大學時代,王笑東自嘲自己由於來自一個小鎮,所以那時候英語聽力特別差,口語也特別差,就只會寫。偏偏那時談戀愛的女朋友,每天的愛好就是晚上在圖書館看國外原版電影。“剛開始很痛苦,沒辦法,但為了討好她,每天硬在那裡堅持看。”從剛開始一邊硬坐一邊不斷地打盹,但也不敢睡著,還要時不時回應一下女朋友的觀影感受,到後來,漸漸地自己也迷上了國外原版電影。戀愛過程也成了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這不僅為王笑東積累了自己意想不到的電影解讀能力,也無意中大幅度了提高了英語的全方位能力。到後來,在考研的過程中,英語成為了王笑東花費時間最少但考取分數最高的科目。

到1999年,王笑東大學畢業,剛好趕上正在推行的政府機構改革。“過去專業對口的外交部、中聯部都不再招人,改成面向社會招考公務員了——對口方向變成了媒體。”做媒體,並不是王笑東的心願。他選擇轉專業繼續攻讀,改報了清華大學法律系。命運總跟他找彆扭。“我剛考上清華,研究生就宣佈要收費了。”三年的學費是3.6萬元,這讓他措手不及。王笑東不想再向父母要錢,決心在入學前用半年時間,先把第一年的學費賺出來。想來想去,王笑東決定聽從老師的建議:做書。

他挑了一本講有關於領導力的外版書下手,翻譯後,他給取名叫《權力的智慧》。先設計一個好看的封面,做了一本假樣書。打算如果客戶感興趣,拿到了定金,再大量印製。樣書做好,趕上長沙正在辦圖書交易會,王笑東跑過去,把書擺在朋友的展位上。當年難以想像的火爆的圖書市場,和客戶之間的信任,換來了來自幾個客戶的近20萬元訂金。他算了算,刨去版權、印刷、倉儲、物流,接近一半都是利潤。入學報到前,王笑東不僅解決了學費、生活費,還買了一台筆記型電腦。輕鬆掙到十幾萬,對王笑東的刺激當然很大。在讀研的三年裡,他陸續策劃了十幾本書,在畢業之前,就成了百萬富翁。

“我的興趣愛好就是看書看電影

我的工作就是做書做電影”

2003年,王笑東即將研究生畢業,職業道路的選擇又一次擺在了面前。本來,研究生導師非常器重這位弟子,把最好的機會留給他,推薦他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然而,王笑東左思右想,放棄了這份穩定、體面的工作,決定做書商。他愛書,也愛相對自由的工作氛圍。更重要的是,他潛意識裡對充滿著不確定性的未來有更多期許。

正式入行,母校是王笑東的重要助力。王笑東回憶:”早期從事民營出版,幾乎半數以上是人大或和人大有關的人。那個時代,文科院校最會編圖書的就是人民大學,早期培育了一大批從事圖書出版的人。”人大的學風又好,校友之間特別團結。這些都成就了行業師兄和老師們對王笑東的無私幫助。王笑東自己也作為後起之秀,在短時間內迅速做大做強,28歲就成為了全國工商聯書會最年輕的副會長。

文化名人的精品書籍,是王笑東的新華先鋒的長年主打。多年努力下來,南懷瑾、季羨林、啟功、張岱年、熊十力、沈從文、金克木、周國平等文化學者和學界精英的作品,都被王笑東一一收入囊中。而更值得稱道的,是王笑東發掘新人新作品的能力。

2008年,王笑東第一次讀到了嚴歌苓的小說,那時她已經是美國的金牌編劇,但在國內還鮮為人知。“許多優秀小說,作者的想像空間很大。但變成電影敘述後,文字意象無法被表達,或者造價很高,場景沒法實現。嚴老師有編劇功底,小說中的畫面感特別好。這樣的作者,導演最喜歡。”王笑東決定迅速引進嚴歌苓的作品,並推送給國內的導演。那時,新華先鋒在影視行業並沒有多少積澱。王笑東找了一個最閑的部門,每天在網上搜集導演工作室、影視公司、經紀人的電話,由工作人員寫好推薦,給對方寄送樣書。開始的工作,都是一些笨功夫。很幸運,最先給出回應的是張藝謀。而2011年電影《金陵十三釵》的上映,也成了圖書版權運作的一個分水嶺式的大事件。《金陵十三釵》的電影票房加上版權交易為7億元,後續改編的電視劇也賣到了2億左右,圖書收入3000多萬。現在,嚴歌苓的小說已經成為眾多出版社、導演和影視公司的爭搶物件。

王笑東運作的另一個經典案例是《鬼吹燈》,可謂是暢銷書運作的典範。2006年前後,《鬼吹燈》系列已經在網站平臺連載,並出版了紙質書。但天下霸唱說,那時自己疲於奔命,每天背著2000字的寫作任務,像個計程車司機,付出與收入極不相符。這種現象當然很不公平。王笑東說,作家是IP創作的源頭,他們早晚會成為真正的明星,只是缺少一個代言和談判者罷了。2010年,王笑東以1000萬元的標底,一舉拿下天下霸唱的圖書出版權。這在當時堪稱天價。許多人認為,他一定會賠錢。事實上,王笑東賺翻了。“鬼吹燈”第三季五本圖書在王笑東的精心運作下,該系列書幾乎佔據所有書店的銷售排行榜,供不應求,印刷廠晝夜加印,工人累到幾乎“罷工”……“鬼吹燈”第三季圖書毫無疑問地超越了前兩季,這讓作者天下霸唱非常滿意。為天下霸唱與新華先鋒建立了牢固的信任。此後,新華先鋒幫天下霸唱把小說通過音訊、電子圖書、手機移動端等多管道傳播,並轉化為影視作品。

(右數第三位為王笑東)

“一定要把故事講好”

有人認為王笑東以前是做出版的,後來做數位閱讀,現在又去做影視,行業換了又換。然而,王笑東不以為然。“其實我是做內容的。不管以前什麼樣,有哪些形式。實際上我從事的工作還是和文字相關的。我的優點在於改造文字,這些都是我能掌控的。”

王笑東的自信來源於多年的積累,在出版行業裡的沉浮打拼讓他有了慧眼識英的眼光和運籌帷幄的實力。王笑東的深刻認識也來源於多年的積累。他真正懂得“故事”的重要之所在。

在王笑東看來,不管做原創、做出版、做影視,實際都是在做內容。對王笑東來說,最在乎的也是內容。他用電影舉例,“有時候看電影看完什麼都覺得挺好,特效真好,但就是覺得這個故事講的真差。”

基於這個觀點,王笑東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國內影視作品的弊病:不重視講好故事。國內的影視產業與好萊塢存在巨大差距,除去特效的技術水準和演員的專業素質這些影響因素,最重要的差異就是“一定要把故事講好”。他認為探討人性、探討命運能講好故事的劇本最有價值。這些作品來源於現實,不僅深刻而且便於電影佈景和特效的實現,拍攝成本低,即使不是很有名氣,但改編成影視作品依然可能會取得巨大的成功。而許多作家的作品,在最基礎的層次上,講故事的邏輯就特別差。這樣也就不必說之後的特效製作、演員演技等等其他資源。

而向更深層探究,關鍵的問題在於影視和小說的本質差異性。王笑東解釋,影視行業中的敘事方式是和小說的語言完全不一樣的。很多好的文學作品無法進行轉換。因為雖然小說的想像空間是最大的,但由於技術上的局限,小說的很多想像在影視中無法實現轉換。所以,要想成就一部優秀的文學改編作品,特別需要對影視和文學相容並通的專業人才,也就是既懂得影視作品的需求,又通曉文學作品的特性,能達成兩者之間的轉換。

顯然,王笑東的成功已經印證了這一點。他總結自己的行業說:“對我來說,我所在行業是做內容。”確定哪些形式能做,哪些不能做,怎麼樣最大化的保持原作的風貌,就是他工作的核心。根據多年從業經驗,他也給出了自己對於好作品的衡量標準。名家不一定出好作品,對於一般的作者,故事和文筆也往往不能兼得。因此不一定要看作品出自誰手,就是要看作品本身。“讀時拿起來放不下的,一定是好作品。”

“對物質不是不在乎

而是不能影響我的世界觀價值觀”

2016年6月6日是個特殊的日子。上市公司中南文化宣佈,以4.5億元全現金收購天下霸唱、嚴歌苓等多位知名作家背後的IP推手——北京新華先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這筆交易,創下了民營出版業迄今為止最高額的收購紀錄。新華先鋒的創始人王笑東,也一躍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億萬富翁。

現在來看,王笑東無疑是成功人士的典範。其實一路走來,他也並非一帆風順。創業初期,他咬牙硬撐。沒錢只能住地下室。地下一層透光,地下二層沒有窗戶但是租金便宜100塊,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後來,他也遭遇過合夥人卷款跑路、留下一片爛攤子的窘境。還有和上市公司合作,對方本來承諾的股份最終不予兌現。大風大浪,他都經歷過。

事到如今,王笑東把這些都看得很淡。“如果一個人對錢和利益看得太重了,他會局限在自己很小的格局裡面。”而王笑東自始至終想做大事,他關注的是把自己的能力激發出來。

即使現在有了很多的資金,王笑東仍坦言自己生活較為簡樸,他肯定了首先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然後還是要立足於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如果物質影響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那麼,我會毫不猶豫的放棄。對物質不是不在乎,而是不能影響我的世界觀價值觀。”從做出版起,王笑東就堅持簽合同、講信用,不欠任何人錢。遊戲產業利潤豐厚,王笑東堅持不做。他認為,遊戲對青少年百害無益,花錢花時間,浪費精力。“做遊戲特別掙錢,但是我覺得不合理,我就不做。我和作者簽約時候,合同就寫著,不賣給遊戲。因為毫無意義。我不希望我老了回頭想自己為這個社會做過什麼貢獻,發現這個錢是沒有意義的。”

而進入影視行業,在行業內站穩腳跟的王笑東也在努力用身體力行去淨化行業的環境。他直言,影視行業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在這個巨大的名利場裡,信譽價值根本不值錢。他舉例說最開始進入影視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行業回扣。“別人給我,我不收錢。別人說這是行業規矩,我說我不要這樣的規矩。”此後,他也一直堅持乾乾淨淨做事。不講任何潛規則,所有事情都在檯面上說好,不允許任何私下的交易。“如果你自己做事情是這樣的規範,其他人也會這樣做,雖然不可能干涉全程,但我慢慢可以改變一個製片團隊、一個劇組、一個片子,慢慢淨化它,達到西方那樣的電影製作環境這只是一個過程,但需要人去推進。”“做任何事情只要把專案做好,社會會給你更多的錢,會給你更多的肯定,這個回報一定是遠遠多於在這個過程中做得不規範產生的利益。”

對於人生,他也有著積極樂觀的態度。很多人都會在讀書的時候覺得自己微不足道,一旦走上工作崗位,其實就能做出更大貢獻。王笑東說在哪裡發展都一樣,只要保持一顆上進的心,就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和資源,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很優秀。“以前經歷的那些挫折從長遠來說都是暫時的,每一個挫折都是自己在管理上或者在認知上出現了錯誤,才會有挫折。不斷地完善自己,經過一次次很好的歷練,當你越來越成熟,考慮越來越慎重的時候,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低,問題越來越少。這就是自我提煉和成長的過程。”

出版與影視,王笑東跨越了不同領域;引領與堅守,王笑東把握了職業與內心的平衡。與書結緣、因書成就的王笑東也正如一本厚實的大書:既有深沉扎實的伏筆鋪墊,也有華彩絢爛的經過曲折,更將會有高潮迭起的新篇章。

便問:你要不要試著自己嘗試根據提綱也寫寫看。就這樣,試著從一兩章起步訓練起,不僅要有高品質的保證,還要學會逐漸加碼和統籌。到後來,經過不斷地訓練和老師的指正,王笑東跟著陳老師學會了根據大綱如何來編撰整本書。不斷地讀書,不斷地訓練自己寫書編書……一點一滴的積累,化成了王笑東日後縱橫出版行業的堅實基礎。

大學時的積累,有時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回憶大學時代,王笑東自嘲自己由於來自一個小鎮,所以那時候英語聽力特別差,口語也特別差,就只會寫。偏偏那時談戀愛的女朋友,每天的愛好就是晚上在圖書館看國外原版電影。“剛開始很痛苦,沒辦法,但為了討好她,每天硬在那裡堅持看。”從剛開始一邊硬坐一邊不斷地打盹,但也不敢睡著,還要時不時回應一下女朋友的觀影感受,到後來,漸漸地自己也迷上了國外原版電影。戀愛過程也成了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這不僅為王笑東積累了自己意想不到的電影解讀能力,也無意中大幅度了提高了英語的全方位能力。到後來,在考研的過程中,英語成為了王笑東花費時間最少但考取分數最高的科目。

到1999年,王笑東大學畢業,剛好趕上正在推行的政府機構改革。“過去專業對口的外交部、中聯部都不再招人,改成面向社會招考公務員了——對口方向變成了媒體。”做媒體,並不是王笑東的心願。他選擇轉專業繼續攻讀,改報了清華大學法律系。命運總跟他找彆扭。“我剛考上清華,研究生就宣佈要收費了。”三年的學費是3.6萬元,這讓他措手不及。王笑東不想再向父母要錢,決心在入學前用半年時間,先把第一年的學費賺出來。想來想去,王笑東決定聽從老師的建議:做書。

他挑了一本講有關於領導力的外版書下手,翻譯後,他給取名叫《權力的智慧》。先設計一個好看的封面,做了一本假樣書。打算如果客戶感興趣,拿到了定金,再大量印製。樣書做好,趕上長沙正在辦圖書交易會,王笑東跑過去,把書擺在朋友的展位上。當年難以想像的火爆的圖書市場,和客戶之間的信任,換來了來自幾個客戶的近20萬元訂金。他算了算,刨去版權、印刷、倉儲、物流,接近一半都是利潤。入學報到前,王笑東不僅解決了學費、生活費,還買了一台筆記型電腦。輕鬆掙到十幾萬,對王笑東的刺激當然很大。在讀研的三年裡,他陸續策劃了十幾本書,在畢業之前,就成了百萬富翁。

“我的興趣愛好就是看書看電影

我的工作就是做書做電影”

2003年,王笑東即將研究生畢業,職業道路的選擇又一次擺在了面前。本來,研究生導師非常器重這位弟子,把最好的機會留給他,推薦他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然而,王笑東左思右想,放棄了這份穩定、體面的工作,決定做書商。他愛書,也愛相對自由的工作氛圍。更重要的是,他潛意識裡對充滿著不確定性的未來有更多期許。

正式入行,母校是王笑東的重要助力。王笑東回憶:”早期從事民營出版,幾乎半數以上是人大或和人大有關的人。那個時代,文科院校最會編圖書的就是人民大學,早期培育了一大批從事圖書出版的人。”人大的學風又好,校友之間特別團結。這些都成就了行業師兄和老師們對王笑東的無私幫助。王笑東自己也作為後起之秀,在短時間內迅速做大做強,28歲就成為了全國工商聯書會最年輕的副會長。

文化名人的精品書籍,是王笑東的新華先鋒的長年主打。多年努力下來,南懷瑾、季羨林、啟功、張岱年、熊十力、沈從文、金克木、周國平等文化學者和學界精英的作品,都被王笑東一一收入囊中。而更值得稱道的,是王笑東發掘新人新作品的能力。

2008年,王笑東第一次讀到了嚴歌苓的小說,那時她已經是美國的金牌編劇,但在國內還鮮為人知。“許多優秀小說,作者的想像空間很大。但變成電影敘述後,文字意象無法被表達,或者造價很高,場景沒法實現。嚴老師有編劇功底,小說中的畫面感特別好。這樣的作者,導演最喜歡。”王笑東決定迅速引進嚴歌苓的作品,並推送給國內的導演。那時,新華先鋒在影視行業並沒有多少積澱。王笑東找了一個最閑的部門,每天在網上搜集導演工作室、影視公司、經紀人的電話,由工作人員寫好推薦,給對方寄送樣書。開始的工作,都是一些笨功夫。很幸運,最先給出回應的是張藝謀。而2011年電影《金陵十三釵》的上映,也成了圖書版權運作的一個分水嶺式的大事件。《金陵十三釵》的電影票房加上版權交易為7億元,後續改編的電視劇也賣到了2億左右,圖書收入3000多萬。現在,嚴歌苓的小說已經成為眾多出版社、導演和影視公司的爭搶物件。

王笑東運作的另一個經典案例是《鬼吹燈》,可謂是暢銷書運作的典範。2006年前後,《鬼吹燈》系列已經在網站平臺連載,並出版了紙質書。但天下霸唱說,那時自己疲於奔命,每天背著2000字的寫作任務,像個計程車司機,付出與收入極不相符。這種現象當然很不公平。王笑東說,作家是IP創作的源頭,他們早晚會成為真正的明星,只是缺少一個代言和談判者罷了。2010年,王笑東以1000萬元的標底,一舉拿下天下霸唱的圖書出版權。這在當時堪稱天價。許多人認為,他一定會賠錢。事實上,王笑東賺翻了。“鬼吹燈”第三季五本圖書在王笑東的精心運作下,該系列書幾乎佔據所有書店的銷售排行榜,供不應求,印刷廠晝夜加印,工人累到幾乎“罷工”……“鬼吹燈”第三季圖書毫無疑問地超越了前兩季,這讓作者天下霸唱非常滿意。為天下霸唱與新華先鋒建立了牢固的信任。此後,新華先鋒幫天下霸唱把小說通過音訊、電子圖書、手機移動端等多管道傳播,並轉化為影視作品。

(右數第三位為王笑東)

“一定要把故事講好”

有人認為王笑東以前是做出版的,後來做數位閱讀,現在又去做影視,行業換了又換。然而,王笑東不以為然。“其實我是做內容的。不管以前什麼樣,有哪些形式。實際上我從事的工作還是和文字相關的。我的優點在於改造文字,這些都是我能掌控的。”

王笑東的自信來源於多年的積累,在出版行業裡的沉浮打拼讓他有了慧眼識英的眼光和運籌帷幄的實力。王笑東的深刻認識也來源於多年的積累。他真正懂得“故事”的重要之所在。

在王笑東看來,不管做原創、做出版、做影視,實際都是在做內容。對王笑東來說,最在乎的也是內容。他用電影舉例,“有時候看電影看完什麼都覺得挺好,特效真好,但就是覺得這個故事講的真差。”

基於這個觀點,王笑東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國內影視作品的弊病:不重視講好故事。國內的影視產業與好萊塢存在巨大差距,除去特效的技術水準和演員的專業素質這些影響因素,最重要的差異就是“一定要把故事講好”。他認為探討人性、探討命運能講好故事的劇本最有價值。這些作品來源於現實,不僅深刻而且便於電影佈景和特效的實現,拍攝成本低,即使不是很有名氣,但改編成影視作品依然可能會取得巨大的成功。而許多作家的作品,在最基礎的層次上,講故事的邏輯就特別差。這樣也就不必說之後的特效製作、演員演技等等其他資源。

而向更深層探究,關鍵的問題在於影視和小說的本質差異性。王笑東解釋,影視行業中的敘事方式是和小說的語言完全不一樣的。很多好的文學作品無法進行轉換。因為雖然小說的想像空間是最大的,但由於技術上的局限,小說的很多想像在影視中無法實現轉換。所以,要想成就一部優秀的文學改編作品,特別需要對影視和文學相容並通的專業人才,也就是既懂得影視作品的需求,又通曉文學作品的特性,能達成兩者之間的轉換。

顯然,王笑東的成功已經印證了這一點。他總結自己的行業說:“對我來說,我所在行業是做內容。”確定哪些形式能做,哪些不能做,怎麼樣最大化的保持原作的風貌,就是他工作的核心。根據多年從業經驗,他也給出了自己對於好作品的衡量標準。名家不一定出好作品,對於一般的作者,故事和文筆也往往不能兼得。因此不一定要看作品出自誰手,就是要看作品本身。“讀時拿起來放不下的,一定是好作品。”

“對物質不是不在乎

而是不能影響我的世界觀價值觀”

2016年6月6日是個特殊的日子。上市公司中南文化宣佈,以4.5億元全現金收購天下霸唱、嚴歌苓等多位知名作家背後的IP推手——北京新華先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這筆交易,創下了民營出版業迄今為止最高額的收購紀錄。新華先鋒的創始人王笑東,也一躍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億萬富翁。

現在來看,王笑東無疑是成功人士的典範。其實一路走來,他也並非一帆風順。創業初期,他咬牙硬撐。沒錢只能住地下室。地下一層透光,地下二層沒有窗戶但是租金便宜100塊,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後來,他也遭遇過合夥人卷款跑路、留下一片爛攤子的窘境。還有和上市公司合作,對方本來承諾的股份最終不予兌現。大風大浪,他都經歷過。

事到如今,王笑東把這些都看得很淡。“如果一個人對錢和利益看得太重了,他會局限在自己很小的格局裡面。”而王笑東自始至終想做大事,他關注的是把自己的能力激發出來。

即使現在有了很多的資金,王笑東仍坦言自己生活較為簡樸,他肯定了首先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然後還是要立足於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如果物質影響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那麼,我會毫不猶豫的放棄。對物質不是不在乎,而是不能影響我的世界觀價值觀。”從做出版起,王笑東就堅持簽合同、講信用,不欠任何人錢。遊戲產業利潤豐厚,王笑東堅持不做。他認為,遊戲對青少年百害無益,花錢花時間,浪費精力。“做遊戲特別掙錢,但是我覺得不合理,我就不做。我和作者簽約時候,合同就寫著,不賣給遊戲。因為毫無意義。我不希望我老了回頭想自己為這個社會做過什麼貢獻,發現這個錢是沒有意義的。”

而進入影視行業,在行業內站穩腳跟的王笑東也在努力用身體力行去淨化行業的環境。他直言,影視行業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在這個巨大的名利場裡,信譽價值根本不值錢。他舉例說最開始進入影視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行業回扣。“別人給我,我不收錢。別人說這是行業規矩,我說我不要這樣的規矩。”此後,他也一直堅持乾乾淨淨做事。不講任何潛規則,所有事情都在檯面上說好,不允許任何私下的交易。“如果你自己做事情是這樣的規範,其他人也會這樣做,雖然不可能干涉全程,但我慢慢可以改變一個製片團隊、一個劇組、一個片子,慢慢淨化它,達到西方那樣的電影製作環境這只是一個過程,但需要人去推進。”“做任何事情只要把專案做好,社會會給你更多的錢,會給你更多的肯定,這個回報一定是遠遠多於在這個過程中做得不規範產生的利益。”

對於人生,他也有著積極樂觀的態度。很多人都會在讀書的時候覺得自己微不足道,一旦走上工作崗位,其實就能做出更大貢獻。王笑東說在哪裡發展都一樣,只要保持一顆上進的心,就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和資源,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很優秀。“以前經歷的那些挫折從長遠來說都是暫時的,每一個挫折都是自己在管理上或者在認知上出現了錯誤,才會有挫折。不斷地完善自己,經過一次次很好的歷練,當你越來越成熟,考慮越來越慎重的時候,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低,問題越來越少。這就是自我提煉和成長的過程。”

出版與影視,王笑東跨越了不同領域;引領與堅守,王笑東把握了職業與內心的平衡。與書結緣、因書成就的王笑東也正如一本厚實的大書:既有深沉扎實的伏筆鋪墊,也有華彩絢爛的經過曲折,更將會有高潮迭起的新篇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