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2017年度鄙視鏈——你看不起我,我還看不起你呢!

只要人在江湖, 就逃不過鄙視鏈。

健身房

做有氧的瞧不起練太極的

健身是一種專屬於城市白領的生活信仰, 健身房就是該信仰的“禱告之地”。

在這個充滿汗味與嚎叫的空間裡, 信徒們各守門派。 比如節食減肥的相信戒碳水、戒澱粉, 長跑的信奉體能至上, 擼鐵的肌肉崇拜, 力量舉的認李元霸為祖師爺, 練瑜伽的一般都懂中醫養生……

看似天下太平, 實則深藏暗湧, 其中的鄙視江湖, 並不是一條鏈或者一個環可以形容的。 玩舉重的瞧不起力量舉的, 說它山寨;力量舉的瞧不起健美的, 說它中看不中用;健美的瞧不起練形體的, 說它弱雞;練形體的瞧不起做有氧的, 說它娘炮;做有氧的瞧不起練太極的, 說它是中老年健身操;練太極的沒法反駁, 只好說你們練的都是死肌肉。 而鄙視鏈的頂端和底端, 都是只出現一兩次就退出健身房的逍遙派。

民謠圈

越通俗越受鄙視, 越小眾越高端

“民謠”這個詞, 和曾經光輝燦爛的“文藝青年”“小清新”一樣, 被玩壞了。 宋冬野火之前, 一句“愛上一匹野馬, 可我的家裡沒有草原”的簽名多麼具有神秘的哲學美。 等這首歌流傳範圍快和《愛情買賣》一樣廣的時候, “愛上一匹野驢,

可我的家裡沒有火燒”才有點意思。

同樣是聽民謠, 聽實驗民謠的看不上聽酒吧民謠的, 聽酒吧民謠的看不上聽城市民謠的。 網易雲音樂上對趙雷、宋冬野、李志等歌手作品的評論, 內容以“千萬不要火”為主。

如果恰好你的朋友只是通過選秀節目瞭解到民謠, 那恭喜你, 他們正處在民謠鄙視鏈的底端, 估摸著只知道《中國好聲音》的張磊或《快樂男聲》的左立。 總之, 越通俗的越受鄙視, 越小眾的越高端。 在這樣的鄙視鏈邏輯下, 無論是真樂迷還是偽文青, 大概都不敢輕易跟別人說自己喜歡聽民謠了。

寵物黨

鄙視鏈底層是“兩腳獸”

在寵物黨的鄙視鏈裡, 與其說是在為貓貓狗狗分等級, 不如說是考驗“兩腳獸”的奴性程度。 正如不管貧窮富貴, 主人在寵物眼裡都是鏟屎工一樣, 在“兩腳獸”眼中, 這些毛孩子也不按品種分類, 而是朋友的貓/狗、網上的貓/狗和流浪貓/狗。

雖說品種不分高低貴賤, 吃穿用度則大不一樣, 光是一隻貓或狗的造型服務就可分六等:私人造型師>少有人知的文藝小會所>有小魚幹送的服務型美容院>普通美容院>家裡的剃頭推>不修邊幅。

寵物市場的成熟與城市發展有著正向關聯度。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資料顯示, 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處於3000—8000美元時, 寵物產業就會快速發展。 當前, 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寵物行業都已較為發達, 而二三線城市寵物市場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相親圈

什麼都比不過“我在北上廣深有套房”

今年,《中國式相親價目表:我兒子才33,不考慮沒北京戶口的姑娘,有戶口的殘疾也行》一文讓“中國式相親”刷屏了。在北上廣等一二線城市的公園相親角,男男女女直接被其父母明碼標價,戶籍、房車、學歷、收入成為相親“四大金剛”。

頗具黑色幽默的是,女博士/女強人就算有房、有車、月薪5萬元以上,都只算簡配(鄙視鏈倒數第二層);屬羊的姑娘就更慘,直接被列入鄙視鏈底層,因為不少大爺大媽對“十羊九不全”的民間說法深信不疑。

再也沒有一個地方像相親角一樣,敏銳地對社會的風吹草動作出回饋。許多父母信奉的“利益”,折射出我們這個社會最引人關注、最讓人焦灼的幾個老議題:戶籍、房子、階層流動。

一個不乏現實基礎的段子是:從春節鞭炮聲看上海房價,能清晰聽到鞭炮聲的2-3萬,隱約聽到的4-5萬,一點聽不到的8-20萬。“我在北上廣深有套房”始終是最勵志的醒世恒言。

高校圈

學歷查三代,出身看本科

中國高校的鄙視鏈,早已自成派別。每人標準各異,但“清北複交浙科南”無疑在鏈條頂端,“雙一流”和985也是重要的進階標籤。於是“名校情結”氾濫的學子們孤注一擲選擇了考研。

然而他們在真正求職面試的時候往往發現另一條潛規則——“學歷查三代,出身看本科”,985的碩士還是敗給了985的本科。但也有一種學歷很受尊敬,懂行的人一聽就直點頭,比如搞建築的一聽是畢業於西建大的,“牛啊,老八校”。

“高校鄙視鏈”走向極端,便是“學歷血統”的固化,用靜止的眼光看待問題,只看學歷出身,不問真實能力。不過,莫欺少年窮。高校鄙視鏈的形成也給了廣大學子自強不息的外在推力。雖然不知道山的那頭會是怎樣的風景,但爬與不爬,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

黃金周旅遊圈

國外游>國內遊>省內游>農家樂遊

2017年,中國第19個黃金周,旅遊人次從2800萬到7.05億,甚至接近全球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這其中有超10萬用戶在香港維多利亞港簽到發朋友圈,足跡最遠到達北極圈格陵蘭島。

旅行目的地自然傳遞出一種資訊:國外游鄙視國內游,國內遊鄙視省內遊,省內遊鄙視近郊農家樂。但甭管去了多高級的地方,走馬觀花式的出遊也只是鄙視鏈上的其中一環。

區分旅遊格調的標準有很多,目的地的選擇只是其中之一,還有諸如資訊搜集的方式、旅伴的選擇、自由行還是跟團遊、選擇標準產品還是非標產品等。佔據鄙視鏈頂端的,不是高調曬自拍、曬風景、曬地標或曬美食,而是在一個地方停留的時間長短。在一個地方待得住,首先表明你已遊歷了一些地方,不再癡迷於國家數量“打卡”;其次你得有足夠的閑功夫;第三還得有經濟條件。

試想,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與藝術興趣,給你一個禮拜天天逛盧浮宮,你一定覺得自己瘋了。

說說看,你鄙視誰?

相親圈

什麼都比不過“我在北上廣深有套房”

今年,《中國式相親價目表:我兒子才33,不考慮沒北京戶口的姑娘,有戶口的殘疾也行》一文讓“中國式相親”刷屏了。在北上廣等一二線城市的公園相親角,男男女女直接被其父母明碼標價,戶籍、房車、學歷、收入成為相親“四大金剛”。

頗具黑色幽默的是,女博士/女強人就算有房、有車、月薪5萬元以上,都只算簡配(鄙視鏈倒數第二層);屬羊的姑娘就更慘,直接被列入鄙視鏈底層,因為不少大爺大媽對“十羊九不全”的民間說法深信不疑。

再也沒有一個地方像相親角一樣,敏銳地對社會的風吹草動作出回饋。許多父母信奉的“利益”,折射出我們這個社會最引人關注、最讓人焦灼的幾個老議題:戶籍、房子、階層流動。

一個不乏現實基礎的段子是:從春節鞭炮聲看上海房價,能清晰聽到鞭炮聲的2-3萬,隱約聽到的4-5萬,一點聽不到的8-20萬。“我在北上廣深有套房”始終是最勵志的醒世恒言。

高校圈

學歷查三代,出身看本科

中國高校的鄙視鏈,早已自成派別。每人標準各異,但“清北複交浙科南”無疑在鏈條頂端,“雙一流”和985也是重要的進階標籤。於是“名校情結”氾濫的學子們孤注一擲選擇了考研。

然而他們在真正求職面試的時候往往發現另一條潛規則——“學歷查三代,出身看本科”,985的碩士還是敗給了985的本科。但也有一種學歷很受尊敬,懂行的人一聽就直點頭,比如搞建築的一聽是畢業於西建大的,“牛啊,老八校”。

“高校鄙視鏈”走向極端,便是“學歷血統”的固化,用靜止的眼光看待問題,只看學歷出身,不問真實能力。不過,莫欺少年窮。高校鄙視鏈的形成也給了廣大學子自強不息的外在推力。雖然不知道山的那頭會是怎樣的風景,但爬與不爬,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

黃金周旅遊圈

國外游>國內遊>省內游>農家樂遊

2017年,中國第19個黃金周,旅遊人次從2800萬到7.05億,甚至接近全球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這其中有超10萬用戶在香港維多利亞港簽到發朋友圈,足跡最遠到達北極圈格陵蘭島。

旅行目的地自然傳遞出一種資訊:國外游鄙視國內游,國內遊鄙視省內遊,省內遊鄙視近郊農家樂。但甭管去了多高級的地方,走馬觀花式的出遊也只是鄙視鏈上的其中一環。

區分旅遊格調的標準有很多,目的地的選擇只是其中之一,還有諸如資訊搜集的方式、旅伴的選擇、自由行還是跟團遊、選擇標準產品還是非標產品等。佔據鄙視鏈頂端的,不是高調曬自拍、曬風景、曬地標或曬美食,而是在一個地方停留的時間長短。在一個地方待得住,首先表明你已遊歷了一些地方,不再癡迷於國家數量“打卡”;其次你得有足夠的閑功夫;第三還得有經濟條件。

試想,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與藝術興趣,給你一個禮拜天天逛盧浮宮,你一定覺得自己瘋了。

說說看,你鄙視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