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年終民生特稿 申城交通大整治:車好開路好走

圖說:上海市長寧公安分局交通執法摩托車發車儀式 新民晚報記者 張龍攝(下同)

百姓心聲

>>> 束明明(居委幹部, 安波路蘭馨苑居民)

上海搞交通整治, 老百姓真的感受到了變化。 我兒子不止一次跟我說:“媽媽, 現在車比以前好開多了, 搶道的人少了, 主動讓的多了。 ”

說實話, 以前我過馬路也是亂穿的, 總是覺得大家都這樣。 但實際上我們也不喜歡。 我記得有一次出國旅遊, 一個團裡的人過馬路闖紅燈, 導遊攔著我們說:“你們中國人就是不守規矩。 ”當時我心裡很不高興, 卻沒法否認。 我當時就想, 不知哪一天我們也能做到像國外那樣大家都遵守交通法規。

這次交通大整治, 我感到不管是公車、小轎車、計程車, 開車都規矩了, 尤其是亂停車的現象幾乎看不到了。 行人的素質也在提升, 我在路口就聽到過大人教小孩:紅燈停, 綠燈行, 黃燈準備。 這說明交通守法意識真的深入人心。

我衷心希望交通整治能夠繼續加大力度, 保持得來不易的成果。

>>> 金海波(楊浦交警支隊四大隊民警)

作為一名在一線執法的交警, 交通大整治以來最大的“獲得感”就是群眾對我們的執法越來越支持。

去年6月, 我在中原路翔殷路路口執勤, 當時天很熱, 汗水不僅濕透了我的警服, 還從我的警帽帽檐流到臉上。 當時一位元不認識的女性市民從我身邊經過等紅燈, 看到我滿臉是汗, 就從包裡拿出一張濕紙巾遞給我說, “員警同志, 擦擦汗吧, 你們太辛苦了。 ”

交通大整治期間,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市民這樣做了。 我遇到過一位老阿姨給我撐陽傘, 遇到過市民給我送水喝……儘管天氣熱, 但群眾的支持讓我就像喝了一杯涼茶一樣,

很舒心。

這只是一個縮影。 交通大整治以來, 交通參與者、尤其是機動車駕駛員的守法意識大幅提升。 以前攔車下來, 駕駛員抵觸情緒很明顯, 現在大多會主動認錯。 尤其讓我們感到溫暖的是, 以前我們處罰交通違法, 邊上幫腔的大多指責我們, 現在倒過來了, 大多數圍觀的市民都會為我們撐腰, 這也說明市民的守法意識得到了整體性的提升。

交通大整治仍在進行, 我們執法管理的重點也轉到行人和非機動車上, 希望通過我們的工作, 不斷啃硬骨頭, 把交通大整治推向深入。

>>> 李建軍(上海浦東海博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駕駛員)

說實話, 交通大整治以後, 開始很不適應, 但現在真的感覺到車越來越好開了。

以前亂停車、亂穿馬路是普遍現象, 我們司機最怕的就是突然有一個人沖出來。 現在亂停車現象少了很多, 行人也管起來了, 說沒人亂穿肯定是假的, 但真的比以前少了。

就拿我自己來說, 開車也小心了很多。 看到黃燈閃, 以前的第一反應是加速沖過去, 現在第一反應是踩刹車。 以前看到有車擋路第一反應是按喇叭, 互不相讓, 現在不但不按了, 還會主動讓行。 其實大家浪費的時間反而少了。

乘客的變化也很大, 這一點相信出租司機都有感受。 大整治剛開始的時候, 經常要為停車下客的地點和乘客發生摩擦, 很多地方劃了黃線不能停, 但乘客就是不理解, 解釋也解釋不通, 現在這樣不講道理的人越來越少了, 大家都知道黃線不能亂停,

也都能體諒我們的難處, 有的還主動幫我找沒黃線的路停車。

我覺得, 交通文明要搞好, 可能不是一代人就行的, 衷心希望交通大整治能夠堅持下去。 也提一些小小的建議:希望在郊區也能和市區一樣, 多開設一點吃飯、上廁所的停車點, 讓我們計程車駕駛員可以安心解決個人問題。

圖說:上海街頭的電子員警監管

>>> 顧祥(上海恒風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班車駕駛員)

我開的是47座的大客車,車身長度超過11米。在上海,這樣的大車很難開,因為車太多,人也太多。尤其是以前,占道壓線的多,開鬥氣車的多,一不小心就會碰碰擦擦,心很累。交通大整治以後,可以說大家的壞毛病都改掉了不少,學會了相互禮讓,心態也平穩多了。

如果說有什麼獲得感,我覺得安全就是最大的獲得感。現在,我們公司每個月兩次交通安全培訓,還有每個月針對駕駛員的違法查詢和教育整頓,守法開車成了大家的習慣,一年多以來,沒有發生過一起大的交通事故。不光我自己心安,家裡人也放心多了。

有一點建議,希望在管好機動車的同時,加強對非機動車和行人的管理。我們開大車的最怕行人和非機動車貼著我們,因為有盲區,拐彎的時候根本看不到,一不留神就會帶倒人。在我們大車司機邊轉彎邊注意觀察的同時,不知道能不能在法律上有所規定:行人和非機動車要主動和大型車輛保持安全距離。

>>> 安翊青(市政協委員、律師)

交通擁堵是特大型城市的“痼疾”。上海自去年開展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大整治以來,越來越多的上海市民在交通大整治中有了獲得感。

一年多的交通大整治,通過簡單乾脆的直接處罰,更快地讓普通市民增強交通規則意識。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一整治是行之有效的,越來越多的市民在駕車、步行過程中,有意識地遵守交通規則。沒有比生活在一個讓自己感到安全無憂、運行有序的城市更讓人有感到滿足的了。以前我們時常感慨歐美和其他國家的交通文明,比如在日本東京,機動車駕駛員都有一種禮讓的默契,比如在合併車道或者支道匯入幹道的時候,駕駛員一般情況下都能遵守秩序,一輛插一輛地交錯匯流。在交通管理部門的嚴格整治之後,上海的高架道路上也形成了這樣有序的局面。

這一年來,周圍的交通明顯地更加有序,闖紅燈、超速行駛、違規駕駛的情況越來越少,原本路邊亂停亂放的車輛也逐漸消失,生活環境更加整潔而有秩序,普通市民實實在在地感覺到了城市帶給自己生活的便利。

同時,上海市民也看到了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諸如51路區間公車的開通,P+R停車場的增設,路邊非機動車停放的管理,有軌電車的建設,這些新的嘗試讓市民獲得了更優的出行選擇,是身邊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紅利。

>>> 丁芳 (上海交通廣播頻道總監)

作為專業媒體人,我見證了這座特大型城市的交通秩序在一年多時間裡發生的變化;見證了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交通行為、守法意識在一年多時間裡發生的變化……不斷向好的方向改變,大家有目共睹並為之欣喜。這些變化不僅為城市添彩,更讓百姓受益。

記得今年十一長假期間,網路上的一段視頻感動了許多人。當時,上海前往崇明的G40、G1501高東收費站出現大車流的擁堵,如同停車場一樣的高速上,密密麻麻都是車,但右側的整條高速應急車道卻沒有一輛車因為擁堵而違法佔用。這“空空”的畫面讓市民感慨:這守法和文明程度,配得上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稱號。

這種點滴的變化,都是我們看得見的交通大整治的成果。鞏固已有的成效,這很重要,如果違法行為反復捲土重來,其實是對此前所有的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目前整治重點向行人和非機動車傾斜,這些都是老大難問題。

凡事最怕認真和堅持,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定恒心,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我們都希望上海這座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美麗都市,同樣擁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有序、安全和素養。

>>> 法勇生(虹口區人大代表、公司高管)

“給人民群眾更多的獲得感”,既是十九大精神的要義,也是我們上海當好“排頭兵、先行者”的題中應有之義。在我看來,獲得感不僅僅是收入更多、保障更好,也是天更藍、水更清,當然也包括出行更安全、交通更順暢。

作為人大代表,我曾與所在的四川北路街道江西北、河南北社區居民交流。他們說,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有法律法規意識的,但平時容易忽視,也容易從眾。通過交通大整治,讓自己原本淡漠的意識增強了、忽視的細節重視了。這也就是為什麼過去機動車違法,一整治就能管一陣;後來非機動車和行人違章,一整治也有明顯改善;現在共用單車亂停放問題比較突出,通過這次的整治,交警、輔警、交通志願者一起發力,也明顯好了很多。

江西北社區有一位老黨員,是多年的交通志願者。他說,機動車管好了“主動脈”就好了,非機動車和行人管好了,“毛細血管”就好,共用單車亂停放問題一改善,整個環境面貌和人的心情也不一樣了。我感到,大整治讓老百姓增強了文明出行觀念,也讓大家體會到了文明出行的便捷。

交通大整治的獲得感——“出行更安全、交通更順暢”,既是每一個老百姓的,也是我們這座城市的。這正是我們開展大整治的初心。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潘高峰 記者 方翔 整理

圖說:上海街頭的電子員警監管

>>> 顧祥(上海恒風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班車駕駛員)

我開的是47座的大客車,車身長度超過11米。在上海,這樣的大車很難開,因為車太多,人也太多。尤其是以前,占道壓線的多,開鬥氣車的多,一不小心就會碰碰擦擦,心很累。交通大整治以後,可以說大家的壞毛病都改掉了不少,學會了相互禮讓,心態也平穩多了。

如果說有什麼獲得感,我覺得安全就是最大的獲得感。現在,我們公司每個月兩次交通安全培訓,還有每個月針對駕駛員的違法查詢和教育整頓,守法開車成了大家的習慣,一年多以來,沒有發生過一起大的交通事故。不光我自己心安,家裡人也放心多了。

有一點建議,希望在管好機動車的同時,加強對非機動車和行人的管理。我們開大車的最怕行人和非機動車貼著我們,因為有盲區,拐彎的時候根本看不到,一不留神就會帶倒人。在我們大車司機邊轉彎邊注意觀察的同時,不知道能不能在法律上有所規定:行人和非機動車要主動和大型車輛保持安全距離。

>>> 安翊青(市政協委員、律師)

交通擁堵是特大型城市的“痼疾”。上海自去年開展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大整治以來,越來越多的上海市民在交通大整治中有了獲得感。

一年多的交通大整治,通過簡單乾脆的直接處罰,更快地讓普通市民增強交通規則意識。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一整治是行之有效的,越來越多的市民在駕車、步行過程中,有意識地遵守交通規則。沒有比生活在一個讓自己感到安全無憂、運行有序的城市更讓人有感到滿足的了。以前我們時常感慨歐美和其他國家的交通文明,比如在日本東京,機動車駕駛員都有一種禮讓的默契,比如在合併車道或者支道匯入幹道的時候,駕駛員一般情況下都能遵守秩序,一輛插一輛地交錯匯流。在交通管理部門的嚴格整治之後,上海的高架道路上也形成了這樣有序的局面。

這一年來,周圍的交通明顯地更加有序,闖紅燈、超速行駛、違規駕駛的情況越來越少,原本路邊亂停亂放的車輛也逐漸消失,生活環境更加整潔而有秩序,普通市民實實在在地感覺到了城市帶給自己生活的便利。

同時,上海市民也看到了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諸如51路區間公車的開通,P+R停車場的增設,路邊非機動車停放的管理,有軌電車的建設,這些新的嘗試讓市民獲得了更優的出行選擇,是身邊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紅利。

>>> 丁芳 (上海交通廣播頻道總監)

作為專業媒體人,我見證了這座特大型城市的交通秩序在一年多時間裡發生的變化;見證了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交通行為、守法意識在一年多時間裡發生的變化……不斷向好的方向改變,大家有目共睹並為之欣喜。這些變化不僅為城市添彩,更讓百姓受益。

記得今年十一長假期間,網路上的一段視頻感動了許多人。當時,上海前往崇明的G40、G1501高東收費站出現大車流的擁堵,如同停車場一樣的高速上,密密麻麻都是車,但右側的整條高速應急車道卻沒有一輛車因為擁堵而違法佔用。這“空空”的畫面讓市民感慨:這守法和文明程度,配得上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稱號。

這種點滴的變化,都是我們看得見的交通大整治的成果。鞏固已有的成效,這很重要,如果違法行為反復捲土重來,其實是對此前所有的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目前整治重點向行人和非機動車傾斜,這些都是老大難問題。

凡事最怕認真和堅持,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定恒心,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我們都希望上海這座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美麗都市,同樣擁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有序、安全和素養。

>>> 法勇生(虹口區人大代表、公司高管)

“給人民群眾更多的獲得感”,既是十九大精神的要義,也是我們上海當好“排頭兵、先行者”的題中應有之義。在我看來,獲得感不僅僅是收入更多、保障更好,也是天更藍、水更清,當然也包括出行更安全、交通更順暢。

作為人大代表,我曾與所在的四川北路街道江西北、河南北社區居民交流。他們說,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有法律法規意識的,但平時容易忽視,也容易從眾。通過交通大整治,讓自己原本淡漠的意識增強了、忽視的細節重視了。這也就是為什麼過去機動車違法,一整治就能管一陣;後來非機動車和行人違章,一整治也有明顯改善;現在共用單車亂停放問題比較突出,通過這次的整治,交警、輔警、交通志願者一起發力,也明顯好了很多。

江西北社區有一位老黨員,是多年的交通志願者。他說,機動車管好了“主動脈”就好了,非機動車和行人管好了,“毛細血管”就好,共用單車亂停放問題一改善,整個環境面貌和人的心情也不一樣了。我感到,大整治讓老百姓增強了文明出行觀念,也讓大家體會到了文明出行的便捷。

交通大整治的獲得感——“出行更安全、交通更順暢”,既是每一個老百姓的,也是我們這座城市的。這正是我們開展大整治的初心。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潘高峰 記者 方翔 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