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東家 · 只有一張桌子的餃子館,藏著一位姑娘超乎生死的別樣人生

如果不辭職, 她和現在所有在大城市裡打拼的年輕人一樣, 忙碌且沒有安全感。 但當她從既定的人生軌道上脫離那一刻, 便註定了要活出了別人兩倍的人生。

一家餃子館面積要多大才適合?

60平方米, 還是100平方米, 亦或是……

但在廈門鬥西路的小巷子裡,

卻有家十分特別的餃子館。

它是央視《蔚藍的故鄉》欄目,

在廈門唯一探訪的店鋪;

是無數旅行攻略裡,

“廈門最值得打卡的地方”;

也是眾多媒體口中,

“一家有態度的餃子店”。

可這麼大名氣的店鋪,

後廚和餐堂加起來,

總面積竟然不超過15平方米。

整個空間裡僅擺得下一張大桌,

於是甭管是剁餡、和麵、包餃子、吃餃子,

都要在這張桌子上完成。

來了客人,

無論熟悉的, 還是陌生的,

無論年老的, 還是年少的,

無論是遠道而來的老外,

還是來湊熱鬧的街坊,

大家都要為圍著大桌吃飯。

店主珠珠給餃子館取名

——“盤子與餃子”,

她說, 餃子代表寬容, 可以包入各種餡料;

盤子代表責任, 可以承載各種食物;

而她的小店容得下天南海北的客人,

素不相識的人們,

在這裡可以坐在一起包餃子,

彼此分享, 沒有戒備, 像一家人一樣。

“這不就是另一種‘餃子’與‘盤子’嗎?”

“盤子與餃子”餃子館裡,

餃子餡料除了沒有肉類外,

沒有固定食材,

唯一的原則就是“不時不食”,

所有食材必須是應季蔬菜。

餃子館牆上的小黑板上,

寫著二十四節氣以及應季的食材名稱。

但即便如此,

食客們也不一定能猜到

當天可以吃到哪些蔬菜的餡兒,

因為這裡的餡料用永遠是混搭的,

有時只有一種味道,

有時可能好幾種不同的口味,

至於究竟會吃到什麼餡兒,

完全隨機,要看運氣。

除了出人意料的餃子餡,

這裡的付款方式講究“隨喜”,

老闆娘珠珠從不收賬,

只在牆上標了價格,

吃飽後,

食客自行把錢放到角落的鐵盒裡,

需要找零的話也自己從鐵盒子裡翻找,

一切全憑自覺。

如此隨意的經營方法,

哪裡是來賺錢的?

事實上,珠珠開店的初衷,

跟賺錢沒多大關係。

10年前,還是世界500強企業一名白領的珠珠,

遭遇到人生中最重大的打擊,

先是外婆病重離世,

後是年邁的爺爺奶奶也相繼離開。

被工作絆住腳的她,

竟然未能送最愛的親人走完最後一程。

悲傷、後悔、懊惱的情緒撲面而來,

她對人生產生了懷疑:

“一個人花掉所有時間,

與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漸行漸遠,

得到的報償不過是一點穩定的工資,

這樣真的值得麼?”

再看看身邊的同事,

因為高強的生活,竟然有兩位罹患癌症,

珠珠決定自己要換個活法兒。

2007年,一直喜歡瑜伽的珠珠,

看到網上的考證資訊,

她果斷辭掉了穩定的工作。

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

一個人背著包跑到北京學瑜伽。

好不容易拿下瑜伽師證和冥想師證後,

她又背著包跑了。

一邊窮遊世界,一邊教瑜伽,

她在迪拜機場的頭等艙裡上過課,

也收過荷蘭的藝術家當過學生......

第一次看到學生雙手遞給她費用,

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漂著的她,

眼眶一下子就紅了。

外邊世界的風景很美,

但珠珠從沒忘記自己當初的想法,

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於是她來到麗江的白沙古鎮,

到福國寺做起了義工。

打掃、教書、吃最簡單的齋飯......

也是從那時開始,她愛上了素食,

並漸漸從外到內變成一個素食主義者。

“通過食物可以和自己交流,

可以和天地交流,可以和每一個人交流。

素食不止可以提供動能,

更是可以讓一個人感到心境平和喜悅。”

2013年,飄來蕩去多年的珠珠,

決定找個地方安定下來,

剛好在廈門一個舊社區發現一間店鋪出租的訊息,

面積小,租金便宜,她沒有猶豫就租了下來。

珠珠吃素,又覺得餃子最能代表中國的味道,

於是就有了“盤子與餃子”素餃子館。

珠珠開“盤子與餃子”就兩個目的,

一是傳播素食文化,

二是給像她一樣漂泊的人一個溫暖的歇腳地,

“陌生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

相互結識、陪伴、說說話,

人生也就沒那麼寂寞了。”

在這樣的經營方針指導下,

餃子館自然賺不到什麼錢,

基本是靠珠珠教瑜伽的收入,

才支撐了4年。

但這4年裡,

餃子館從沒拒絕過一位客人,

甚至於晚上珠珠出去教瑜伽時,

店鋪也照常開著。

她還會在黑板上寫:

“珠珠出去上課啦,

餃子在冰箱裡,

請自己煮餃子。”

客人們推開店門,

心領神會的煮餃子吃,

把錢放進盒子裡,

如果有下一波客人來,

還會幫忙招呼。

珠珠特別喜歡澳大利亞作家邦妮·韋爾所著的

《臨終前最後悔的五件事》一書,

她說:“人生是一本書,

記載著苦難與幸福,平靜與起伏,

最重要的是在每一個章節

始終記載著慈悲,希望,自由和愛。”

不管是學瑜伽、旅行、開餃子館,還是做義工……

珠珠認定一個道理:

“這具身體的效用時間很短暫,

在死亡面前,1歲和50歲沒有區別。

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哪裡結束,

但在有生之年不辜負每一天。”

珠珠

廣西人,廈門“盤子與餃子”餃子館創始人

◎本文由正午文化原創,轉載請注明◎

“盤子與餃子”餃子館裡,

餃子餡料除了沒有肉類外,

沒有固定食材,

唯一的原則就是“不時不食”,

所有食材必須是應季蔬菜。

餃子館牆上的小黑板上,

寫著二十四節氣以及應季的食材名稱。

但即便如此,

食客們也不一定能猜到

當天可以吃到哪些蔬菜的餡兒,

因為這裡的餡料用永遠是混搭的,

有時只有一種味道,

有時可能好幾種不同的口味,

至於究竟會吃到什麼餡兒,

完全隨機,要看運氣。

除了出人意料的餃子餡,

這裡的付款方式講究“隨喜”,

老闆娘珠珠從不收賬,

只在牆上標了價格,

吃飽後,

食客自行把錢放到角落的鐵盒裡,

需要找零的話也自己從鐵盒子裡翻找,

一切全憑自覺。

如此隨意的經營方法,

哪裡是來賺錢的?

事實上,珠珠開店的初衷,

跟賺錢沒多大關係。

10年前,還是世界500強企業一名白領的珠珠,

遭遇到人生中最重大的打擊,

先是外婆病重離世,

後是年邁的爺爺奶奶也相繼離開。

被工作絆住腳的她,

竟然未能送最愛的親人走完最後一程。

悲傷、後悔、懊惱的情緒撲面而來,

她對人生產生了懷疑:

“一個人花掉所有時間,

與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漸行漸遠,

得到的報償不過是一點穩定的工資,

這樣真的值得麼?”

再看看身邊的同事,

因為高強的生活,竟然有兩位罹患癌症,

珠珠決定自己要換個活法兒。

2007年,一直喜歡瑜伽的珠珠,

看到網上的考證資訊,

她果斷辭掉了穩定的工作。

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

一個人背著包跑到北京學瑜伽。

好不容易拿下瑜伽師證和冥想師證後,

她又背著包跑了。

一邊窮遊世界,一邊教瑜伽,

她在迪拜機場的頭等艙裡上過課,

也收過荷蘭的藝術家當過學生......

第一次看到學生雙手遞給她費用,

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漂著的她,

眼眶一下子就紅了。

外邊世界的風景很美,

但珠珠從沒忘記自己當初的想法,

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於是她來到麗江的白沙古鎮,

到福國寺做起了義工。

打掃、教書、吃最簡單的齋飯......

也是從那時開始,她愛上了素食,

並漸漸從外到內變成一個素食主義者。

“通過食物可以和自己交流,

可以和天地交流,可以和每一個人交流。

素食不止可以提供動能,

更是可以讓一個人感到心境平和喜悅。”

2013年,飄來蕩去多年的珠珠,

決定找個地方安定下來,

剛好在廈門一個舊社區發現一間店鋪出租的訊息,

面積小,租金便宜,她沒有猶豫就租了下來。

珠珠吃素,又覺得餃子最能代表中國的味道,

於是就有了“盤子與餃子”素餃子館。

珠珠開“盤子與餃子”就兩個目的,

一是傳播素食文化,

二是給像她一樣漂泊的人一個溫暖的歇腳地,

“陌生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

相互結識、陪伴、說說話,

人生也就沒那麼寂寞了。”

在這樣的經營方針指導下,

餃子館自然賺不到什麼錢,

基本是靠珠珠教瑜伽的收入,

才支撐了4年。

但這4年裡,

餃子館從沒拒絕過一位客人,

甚至於晚上珠珠出去教瑜伽時,

店鋪也照常開著。

她還會在黑板上寫:

“珠珠出去上課啦,

餃子在冰箱裡,

請自己煮餃子。”

客人們推開店門,

心領神會的煮餃子吃,

把錢放進盒子裡,

如果有下一波客人來,

還會幫忙招呼。

珠珠特別喜歡澳大利亞作家邦妮·韋爾所著的

《臨終前最後悔的五件事》一書,

她說:“人生是一本書,

記載著苦難與幸福,平靜與起伏,

最重要的是在每一個章節

始終記載著慈悲,希望,自由和愛。”

不管是學瑜伽、旅行、開餃子館,還是做義工……

珠珠認定一個道理:

“這具身體的效用時間很短暫,

在死亡面前,1歲和50歲沒有區別。

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哪裡結束,

但在有生之年不辜負每一天。”

珠珠

廣西人,廈門“盤子與餃子”餃子館創始人

◎本文由正午文化原創,轉載請注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