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財政部部長肖捷“兩會”首秀 回應個稅減稅等熱點

3月7日, 北京梅地亞中心, 履新財政部部長一職近半年的肖捷, 迎來首場全國兩會中外記者新聞發佈會, 直面個人所得稅(下稱個稅)、地方政府債務(下稱地方債)、企業減稅降費等熱點話題。

個稅方案考慮教育等專項抵扣來減負

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改革是這一輪財稅改革重頭戲, 因為直接影響老百姓“錢袋子”, 也備受關注。

肖捷首先介紹了個稅改革進展。

他稱, 目前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設計和論證中, 總的思路是個人所得稅改革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 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 方案總體設計、實施分步到位,

逐步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個人所得稅制。

然後, 他點出了個稅改革具體方案設想。

肖捷稱, 個稅方案基本考慮是, 將部分收入專案如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等, 實行按年匯總納稅。 對於其他方面的收入項目、所得項目, 比如財產轉讓等, 我們考慮繼續實行分類徵收。

他稱, 財政部還將考慮適當增加與家庭生計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項目。 比如有關“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 其他的專項扣除項目等。 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減輕納稅人的負擔。

針對老百姓關心的方案是否會提高個稅免征額, 肖捷回應稱, 將根據居民消費水準等因素進行綜合測算, 確定是否提高免征額, 該提高就提高。

“從國際經驗來看,

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增加稅前扣除的一些專項專案, 需要相對成熟的社會配套條件。 比如作為稅收征管部門來說, 需要掌握與納稅人收入相關的涉稅資訊, 以保證新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能夠順利實施。 另外, 按照稅收法定的原則, 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研究制定之後, 還需要相應地修改稅法, 並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肖捷稱。

去年末全國政府債務27.33萬億元風險可控

政府債務問題也是國內外輿論關注的焦點。 肖捷在上述會上公佈了我國最新債務資料。

他表示, 2016年末, 我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約為27.33萬億元, 按照國家統計局前不久公佈的去年GDP初步核算數計算, 負債率約為36.7%。 根據我們的預測,

預計到今年底, 負債率也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化, 如果與國際水準相比, 應當說中國政府還有一定的舉債空間。

地方債務風險是否可控一直受外界關注。 肖捷稱, 中國地方債風險總體可控。

他也提到了近年來一些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問題。

“個別地區的償債能力還有所減弱。 為了防範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 財政部高度重視, 已經建立了風險應急處置預案和分類處置指南等一系列制度。 為了制止違法違規舉債擔保的行為, 下一步, 財政部將堅持‘開前門’和‘堵後門’並舉的做法, 進一步健全管理機制。 ”肖捷稱。

他介紹, 所謂“開前門”, 就是要合理安排地方新增的債務規模。 在今年提請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預算草案中,

擬安排繼續發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 同時也要繼續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 以滿足地方政府的融資需求, 降低融資成本。

所謂“堵後門”, 就是要嚴格落實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制度, 健全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 加大對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的查處和問責力度。

“我相信, 採取‘開前門’和‘堵後門’並行、保障和規範並舉等措施, 一定能夠合理控制住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量, 切實把債務風險關進籠子裡。 ”肖捷稱。

5500億元減稅降費之後還要繼續給企業減負

經濟增速放緩, 企業利潤收窄, 今年如何進一步為企業減稅降費備受市場關注。

肖捷詳細介紹了今年新增的5500億元減稅降費新舉措。

在3500億元減稅方面, 具體舉措包括增值稅的稅率檔次由4檔減並至3檔;享受減半徵收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標準年應納稅所得額提高至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到了75%;6項去年底已經到期的稅收優惠政策今年將繼續實施。

在2000億元減費方面,財政部將全面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包括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等基金,授權地方政府自主減免部分基金,全國政府性基金還剩21項。二是取消或停征35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中央涉企收費專案減少一半以上,還剩33項;進一步清理規範經營服務性收費;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

肖捷表示,今年的減稅降費政策給企業直接減輕的稅費負擔加在一起,約有5500億元。

“今年的減稅降費措施出臺之後,並不意味著給企業的減負工作畫上了句號。我們要繼續強化‘放水養魚’意識,不會局限於僅算眼前的小帳,更要算經濟發展的大賬,要通過繼續給企業減負為市場加油。”肖捷稱。

3%赤字率積極穩妥留有餘地

今年財政赤字率繼續維持在3%高位,財政赤字規模達到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創歷史新高。

對於今年3%的赤字率安排,肖捷在上述發佈會上評價道,3%赤字率是積極的,這主要體現在雖然今年的赤字率和去年相比沒有變化,或者基本持平,但是赤字規模隨著GDP的增長相應增加。我們測算,今年的赤字規模與去年相比,增加2000億元,能夠滿足實施減稅政策和保障重點領域的支出需要。

“另外,這個赤字率也是比較穩妥的。中國政府的債務率和其他國家相比,屬於比較低的,現有的赤字規模也是留了餘地的。”肖捷稱。

中國財政赤字率空間究竟有多大一直是業內討論的熱點之一。

對此,肖捷認為還需要做一些探索性分析,但需要關注兩大問題。

第一,根據現實需要來決定是否擴大赤字。

他稱,我國去年和今年的財政赤字主要是用於減稅降費和保障重點領域的支出,既支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適度擴大總需求。“今後是否再繼續擴大赤字?我認為也應當根據需要來確定。”

第二,赤字累積形成的債務是否有能力償還。

肖捷稱,我們政府舉債籌集的資金不是用於給公務員發工資、搞福利,而是形成了有效投資,這些投資又相應形成了優質資產,也就是說,債務是有資產對應的。“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始終沒有改變。我相信,中國經濟的蛋糕會越做越大,財政收入的蛋糕也會隨之增大,這是償還債務的根本支撐。”肖捷稱。

PPP落地速度不斷加快

自2013年底中央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以來,PPP擬投資額井噴,超過13萬億元。但是PPP項目落地難一直困擾各方。

對於PPP落地進度不如人意,肖捷回應稱,PPP在中國還處於探索階段。客觀上,各方面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實踐能力的提升,都需要一個過程。其次,PPP專案普遍資金規模比較大,涉及領域也比較廣,同時專業性也很強,如果前期準備、論證不充分,會給專案後續帶來不良影響。同時,有關PPP專案的資訊發佈後,社會資本也要有一個適應期和回應期,這些都需要時間。

不過,肖捷表示,隨著各項工作的推進,PPP專案的落地週期已經開始縮短,落地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

比如,第三批PPP示範項目的平均落地週期為11個月,比第一批縮短了4個月。

“中國有一句老話,在座的記者朋友們可能都耳熟能詳,叫做欲速則不達。PPP項目只有前期的準備充分了,後期的實施才能更加順利。在關注PPP專案落地率的同時,我們也應該關注專案的規範實施和風險防範。”肖捷稱。

他表示,截至去年底,已經簽約落地了1351個項目,總投資達到2.2萬億元,項目落地率已經超過30%,與年初相比,無論是項目落地的數量,還是投資規模,都增長了4倍多。

肖捷稱,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揮好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優化專案融資的環境,加大業務支持和專案推介的力度,推動PPP專案更加規範運作。

在2000億元減費方面,財政部將全面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包括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等基金,授權地方政府自主減免部分基金,全國政府性基金還剩21項。二是取消或停征35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中央涉企收費專案減少一半以上,還剩33項;進一步清理規範經營服務性收費;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

肖捷表示,今年的減稅降費政策給企業直接減輕的稅費負擔加在一起,約有5500億元。

“今年的減稅降費措施出臺之後,並不意味著給企業的減負工作畫上了句號。我們要繼續強化‘放水養魚’意識,不會局限於僅算眼前的小帳,更要算經濟發展的大賬,要通過繼續給企業減負為市場加油。”肖捷稱。

3%赤字率積極穩妥留有餘地

今年財政赤字率繼續維持在3%高位,財政赤字規模達到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創歷史新高。

對於今年3%的赤字率安排,肖捷在上述發佈會上評價道,3%赤字率是積極的,這主要體現在雖然今年的赤字率和去年相比沒有變化,或者基本持平,但是赤字規模隨著GDP的增長相應增加。我們測算,今年的赤字規模與去年相比,增加2000億元,能夠滿足實施減稅政策和保障重點領域的支出需要。

“另外,這個赤字率也是比較穩妥的。中國政府的債務率和其他國家相比,屬於比較低的,現有的赤字規模也是留了餘地的。”肖捷稱。

中國財政赤字率空間究竟有多大一直是業內討論的熱點之一。

對此,肖捷認為還需要做一些探索性分析,但需要關注兩大問題。

第一,根據現實需要來決定是否擴大赤字。

他稱,我國去年和今年的財政赤字主要是用於減稅降費和保障重點領域的支出,既支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適度擴大總需求。“今後是否再繼續擴大赤字?我認為也應當根據需要來確定。”

第二,赤字累積形成的債務是否有能力償還。

肖捷稱,我們政府舉債籌集的資金不是用於給公務員發工資、搞福利,而是形成了有效投資,這些投資又相應形成了優質資產,也就是說,債務是有資產對應的。“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始終沒有改變。我相信,中國經濟的蛋糕會越做越大,財政收入的蛋糕也會隨之增大,這是償還債務的根本支撐。”肖捷稱。

PPP落地速度不斷加快

自2013年底中央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以來,PPP擬投資額井噴,超過13萬億元。但是PPP項目落地難一直困擾各方。

對於PPP落地進度不如人意,肖捷回應稱,PPP在中國還處於探索階段。客觀上,各方面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實踐能力的提升,都需要一個過程。其次,PPP專案普遍資金規模比較大,涉及領域也比較廣,同時專業性也很強,如果前期準備、論證不充分,會給專案後續帶來不良影響。同時,有關PPP專案的資訊發佈後,社會資本也要有一個適應期和回應期,這些都需要時間。

不過,肖捷表示,隨著各項工作的推進,PPP專案的落地週期已經開始縮短,落地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

比如,第三批PPP示範項目的平均落地週期為11個月,比第一批縮短了4個月。

“中國有一句老話,在座的記者朋友們可能都耳熟能詳,叫做欲速則不達。PPP項目只有前期的準備充分了,後期的實施才能更加順利。在關注PPP專案落地率的同時,我們也應該關注專案的規範實施和風險防範。”肖捷稱。

他表示,截至去年底,已經簽約落地了1351個項目,總投資達到2.2萬億元,項目落地率已經超過30%,與年初相比,無論是項目落地的數量,還是投資規模,都增長了4倍多。

肖捷稱,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揮好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優化專案融資的環境,加大業務支持和專案推介的力度,推動PPP專案更加規範運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