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比特幣將會暴漲至100萬美元?

令所有經濟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的世界兩大經濟奇觀是什麼?神回復:中國房價及比特幣。 這兩大逆天之物, 都與常規的經濟學理論極不相符。

人類向宇宙發出救援:渴望經濟界出現愛因斯坦樣的“超人”, 為這兩個奇葩中的戰鬥機探尋新的理論。

拿房價來說, 無論是加息還是降息, 無論調控多麼嚴厲, 無論王石還是其他經濟學家怎麼大喊“泡沫”, 這傢伙依舊昂首天外。

最近, 比特B真瘋了!像極了2016年飆升的帝都房價!

就在昨晚, 比特幣突破了2萬美元, 最高交易記錄達到了20888美元, 折合人民幣12.8萬元一枚。 與目前三環邊上的房價有的一拼。

也難怪最近因水滴直播事件, 互聯網老炮兒周鴻禕被90後女生懟的體無完膚時, 這位即將步入不惑之年的老男孩盛怒之下, 揚言要拿出幾個比特幣來, 以揪出幕後“黑手”。

1

將比特幣推向神壇的, 並使之癲狂的, 當屬美國人。

就在今天清晨7點, 全球最大最古老的期貨交易所, 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旗下的比特幣期貨產品正式上市交易。 而就在8天前, 總部位於芝加哥的芝加哥期權期貨交易所(CBOE)就已推出了比特幣期貨合約。

被送上期貨神壇後, 比特幣市場像燃起了熊熊大火, 異常瘋狂。 因為期貨可以放大杠杆, 而且倍數很大, 比開發商的杠杆更高, 與“中國女巴菲特”20倍的杠杠相比, 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讓比特幣多頭殺紅了眼, 書燃只能說, 人類的想像力, 已完全不夠用了!

而就在第一個吃“大螃蟹”的CBOE搞出全球第一隻比特幣期貨後, 讓比特幣在隨後的一周間, 上漲了20%。 上市當天, 因需求激增而導致三次熔斷, 所以投資品一旦和期貨扯上關係,

就很容易導致失控。

臉譜(Facebook)前移動/增長副總裁、風險投資家、Social Capital創始人兼CEO查馬斯-帕裡哈皮蒂亞(Chamath Palihapitiya)就預測, 未來3-4年, 比特幣的價格將達到10萬美元;未來20年內將突破100萬美元。

漲勢完全秒殺大國房價。

從年初1000美元到現在近20000美元, 創造了今年資本市場天方夜譚般神話的比特幣, 在各路大資本逐鹿之際, 好萊塢也來湊熱鬧, 宣稱投資幾十億美元, 將拍一部類似于《人民名義》般的《比特幣》大片。

看來, 目前最光彩奪目的B就是比特幣, 這是一個大印鈔時代誕生的幽靈, 也是盤旋在互聯網時代上空的怪獸, 正在吞噬著全球的財富。

2

儘管花兒街的投資家門大喊比特幣是“鬱金香泡沫”、更是“旁氏騙局”, 但隨著更多期貨交易所推出比特幣期貨, 這只怪獸還會急速膨脹。

今年以來, 其價格已暴漲20倍, 而在過去8年裡, 上漲了2200萬倍。 其市值也高達(目前公開採了1600萬枚)3000億美元, 超過了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兩大金融機構總市值——高盛(970億美元)和瑞銀(670億美元), 也相當於7個萬科。

這一市值, 也相當於排名世界40位的新加坡的GDP。 短短幾年間, 已變得富可敵國, 雄霸一方, 比特幣是池中物, 一遇互聯網, 便成龍。

當體驗過比特幣暴漲幾萬倍後, 對於其他股票、房產等都毫無感覺了, 索然無味, 因為股票、房地產漲得太慢了, 如果說比特幣是超級跑車, 那麼股票、房產就是蝸牛了。

但到目前為止, 這個起源於美國的怪物, 仍未受到美國政府打擊, 因為美國財政部是持有比特幣的第一大財團, 第二大則是美國的高盛。

毫無疑問, 習慣了剪羊毛的美國, 將會在高位割韭菜, 收割勝利的果實。 怎麼會打擊呢?除非第一第二持有者哪一天全部拋售了。

目前的輸家, 毫無疑問是力鼎比特幣的日本。 日本的互聯網巨頭GMO還聲稱, 將從明年2月份起, 用比特幣給超過4700名員工支付部分工資。

德銀也分析稱, 在中國監管層今年9月對比特幣重拳出擊後, 日本迅速上升為比特幣最大交易國, 緊隨其後, 韓國成為第三大交易國。 據稱, 有的日本人用了高達50倍的杠杆, 正在狂抄比特幣。

日本這個國家, 儘管在細節上精益求精, 但在宏觀層面非常愚蠢, 被美國剪了無數次羊毛後, 失去了二十多年, 在金融貨幣戰中一敗再敗, 這次也會被美國狠狠地剪一次羊毛。

現在的比特幣交易,美國大媽正在瘋狂湧入,一天的新增用戶超過10萬,這和當年歐洲的鬱金香泡沫一樣,開始席捲整個美國,一齣悲劇正上演。

附錄:關於比特幣的16大問題

1.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BitCoin)其實就是一種P2P形式的數位代碼。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散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

比特幣是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化名)2009 年1月設計的一種數位貨幣。比特幣能夠讓用戶在一個去中心化的、點對點的網路中完成支付,其獨特的地方在於不需要一個中央的清算中心或者金融機構對交易進行清算。使用者只需要互聯網連接以及比特幣軟體就可以向另外一個公開的帳戶或位址進行支付操作。

2.比特幣軟體是誰開發的?

這個事情分兩步來看,第一步是理論,中本聰在2008年寫了一篇論文,設計了一種數字貨幣,這個文章講述了這種數位貨幣的原理和演算法。

2009年,有人根據中本聰的文章,組織了一個開源專案,由全球的程式師免費參與,完成了比特幣核心演算法和軟體的開發。中本聰參與的該專案,並通過挖礦挖到第一個資料塊,得到50個比特幣。

3.什麼是開源?

開源軟體意味著這個軟體的所有原始程式碼都是公開的,一個懂代碼的程式師,可以拿到這個軟體的所有原始程式碼,並讀懂它的邏輯,也可以拿到這些原始程式碼,編譯出可以運行的軟體,也可以對這些原始程式碼進行修改後,編譯出新的軟體。

比特幣的核心軟體是開源的,這就意味著這個軟體沒有任何秘密,這個軟體的內部實現邏輯大家都清清楚楚,這個軟體是否有漏洞,是否藏有木馬,或者後門,大家也都清清楚楚。

比特幣的一些週邊軟體(叫協力廠商應用),特別是一些商業企業開發的軟體,就不是開源的了。比如說,一個比特幣的交易網站,只不過是根據比特幣的特點,跟比特幣軟體對接,那麼它就不是一個開發的軟體。

4.比特幣軟體會不會被人控制?

正如前面講到的,因為比特幣軟體是一個開源的軟體,大家都知道它的原始程式碼和實現,從目前回饋來看,沒有發現這個軟體原始程式碼裡面有任何木馬和後門,說明這個軟體目前是沒有被人控制的。

那麼,後續會不會有人發佈一個新的軟體,然後在裡面做壞事呢?因為這個軟體是開源的,所以後續軟體的演進和升級,它的原始程式碼對大家來說,也都是清清楚楚的,從軟體本身來說,這種開源軟體,不太可能被植入木馬和後門。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正因為軟體本身是開源的,很容易被人拿到後,稍加修改,就變成一個新的軟體,而這個新的軟體可能被植入木馬和後門,所以我們要從正規管道,去獲取比特幣軟體。

5.什麼是P2P?

P2P就是點對點,這個概念最近幾年比較火,P2P軟體最早的應用大概就是檔共用、電影下載等應用,後來逐漸有了其他創新和應用,比如P2P網貸等。

這裡先來講一講傳統的模式,傳統的模式,是一種中心式的,它有一個大型的資料庫(或檔案系統),裡面存放著各種各樣的資料,而對普通使用者來說,就是跟這個中心連接和互動,獲取和上傳所需要的資訊。

比如說,一個視頻網站,如果是普通的中心模式,那麼這個網站就存放著各種各樣的視頻,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就是到網站上下載和上傳各種視頻了。而在P2P模式下,已經不再是使用者從網站下載視頻了,而是使用者從其他使用者那邊下載視頻。

我們講一個盜版電影的例子,在中心模式下,其實很容易控制,只要對這些中心進行控制就可以了。而在P2P模式下,事情就變得複雜得多了,只要有一個人曾經獲取過這個盜版電影,那麼其他人都可以從這個使用者獲取到這個軟體的拷貝,要把所有個人上面的盜版電影都消滅掉,就變成極其困難的事情了。

再講一下P2P網貸,在普通的模式下,就是銀行充當一個中心,既吸收存款,又提供貸款;而在P2P模式下,其實就是點對點的貸款,P2P網貸的網站,主要是實現仲介的作用。

最後講一下比特幣的P2P模式,普通的網上貿易,都是借助金融機構作為信任方進行交易的。比如說,支付寶或者是中國銀行的網銀服務,這都是基於我們對這些機構或企業的信任,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中心化,它們都有一個超大型的資料庫,來存放每一筆交易,如果這個中心受到駭客攻擊或者內部篡改,交易資料將產生異常。再比如一國發行的貨幣,也是基於民眾對這國貨幣的信任,如果國家不受信任了,或者國家超發貨幣了,貨幣就會貶值。

而比特幣是基於密碼學的,它的所有交易,都是保持的每一個使用比特幣軟體的電腦上,它是沒有一個中心資料庫的。單獨一台電腦的交易資料被篡改,不會生效,不影響整個交易資料。它從演算法上面保證交易的可靠性,我將在後門詳細講解比特幣的演算法。

另外,因為P2P的特點,一開弓就沒有回頭路,只要有一台電腦上面安裝了比特幣軟體,它的資料就是永遠存在的,所以,即使有一個大災難,或者大停電,消滅了99.99%的電腦,只有還有一台電腦安裝了比特幣軟體,它的資料將永遠存在。而中心式的特點就是,如果中心資料受損,或者因為政府壓力關閉,它的資料將丟失。

6.什麼是雙重支付?

在正常的貨幣中,是有一個造幣廠的,每一個貨幣,都是由造幣廠發行的,而且要設置一個防偽技術,如果有人製造了假幣,就要用武力來制止這些行為。

而對於電子錢,則需要進入一個類似造幣廠的權威中心,對於每一筆交易,都有經過中心的權威確認。

對於兩筆同時發起的支付行為,比如說,轉帳兩筆金額,那麼,要有權威中心,按照時間順序來處理兩筆交付,這樣就不會存在重複支付的問題了。

而對於去中心化的軟體,比特幣的處理就要複雜很多了,為了確保不存在雙重支付,需要對比特幣做如下要求:所有的交易全網公開;需要有時間戳記,所有交易有先後順序;需要對額外的資源對交易進行確認。

歷史交易全網公開,那麼每個帳號裡面有多少比特幣,並不是由一個資料來表示的,而是根據歷史交易得出來的。而這個歷史交易鏈是經過全網公認的,才能保證不被造假。

所有交易,要按照先後順序,給其加上時間戳記,前面一筆交易成功後,整個交易鏈被公認後,下一筆交易是基於上一筆交易來生成的,整個交易就是一個交易鏈,這樣才能保證不被雙重支付。

交易的確認,需要有一些強有力的資源來支持,這個就引入了一個工作量證明,全網50%以上的算力證明了某次交易的有效性,如果有人想篡改之前達成的交易,就變得困難重重,這些就是以後要講到的挖礦,而全網的這些算力,其實就類似一個權威中心,由這些算力對交易進行確認,只不過它不是一個中心,而是由很多機器,通過競爭,對這些交易進行確認。

7.什麼是工作量證明?

我們知道,我普通的網上交易中,是由一個權威中心來決定交易的有效性,比如說,銀行的網銀,銀行就充當的這個角色,由銀行來證明一個交易的有效性。

而比特幣沒有權威中心,那麼由誰來決定交易的有效性呢?那麼,就有點類似於我們選舉一樣,由大家來投票表決,得票最多的交易,就會被認定為一個合法的交易。沒有了權威中心,好像缺乏信用,然而由投票產生的交易,卻是最值得信任的。所以,比特幣也被一些人稱為是“民主貨幣”。

在比特幣的演算法中,投票並不是一個人一票,而是一個CPU一票。那麼,如果一個人想控制比特幣,TA必須有足夠的CPU,那麼當比特幣的規模越龐大,控制就越難。就好比一個人可以很容易的控制幾百、幾千的選票,而當選票規模越大,控制就越難。

另外,當我們在做這種投票工作,假設工作量很小的話,那麼確認交易僅需要少量的運算能力,就可以完成了,這會導致偽造這種交易,也很簡單,所以比特幣就引入了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機制。在這個機制裡面,對一個交易進行證明,需要耗費一定的運算能力和時間,一旦運算成功,那麼就確定了一筆交易。而反過來,普通的用戶端,只要進行一個很簡單的運算,就可以知道這個交易是真實的,還是假冒了。這種機制,就好比在現實生活中,政府花費大量人力,對鈔票進行防偽處理,而普通的民眾,只需要對鈔票進行簡單的辨認,就可以識別真假。

在比特幣中,這種工作量證明機制的演算法叫做雜湊現金,這種演算法其實早就有了,它的原理,就是在交易的資料塊中,要找到一個亂數,這種亂數包含了多個0,在電腦只能用窮舉的辦法,來找到這個亂數。如果我們要求的亂數中,隨著0的數目增多,計算工作量呈現指數級增長。一旦我們找到了這個亂數,也就確定了一個資料塊,除非對資料塊進行一定的工作量運算,否則,資料塊是無法更改的。

由於這種雜湊演算法,它是一種窮舉法,如果網路上的誠實節點超過50%,基本上偽造者想偽造一個交易成功,它必將成功幾率很低,但還是有概率的。

這種情況下,比特幣就引入了另外一種機制,叫交易鏈,所有的交易,都是按時間戳記,串聯在一起的一個鏈條。就好比一條繩子上面打了很多繩結,每個繩結表示一個交易,每個繩結在時間上是有先後順序的。而鏈條最長的,就被公認為為真實的交易。一個運算能力低於50%的偽造者,想偽造一個交易,那麼有一定的概率,如果想偽造兩個交易,並且比運算能力更強的誠實者還快,那麼概率更低,而且這種概率,隨著時間的推移,成功的幾率呈現指數級下降。

我們舉個例子,假如歷史已經產生了100個資料塊,那麼一個偽造者想推翻這些交易,TA必須運算出101個資料塊,這個交易鏈條才可能比原先的鏈條長。而因為誠實者的運算能力比偽造者大,所以當偽造者運算出101個資料塊,其實誠實者產生的新的資料塊,已經遠遠超過100個,原先鏈條的長度,已經延長至遠遠超過201塊的長度了,偽造者還是沒法超過誠實者的鏈條。

這種工作量證明,它有一個特點,就是交易不能是即時的。首先,當前交易的資料塊被運算出來後,系統特意在這個交易之後,有N個交易被計算出來後,當前交易才被確認。那麼,偽造者想推翻某個交易,就需要一樣生成後面N個交易資料塊,這種成功概率,對偽造者趨近於0。

目前每筆比特幣交易,大概需要耗時10分鐘才能被確認,偽造者由於運算力更低,在10分鐘內產生的資料塊,對於誠實節點來說,新產生的資料塊將遠大於偽造者,從而導致偽造者無法成功偽造。

而比特幣還引入了一種獎勵機制,當誠實節點計算出一個資料塊,它能得到一定數量的比特幣獎勵,誠實挖礦得到的比特幣獎勵,往往比偽造交易得到的獎勵更多。

最後再說一下,由於之前的交易已經確認,所以偽造者所攻擊的,不過是把自己某次交易進行篡改。由於每個用戶,對自己的比特幣錢包,都擁有自己的秘鑰和密碼,每個人只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密碼,那麼偽造者也無法製造出該使用者的公開金鑰,也就無法偽造該使用者的交易。偽造者能攻擊的,就是自己的交易,先發起一個交易,讓接受到貨幣的對方,以為交易成功了,從而把貨物發出去,然後偽造者再發起攻擊,試圖把這個交易取消。不過這種攻擊的可能性,前面已經論證過了,可能性極低。

8.什麼是挖礦?

比特幣的總量是有限制的,而且是不斷上升的,到2040年左右,其總量將達到極限值2100萬枚。比特幣之間的交易,是通過“挖礦人”對其進行驗證的,而對於挖礦人來說,TA是可以得到酬勞的,這個酬勞就是比特幣。軟體程式預置了一個演算法,剛開始的時候,每個資料塊有50個比特幣,另外,每一筆比特幣的交易,會產生少量的交易費,這個交易費也是比特幣,每個資料塊包括若干筆交易,“挖礦人”每挖到一個資料塊,就可以得到50個比特幣,以及交易產生的交易費。

每隔4年,挖礦被挖出一個每塊資料塊,得到的酬勞就會減半,最開始5年,每個資料塊包含50個比特幣;之後4年,每個資料塊包含25個比特幣。而隨著交易量的增加,交易費也會跟著增加,由於挖到資料塊的酬勞,包含兩部分,一個是資料塊包含的獎勵,另外一個是交易產生的交易費。所以“挖礦人”每挖到一個資料塊,雖然每個4年,獎勵減半,但總得到的酬勞不一定會減少。

到了2040年,比特幣的總量被定格到2100萬個,到那時候,“挖礦人”挖到資料塊,不會再產生額外的比特幣,而純粹靠這個資料塊裡面包含的交易費來獲得酬勞。

按照中本聰本人的設計,到最後,“挖礦人”純粹靠交易費得到的酬勞也是可觀的,足以維持挖礦行為的繼續。

9.什麼是挖礦機?

比特幣是靠工作量證明來保證交易的,雖然說普通的PC機也可以進行挖礦,但目前採用顯卡進行挖礦,運算力更大,成功幾率更大,由此而產生了各種挖礦機。

比特幣總量多少,目前挖了多少比特幣?比特幣總量是2100萬個,目前已經挖了大概8年,挖的比特幣超過1600萬個,比特幣將在2040年左右挖完。

為什麼挖礦需要消耗大量資源,這些演算法是誰預先制定的,是否有人提前知道所有演算法?

其實這個已經在“什麼是工作量證明”這一章節中論證過了,為什麼要挖礦呢,其實就是為交易的確認製造一定的難度,使其產生一定的工作量,從而使得偽造變得困難。就好比鈔票,要花費大量精力進行防偽一樣。而這個挖礦所預置的演算法,其實並不像有些人想像中那樣,以為是在2100萬個比特幣裡面放了2100道謎語,挖礦者每解開一道謎語,就可以得到一筆獎勵,然後開發團隊其實早就知道的謎語的答案了。

前面這種想法,其實是一些完全沒有IT知識的人的想法,挖礦所需要消耗的資源,其實就是一種雜湊現金(SHA-256)的演算法。這個演算法,需要進行窮舉,所以需要很多算力才能成功計算出答案。

在比特幣的交易中,其實的需要一些相對恒定的時間來計算出一個資料塊,所以當挖礦機越多的時候,系統自動調整雜湊現金演算法的難度,使得計算保證在一定的時間內計算出資料塊,不會太快,也不會太慢。

對於這種演算法,其實沒有人提前知道答案,它都是機器,用窮舉法,一個一個數字進行窮舉,最後產生符合的亂數。

10.比特幣演算法可信嗎?是否存在被破解的風險?

其實很多人都在懷疑,比特幣用演算法來保證比特幣被穩定的發現在2100萬枚,那麼這個演算法可信嗎?是否有一天會被破解呢?

我們在“什麼是工作量證明”這一章節中,已經瞭解到,中本聰發佈的論文中,採用一種叫“雜湊現金”的演算法,這種演算法是亞當.柏克在2002提出來的雜湊演算法,離現在已經有11年了。這種演算法,是給出一個亂數,然後根據雜湊演算法,要計算出包含多個0的數值,隨著0的數目增長,計算量呈指數增長。而反過來,要驗證給出的結果是否正確,卻非常快速,只需要一個運算就可以了。

從現在看,這種演算法基本上非常正確,不存在任何問題,並且這個演算法提出來也很久了,並非中本聰本人的創造。

這只是比特幣的原理,再來看看比特幣軟體的真實實現。

比特幣軟體實際採用的演算法是“SHA-256”演算法,它是SHA演算法的一種。1993年,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設計、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NIST)發佈了第一個SHA的密碼散列函數,這個演算法被稱為“SHA-0”。2001年,NIST發佈“SHA-256”演算法草稿,2002年被作為官方標準發佈。

目前還不知道為什麼最終比特幣軟體選擇了“SHA-256”演算法,而不是論文裡面提到的雜湊現金演算法,但可以肯定的說,“SHA-256”也不是由比特幣自己創造的演算法,而是經過長期驗證了演算法,兩種運算的目的其實是相同的,就是為了提高工作量證明(見“什麼是工作量證明”章節)。

對於“SHA-256”演算法的攻擊問題,目前可以肯定是,對該演算法的攻擊肯定是存在的,曾經有人公佈了對“SHA-0”演算法的攻擊。但這種攻擊成本巨大,這種攻擊用於獲取被“SHA-0”演算法加密的資訊也許有用,但對於破解比特幣的挖礦程式根本沒用。因為挖礦是靠交易鏈來保證的,交易一旦確定,要靠偽造的交易鏈來實現,必須保證能快速的運算出結果。而正常的演算法計算時間,比該類攻擊所用的時間少得多,所以基本不可能偽造成功。

目前“SHA-256”演算法已經發佈了11年,暫時沒有發現該演算法的問題。假設真的有一天攻擊者發現一種新演算法,能夠假冒“SHA-256”,快速計算出結果,而且驗證結果也是正確的,我們假設這種演算法,計算速度比“SHA-256”快一萬倍,然而它要破壞當前的挖礦體系也是極其困難的。它可能能夠更快的挖到礦,但要偽造交易,卻必須擁有當前50%以上的算力,即使它的算力提到了一萬倍,但鑒於當前算力非常龐大,仍然是難以偽造的。而且偽造得到的報酬,遠不如誠實挖礦得到的報酬多。

一旦這種新演算法被公佈,其他的挖礦者也可以採用該演算法來挖礦,這時大家的算力也迅速提升。對比特幣來說,這是一個算力的競爭,剛開始有人占優,能挖到更多的礦,但隨著新演算法迅速使用,整個挖礦馬上又平衡了。就好比在現實社會中,有人發明了一台更加高效的挖礦機,大家可能都採用這種新挖礦機進行挖礦了。但這些都屬於誠實挖礦,不影響比特幣整個的運轉。

最後說明一點,比特幣軟體已經走到了第五個年頭,相信他的演算法還是經得住考驗的。

11.比特幣會不會成為一個洗錢的工具?

比特幣由於所有的交易都是公開的,這就決定了它必須對交易者的隱私提供保護,任何人不能輕易獲取到交易者的資訊,否則,比特幣擁有者就變成了一個財產完全公開的人了。

在一般的中心化的交易系統中,是由信任的中心來提供隱私保護的。所有的客戶資料和交易資訊,都是保存在中心資料庫,普通人無法輕易獲取到客戶的資料,只有信任中心掌握著所有人的資料。而比特幣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產品,它的性質決定的,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也沒有任何人可以輕易獲取客戶的資料。

這個很容易理解,我們舉國家發行鈔票的例子。國家發行的紙幣,從第一筆被取出來後,在市場流程,中間可能有多次交易,經過多人的手,這些交易都是直接轉移的,交易並沒有記錄,所有紙幣最終到了誰手裡,並不大容易跟蹤。

但對於非常大額的紙幣,交易相對就比較容易跟蹤了,因為每一張紙幣,都印有一個獨立的編號。如果大額紙幣的事件(如搶劫銀行),政府就有辦法查詢到紙幣的編號,然後跟蹤這批鈔票是否在市面流通,這些都是通過偵查的方式實現。

對於網上大額的交易,目前基本上都要求實名化,很多轉帳要求直接到銀行櫃檯辦理,所以很容易跟蹤。

對於跨國的情況,目前經過海關,基本上都會檢查,想攜帶大量現鈔出境並不容易。

對於比特幣來說,對於每個帳戶,它擁有自己的私密金鑰,在交易的時候,可以重新生成一個公開金鑰進行交易。不過一般情況下,交易者不大可能,每次交易,都重新生成一個新的公開金鑰,所以對於大額的交易,交易者的公開金鑰和交易金額,還是非常可能被識別出來。

而如果一個公開金鑰的擁有者身份被確認,就可以追溯此人的很多其他交易。不過,以目前來說,要確定公開金鑰的擁有者還比較困難,需要借助其他資訊才可以被跟蹤到。

比特幣是一個虛擬世界上的貨幣,它跟現實社會的關聯,必須要有一些載體才行,如比特幣交易網站,它給比特幣提供了一個與現實社會的關聯,使得虛擬的貨幣可以兌換成真實的貨幣,但它同時也給跟蹤交易者提供了途徑。只要對比特幣交易網站實施實名化交易,並且要求充值和提現的姓名都跟比特幣 交易網站的姓名相同,那麼,交易者的資訊幾乎都可以追蹤得到。

這個過程的追蹤,跟紙幣的追蹤有點像。紙幣在不斷的流通過程中,有時會被存入銀行,有時會被提現出來,在現實中進行商品流通。而比特幣也是這樣,它在不斷的流通中,有時會被充值到比特幣交易網站,有時會被人從比特幣交易網站中提現出現。它在比特幣交易網站的流通,都是實名化的,可以被查詢的。而在比特幣軟體的流通,則有點匿名化,不太容易被跟蹤。

12.比特幣是一個龐氏騙局嗎?

這裡先來講清楚什麼是龐氏騙局,我所認為的龐氏騙局,概況為“拆東牆補西牆”,那就是用後來者的錢來支付前面人的利息,從而騙取更多的錢,最終旁氏騙局會敗露,騙子們一般會選擇卷款潛逃。

如果以這個定義來說,比特幣本身絕對不是龐氏騙局。首先,它沒有一個借貸關係,如果有人掏錢買了比特幣,那拿到錢的人並不會是那個製造比特幣的人;其次,它沒有一個“拆東牆補西牆”的特點,比特幣是一個自然的交易行為,擁有比特幣的人,不是說像龐氏騙局一樣,能夠得到穩定的回報。

比特幣最先只是一個虛擬的貨幣,在網路上使用,並沒有跟金錢掛鉤。隨著比特幣的發展,很多協力廠商應用也就產生了,如比特幣交易網站。比特幣交易網站依託於比特幣,但跟比特幣本身其實關係不大。比特幣是一個開源的軟體,誰都可以開設比特幣交易網站,而交易網站,大多屬於私人的性質,他們開設比特幣交易網站的目的,是為了贏取利潤,這個跟你開個網店,店鋪的目的是一樣的。一般比特幣交易網站,它贏取利潤的方式,是靠收取交易費,比特幣在進行交易的時候,收取一定的交易費,來維持比特幣交易網站的正常運營,就跟一個券商收取股票交易傭金一樣。但目前政府對比特幣交易網站的監管還不是那麼完善,這樣就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一些機會,這些人利用比特幣交易網站,騙取線民往裡面充錢和充比特幣,然後卷款潛逃。但這些跟比特幣本身並沒有關係,很多新聞媒體將其混為一談,甚至由此說明比特幣本身是一個龐氏騙局,這就是明顯的誤導了。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神秘的中本聰本身,TA是比特幣的製造者,那麼會不會是TA特意推高比特幣,然後伺機拋售,賺錢巨額的利潤呢?

至於中本聰到底擁有多少比特幣,有人推測可能有100萬枚,有人甚至認為TA掌握的50%的比特幣,這些有沒有道理呢?

有了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對事情進行分析。首先,中本聰發明的比特幣,如果說是個陰謀,那肯定是一個陽謀。因為比特幣的論文是公開發表的,比特幣的軟體是開源的。而且即使是到2010年底,具體比特幣發行已經2年了,比特幣被挖出500萬枚,比特幣當時的市值也不到1美元,總價值也不超過500萬美元。如果有任何人,能夠意識到在5年後,比特幣的價值會這麼高(目前接近100億美元),那麼任何人都可以在這兩年裡面,通過挖礦或者是交易的方式,獲得大量的比特幣。

再來講講中本聰本人,TA的身份頗為神秘,有人說他是日本教授,有人說他是密碼界元老。總之一句話,比特幣本身擁有絕妙的設計,中本聰本身必然是個在演算法等領域造詣非凡的人(如果對比特幣的演算法有疑問,請看前面章節的分析)。在中本聰之前,就有大量的人在從事虛擬貨幣的研究,但都沒有成功。而中本聰的這份研究,在我看來,起碼價值數億美元。

再來看看中本聰擁有多少比特幣,我對50%的說法不以為然。其實想想都知道,在比特幣發佈後的前兩年,參與比特幣挖礦的人,雖然也比較少,但中本聰本身想擁有50%以上的算力,估計是相當困難的。2年後,比特幣挖礦的人已經達到一個龐大的數量,即使一個國家,也無法集合超過50%的算力。對中本聰來說,想擁有1%的算力,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擁有50%的比特幣絕對是不可信的。

那麼中本聰有沒有可能擁有100萬枚比特幣,那就是相當於目前10%不大的比特幣呢?這個有點難說了,如果中本聰能夠預估到比特幣能發展到今天這種情況,而刻意參與挖礦,那麼到今天是有可能積累到這個數量的比特幣的。但無論怎麼說,10%的比特幣已經不可能左右比特幣自身的價值,即使中本聰本人全部拋售,也不可能對比特幣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我本人倒是希望TA確實能擁有這些比特幣,TA的身家能達到數億美元,這也算是對一個頂尖科學家的獎賞。

但反過來仔細考慮,中本聰想擁有100萬的比特幣,這種可能性也是極小的。中本聰的論文早已發佈,認可這種理論的大有人在,但真正能斷定比特幣價值的人少之又少(包括中本聰本人)。我舉個例子,現在還處於比特幣的初期階段,假如我跟你說,比特幣的價值以後還要上漲1萬倍,這話你能信嗎?其實連說這話的人心裡也沒譜。從理論上看,確實有可能,但實際上幾乎沒人有這種真知。假設你今天投資1萬人民幣,有一天價值上漲了10倍,你會拋售嗎?上漲100倍呢?上漲1千倍呢?1萬倍呢?實際上真正能永遠持有的人鳳毛麟角。

中本聰也是一樣啊,TA是個科學家,TA不是個投資家。假設2010年,比特幣可以在網上交易了,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比特幣終於可以跟錢兌換了,很可能中本聰就會拋售一部分的比特幣;然後在比特幣價值上漲10倍的時候,再拋售一部分;上漲100倍的時候,再拋售一部分;上漲1千倍的時候再拋售一部分;上漲1萬倍的時候再拋售一部分;可能到今天,中本聰所剩的比特幣已經不多了。

另外,中本聰作為比特幣的創始人,TA肯定希望比特幣能夠發展啊,那TA很可能就像其他比特幣信徒一樣,經常主動去將比特幣分發給更多的人,而不是想獨自佔有更多的比特幣。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基本可以斷定,中本聰即使擁有比特幣,也不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量,擁有超過百萬級的比特幣可能性很小。

13.比特幣是擊鼓傳花的遊戲嗎?

有人懷疑比特幣本身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比特幣本身就沒有價值,是靠其他人炒起來的,隨著後來抬轎的越來越多,最後一個接棒者將損失慘重。

其實在“比特幣會不會有一天突然消失,變得一文不值”這一章節中已經講了很多,比特幣絕對不是一文不值的,這裡不再進行闡述。

另外一方面,比特幣的價值就是多少,目前已經連續上漲五年,並且已經上漲了上萬倍,會不會已經價格虛高,總有一天會跌到它本身的價值呢?

關於比特幣的價值,我在“比特幣會不會有一天突然消失,變得一文不值”這個章節,也分別分析了對於每個比特幣的價值,有一文不值、1300美金、4萬美金3種觀點,這裡將展開一下,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比特幣是一個新生的事物,不能以傳統的觀點來考慮。首先,我們以QQ為例子,QQ軟體在開始的時候,幾乎的一文不值的,沒什麼人用,隨著用的人越來越多,它的價值越來越高。比特幣有點類似,這個平臺本身是沒有一個營業機構來運營的,而基於這個平臺上面的很多協力廠商應用(如比特幣交易網站)則是由營業機構運營的。相信比特幣的人越多,願意擁有和使用比特幣的人越多,比特幣的價值就越高。

大多數人只看到比特幣在創始階段幾乎一文不值的現實,就想當然的認為現在的比特幣也是一文不值。其實,當有人願意投入精力,開發比特幣程式,比特幣被創造出來,那麼它就開始擁有了價值;當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它挖礦,消耗設備和電力挖出比特幣時,比特幣的價值就越來越高;當第一個比特幣交易網站出來,開始有運營比特幣時,比特幣的價值鏈就擴大了;當不同國家的比特幣交易網站越來越多,比特幣的價值就越來越大;當各種各樣的比特幣協力廠商應用出現的時候,比特幣的生態鏈就越來越大;所以,目前比特幣的價值其實跟它的市值是有一定的匹配的,並不是虛高。

上面講著是一種投資的行為,但有一種投機的行為,投機並不是因為看好比特幣的價值而投資,而是短期內通過大量資金湧入交易平臺,人為抬高比特幣的市值後,迅速拋售,從而獲取差價。上面講的開設比特幣交易網站一般都是一種投資行為,挖礦一般也是投資行為,因為挖礦者希望通過挖礦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而在比特幣交易網上進行交易,則有部分是投機者。投機有個規律,就是經過一段時間後,投機拋售後必然產生市值的跳水。大的投機者在國內被稱為莊家,小的投機者其實不值一提,有些人買漲,有些人買跌,他們相互抵消,根本形不成合力,能夠對比特幣進行長期的抬升和迅速的拋售。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基本可以斷定,比特幣其實並不存在有重大影響力的莊家。比特幣現階段的真實價值,其實就是來比特幣最近的高價和低價之間,比特幣的市值並沒有嚴重偏離比特幣的價值。

14.比特幣會丟失嗎?

新聞裡面經常看到,誰誰誰比特幣丟失了,某人把硬碟扔到垃圾桶,某人的比特幣被駭客拿了,等等,來證明比特幣並不安全。

其實我們仔細研究比特幣的演算法,就會發現比特幣本身是挺安全的。就像紙幣,紙幣發到你的手裡安全嗎?可能也不安全,你可能要把錢放錢包裡,放保險櫃裡,或者放銀行裡。

比特幣也是這樣,默認的比特幣錢包是沒有密碼的,如果有人拿到你的比特幣錢包檔,那麼比特幣就很可能被盜取。另外,比特幣錢包也可以設置密碼,但一旦密碼被識別出來,比特幣錢包檔被獲得,那麼比特幣也不安全。

但這些跟比特幣本身已經沒有太大關係了,關鍵是用戶本身要保護好自己的比特幣錢包資訊。

比特幣目前還沒有一個類似銀行這樣的機構,它的信用度很高,存在裡面的比特幣,用身份證就可以取出來,所以比特幣目前還是初步階段,對其的支持的協力廠商應用還是不夠。後續逐步發展,應該會有這種機構。

另外,目前比特幣交易網站的信用也不夠,存放在比特幣交易網站上面的比特幣,存在被駭客獲取,甚至交易網站卷款潛逃的風險。

目前比特幣的很多協力廠商應用,其信用和安全性也參差不齊,也難保這些協力廠商應用完全的安全性,但這些跟比特幣本身的機制沒有關係。

15.比特幣真是的通縮的嗎?

幾乎所有的媒體,在提到比特幣時,就說它是通縮的,能抵禦貨幣通漲。事實上,比特幣真是通縮的嗎?

從長遠的看,比特幣肯定是通縮的,因為比特幣到2040年,發行總量就永遠被定格在2100萬枚,不再增加。

但比特幣是每4年,貨幣增加量就減少一半,但今年比特幣剛剛走過其第8個年頭,目前比特幣發行總量大概在1600萬枚左右,最近四年,每年產生新的比特幣在100萬枚多一點,大概增長率10%不到。

一般貨幣通縮指的是物價降低,也就是東西越來越便宜了,貨幣越來越值錢了。我們看下面一張圖,這是網上公佈的貨幣供應量增長,從這個資料看,比特幣在第4~8年的貨幣增量,比一些國家高,比一些國家低,很難判斷是否是通縮。

16.比特幣會衝擊現有貨幣體系嗎?

從目前來看,比特幣只是依附于現有貨幣體系,很難對現有貨幣體系產生大的影響。但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比特幣有可能會衝擊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比特幣有可能成為國際貿易的一種管道,目前大部分的國際貿易都是以美元結算的,但每次交易,都會有一定的匯率損失,而採用比特幣作為仲介,匯率損失很少,有可能有部分國際貿易採用比特幣來結算,這就會衝擊美元的貨幣供應量。

現在的比特幣交易,美國大媽正在瘋狂湧入,一天的新增用戶超過10萬,這和當年歐洲的鬱金香泡沫一樣,開始席捲整個美國,一齣悲劇正上演。

附錄:關於比特幣的16大問題

1.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BitCoin)其實就是一種P2P形式的數位代碼。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散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

比特幣是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化名)2009 年1月設計的一種數位貨幣。比特幣能夠讓用戶在一個去中心化的、點對點的網路中完成支付,其獨特的地方在於不需要一個中央的清算中心或者金融機構對交易進行清算。使用者只需要互聯網連接以及比特幣軟體就可以向另外一個公開的帳戶或位址進行支付操作。

2.比特幣軟體是誰開發的?

這個事情分兩步來看,第一步是理論,中本聰在2008年寫了一篇論文,設計了一種數字貨幣,這個文章講述了這種數位貨幣的原理和演算法。

2009年,有人根據中本聰的文章,組織了一個開源專案,由全球的程式師免費參與,完成了比特幣核心演算法和軟體的開發。中本聰參與的該專案,並通過挖礦挖到第一個資料塊,得到50個比特幣。

3.什麼是開源?

開源軟體意味著這個軟體的所有原始程式碼都是公開的,一個懂代碼的程式師,可以拿到這個軟體的所有原始程式碼,並讀懂它的邏輯,也可以拿到這些原始程式碼,編譯出可以運行的軟體,也可以對這些原始程式碼進行修改後,編譯出新的軟體。

比特幣的核心軟體是開源的,這就意味著這個軟體沒有任何秘密,這個軟體的內部實現邏輯大家都清清楚楚,這個軟體是否有漏洞,是否藏有木馬,或者後門,大家也都清清楚楚。

比特幣的一些週邊軟體(叫協力廠商應用),特別是一些商業企業開發的軟體,就不是開源的了。比如說,一個比特幣的交易網站,只不過是根據比特幣的特點,跟比特幣軟體對接,那麼它就不是一個開發的軟體。

4.比特幣軟體會不會被人控制?

正如前面講到的,因為比特幣軟體是一個開源的軟體,大家都知道它的原始程式碼和實現,從目前回饋來看,沒有發現這個軟體原始程式碼裡面有任何木馬和後門,說明這個軟體目前是沒有被人控制的。

那麼,後續會不會有人發佈一個新的軟體,然後在裡面做壞事呢?因為這個軟體是開源的,所以後續軟體的演進和升級,它的原始程式碼對大家來說,也都是清清楚楚的,從軟體本身來說,這種開源軟體,不太可能被植入木馬和後門。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正因為軟體本身是開源的,很容易被人拿到後,稍加修改,就變成一個新的軟體,而這個新的軟體可能被植入木馬和後門,所以我們要從正規管道,去獲取比特幣軟體。

5.什麼是P2P?

P2P就是點對點,這個概念最近幾年比較火,P2P軟體最早的應用大概就是檔共用、電影下載等應用,後來逐漸有了其他創新和應用,比如P2P網貸等。

這裡先來講一講傳統的模式,傳統的模式,是一種中心式的,它有一個大型的資料庫(或檔案系統),裡面存放著各種各樣的資料,而對普通使用者來說,就是跟這個中心連接和互動,獲取和上傳所需要的資訊。

比如說,一個視頻網站,如果是普通的中心模式,那麼這個網站就存放著各種各樣的視頻,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就是到網站上下載和上傳各種視頻了。而在P2P模式下,已經不再是使用者從網站下載視頻了,而是使用者從其他使用者那邊下載視頻。

我們講一個盜版電影的例子,在中心模式下,其實很容易控制,只要對這些中心進行控制就可以了。而在P2P模式下,事情就變得複雜得多了,只要有一個人曾經獲取過這個盜版電影,那麼其他人都可以從這個使用者獲取到這個軟體的拷貝,要把所有個人上面的盜版電影都消滅掉,就變成極其困難的事情了。

再講一下P2P網貸,在普通的模式下,就是銀行充當一個中心,既吸收存款,又提供貸款;而在P2P模式下,其實就是點對點的貸款,P2P網貸的網站,主要是實現仲介的作用。

最後講一下比特幣的P2P模式,普通的網上貿易,都是借助金融機構作為信任方進行交易的。比如說,支付寶或者是中國銀行的網銀服務,這都是基於我們對這些機構或企業的信任,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中心化,它們都有一個超大型的資料庫,來存放每一筆交易,如果這個中心受到駭客攻擊或者內部篡改,交易資料將產生異常。再比如一國發行的貨幣,也是基於民眾對這國貨幣的信任,如果國家不受信任了,或者國家超發貨幣了,貨幣就會貶值。

而比特幣是基於密碼學的,它的所有交易,都是保持的每一個使用比特幣軟體的電腦上,它是沒有一個中心資料庫的。單獨一台電腦的交易資料被篡改,不會生效,不影響整個交易資料。它從演算法上面保證交易的可靠性,我將在後門詳細講解比特幣的演算法。

另外,因為P2P的特點,一開弓就沒有回頭路,只要有一台電腦上面安裝了比特幣軟體,它的資料就是永遠存在的,所以,即使有一個大災難,或者大停電,消滅了99.99%的電腦,只有還有一台電腦安裝了比特幣軟體,它的資料將永遠存在。而中心式的特點就是,如果中心資料受損,或者因為政府壓力關閉,它的資料將丟失。

6.什麼是雙重支付?

在正常的貨幣中,是有一個造幣廠的,每一個貨幣,都是由造幣廠發行的,而且要設置一個防偽技術,如果有人製造了假幣,就要用武力來制止這些行為。

而對於電子錢,則需要進入一個類似造幣廠的權威中心,對於每一筆交易,都有經過中心的權威確認。

對於兩筆同時發起的支付行為,比如說,轉帳兩筆金額,那麼,要有權威中心,按照時間順序來處理兩筆交付,這樣就不會存在重複支付的問題了。

而對於去中心化的軟體,比特幣的處理就要複雜很多了,為了確保不存在雙重支付,需要對比特幣做如下要求:所有的交易全網公開;需要有時間戳記,所有交易有先後順序;需要對額外的資源對交易進行確認。

歷史交易全網公開,那麼每個帳號裡面有多少比特幣,並不是由一個資料來表示的,而是根據歷史交易得出來的。而這個歷史交易鏈是經過全網公認的,才能保證不被造假。

所有交易,要按照先後順序,給其加上時間戳記,前面一筆交易成功後,整個交易鏈被公認後,下一筆交易是基於上一筆交易來生成的,整個交易就是一個交易鏈,這樣才能保證不被雙重支付。

交易的確認,需要有一些強有力的資源來支持,這個就引入了一個工作量證明,全網50%以上的算力證明了某次交易的有效性,如果有人想篡改之前達成的交易,就變得困難重重,這些就是以後要講到的挖礦,而全網的這些算力,其實就類似一個權威中心,由這些算力對交易進行確認,只不過它不是一個中心,而是由很多機器,通過競爭,對這些交易進行確認。

7.什麼是工作量證明?

我們知道,我普通的網上交易中,是由一個權威中心來決定交易的有效性,比如說,銀行的網銀,銀行就充當的這個角色,由銀行來證明一個交易的有效性。

而比特幣沒有權威中心,那麼由誰來決定交易的有效性呢?那麼,就有點類似於我們選舉一樣,由大家來投票表決,得票最多的交易,就會被認定為一個合法的交易。沒有了權威中心,好像缺乏信用,然而由投票產生的交易,卻是最值得信任的。所以,比特幣也被一些人稱為是“民主貨幣”。

在比特幣的演算法中,投票並不是一個人一票,而是一個CPU一票。那麼,如果一個人想控制比特幣,TA必須有足夠的CPU,那麼當比特幣的規模越龐大,控制就越難。就好比一個人可以很容易的控制幾百、幾千的選票,而當選票規模越大,控制就越難。

另外,當我們在做這種投票工作,假設工作量很小的話,那麼確認交易僅需要少量的運算能力,就可以完成了,這會導致偽造這種交易,也很簡單,所以比特幣就引入了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機制。在這個機制裡面,對一個交易進行證明,需要耗費一定的運算能力和時間,一旦運算成功,那麼就確定了一筆交易。而反過來,普通的用戶端,只要進行一個很簡單的運算,就可以知道這個交易是真實的,還是假冒了。這種機制,就好比在現實生活中,政府花費大量人力,對鈔票進行防偽處理,而普通的民眾,只需要對鈔票進行簡單的辨認,就可以識別真假。

在比特幣中,這種工作量證明機制的演算法叫做雜湊現金,這種演算法其實早就有了,它的原理,就是在交易的資料塊中,要找到一個亂數,這種亂數包含了多個0,在電腦只能用窮舉的辦法,來找到這個亂數。如果我們要求的亂數中,隨著0的數目增多,計算工作量呈現指數級增長。一旦我們找到了這個亂數,也就確定了一個資料塊,除非對資料塊進行一定的工作量運算,否則,資料塊是無法更改的。

由於這種雜湊演算法,它是一種窮舉法,如果網路上的誠實節點超過50%,基本上偽造者想偽造一個交易成功,它必將成功幾率很低,但還是有概率的。

這種情況下,比特幣就引入了另外一種機制,叫交易鏈,所有的交易,都是按時間戳記,串聯在一起的一個鏈條。就好比一條繩子上面打了很多繩結,每個繩結表示一個交易,每個繩結在時間上是有先後順序的。而鏈條最長的,就被公認為為真實的交易。一個運算能力低於50%的偽造者,想偽造一個交易,那麼有一定的概率,如果想偽造兩個交易,並且比運算能力更強的誠實者還快,那麼概率更低,而且這種概率,隨著時間的推移,成功的幾率呈現指數級下降。

我們舉個例子,假如歷史已經產生了100個資料塊,那麼一個偽造者想推翻這些交易,TA必須運算出101個資料塊,這個交易鏈條才可能比原先的鏈條長。而因為誠實者的運算能力比偽造者大,所以當偽造者運算出101個資料塊,其實誠實者產生的新的資料塊,已經遠遠超過100個,原先鏈條的長度,已經延長至遠遠超過201塊的長度了,偽造者還是沒法超過誠實者的鏈條。

這種工作量證明,它有一個特點,就是交易不能是即時的。首先,當前交易的資料塊被運算出來後,系統特意在這個交易之後,有N個交易被計算出來後,當前交易才被確認。那麼,偽造者想推翻某個交易,就需要一樣生成後面N個交易資料塊,這種成功概率,對偽造者趨近於0。

目前每筆比特幣交易,大概需要耗時10分鐘才能被確認,偽造者由於運算力更低,在10分鐘內產生的資料塊,對於誠實節點來說,新產生的資料塊將遠大於偽造者,從而導致偽造者無法成功偽造。

而比特幣還引入了一種獎勵機制,當誠實節點計算出一個資料塊,它能得到一定數量的比特幣獎勵,誠實挖礦得到的比特幣獎勵,往往比偽造交易得到的獎勵更多。

最後再說一下,由於之前的交易已經確認,所以偽造者所攻擊的,不過是把自己某次交易進行篡改。由於每個用戶,對自己的比特幣錢包,都擁有自己的秘鑰和密碼,每個人只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密碼,那麼偽造者也無法製造出該使用者的公開金鑰,也就無法偽造該使用者的交易。偽造者能攻擊的,就是自己的交易,先發起一個交易,讓接受到貨幣的對方,以為交易成功了,從而把貨物發出去,然後偽造者再發起攻擊,試圖把這個交易取消。不過這種攻擊的可能性,前面已經論證過了,可能性極低。

8.什麼是挖礦?

比特幣的總量是有限制的,而且是不斷上升的,到2040年左右,其總量將達到極限值2100萬枚。比特幣之間的交易,是通過“挖礦人”對其進行驗證的,而對於挖礦人來說,TA是可以得到酬勞的,這個酬勞就是比特幣。軟體程式預置了一個演算法,剛開始的時候,每個資料塊有50個比特幣,另外,每一筆比特幣的交易,會產生少量的交易費,這個交易費也是比特幣,每個資料塊包括若干筆交易,“挖礦人”每挖到一個資料塊,就可以得到50個比特幣,以及交易產生的交易費。

每隔4年,挖礦被挖出一個每塊資料塊,得到的酬勞就會減半,最開始5年,每個資料塊包含50個比特幣;之後4年,每個資料塊包含25個比特幣。而隨著交易量的增加,交易費也會跟著增加,由於挖到資料塊的酬勞,包含兩部分,一個是資料塊包含的獎勵,另外一個是交易產生的交易費。所以“挖礦人”每挖到一個資料塊,雖然每個4年,獎勵減半,但總得到的酬勞不一定會減少。

到了2040年,比特幣的總量被定格到2100萬個,到那時候,“挖礦人”挖到資料塊,不會再產生額外的比特幣,而純粹靠這個資料塊裡面包含的交易費來獲得酬勞。

按照中本聰本人的設計,到最後,“挖礦人”純粹靠交易費得到的酬勞也是可觀的,足以維持挖礦行為的繼續。

9.什麼是挖礦機?

比特幣是靠工作量證明來保證交易的,雖然說普通的PC機也可以進行挖礦,但目前採用顯卡進行挖礦,運算力更大,成功幾率更大,由此而產生了各種挖礦機。

比特幣總量多少,目前挖了多少比特幣?比特幣總量是2100萬個,目前已經挖了大概8年,挖的比特幣超過1600萬個,比特幣將在2040年左右挖完。

為什麼挖礦需要消耗大量資源,這些演算法是誰預先制定的,是否有人提前知道所有演算法?

其實這個已經在“什麼是工作量證明”這一章節中論證過了,為什麼要挖礦呢,其實就是為交易的確認製造一定的難度,使其產生一定的工作量,從而使得偽造變得困難。就好比鈔票,要花費大量精力進行防偽一樣。而這個挖礦所預置的演算法,其實並不像有些人想像中那樣,以為是在2100萬個比特幣裡面放了2100道謎語,挖礦者每解開一道謎語,就可以得到一筆獎勵,然後開發團隊其實早就知道的謎語的答案了。

前面這種想法,其實是一些完全沒有IT知識的人的想法,挖礦所需要消耗的資源,其實就是一種雜湊現金(SHA-256)的演算法。這個演算法,需要進行窮舉,所以需要很多算力才能成功計算出答案。

在比特幣的交易中,其實的需要一些相對恒定的時間來計算出一個資料塊,所以當挖礦機越多的時候,系統自動調整雜湊現金演算法的難度,使得計算保證在一定的時間內計算出資料塊,不會太快,也不會太慢。

對於這種演算法,其實沒有人提前知道答案,它都是機器,用窮舉法,一個一個數字進行窮舉,最後產生符合的亂數。

10.比特幣演算法可信嗎?是否存在被破解的風險?

其實很多人都在懷疑,比特幣用演算法來保證比特幣被穩定的發現在2100萬枚,那麼這個演算法可信嗎?是否有一天會被破解呢?

我們在“什麼是工作量證明”這一章節中,已經瞭解到,中本聰發佈的論文中,採用一種叫“雜湊現金”的演算法,這種演算法是亞當.柏克在2002提出來的雜湊演算法,離現在已經有11年了。這種演算法,是給出一個亂數,然後根據雜湊演算法,要計算出包含多個0的數值,隨著0的數目增長,計算量呈指數增長。而反過來,要驗證給出的結果是否正確,卻非常快速,只需要一個運算就可以了。

從現在看,這種演算法基本上非常正確,不存在任何問題,並且這個演算法提出來也很久了,並非中本聰本人的創造。

這只是比特幣的原理,再來看看比特幣軟體的真實實現。

比特幣軟體實際採用的演算法是“SHA-256”演算法,它是SHA演算法的一種。1993年,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設計、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NIST)發佈了第一個SHA的密碼散列函數,這個演算法被稱為“SHA-0”。2001年,NIST發佈“SHA-256”演算法草稿,2002年被作為官方標準發佈。

目前還不知道為什麼最終比特幣軟體選擇了“SHA-256”演算法,而不是論文裡面提到的雜湊現金演算法,但可以肯定的說,“SHA-256”也不是由比特幣自己創造的演算法,而是經過長期驗證了演算法,兩種運算的目的其實是相同的,就是為了提高工作量證明(見“什麼是工作量證明”章節)。

對於“SHA-256”演算法的攻擊問題,目前可以肯定是,對該演算法的攻擊肯定是存在的,曾經有人公佈了對“SHA-0”演算法的攻擊。但這種攻擊成本巨大,這種攻擊用於獲取被“SHA-0”演算法加密的資訊也許有用,但對於破解比特幣的挖礦程式根本沒用。因為挖礦是靠交易鏈來保證的,交易一旦確定,要靠偽造的交易鏈來實現,必須保證能快速的運算出結果。而正常的演算法計算時間,比該類攻擊所用的時間少得多,所以基本不可能偽造成功。

目前“SHA-256”演算法已經發佈了11年,暫時沒有發現該演算法的問題。假設真的有一天攻擊者發現一種新演算法,能夠假冒“SHA-256”,快速計算出結果,而且驗證結果也是正確的,我們假設這種演算法,計算速度比“SHA-256”快一萬倍,然而它要破壞當前的挖礦體系也是極其困難的。它可能能夠更快的挖到礦,但要偽造交易,卻必須擁有當前50%以上的算力,即使它的算力提到了一萬倍,但鑒於當前算力非常龐大,仍然是難以偽造的。而且偽造得到的報酬,遠不如誠實挖礦得到的報酬多。

一旦這種新演算法被公佈,其他的挖礦者也可以採用該演算法來挖礦,這時大家的算力也迅速提升。對比特幣來說,這是一個算力的競爭,剛開始有人占優,能挖到更多的礦,但隨著新演算法迅速使用,整個挖礦馬上又平衡了。就好比在現實社會中,有人發明了一台更加高效的挖礦機,大家可能都採用這種新挖礦機進行挖礦了。但這些都屬於誠實挖礦,不影響比特幣整個的運轉。

最後說明一點,比特幣軟體已經走到了第五個年頭,相信他的演算法還是經得住考驗的。

11.比特幣會不會成為一個洗錢的工具?

比特幣由於所有的交易都是公開的,這就決定了它必須對交易者的隱私提供保護,任何人不能輕易獲取到交易者的資訊,否則,比特幣擁有者就變成了一個財產完全公開的人了。

在一般的中心化的交易系統中,是由信任的中心來提供隱私保護的。所有的客戶資料和交易資訊,都是保存在中心資料庫,普通人無法輕易獲取到客戶的資料,只有信任中心掌握著所有人的資料。而比特幣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產品,它的性質決定的,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也沒有任何人可以輕易獲取客戶的資料。

這個很容易理解,我們舉國家發行鈔票的例子。國家發行的紙幣,從第一筆被取出來後,在市場流程,中間可能有多次交易,經過多人的手,這些交易都是直接轉移的,交易並沒有記錄,所有紙幣最終到了誰手裡,並不大容易跟蹤。

但對於非常大額的紙幣,交易相對就比較容易跟蹤了,因為每一張紙幣,都印有一個獨立的編號。如果大額紙幣的事件(如搶劫銀行),政府就有辦法查詢到紙幣的編號,然後跟蹤這批鈔票是否在市面流通,這些都是通過偵查的方式實現。

對於網上大額的交易,目前基本上都要求實名化,很多轉帳要求直接到銀行櫃檯辦理,所以很容易跟蹤。

對於跨國的情況,目前經過海關,基本上都會檢查,想攜帶大量現鈔出境並不容易。

對於比特幣來說,對於每個帳戶,它擁有自己的私密金鑰,在交易的時候,可以重新生成一個公開金鑰進行交易。不過一般情況下,交易者不大可能,每次交易,都重新生成一個新的公開金鑰,所以對於大額的交易,交易者的公開金鑰和交易金額,還是非常可能被識別出來。

而如果一個公開金鑰的擁有者身份被確認,就可以追溯此人的很多其他交易。不過,以目前來說,要確定公開金鑰的擁有者還比較困難,需要借助其他資訊才可以被跟蹤到。

比特幣是一個虛擬世界上的貨幣,它跟現實社會的關聯,必須要有一些載體才行,如比特幣交易網站,它給比特幣提供了一個與現實社會的關聯,使得虛擬的貨幣可以兌換成真實的貨幣,但它同時也給跟蹤交易者提供了途徑。只要對比特幣交易網站實施實名化交易,並且要求充值和提現的姓名都跟比特幣 交易網站的姓名相同,那麼,交易者的資訊幾乎都可以追蹤得到。

這個過程的追蹤,跟紙幣的追蹤有點像。紙幣在不斷的流通過程中,有時會被存入銀行,有時會被提現出來,在現實中進行商品流通。而比特幣也是這樣,它在不斷的流通中,有時會被充值到比特幣交易網站,有時會被人從比特幣交易網站中提現出現。它在比特幣交易網站的流通,都是實名化的,可以被查詢的。而在比特幣軟體的流通,則有點匿名化,不太容易被跟蹤。

12.比特幣是一個龐氏騙局嗎?

這裡先來講清楚什麼是龐氏騙局,我所認為的龐氏騙局,概況為“拆東牆補西牆”,那就是用後來者的錢來支付前面人的利息,從而騙取更多的錢,最終旁氏騙局會敗露,騙子們一般會選擇卷款潛逃。

如果以這個定義來說,比特幣本身絕對不是龐氏騙局。首先,它沒有一個借貸關係,如果有人掏錢買了比特幣,那拿到錢的人並不會是那個製造比特幣的人;其次,它沒有一個“拆東牆補西牆”的特點,比特幣是一個自然的交易行為,擁有比特幣的人,不是說像龐氏騙局一樣,能夠得到穩定的回報。

比特幣最先只是一個虛擬的貨幣,在網路上使用,並沒有跟金錢掛鉤。隨著比特幣的發展,很多協力廠商應用也就產生了,如比特幣交易網站。比特幣交易網站依託於比特幣,但跟比特幣本身其實關係不大。比特幣是一個開源的軟體,誰都可以開設比特幣交易網站,而交易網站,大多屬於私人的性質,他們開設比特幣交易網站的目的,是為了贏取利潤,這個跟你開個網店,店鋪的目的是一樣的。一般比特幣交易網站,它贏取利潤的方式,是靠收取交易費,比特幣在進行交易的時候,收取一定的交易費,來維持比特幣交易網站的正常運營,就跟一個券商收取股票交易傭金一樣。但目前政府對比特幣交易網站的監管還不是那麼完善,這樣就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一些機會,這些人利用比特幣交易網站,騙取線民往裡面充錢和充比特幣,然後卷款潛逃。但這些跟比特幣本身並沒有關係,很多新聞媒體將其混為一談,甚至由此說明比特幣本身是一個龐氏騙局,這就是明顯的誤導了。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神秘的中本聰本身,TA是比特幣的製造者,那麼會不會是TA特意推高比特幣,然後伺機拋售,賺錢巨額的利潤呢?

至於中本聰到底擁有多少比特幣,有人推測可能有100萬枚,有人甚至認為TA掌握的50%的比特幣,這些有沒有道理呢?

有了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對事情進行分析。首先,中本聰發明的比特幣,如果說是個陰謀,那肯定是一個陽謀。因為比特幣的論文是公開發表的,比特幣的軟體是開源的。而且即使是到2010年底,具體比特幣發行已經2年了,比特幣被挖出500萬枚,比特幣當時的市值也不到1美元,總價值也不超過500萬美元。如果有任何人,能夠意識到在5年後,比特幣的價值會這麼高(目前接近100億美元),那麼任何人都可以在這兩年裡面,通過挖礦或者是交易的方式,獲得大量的比特幣。

再來講講中本聰本人,TA的身份頗為神秘,有人說他是日本教授,有人說他是密碼界元老。總之一句話,比特幣本身擁有絕妙的設計,中本聰本身必然是個在演算法等領域造詣非凡的人(如果對比特幣的演算法有疑問,請看前面章節的分析)。在中本聰之前,就有大量的人在從事虛擬貨幣的研究,但都沒有成功。而中本聰的這份研究,在我看來,起碼價值數億美元。

再來看看中本聰擁有多少比特幣,我對50%的說法不以為然。其實想想都知道,在比特幣發佈後的前兩年,參與比特幣挖礦的人,雖然也比較少,但中本聰本身想擁有50%以上的算力,估計是相當困難的。2年後,比特幣挖礦的人已經達到一個龐大的數量,即使一個國家,也無法集合超過50%的算力。對中本聰來說,想擁有1%的算力,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擁有50%的比特幣絕對是不可信的。

那麼中本聰有沒有可能擁有100萬枚比特幣,那就是相當於目前10%不大的比特幣呢?這個有點難說了,如果中本聰能夠預估到比特幣能發展到今天這種情況,而刻意參與挖礦,那麼到今天是有可能積累到這個數量的比特幣的。但無論怎麼說,10%的比特幣已經不可能左右比特幣自身的價值,即使中本聰本人全部拋售,也不可能對比特幣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我本人倒是希望TA確實能擁有這些比特幣,TA的身家能達到數億美元,這也算是對一個頂尖科學家的獎賞。

但反過來仔細考慮,中本聰想擁有100萬的比特幣,這種可能性也是極小的。中本聰的論文早已發佈,認可這種理論的大有人在,但真正能斷定比特幣價值的人少之又少(包括中本聰本人)。我舉個例子,現在還處於比特幣的初期階段,假如我跟你說,比特幣的價值以後還要上漲1萬倍,這話你能信嗎?其實連說這話的人心裡也沒譜。從理論上看,確實有可能,但實際上幾乎沒人有這種真知。假設你今天投資1萬人民幣,有一天價值上漲了10倍,你會拋售嗎?上漲100倍呢?上漲1千倍呢?1萬倍呢?實際上真正能永遠持有的人鳳毛麟角。

中本聰也是一樣啊,TA是個科學家,TA不是個投資家。假設2010年,比特幣可以在網上交易了,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比特幣終於可以跟錢兌換了,很可能中本聰就會拋售一部分的比特幣;然後在比特幣價值上漲10倍的時候,再拋售一部分;上漲100倍的時候,再拋售一部分;上漲1千倍的時候再拋售一部分;上漲1萬倍的時候再拋售一部分;可能到今天,中本聰所剩的比特幣已經不多了。

另外,中本聰作為比特幣的創始人,TA肯定希望比特幣能夠發展啊,那TA很可能就像其他比特幣信徒一樣,經常主動去將比特幣分發給更多的人,而不是想獨自佔有更多的比特幣。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基本可以斷定,中本聰即使擁有比特幣,也不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量,擁有超過百萬級的比特幣可能性很小。

13.比特幣是擊鼓傳花的遊戲嗎?

有人懷疑比特幣本身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比特幣本身就沒有價值,是靠其他人炒起來的,隨著後來抬轎的越來越多,最後一個接棒者將損失慘重。

其實在“比特幣會不會有一天突然消失,變得一文不值”這一章節中已經講了很多,比特幣絕對不是一文不值的,這裡不再進行闡述。

另外一方面,比特幣的價值就是多少,目前已經連續上漲五年,並且已經上漲了上萬倍,會不會已經價格虛高,總有一天會跌到它本身的價值呢?

關於比特幣的價值,我在“比特幣會不會有一天突然消失,變得一文不值”這個章節,也分別分析了對於每個比特幣的價值,有一文不值、1300美金、4萬美金3種觀點,這裡將展開一下,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比特幣是一個新生的事物,不能以傳統的觀點來考慮。首先,我們以QQ為例子,QQ軟體在開始的時候,幾乎的一文不值的,沒什麼人用,隨著用的人越來越多,它的價值越來越高。比特幣有點類似,這個平臺本身是沒有一個營業機構來運營的,而基於這個平臺上面的很多協力廠商應用(如比特幣交易網站)則是由營業機構運營的。相信比特幣的人越多,願意擁有和使用比特幣的人越多,比特幣的價值就越高。

大多數人只看到比特幣在創始階段幾乎一文不值的現實,就想當然的認為現在的比特幣也是一文不值。其實,當有人願意投入精力,開發比特幣程式,比特幣被創造出來,那麼它就開始擁有了價值;當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它挖礦,消耗設備和電力挖出比特幣時,比特幣的價值就越來越高;當第一個比特幣交易網站出來,開始有運營比特幣時,比特幣的價值鏈就擴大了;當不同國家的比特幣交易網站越來越多,比特幣的價值就越來越大;當各種各樣的比特幣協力廠商應用出現的時候,比特幣的生態鏈就越來越大;所以,目前比特幣的價值其實跟它的市值是有一定的匹配的,並不是虛高。

上面講著是一種投資的行為,但有一種投機的行為,投機並不是因為看好比特幣的價值而投資,而是短期內通過大量資金湧入交易平臺,人為抬高比特幣的市值後,迅速拋售,從而獲取差價。上面講的開設比特幣交易網站一般都是一種投資行為,挖礦一般也是投資行為,因為挖礦者希望通過挖礦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而在比特幣交易網上進行交易,則有部分是投機者。投機有個規律,就是經過一段時間後,投機拋售後必然產生市值的跳水。大的投機者在國內被稱為莊家,小的投機者其實不值一提,有些人買漲,有些人買跌,他們相互抵消,根本形不成合力,能夠對比特幣進行長期的抬升和迅速的拋售。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基本可以斷定,比特幣其實並不存在有重大影響力的莊家。比特幣現階段的真實價值,其實就是來比特幣最近的高價和低價之間,比特幣的市值並沒有嚴重偏離比特幣的價值。

14.比特幣會丟失嗎?

新聞裡面經常看到,誰誰誰比特幣丟失了,某人把硬碟扔到垃圾桶,某人的比特幣被駭客拿了,等等,來證明比特幣並不安全。

其實我們仔細研究比特幣的演算法,就會發現比特幣本身是挺安全的。就像紙幣,紙幣發到你的手裡安全嗎?可能也不安全,你可能要把錢放錢包裡,放保險櫃裡,或者放銀行裡。

比特幣也是這樣,默認的比特幣錢包是沒有密碼的,如果有人拿到你的比特幣錢包檔,那麼比特幣就很可能被盜取。另外,比特幣錢包也可以設置密碼,但一旦密碼被識別出來,比特幣錢包檔被獲得,那麼比特幣也不安全。

但這些跟比特幣本身已經沒有太大關係了,關鍵是用戶本身要保護好自己的比特幣錢包資訊。

比特幣目前還沒有一個類似銀行這樣的機構,它的信用度很高,存在裡面的比特幣,用身份證就可以取出來,所以比特幣目前還是初步階段,對其的支持的協力廠商應用還是不夠。後續逐步發展,應該會有這種機構。

另外,目前比特幣交易網站的信用也不夠,存放在比特幣交易網站上面的比特幣,存在被駭客獲取,甚至交易網站卷款潛逃的風險。

目前比特幣的很多協力廠商應用,其信用和安全性也參差不齊,也難保這些協力廠商應用完全的安全性,但這些跟比特幣本身的機制沒有關係。

15.比特幣真是的通縮的嗎?

幾乎所有的媒體,在提到比特幣時,就說它是通縮的,能抵禦貨幣通漲。事實上,比特幣真是通縮的嗎?

從長遠的看,比特幣肯定是通縮的,因為比特幣到2040年,發行總量就永遠被定格在2100萬枚,不再增加。

但比特幣是每4年,貨幣增加量就減少一半,但今年比特幣剛剛走過其第8個年頭,目前比特幣發行總量大概在1600萬枚左右,最近四年,每年產生新的比特幣在100萬枚多一點,大概增長率10%不到。

一般貨幣通縮指的是物價降低,也就是東西越來越便宜了,貨幣越來越值錢了。我們看下面一張圖,這是網上公佈的貨幣供應量增長,從這個資料看,比特幣在第4~8年的貨幣增量,比一些國家高,比一些國家低,很難判斷是否是通縮。

16.比特幣會衝擊現有貨幣體系嗎?

從目前來看,比特幣只是依附于現有貨幣體系,很難對現有貨幣體系產生大的影響。但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比特幣有可能會衝擊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比特幣有可能成為國際貿易的一種管道,目前大部分的國際貿易都是以美元結算的,但每次交易,都會有一定的匯率損失,而採用比特幣作為仲介,匯率損失很少,有可能有部分國際貿易採用比特幣來結算,這就會衝擊美元的貨幣供應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