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政府“服務類採購”規模約萬億元,績效評價存難點

政府“花錢必問效, 無效必問責”被提至新高度。 十九大報告提出, 建立全面規範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 全面實施績效管理。 而與老百姓關係密切的約1萬億元規模的政府採購服務績效評價, 如何破解當前難題引起熱議。

近日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舉辦的政府採購與績效管理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會上, 官員和學者圍繞目前政府採購服務績效評價的突出難點問題, 給出對策。 財政部副部長劉偉近日在全國政府採購工作會議上表示, 要始終注重提高績效, 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採購制度設計之中、採購預算編制之中,

以及執行和監督的全過程, 更好體現結果導向。

績效目標、指標設置難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院長劉小川教授在上述會議表示, 發達國家財政改革幾乎都圍繞支出, 而我國此前更側重於收入, 這導致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低, 甚至浪費嚴重, 不過近些年我國逐步重視財政支出管理, 其中績效評價又是關鍵。

上海財政局績效評價處處長張林在會上表示, 目前財政部總結績效目標設定中存在的問題, 主要包括指標量化程度不夠、指標與項目匹配度不高、指標與資金量不匹配、指標與實際工作出入太大。 績效評價發現的問題主要有定性指標打分難度大, 尤其效益指標,

部分指標資料獲取工作量大, 評價結果應用不夠。

這些問題導致同一個政府採購項目, 如果請不同的協力廠商機構來進行績效評分, 分數結果都不一樣。

張林認為, 通過績效評價發現兩大問題, 一個是資金使用效率不高, 體現在成本過高或者效果不理想, 另一個是專案預算和績效目標編制得太簡單, 這些問題長期存在。 科學編制專案的績效目標和與此匹配的專案預算是績效管理的首要任務。

制度改革先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