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人工智慧手機如何避免成為人工智障?

2017 年, 手機行業一共有兩個關鍵字:全面屏和人工智慧。

高屏占比的螢幕讓 2017 年的智慧手機界實現了近兩年來最大的外觀差異化創新,

但由於各家大廠都有了極強的供應鏈掌控能力, 全面屏手機的同質化也來得超乎想像的快。

我一直堅持這樣一個觀點:從消費者層面來說, 大家買手機, 終歸買的是個差異化。 當性能差別大時選性價比高的, 當性能趨同時選外觀好看的, 當外觀趨同了, 選品牌價值高的, 或者是自己喜歡的品牌。

從本質上來說, 全面屏是設計差異化的一種, 而當各家都能夠做到全面屏時, 設計的差異化就不再具有差異化, 影響消費者決策意向的, 也將不會再是外觀上的差異, 而是整機的整體體驗。

這個時候, 就有很多廠商開始喊起了手機 AI。

什麼才是真正的手機人工智慧?其實這個問題具體來說應該是:什麼才是真正的智慧手機的人工智慧?其實從來邏輯上講, 這個問題挺籠統的, 而且容易最後糾結導向到一個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No true Scotsman)或訴諸純潔(appeal to purity)的非形式謬誤。

如果你對近兩年的國內手機圈足夠熟悉, 就會知道很多廠商所用力宣傳的新功能, 往往並不好用, 顯得有點多餘。

2017 年, 人工智慧就成了手機廠商除了全面屏以外, 最愛提起的一個“功能”。

但消費者買回手機就發現, 很多廠商宣傳的人工智慧, 其實是人工智障。

不是說目前手機人工智慧的方向和願景不好, 而是在目前的技術水準下, 讓人工智慧作為交互主力站在手機操作的前臺,

確實有點難以讓人接受, 很多功能也還做不好。

讓人工智慧站在幕後, 比讓人工智慧走向台前更好。

Android 手機因為系統機制問題, 一直都會面臨 app 惡意運行偷跑電量和佔用記憶體的問題。 國內的各家廠商都在著重優化這一點, 早期用固定後臺運營數量或按照用戶允許的許可權設置的方式, 對系統後臺的應用進行控制。

前段時間和 vivo 的產品經理聊了下在手機硬體同質化時代, 如何讓系統軟體體驗變得更流暢, 更持久。 得到了這樣一個案例和操作方式。

vivo 會根據使用者戶畫像, 使用者使用習慣, 區分用戶類型, 獲取各類型用戶常用應用場景, 看看這個人是不是微信重度用戶。 如果是的話, vivo 會根據典型類型使用者的使用場景,

智慧適配最流暢的 CPU 配置方案, 同時還能保證整體功耗的穩定。 並且這個優化是細化到使用微信的每一個操作的。 如朋友圈的滑動, 會話清單的滑動, 會話內容的滑動, 不同的場景都會用人工智慧適配不同的性能輸出策略。

也就是說, 手機系統會根據你的每一次操作, 優化手機整體性能的輸出, 在保證流暢滑動體驗的同時, 盡可能的省電。

也就是說,通過對手機內這些高頻滑動使用的 app 進行系統級別的人工智慧優化後,能夠提升 18 分鐘。

18 分鐘不算太長,但要知道,這僅僅是對滑動操作的進行優化後的結果。儘管滑動 app 頁面是手機操作中最為高頻使用的一個動作,但是手機真正的耗電大戶還不在這裡。

人工智慧在系統幕後識別使用者感知應用,保護用戶感知應用不被後臺殺死。例如使用者在後臺下載視頻,或者在後臺進行語音瀏覽,那麼系統會保留這類應用。假設檢測到導航已經結束,或者視頻下載完成,並且應用不是用戶即將啟動的應用,那麼系統會回收這些應用保證系統可用記憶體充足。

除此之外,一個應用通過非法手段占住高優先順序,試圖在後臺常駐,那麼AI可以甄別這類情況並給這個應用設置一個合理的優先順序,在系統記憶體低的時候就會選中非法佔用高優先順序的應用進行回收。

至於上面說的對優先順序的判斷,其實也是依賴用戶行為作出的。

舉個例子:後臺 AI 系統會學習使用者啟動應用的順序,比方說使用者使用了微信後,下一個打開的應用是相機的概率達到 80%,那麼在微信的使用期間,系統會盡力保證相機在後臺駐留,這樣一旦用戶退出微信並啟動相機拍照,那麼打開相機的速度就會得到提升。

而更加體現人工智慧作用的是,加入你經常在某個時間段常用一個 app,那麼這個系統會儘量在這個時間段為你的常用 app 預留好記憶體,避免 app 的卡頓。

這是不是比一些站在台前的人工智慧助手,根據一些大資料,尷尬推薦你使用什麼 app 要舒適多了?

另外現在很多遊戲都是全程聯網的,大部分 Android 機一旦把遊戲放到後臺,因為遊戲對性能要求很大,系統會自動把進入後臺的遊戲直接殺掉,這就很讓人尷尬了。但借助人工智慧技術,手機可以智慧識別用戶常用的遊戲,遊戲中途退入再進入不會被系統殺死,提升遊戲體驗。

你看,人工智慧不一定非要非要讓你用一句尷尬口令把它喊出來,還得尷尬對話。

往往一些能真正讓人滿意的功能,提供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體驗,不突兀,不雞肋,不生硬,但適應之後一旦少了,就覺得缺點什麼,這才是我認為真正做到智慧的手機人工智慧。

好用的智慧手機,應該具備 3 個方向的素質:

先進且可成長的作業系統。

高效聰明的底層交互設計。

足夠強勁的性能硬體。

而好用的人工智慧手機,應該可以通過自我學習,自我完善,記住人們的使用習慣,根據使用者喜好時刻讓手機保持最佳狀態。人工智慧還是人工智障,往往也就是一線之隔的事情。比起創造場景創造功能,根據現有場景給出服務,進行優化的人工智慧,其實更好用。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張博文授權虎嗅網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連結。原文連結https://www.huxiu.com/article/226278.html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也就是說,通過對手機內這些高頻滑動使用的 app 進行系統級別的人工智慧優化後,能夠提升 18 分鐘。

18 分鐘不算太長,但要知道,這僅僅是對滑動操作的進行優化後的結果。儘管滑動 app 頁面是手機操作中最為高頻使用的一個動作,但是手機真正的耗電大戶還不在這裡。

人工智慧在系統幕後識別使用者感知應用,保護用戶感知應用不被後臺殺死。例如使用者在後臺下載視頻,或者在後臺進行語音瀏覽,那麼系統會保留這類應用。假設檢測到導航已經結束,或者視頻下載完成,並且應用不是用戶即將啟動的應用,那麼系統會回收這些應用保證系統可用記憶體充足。

除此之外,一個應用通過非法手段占住高優先順序,試圖在後臺常駐,那麼AI可以甄別這類情況並給這個應用設置一個合理的優先順序,在系統記憶體低的時候就會選中非法佔用高優先順序的應用進行回收。

至於上面說的對優先順序的判斷,其實也是依賴用戶行為作出的。

舉個例子:後臺 AI 系統會學習使用者啟動應用的順序,比方說使用者使用了微信後,下一個打開的應用是相機的概率達到 80%,那麼在微信的使用期間,系統會盡力保證相機在後臺駐留,這樣一旦用戶退出微信並啟動相機拍照,那麼打開相機的速度就會得到提升。

而更加體現人工智慧作用的是,加入你經常在某個時間段常用一個 app,那麼這個系統會儘量在這個時間段為你的常用 app 預留好記憶體,避免 app 的卡頓。

這是不是比一些站在台前的人工智慧助手,根據一些大資料,尷尬推薦你使用什麼 app 要舒適多了?

另外現在很多遊戲都是全程聯網的,大部分 Android 機一旦把遊戲放到後臺,因為遊戲對性能要求很大,系統會自動把進入後臺的遊戲直接殺掉,這就很讓人尷尬了。但借助人工智慧技術,手機可以智慧識別用戶常用的遊戲,遊戲中途退入再進入不會被系統殺死,提升遊戲體驗。

你看,人工智慧不一定非要非要讓你用一句尷尬口令把它喊出來,還得尷尬對話。

往往一些能真正讓人滿意的功能,提供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體驗,不突兀,不雞肋,不生硬,但適應之後一旦少了,就覺得缺點什麼,這才是我認為真正做到智慧的手機人工智慧。

好用的智慧手機,應該具備 3 個方向的素質:

先進且可成長的作業系統。

高效聰明的底層交互設計。

足夠強勁的性能硬體。

而好用的人工智慧手機,應該可以通過自我學習,自我完善,記住人們的使用習慣,根據使用者喜好時刻讓手機保持最佳狀態。人工智慧還是人工智障,往往也就是一線之隔的事情。比起創造場景創造功能,根據現有場景給出服務,進行優化的人工智慧,其實更好用。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張博文授權虎嗅網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連結。原文連結https://www.huxiu.com/article/226278.html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