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總決賽圓滿收官,1400名定向選手齊聚海珠~

昨天,

廣州迎來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

最低溫只有6度!

你造嗎?

當你還在被窩裡

享受溫暖(賴床

)的時候,

已經有一大批

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

隨著一聲發令槍響,

一起沖出起跑線啦!

12月17日,

2017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總決賽

(廣州·黃埔古港站)暨世界定向排位賽

在黃埔古港、海珠濕地舉行。

1400名運動員齊聚海珠, 不畏嚴寒、熱情參賽,

感受南粵古驛道的獨特魅力!

沒看直播的小夥伴們,
再隨小編一起來感受下超級精彩的大賽盛況吧~

不畏嚴寒

1400名運動員齊聚海珠參賽

昨日, 早上8時, 雖然黃埔古港刮起了陣陣冷風, 但絲毫沒有影響選手們的熱情。 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早早來到賽場, 躍躍欲試。

陳先生7點多就來到黃埔古港, 他跟另外三個朋友一起組隊參加這次定向大賽。

對定向大賽早有興趣的他這次是第一次參賽。 “既然是第一次參賽, 對成績沒什麼要求, 就跟朋友一起體驗一下, 爭取完賽。 比賽完再跟朋友去黃埔村裡吃一份薑撞奶!”陳先生說, 比賽遊玩兩不誤。

參加比賽的選手們冒著嚴寒奔跑。

鐘卓堅 攝

來自中國香港的張先生一身專業緊身運動裝備, 看上去就是一位定向賽的“資深玩家”。 他說, 這次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時國際定向聯合會的積分賽, 完賽就能獲得積分, 這次趁著年底有空, 特地來刷一些積分。 張先生還表示, “這兩年內地越來越多積分賽, 所以香港很多選手都會經常來內地比賽。 ”

在起點處默默熱身的丹麥選手Soren身材不高, 但他卻已經贏得過三次定向賽的世界冠軍了。 這次作為南粵古驛道定向賽邀請的選手前來參賽, 他的目標當然是冠軍。 Soren說自己是自己第一次來廣州參賽, 為了適應環境, 週三就到了廣州適應環境。

他的好友紐西蘭人Robertson在一旁笑著說:“我們是朋友, 也是對手,

今天我也是來爭冠軍的。 ”

本次賽事共有來自法國、奧地利、澳大利亞、義大利、捷克、瑞士、挪威、丹麥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名運動員參賽, 其中包括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臺北的215名運動員。

本次比賽設立精英組、公開組、體驗組等組別, 在兩個賽區分組進行定向短距離比賽。 其中,598名運動員17日上午在黃埔古港賽區進行比賽,包括精英組250人、公開組184人和體驗組164人;802名運動員17日下午在海珠濕地賽區進行比賽,包括精英組250人、公開組314人和體驗組238。

國際定向聯合會秘書長Tom Hollowell表示,黃埔古村歷史悠久的賽道以及富有嶺南特色的建築,非常適合作為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的賽場。

牽手定向賽

古驛道煥發新生

2016年以來,廣東大力推進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結合體育、文化、旅遊、精准扶貧等工作,促進古驛道沿線村落和地區的發展。

2016年-2017年共舉辦18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參與人數高達38萬人,形成知名體育賽事品牌,初步建立起古驛道旅遊線路和品牌,古驛道活化利用讓古老村莊煥發出更多的生命力和靈氣。

而舉辦本次賽事的黃埔古港古村,在經過海珠區連續多月的籌備和全面綜合整治後,面貌一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1

據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筆下描述:這裡是“珠璣、犀、瑇瑁、果、布之湊”的大都會。

2

在隋唐時期,黃埔港灣(黃埔古港)已經是船舶進出廣州的外港停泊地。僅唐代宗年間,每年到達廣州的阿拉伯商船就有4000多艘。

3

這一條海上古驛道,因其重要的歷史地位,今年被列入南粵古驛道出海口紀念地之一。

4

如今,黃埔古港已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媒體互動的重要平臺。

而昨天下午舉行比賽的海珠濕地,位於廣州新中線,廣州市南腎生態屏障,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本站賽事地點選定古韻濃厚、歷史悠長的黃埔古港古村,突出了嶺南水鄉文化和海洋商貿文化的雙重特色,同時還將賽區延伸至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承接特大級城央濕地的秀美風光與生態野趣,進一步展現了海珠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及深厚的嶺南文化積澱,彰顯了廣東、廣州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活動當天,曾經順利完成廣州亞組委賦予的“重走海上絲綢之路”使命的仿古帆船——“闊闊真公主號”又回到了黃埔古港碼頭。接下來,它將以廣州黃埔古港為母港長泊于此,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精神的重要見證。

鐘卓堅 攝

古村遇上創意

文創作品大放異彩

在黃埔古港的梁氏宗祠內,一個個古驛道文化創意作品吸引了遊客的目光,生動介紹南粵古驛道的多功能書、富有嶺南文化特色的PC遊戲、民俗文化餐具、“哥德堡”走馬燈具設計等,琳琅滿目,生動體現了黃埔古港的傳統文化特色。

在活動現場,一幅幅充滿童真的畫作也成為了靚麗的風景線。

這些畫作是來自“藝道遊學·中國南粵古驛道少兒繪畫大賽”的優秀畫作,是南粵古驛道文化遊學和少兒美術的完美結合,該賽事目前累計收到4萬多幅參賽作品,同步選送北京人民大會堂參賽、展覽作品數量達到1500幅。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藝道遊學”已成為嶺南地區家喻戶曉、極具影響力的少兒藝術賽事,並且定向培育了一大批古驛道少兒美術導師。

此外,古村內還設有“傳統建築名匠”展,對嵌瓷、彩繪、磚雕、陶塑、壁畫、灰塑、木雕等傳統建築技藝進行了介紹。

編輯:賀風玲

責編:文森藍、曉東南、土土兔

其中,598名運動員17日上午在黃埔古港賽區進行比賽,包括精英組250人、公開組184人和體驗組164人;802名運動員17日下午在海珠濕地賽區進行比賽,包括精英組250人、公開組314人和體驗組238。

國際定向聯合會秘書長Tom Hollowell表示,黃埔古村歷史悠久的賽道以及富有嶺南特色的建築,非常適合作為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的賽場。

牽手定向賽

古驛道煥發新生

2016年以來,廣東大力推進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結合體育、文化、旅遊、精准扶貧等工作,促進古驛道沿線村落和地區的發展。

2016年-2017年共舉辦18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參與人數高達38萬人,形成知名體育賽事品牌,初步建立起古驛道旅遊線路和品牌,古驛道活化利用讓古老村莊煥發出更多的生命力和靈氣。

而舉辦本次賽事的黃埔古港古村,在經過海珠區連續多月的籌備和全面綜合整治後,面貌一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1

據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筆下描述:這裡是“珠璣、犀、瑇瑁、果、布之湊”的大都會。

2

在隋唐時期,黃埔港灣(黃埔古港)已經是船舶進出廣州的外港停泊地。僅唐代宗年間,每年到達廣州的阿拉伯商船就有4000多艘。

3

這一條海上古驛道,因其重要的歷史地位,今年被列入南粵古驛道出海口紀念地之一。

4

如今,黃埔古港已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媒體互動的重要平臺。

而昨天下午舉行比賽的海珠濕地,位於廣州新中線,廣州市南腎生態屏障,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本站賽事地點選定古韻濃厚、歷史悠長的黃埔古港古村,突出了嶺南水鄉文化和海洋商貿文化的雙重特色,同時還將賽區延伸至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承接特大級城央濕地的秀美風光與生態野趣,進一步展現了海珠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及深厚的嶺南文化積澱,彰顯了廣東、廣州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活動當天,曾經順利完成廣州亞組委賦予的“重走海上絲綢之路”使命的仿古帆船——“闊闊真公主號”又回到了黃埔古港碼頭。接下來,它將以廣州黃埔古港為母港長泊于此,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精神的重要見證。

鐘卓堅 攝

古村遇上創意

文創作品大放異彩

在黃埔古港的梁氏宗祠內,一個個古驛道文化創意作品吸引了遊客的目光,生動介紹南粵古驛道的多功能書、富有嶺南文化特色的PC遊戲、民俗文化餐具、“哥德堡”走馬燈具設計等,琳琅滿目,生動體現了黃埔古港的傳統文化特色。

在活動現場,一幅幅充滿童真的畫作也成為了靚麗的風景線。

這些畫作是來自“藝道遊學·中國南粵古驛道少兒繪畫大賽”的優秀畫作,是南粵古驛道文化遊學和少兒美術的完美結合,該賽事目前累計收到4萬多幅參賽作品,同步選送北京人民大會堂參賽、展覽作品數量達到1500幅。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藝道遊學”已成為嶺南地區家喻戶曉、極具影響力的少兒藝術賽事,並且定向培育了一大批古驛道少兒美術導師。

此外,古村內還設有“傳統建築名匠”展,對嵌瓷、彩繪、磚雕、陶塑、壁畫、灰塑、木雕等傳統建築技藝進行了介紹。

編輯:賀風玲

責編:文森藍、曉東南、土土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