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

教育的目的, 可不僅僅是成績那麼簡單。

教育是培養習慣, 尤其是孩子處在3-15歲這個年齡階段, 幫他養成好習慣, 不僅會讓孩子受益一輩子, 父母自己也會省心很多。

那麼, 怎麼做呢?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

播下一個行動, 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 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 收穫一種命運。

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 你能不能擔重任, 會不會辦事, 能力如何, 恐怕都跟你的習慣有關。

來看看這則故事:

一家要求很高的外資企業招工, 一些學歷水準、身高相貌等客觀條件都很不錯的年輕人, 過五關斬六將, 進入了最後一關——面試。 可是, 未曾想到, 沒有提問, 沒有出題, 短短10分鐘, 他們都失敗了。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總經理藉故離開了5分鐘, 這些年輕人便得意非凡, 圍著總經理的大寫字臺, 看看這個材料, 翻翻那個資料。 10分鐘後, 總經理回來了,

說:面試已經結束。 這群年輕人很納悶。

總經理說:很遺憾, 你們沒有一個被錄取, 因為公司從來不錄取那些亂翻東西的人。 年輕人一聽, 頓時捶胸頓足:我們長那麼大, 從沒覺得亂翻別人東西是多大的錯, 有多麼嚴重!

機會只有一次, 因為一個不好的習慣, 他們和機遇失之交臂。

禮儀習慣

孩子需要養成的好習慣有很多, 包括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以及一些必要的禮儀習慣。 下面這些禮儀習慣, 爸媽們借鑒下吧, 然後教給孩子, 讓孩子受用一生。

1.彎腰撿東西、系鞋帶時, 一定要蹲下, 不能撅著屁股朝天, 看起來很不雅。

2.吃東西不要發出聲音, 千萬不要狼吞虎嚥, 既不利於消化, 又有損形象。 麵條要咬斷吃, 不要往肚裡吸;喝湯用小勺。

3.坐板凳要雙膝併攏, 雙手放在膝蓋上, 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千萬不要雙腿張開、或翹起二郎腿, 醜死了。

4.到別人家做客時, 未經主人允許, 不要隨意亂翻東西。

5.不管什麼食物, 再喜歡吃也要控制, 尤其不要暴食暴飲, 不管在家還是在外。

6.到別人家做客,

不管主人燒的飯菜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 都要發出真誠的讚美, 表示好吃, 以示尊重。

7.用餐完畢, 最好幫主人一起收拾餐桌;即使對方不讓幫忙, 也要有這個舉動, 表示感謝。

8.接打電話, 第一句要說“你好”, 話說完畢, 讓對方先掛電話;如果對方讓你先掛, 說過“再見”後, 停頓3秒再掛。

9.別人為你添茶、倒水或提供服務時, 一定要欠身坐起或用手扶扶杯子, 以示尊重。

10.看別人手機照片或電腦等其他物品, 未經允許, 不要往下翻動。

11.公共場合, 少吃豬手、骨頭、雞爪等大骨頭類食物。 尤其是女孩子, 齜牙咧嘴啃東西的樣子, 實在不好看。

12.對人友善, 時刻保持微笑。 這是世界通行證, 不分國界, 不需翻譯, 永不過時。

這些禮儀知識, 都是一個人良好修養的具體體現, 爸媽不僅要教給孩子, 而且自己首先要做好。 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 只有爸媽自己做好了, 孩子才會“有樣學樣”, 自覺遵守良好的禮儀規範。

除了這些禮儀修養習慣, 爸媽們還要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 後面的管理就會輕鬆很多,可見,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是多麼重要!

學習習慣

學生階段是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習慣的培養,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或者像上面那位孩子一樣,雖然很聰明,但就是不愛學習的,往往缺乏良好的習慣。

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重視習慣培養,以利於為後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底色。

7、8歲習慣:

1.能獨立並按時完成作業;

2.養成正確的寫字、握筆姿勢,以及坐姿;

3.自覺閱讀課外繪本(帶拼音)。

9、10歲習慣:

1.每天預習;

2.獨立學習和思考能力;

3.作業乾淨整潔;

4.閱讀課外讀物。

11、12歲習慣:

1.認真聽講;

2.每天預習複習;

3.積極思考;

4.作業趕緊整潔並正確率要高。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尤其是小學階段。

生活習慣

如果說人生是一章樂曲,那人生態度就是基調,它決定了命運的走向。

1.積極

對生活有著積極的態度是相當重要的。當然,事情可能會變得很糟,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以應該停止抱怨,尋求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要堅信自我,擺脫負面思維。

2.動力:

要知道達到目標的關鍵不是紀律,而是動力。如何採用不同的方式激勵自己,並體驗完成目標的喜悅心情。一開始,先設定一些較小的,容易達到的目標,從而逐漸鍛煉這種技巧。

3.拖拉:

這是成年人的常見毛病(甚至小孩也如此)。我同意在某些時候,人們應當悠遊度日,享受慵懶的時光。但是,當我們必須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怎麼保證我們能夠按時完成呢?教導孩子要吸取拖拉的教訓,找出他們拖拉的習慣,並且研究如何克服它。

4.激情:

成功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找到使你激情洋溢的事物,並全情投入。你的孩子還無法在年幼時找到這個答案,但是你應該指導他們發現自己的激情所在並且對其不懈追求,讓他們瞭解這樣做的重要性。

社交篇

我們生活在社會裡,就永遠離不開社交,孩子也是如此。

1.合作:

從小,我們就被灌輸競爭主義,這也是成人世界的寫照。結果呢,卑鄙陷害、互相拆臺、忿恨抱怨充滿了我們的生活。相反,請教導你的孩子,人們是可以達到共贏的,幫助他人成功,將使你自己更加成功。告訴孩子結交朋友勝於製造敵人,在競爭之前先學會團隊合作。

2.同情:

這是被學校完全忽略的主題。事實上,孩子在學校學到的往往不是同情並幫助他人,而是增加別人的難處。應該教導孩子設身處地地瞭解別人,並去幫助別人擺脫痛楚。

3.愛心:

愛心和同情是雙胞胎,同情著重於減輕別人的痛楚,而愛心則是希望他人幸福。這兩者都是至關重要的。

4.傾聽:

我們的孩子在學校學習到如何傾聽了麼?或者如何與人交談麼?也許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成年人都不具備傾聽這個重要能力的原因。要孩子學會如何真正地傾聽他人,從而能夠理解和感覺他人。

5.交談:

交談與傾聽是緊密關聯的,而學校並沒有教導孩子交談的藝術。事實上,學校告訴孩子在大部分情況下交談是不對的,然而我們往往需要的是互相交談,而不是教導。這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技巧,從小就應該在家裡實踐。

請學會與你的孩子交談,而不是只要他聽話。

來源:國學團

後面的管理就會輕鬆很多,可見,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是多麼重要!

學習習慣

學生階段是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習慣的培養,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或者像上面那位孩子一樣,雖然很聰明,但就是不愛學習的,往往缺乏良好的習慣。

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重視習慣培養,以利於為後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底色。

7、8歲習慣:

1.能獨立並按時完成作業;

2.養成正確的寫字、握筆姿勢,以及坐姿;

3.自覺閱讀課外繪本(帶拼音)。

9、10歲習慣:

1.每天預習;

2.獨立學習和思考能力;

3.作業乾淨整潔;

4.閱讀課外讀物。

11、12歲習慣:

1.認真聽講;

2.每天預習複習;

3.積極思考;

4.作業趕緊整潔並正確率要高。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尤其是小學階段。

生活習慣

如果說人生是一章樂曲,那人生態度就是基調,它決定了命運的走向。

1.積極

對生活有著積極的態度是相當重要的。當然,事情可能會變得很糟,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以應該停止抱怨,尋求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要堅信自我,擺脫負面思維。

2.動力:

要知道達到目標的關鍵不是紀律,而是動力。如何採用不同的方式激勵自己,並體驗完成目標的喜悅心情。一開始,先設定一些較小的,容易達到的目標,從而逐漸鍛煉這種技巧。

3.拖拉:

這是成年人的常見毛病(甚至小孩也如此)。我同意在某些時候,人們應當悠遊度日,享受慵懶的時光。但是,當我們必須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怎麼保證我們能夠按時完成呢?教導孩子要吸取拖拉的教訓,找出他們拖拉的習慣,並且研究如何克服它。

4.激情:

成功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找到使你激情洋溢的事物,並全情投入。你的孩子還無法在年幼時找到這個答案,但是你應該指導他們發現自己的激情所在並且對其不懈追求,讓他們瞭解這樣做的重要性。

社交篇

我們生活在社會裡,就永遠離不開社交,孩子也是如此。

1.合作:

從小,我們就被灌輸競爭主義,這也是成人世界的寫照。結果呢,卑鄙陷害、互相拆臺、忿恨抱怨充滿了我們的生活。相反,請教導你的孩子,人們是可以達到共贏的,幫助他人成功,將使你自己更加成功。告訴孩子結交朋友勝於製造敵人,在競爭之前先學會團隊合作。

2.同情:

這是被學校完全忽略的主題。事實上,孩子在學校學到的往往不是同情並幫助他人,而是增加別人的難處。應該教導孩子設身處地地瞭解別人,並去幫助別人擺脫痛楚。

3.愛心:

愛心和同情是雙胞胎,同情著重於減輕別人的痛楚,而愛心則是希望他人幸福。這兩者都是至關重要的。

4.傾聽:

我們的孩子在學校學習到如何傾聽了麼?或者如何與人交談麼?也許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成年人都不具備傾聽這個重要能力的原因。要孩子學會如何真正地傾聽他人,從而能夠理解和感覺他人。

5.交談:

交談與傾聽是緊密關聯的,而學校並沒有教導孩子交談的藝術。事實上,學校告訴孩子在大部分情況下交談是不對的,然而我們往往需要的是互相交談,而不是教導。這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技巧,從小就應該在家裡實踐。

請學會與你的孩子交談,而不是只要他聽話。

來源:國學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