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課程與教學|“‘柿’界真奇妙”秋季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作為北京小學研發的特色品牌課程, “四季課程”通過與春、夏、秋、冬四季特點相契合的課程內容, 利用學期中和學期末的時段, 為學生開設為期約一周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改變了學生原有的學習時空, 整合了豐富的學習資源, 引導學生在有趣的實踐活動中進步、成長和發展。

“四季課程”包括春天的“律動健身周”、夏天的“讀書實踐周”、秋天的“科技創意周”、冬天的“傳統文化周”, 有效地將兒童個體發展、學校培養目標、社會發展、自然特徵四個方面整合在一起, 靈活實現“學程”的改變, 成為北京小學“不改學制改學程”成功的課程實踐模式。

正如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所指出的, 這種“不改學制改學程”的課程模式改革, 使整個新學程設計呈現出鮮明的生命節奏, 涵蓋四季中“春動”(律動健身周)、“夏靜”(讀書實踐周)、“秋思”(科技創意周)、“冬品”(民俗文化周)的自然特徵與文化內涵的有機結合, 實現了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季輪回”。

北京小學天甯寺分校作為北京小學教育集團的一所分校, 在借鑒北京小學“四季課程”成功模式的基礎上, 依託校園內豐富柿子樹的自然資源和天寧寺獨特的文化環境, 成功開發出了特色鮮明的“‘柿’界真奇妙”秋季綜合實踐課程。

一、“‘柿’界真奇妙”課程開發背景

“‘柿’界真奇妙”是面向北京小學天寧寺分校二年級開設的課程,

實施時間是2016年9月18日至10月17日午飯後休息時間以及10月18日至10月21日全日。 本課程的開設是基於北京小學天寧寺分校獨特的校園資源優勢生成的, 是具有分校特色的四季課程之一。

簡要地說, 它的設計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迎合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義務教育階段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能適合未來社會發展的需求。 因此, 我們設計了能激發學生動手實踐、勇於表達和探索興趣的、體系化的跨學科實踐活動課程。

二是充分利用分校獨特的校園資源優勢。 “‘柿’界真奇妙”是在北京小學教育集團“四季課程”統領之下應運而生的一門具有天寧寺分校本土特色的課程。

在北京西二環外天甯寺美麗的校園內, 圍繞著學校操場總共分佈著近30棵柿子樹。

每當秋天到了, 紅彤彤的柿子掛滿枝頭, 好像掛著一個個小燈籠, 成為全校師生最喜愛的校園風景之一。 為了充分利用這種得天獨厚的校園資源, 學校課程研發團隊充分論證, 開設了該門綜合實踐課程。

二、“‘柿’界真奇妙”課程理念與目標

1.設計理念

在設計思想上, 實現打通和整合多學科核心素養的效果, 真正體現綜合實踐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 在設計思路上, 打破學科界限, 對學生進行跨學科綜合素養的培養。 它實現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有機結合, 融合美術、科技、語文、勞技、品德等學科內容, 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2.設計目標

在能力培養方面, 著重培養學生勇於表達、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以及觀察、分析、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在知識傳授方面:讓學生瞭解有關“柿”的春、夏、秋、冬的四季變換,

“柿”的藥用價值以及禁忌, “柿”的文化內涵等;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方面, 通過“‘柿’界大觀”“小手牽‘柿’界”“‘柿’界分享會”“‘柿’界之旅”等系列課程活動, 提升學生的規則意識、參與意識、勞動意識、分享意識等。 同時, 培養學生愛家、愛校、愛他人、愛祖國等的人文情懷。

三、課程內容及實施

“‘柿’界真奇妙”課程內容分為“體驗篇”“分享篇”“文化篇”“感想篇”四大板塊。

第一板塊“體驗篇”, 包括三個部分:“觀察柿樹—開心”, “參觀種植—有趣”和“動手操作—好玩”。 (1)“觀察柿樹—開心”。 利用午餐後課餘時間, 教師帶領學生觀察柿子樹的樹葉和果實的變化, 旨在通過為期一個月的觀察實踐,

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柿樹樹葉和果實從形狀到顏色的明顯變化, 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參觀種植—有趣”。 教師帶領學生到國家農業科技展示園參觀, 讓學生認真填寫任務單, 深化種植、養護、收穫等勞動過程的認識, 進一步感受農業科技的魅力。 (3)“動手操作—好玩”。 讓學生動手實驗, 親自提取柿葉中的葉綠素, 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以及觀察、分析、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第二板塊“分享篇”包括兩個部分:“小手牽‘柿’界”和“‘柿’界分享會”。 (1)“小手牽‘柿’界”。 2016年10月19日下午, 學生、教師以及家長代表分工合作, 共同採摘柿樹上金黃的大柿子……通過這個過程培養學生的守規則意識、參與體力勞動的膽識以及不怕髒不怕累的勞動價值觀。 (2)“‘柿’界分享會”。2016年10月20日上午,組織二年級學生將前一日的勞動果實分享給一年級的學弟學妹,讓他們同樣可以品嘗到鮮美的柿子,感受到學校生活的快樂。下午,組織各班學生代表到學校附近的敬老院為老人送去親自採摘的柿子,並表演節目,培養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的意識。

第三板塊“文化篇”包括:“柿”界之旅和“柿柿”如意。(1)“柿”界之旅。選拔的學生小主持人宣佈開啟“柿”界之旅,學生競相用優美的詞語介紹柿子樹的春夏秋冬四季的變換;吟誦古代和近代有關描寫、讚美柿子的詩詞;講述人類和自然和諧共處的故事……通過該過程,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讓他們充分體驗和感受“分享是件快樂的事”。(2)“柿柿”如意。因為“柿”諧音“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柿子是吉祥如意的象徵,人們喜歡將許多喜慶吉祥的內涵融入其中,如“事事如意”“事事安順”等。通過組織學生聽專題講座,讓他們利用手中的畫筆,把柿樹葉製作成塑封的賀卡,以表達美好的祝福。

第四板塊:“感想篇”。通過上述過程,學生將所見、所聞、所思、所做、所感寫入“手抄報”,在年級中展出分享。組織學生和家長暢談參與該活動的真實感受,通過《天分簡訊之四季課程“‘柿’界真奇妙”》,以簡報的形式在家長微信群中進行交流分享,營造出“家校攜手共建良好教育生態”的家校和諧氛圍。

四、課程評價

隨著該課程開發的不斷深入,“‘柿’界真奇妙”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通過比較完善的課程實施過程,我們特別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保護,並且關注每一位課程參與學生的態度和收穫。

1.過程性評價

完成“學習任務單”。在“參觀種植—有趣”的“走進農業科技展示園”階段,所涉及的講座、觀察、實驗各個過程均有符合二年級學生認知的“學習任務單”,讓他們以主體的身份進行有創意的思考,充滿活力地參與活動,最終圓滿地完成好“學習任務單”。通過這個過程,教師可以充分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收穫。

製作手抄報。經過“文化篇”的“‘柿’界之旅”學習,學生可以將自己這一段時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做、所感寫入“手抄報”,進行年級展出分享。

填寫“我的觀察日記”。經過“體驗篇”的“柿樹觀察—開心”,學生可以將觀察到的柿樹葉和柿子的數量、顏色、大小等資訊以個性化形式填寫到“我的觀察日記”中。

2.終結性評價

完成“課程活動手冊”。教師團隊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設計“課程活動手冊”,主要分為兩大板塊:一是觀“柿”界之柿的四季之柿的葉子之柿子;二是話“柿”界之“天穹之花”的柿蒂紋、之美好寓意、之學習收穫。每完成一個階段的學習,教師要組織學生完成設計精美而生動有趣的“課程活動手冊”,然後在班級內進行互評,最後在全校進行交流展示。

自從2016年9月起,在北京小學教育集團李明新校長的課程建議與領導下,北京小學天甯寺分校利用自己獨特的校園資源優勢,首次嘗試四季課程 “‘柿’界真奇妙”的設計與實施。通過系列有趣的課程活動,緊密結合北京小學教育集團“實”與“活”的課堂教學理念,取得了扎實有效的成果。

一是形式求“活”,提升校本課程的研發實效,體現了綜合課程的實踐性、家校參與的協作精神,提升了積極分享的人文素養;二是發展求“實”,提升了家庭、學生和學校的協作與學習能力。正如李明新校長在家校溝通會上所講的,學校和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是“育人共同體”,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大系統中需要步調統一、目標一致。

此外,學校還為該課程成立了以教育教學幹部和年級組全體任課教師為主要成員的課程研發團隊,共同思考和設計課程,遇到困難相互啟發,出謀劃策,集思廣益。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參與該課程的教師在課程的不同階段積極引領學生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尤其是青年教師憑藉自身專業優勢與個性特長認領任務,全身心投入項目課程的教育教學實踐,表現優異,由此分校形成了一支相對穩定的優秀教師隊伍。

綜上所述,2016年下學期以來,北京小學天寧寺分校嘗試著利用校園內獨特的資源優勢研發了四季課程“‘柿’界真奇妙”,深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儘管分校校園不大,但除了近30棵柿樹外,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樹,如梧桐樹、百合樹、銀杏樹、杏樹、松樹、柏樹,還有一大片的竹林。而且,學校後花園還有一塊不算太大的“農耕園”,可以用於種植農作物。該秋季綜合活動課程的成功研發,也將激勵我們繼續依託分校獨特的校園資源,開發出更多更有意思的學生喜歡的四季課程,使他們在陽光明媚的午間親近自然,熱愛勞動,茁壯成長。

(作者系北京小學天寧寺分校副校長)

微信編輯:孫建輝

(全文請移步《中國教師》總第294期)

(歡迎關注中國教師公眾號 ID zgjszz)

《中國教師》雜誌社官方網站:www.zgjszz.cn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

·《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

·萬方資料—數位化期刊群收錄期刊

·龍源期刊網收錄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來源期刊

(2)“‘柿’界分享會”。2016年10月20日上午,組織二年級學生將前一日的勞動果實分享給一年級的學弟學妹,讓他們同樣可以品嘗到鮮美的柿子,感受到學校生活的快樂。下午,組織各班學生代表到學校附近的敬老院為老人送去親自採摘的柿子,並表演節目,培養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的意識。

第三板塊“文化篇”包括:“柿”界之旅和“柿柿”如意。(1)“柿”界之旅。選拔的學生小主持人宣佈開啟“柿”界之旅,學生競相用優美的詞語介紹柿子樹的春夏秋冬四季的變換;吟誦古代和近代有關描寫、讚美柿子的詩詞;講述人類和自然和諧共處的故事……通過該過程,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讓他們充分體驗和感受“分享是件快樂的事”。(2)“柿柿”如意。因為“柿”諧音“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柿子是吉祥如意的象徵,人們喜歡將許多喜慶吉祥的內涵融入其中,如“事事如意”“事事安順”等。通過組織學生聽專題講座,讓他們利用手中的畫筆,把柿樹葉製作成塑封的賀卡,以表達美好的祝福。

第四板塊:“感想篇”。通過上述過程,學生將所見、所聞、所思、所做、所感寫入“手抄報”,在年級中展出分享。組織學生和家長暢談參與該活動的真實感受,通過《天分簡訊之四季課程“‘柿’界真奇妙”》,以簡報的形式在家長微信群中進行交流分享,營造出“家校攜手共建良好教育生態”的家校和諧氛圍。

四、課程評價

隨著該課程開發的不斷深入,“‘柿’界真奇妙”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通過比較完善的課程實施過程,我們特別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保護,並且關注每一位課程參與學生的態度和收穫。

1.過程性評價

完成“學習任務單”。在“參觀種植—有趣”的“走進農業科技展示園”階段,所涉及的講座、觀察、實驗各個過程均有符合二年級學生認知的“學習任務單”,讓他們以主體的身份進行有創意的思考,充滿活力地參與活動,最終圓滿地完成好“學習任務單”。通過這個過程,教師可以充分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收穫。

製作手抄報。經過“文化篇”的“‘柿’界之旅”學習,學生可以將自己這一段時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做、所感寫入“手抄報”,進行年級展出分享。

填寫“我的觀察日記”。經過“體驗篇”的“柿樹觀察—開心”,學生可以將觀察到的柿樹葉和柿子的數量、顏色、大小等資訊以個性化形式填寫到“我的觀察日記”中。

2.終結性評價

完成“課程活動手冊”。教師團隊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設計“課程活動手冊”,主要分為兩大板塊:一是觀“柿”界之柿的四季之柿的葉子之柿子;二是話“柿”界之“天穹之花”的柿蒂紋、之美好寓意、之學習收穫。每完成一個階段的學習,教師要組織學生完成設計精美而生動有趣的“課程活動手冊”,然後在班級內進行互評,最後在全校進行交流展示。

自從2016年9月起,在北京小學教育集團李明新校長的課程建議與領導下,北京小學天甯寺分校利用自己獨特的校園資源優勢,首次嘗試四季課程 “‘柿’界真奇妙”的設計與實施。通過系列有趣的課程活動,緊密結合北京小學教育集團“實”與“活”的課堂教學理念,取得了扎實有效的成果。

一是形式求“活”,提升校本課程的研發實效,體現了綜合課程的實踐性、家校參與的協作精神,提升了積極分享的人文素養;二是發展求“實”,提升了家庭、學生和學校的協作與學習能力。正如李明新校長在家校溝通會上所講的,學校和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是“育人共同體”,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大系統中需要步調統一、目標一致。

此外,學校還為該課程成立了以教育教學幹部和年級組全體任課教師為主要成員的課程研發團隊,共同思考和設計課程,遇到困難相互啟發,出謀劃策,集思廣益。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參與該課程的教師在課程的不同階段積極引領學生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尤其是青年教師憑藉自身專業優勢與個性特長認領任務,全身心投入項目課程的教育教學實踐,表現優異,由此分校形成了一支相對穩定的優秀教師隊伍。

綜上所述,2016年下學期以來,北京小學天寧寺分校嘗試著利用校園內獨特的資源優勢研發了四季課程“‘柿’界真奇妙”,深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儘管分校校園不大,但除了近30棵柿樹外,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樹,如梧桐樹、百合樹、銀杏樹、杏樹、松樹、柏樹,還有一大片的竹林。而且,學校後花園還有一塊不算太大的“農耕園”,可以用於種植農作物。該秋季綜合活動課程的成功研發,也將激勵我們繼續依託分校獨特的校園資源,開發出更多更有意思的學生喜歡的四季課程,使他們在陽光明媚的午間親近自然,熱愛勞動,茁壯成長。

(作者系北京小學天寧寺分校副校長)

微信編輯:孫建輝

(全文請移步《中國教師》總第294期)

(歡迎關注中國教師公眾號 ID zgjszz)

《中國教師》雜誌社官方網站:www.zgjszz.cn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

·《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

·萬方資料—數位化期刊群收錄期刊

·龍源期刊網收錄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來源期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