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焦慮的家長,眼裡只有別人家孩子優秀!

隨著社會的進步, 人們不光對生活要求越來越高, 同時在孩子教育上更是下足了功夫。 特別是一些家長對孩子要求非常高, 要求孩子:上得了課堂;做得了蛋糕, 講得了故事;教得了奧數, 講得了語法;改得了作文, 做得了小報;但是這些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

相關機構做過一項調查:87%左右的家長承認自己有過焦慮情緒, 其中近20%有中度焦慮, 近7%有嚴重焦慮。 這些家長的焦慮來自于對孩子的不滿, 總認為別人家孩子優秀。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父母的焦慮產生呢?我們看以下內容:

1.圈子的攀比

攀比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 人們總愛拿自己的成就和別人比, 無形中這種焦慮就產生了。

同樣, 父母對子女教育的焦慮也是源於此。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人無我有, 人有我優”的爭勝心理凸顯了家長對當下生活的不滿, 和對孩子未來充滿的熱烈期望。

以前資訊不發達的社會也有攀比現象, 但關於孩子的攀比大多發生在自己與身邊的人之間。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別人家孩子的情況都門清, 那是看在眼裡的。 我家孩子總是有方面能超過別人。

2.家庭過高期望, 總想讓孩子考第一

據研究發現:大部分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期望要求太高,

幾乎接近80%的家長都期望孩子考上班裡的第一名, 98.9%的家長期望孩子能上大學, 90%以上的家長期望孩子將來至少要取得大學本科以上的學歷。

這種以孩子為中心的現象是我國家庭中最為常見的缺陷, 家庭重心的下移, 一方面讓人們更多地回歸了愛孩子的動物本能, 另一方面對這種愛投射了更多期許。

父母的焦慮與其對孩子的學業期望高度相關。 現在的教育對於家庭來說更像是投資, 如果孩子表現得不好, 意味著父母投資的失敗。 父母作為投資者, 焦慮也就成為了必然。

3.只有孩子各方面優秀, 自己才有面子!

學習風氣不好的校園孩子們攀比自己的家長, 單位風氣不好的家長攀比自己的孩子。 好像家庭的另一代是自己榮耀的象徵。

“我地位沒你高, 我娃比你養得好!”這句心裡話, 多少人默默說過?

你真的知道別人沒你養的好麼?

而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啃老族”讓父母苦不堪言, 也讓父母承受了孩子沒有培養好的後果。

如果父母認為孩子的一生都要由自己負責, 對教育孩子就不可能不焦慮。

如何才能不焦慮?每個家庭都不同, 下面幾條希望能能給大家一些指向性的建議。

1.轉移注意力, 關注自我成長

人往高處走。 自身發展不如意的父母往往歸因於自己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 沒有考取名校;自身發展得好的父母, 因為認識到了知識的價值, 對孩子寄予更高的期望, 希望孩子能夠保住甚至超越自己所在的階層。

父母首先要把眼睛放到自己的身上, 要對自我發展做全面分析, 不要武斷地認為學歷左右了自己的全部生活。 其次不要放棄自我成長, 不要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到孩子身上, 過度關注一件事情就會導致焦慮。

2.別人家的孩子是別人的目標,你讓自己的孩子看清目標了麼

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父母只有調整、控制好自己的需求,給孩子定下合適的能夠實現的發展目標,自我的需要才能得到滿足。王健林有個小目標,先掙一個億。這對我們來說那是一輩子估計都達不到目標。但你想沒想過,過去他也是一個職工,也是一個小目標一個小目標才成長到現在的程度。小目標實現了,慢慢組合起來就是別人仰望的小目標。

不要再糾結於“別人家的孩子”,應多觀察自己的孩子,懂孩子,調整好目標,做好心理、生理方面的教育,讓自己的孩子健康發展。只管自家孩子,讓自己的孩子看清目標,讓他認識到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自覺努力,用小目標堆積起別人仰望的大目標,成為別人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3.家長要增強自身素養,才有能力解決問題。

焦慮往往源於對於某件事情無法掌控,一些父母正是由於不瞭解孩子的成長特點,對什麼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有錯誤認知,這都是自身素養的不足才會導致的焦慮。父母要加強學習,瞭解了孩子的發展規律,掌握正確的成才觀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焦慮就會越來越小。

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難念的經,希望大家能找出自己的煩惱,用合適的方式消除煩惱,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2.別人家的孩子是別人的目標,你讓自己的孩子看清目標了麼

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父母只有調整、控制好自己的需求,給孩子定下合適的能夠實現的發展目標,自我的需要才能得到滿足。王健林有個小目標,先掙一個億。這對我們來說那是一輩子估計都達不到目標。但你想沒想過,過去他也是一個職工,也是一個小目標一個小目標才成長到現在的程度。小目標實現了,慢慢組合起來就是別人仰望的小目標。

不要再糾結於“別人家的孩子”,應多觀察自己的孩子,懂孩子,調整好目標,做好心理、生理方面的教育,讓自己的孩子健康發展。只管自家孩子,讓自己的孩子看清目標,讓他認識到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自覺努力,用小目標堆積起別人仰望的大目標,成為別人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3.家長要增強自身素養,才有能力解決問題。

焦慮往往源於對於某件事情無法掌控,一些父母正是由於不瞭解孩子的成長特點,對什麼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有錯誤認知,這都是自身素養的不足才會導致的焦慮。父母要加強學習,瞭解了孩子的發展規律,掌握正確的成才觀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焦慮就會越來越小。

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難念的經,希望大家能找出自己的煩惱,用合適的方式消除煩惱,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