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建議:研究使用者實名制範圍和方式,避免實名登記事項過濫

原標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建議

研究使用者實名制範圍方式 避免實名登記事項過濫

12月24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的網路安全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網路資訊保護的決定執法檢查報告(下稱報告)建議, 研究用戶實名制的範圍和方式, 堅決避免資訊採集主體過多、實名登記事項過濫問題, 各地區各單位對某一事項實施實名登記制應有明確法律依據。

報告顯示

五年來, 各級政府組織電信企業對3億多未實名的老用戶進行補登記。 針對侵犯使用者個人資訊犯罪,

公安機關近兩年偵破相關案件3700餘起, 抓獲犯罪嫌疑人1.1萬餘名;2014年至2017年9月, 全國法院審理利用網路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案件1529件。

報告指出

目前使用者個人資訊保護工作形勢嚴峻。 檢查組委託專業機構開展的“萬人調查報告”顯示, 49.6%的受訪者曾遇到過度收集使用者資訊現象, 61.2%的人遇到過有關企業利用優勢地位強制收集、使用使用者資訊的“霸王條款”。 檢查發現, 有的互聯網公司和公共服務部門存儲了大量公民個人資訊, 但安防技術嚴重滯後;一些單位內控制度不完善或不落實, 少數“內鬼”鋌而走險, 致使使用者資訊大量洩露;當前在一些地方, 利用網路非法採集、竊取、販賣和利用使用者資訊已形成黑色產業鏈。

從近期破獲的案件看, 使用者資訊洩露呈管道多、違法成本低、追查難度大等特點, 因使用者資訊洩露引發的“精准詐騙”案件增多。

執法檢查組建議進一步加大使用者個人資訊保護力度:

▲加快個人資訊保護法立法進程;

▲加強安全防護, 推動資料防竊密、防篡改、防洩露等安全技術研發部署;

▲研究使用者實名制範圍方式, 改進實名資訊採集方式、減少實名資訊採集內容;

▲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督促網路運營和公共服務單位嚴格依法收集使用者資訊, 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 有效降低“內鬼”竊密風險;

▲公安機關要加大對網路攻擊、網路詐騙、網路有害資訊等違法犯罪活動打擊力度, 切斷網路犯罪利益鏈條, 持續形成高壓態勢;

▲完善投訴受理機制等。

據悉, 6月1日開始施行的網路安全法, 作為實施不滿3個月即啟動執法檢查的一部新法,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中尚屬首次。

來源 : 檢察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